做好孩子的早期閱讀,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
早期閱讀,是孩子自我教育的過程。研究表明,孩子90%以上的學習能力,都是通過閱讀開發出來的。
「什麼時候開始閱讀,怎麼做好閱讀?」已經成為家長陪娃共讀繞不開的「攔路虎」。
關於早期閱讀的避坑指南,之前院長也有進行了一些梳理。(見文末推薦閱讀)
接下來,院長會分不同年齡階段來具體講講,對應階段寶寶的閱讀特點及方法。今天先來聊聊關於0-2歲年齡段的。
01、 0-4個月
語言發展特徵發出類似元音的咕咕聲
閱讀特點只能用耳朵或者眼睛看,被動接收信息
閱讀建議寶寶主要的閱讀的方式以傾聽為主。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朗讀,至於讀什麼沒有明確的規定。
朗讀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讓寶寶熟悉你的聲音,培養對你的安全感,建立初步的親子依戀關係。
除了通過聽覺進行「閱讀」,科學研究證明,大腦採集的信息中有90%以上都來自於視覺。
這一階段,寶寶視覺正處於「黑白視覺期」,視力功能還未發育完善,家長可以挑選一些以黑白色調、輪廓鮮明的大圖為主的繪本或詞卡,來提升寶寶的視覺關注力。
可以說,只要父母讓寶寶的視覺功能得到比較完善的發育,就能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
02、4-6個月
語言發展特徵出現咿呀語,在咕咕聲中加入一些和諧的聲音並重複音節。
閱讀特點1、對抓書咬書比對聽故事更感興趣
2、能清楚看到色彩和細節,能長時間觀察大人用手指的圖文
3、具有音樂樂句意識
閱讀建議這個時候陪寶寶閱讀的畫風,大概是你一翻開書,寶寶一邊咿咿呀呀地叫著,然後抓起書往嘴裡送。
這是因為寶寶正處於「口欲期」,家長這時候家長可以挑選一些布書、洗澡書等耐撕,質地柔軟的書給寶寶玩。
這階段孩子的注意力及清醒時間都大大增強,爸爸媽媽不妨將角色扮演和遊戲等互動性強的形式加入到閱讀當中,提高孩子的興趣。
同時寶寶開始產生音樂樂句意識。家長可以適當增加閱讀中韻文以及童謠的比重,這兩種讀物對培養寶寶對單詞發音的敏感度非常有效。
03、6-8個月
語言發展特徵7個月左右,寶寶在咿呀語中開始加入許多口語發聲。
閱讀特點1、開始牙牙學語,模仿一些熟悉的聲音
2、開始模仿熟悉的動作
3、逐漸學會指認物品
閱讀建議模仿是貫穿孩子0-6歲階段的重要能力。通過模仿,能夠促進寶寶思維開發,有助於大腦智力發育。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模仿熟悉的動作和聲音,家長在閱讀時不妨採用重複閱讀的方式,結合動作,陪寶寶慢慢熟悉這種閱讀方式。
閱讀的過程中,家長還要可以用指讀的方式,引導寶寶將詞語以及對應的事物產生聯繫,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寶寶指認書中的事物。
04、8-12個月
語言發展特徵能理解一些詞語。當家長給寶寶注視的物體命名時,寶寶能準確地和家長形成共同注意。使用前語言姿勢,如用手指來影響他人的行為。
閱讀特點1、能夠區分語言的基本發音,把連續語音流(句子)分割成單詞或短語,並開始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2、對重複的字句印象深刻,喜歡多次重複閱讀
3、喜歡模仿書中人物的動作
閱讀建議這個階段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個故事。家長千萬別拒絕孩子這種「再來億遍」的要求,因為他們正在重複中學習!
重複不僅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還可以學習事物之間的關聯,逐步培養邏輯思維。
家長也可以嘗試在重複的故事中,加入點不一樣的花樣。
著名閱讀推廣人阿甲老師著名的《圖畫書十字訣》文章,給我們在親子共讀中總結了10種玩法,歸納為10個字「唱、念、說、做、畫、演、吃、破、聊、想」。
拿卡爾爺爺The Hungry Caterpillar來說,除了正常的閱讀,家長還可以結合童謠給寶寶唱出來;還能陪孩子扮演小小的毛毛蟲,準備故事裡對應的食物,然後都嘗一遍;或者把裡面的食物、毛毛蟲做成立體紙牌,陪孩子共演一出DIY舞臺劇......
換著花樣來,這樣在重複的過程中,寶寶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其實是不斷得到提升的。
05、12-15個月
語言發展特徵說出第一個能被別人聽懂的詞,如爸爸、媽媽等單音節語氣詞
閱讀特點1、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
2、喜歡鮮豔的色彩,指認身邊熟悉的事物
3、喜歡重複模仿動作
閱讀建議這個階段的寶寶處於感知覺發展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腦袋裡會充滿「十萬個為什麼」,對身邊的事物都產生強烈的興趣。
所以這個階段,家長在陪寶寶讀書的過程中,最最必要的一件事就是跳出書本,讓孩子聯繫實際生活進行體驗。
這種在生活中親自體驗繪本知識的「體驗式閱讀「,不僅能將書和生活巧妙地連接起來,還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進一步形成對世界的認知。
比如說讀吳敏蘭老師推薦的Washing Line,可以以孩子喜歡的毛毯或者衣服為切入點,告訴孩子怎樣把他洗乾淨,然後用晾衣架晾起來。
再比如說讀Dear Zoo,可以帶孩子到動物園裡看一下真實的獅子、猴子等動物,餵一下長頸鹿,騎一騎駱駝。這樣書的內容就不僅局限在靜態的圖畫,而是生動鮮活的。
06、15個月-2歲
語言發展特徵口語詞彙從50個增加到200個
閱讀特點1、關注各種小細節
2、喜歡用手去接觸事物,用觸覺探索世界
3、對事物有自己的預設和喜好
閱讀建議寶寶2歲左右,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對細小事物的敏感度大大增強。
家長可以多陪寶寶讀一些有情節發展的故事性繪本,通過設置問答或討論的環節,一起了解故事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
同時很多繪本中還隱藏著各種小細節,引導寶寶觀察,有助於培養注意力。
0-2歲作為開始閱讀的頭2年,家長需要準備的功夫,自然要更多一些。除了上面講到的一些不同階段的閱讀特點和建議,家長還要注意:
1、把用心陪伴放在第一位
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來自父母和孩子交流方式。
開始閱讀前,請家長一定要抱著用心陪伴的心態,這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負責。
用心的陪伴和互動,註定能給孩子帶來一份受益終身的禮物,同時還能給予家長,一段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
2、打造合適的閱讀環境
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更能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和專注度。
家長不妨在家裡騰個地方,布置一個閱讀角,或者在孩子經常玩耍的地方,擺上一兩個書架,這樣孩子隨時都能拿起書來閱讀。
這樣充滿書的環境中,孩子接觸的機會多了,肯定能吸引他的注意,慢慢培養起閱讀的習慣。
3、讓閱讀像喝水一樣自然
陪寶寶讀書,註定是一個循序漸進,需要持續耕耘的過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方式,註定不會有所收穫。
建立閱讀的儀式感,每天固定安排時間進行閱讀,讓這件事情變得像喝水一樣自然。
這樣,相信閱讀已經成為寶寶生活的一個常態,密不可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閱讀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收穫更好的心智成長。
而閱讀的方法卻有很多種,只有結合孩子成長規律和特點,找到最合適的親子共讀方法,才能真正讓閱讀這件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