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怎麼不優秀,也不要讓他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和態度

2020-10-30 面具下的小強

我沒有孩子

可我當過孩子

從我父母對我的養過程中

讓我覺得我以後可以這樣對待我的孩子

首先我講,原生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是重要。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初聞此句,感覺是否太過誇張,有那麼邪乎嗎?可當你慢慢長大,慢慢經歷一些場合,慢慢融入到社會人群中,你會發現他說的這句話,真正揭示了原生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童年的影響是多麼多麼重要。

於我自己而言,我對我自己的成長環境還是有一點感觸的。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我父母也是,這個毋庸置疑,所以我在我的的成長環境中是能夠體會到父母的愛的,在這點上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我自己感覺,如果不是天生自帶的話,我覺得原生環境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產生的性格,說實話我很討厭自己的性格,而且我曾嘗試改變自己性格,但都是徒勞的。我有點自卑、有點膽小、有點懦弱、不聰明、很聽話、很老實、很愛錢、很好強、覺得自己應該不會有朋友,把自己包裹的很嚴,認為能保護自己的只有自己……,你看,我看不上自己的還有很多很多。我的性格養成大概八成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我之前說過我爸沒文化沒能力,好吃懶做,相比我爸我覺得我媽更像是家裡面的頂梁柱,因為掙錢的事,我父母經常吵架,而且過年時候吵架最兇,因為過年我爸不掙錢還總要花錢吃肉,還總吵著變賣家產來混過每一天的生活。每次我媽都哭,說實話,我最怕的就是我媽哭。

所以我媽跟我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口氣,現在所有人都瞧不起我們家,你一定要努力啊。這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因為沒有錢,沒有錢的生活讓我認為我不敢有朋友,不可能有朋友,所以直到現在我都不覺得我有什麼朋友,自尊心還特強,怕別人知道你沒有錢,怎樣怎樣的嘲諷你,自卑到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只能看著,因為從心底覺得那不屬於你,你本就沒有資格擁有它……所以我很愛錢,每次涉及到錢的問題,都會讓我有另一番感受,他掙了很多錢我很少我就會有些嫉妒,他獎金很多我很少我也嫉妒,我挺討厭自己有嫉妒心理的,但我改不了。我喜歡錢,但我從亂花錢,也很愛攢錢,因為只有有錢才會讓我有安全感,才能讓我有更多的選擇權,說話更有底氣,估計是因為家裡沒有多少錢,才讓我很看重錢。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和其他孩子比學習這事肯定避免不了,「你看人家孩子考了雙百,你才這點分,給你開家長會被你老師點名都讓覺得想鑽個地縫下去。」雖然是想激勵自己的孩子知恥而後勇,但難免會在這樣刺激下逐漸覺得我本就不聰明,我本就不行,我能力是最差的,自己的自信也逐漸轉換為自卑。沒辦法,現在的社會主流就是通過好成績、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掙一個好工資,但是有一個好工作,卻喪失了自信,喪失了對待生活樂觀的態度,也很不是滋味。

所以我若有了孩子,我最看重的一點,是他要養成身心健康、良善品德、自信勇敢、樂觀面對生活的品質,而且我要幫他,讓他隨時隨地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態度和想法,要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我要推他走向臺前讓他勇敢的表現出自己美的一面,而不是自卑的躲到後面。當他考的成績分數低時,我會主動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大聲告訴我的孩子你不比任何人差,我要讓他覺得分數低不丟人,若沒有了自信樂觀的態度才有問題。成績只是一時,而你的品質態度是跟著你一輩子,你只有具備勇氣,有了積極樂觀的態度,當你步入社會,面對社會種種問題時,你才可以笑著走下去!

相關焦點

  •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搗亂,跟大人頂撞,打架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行為不當,是什麼讓孩子有了這些不良行為?那麼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他的目的是什麼?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魯道夫·德雷克斯發現當孩子們再有喪失信心的時候他們會為自己選擇錯誤的目的,以此來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①尋求過度關注②尋求權利③報復④自暴自棄
  • 孩子不懂事?不,Ta只是失去信心了
    你經歷過無論是打是罵,是曉之以理還是動之以情,孩子都無動於衷嗎? 你收到過老師家人向你控訴「這熊孩子一點都不聽話」嗎? 你對孩子說過「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嗎? 面對總有不良行為的孩子,你是否不是嚴加管教就是放任不管呢?
  • 教育最大的焦慮:孩子不優秀,他該怎麼活
    他說:兒女最重要的是翅膀要硬,他們要自由飛翔,這是父母的期望。兒女要飛得高,翅膀要過硬,必須得優秀,不優秀怎麼能活。香港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在拼孩子的年代,孩子不優秀,是父母一輩子的失敗。培養娃娃,從幼兒園抓起已經晚了,現代人的起跑線提前到了「母親的子宮裡」。什麼時候懷孕,什麼時候出現,早教班,興趣班,還有騎馬、高爾夫等貴族課程,簡直就是在砸錢啊。可是不這些,孩子怎麼優秀?不優秀,將來怎麼活?
  • 孩子越長大越發平庸?父母的過高期望,會讓孩子喪失內部動力
    可誰知道,自從多多上了初中,慢慢的就變了,多多開始不愛與人交流,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常常對一點小事情大發雷霆,成績更是一落千丈,這可急壞了多多的爸爸媽媽,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以前不是那麼優秀嗎,現在怎麼越來越平凡了?
  • 一年級孩子上課不專心,不愛做作業,是喪失學習積極性了嗎?
    一年級的孩子,因為上課不怎麼專心,課堂作業也不愛做,老師就下了一個定論,說孩子「已經喪失學習積極性了」,傷心的家長不知道如何是好,到網上來發問求助。說實話,這個判斷真讓我悚然一驚!一年級的孩子,充滿著無數的可能性,怎麼就這麼快給ta定性,下了斷語呢?「已經喪失學習積極性了」,這個判斷真的不能隨便往孩子身上按啊!這個判斷一下,老師、家長對孩子都會信心銳減。而孩子並不像成年人以為的那麼遲鈍,當ta敏感地意識到大人們對自己的態度變化時,ta會變得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不信,家長可以試著觀察一段時間。
  • 爸爸從生活點滴啟發孩子寫作文,獲得優秀,他是怎麼教的?
    而我想說生活處處是文章,就看你是不是平時多留心留意。老師讓孩子寫一篇關於自己家庭的文章,好吧,按照我們家庭的分工,還是我來啟發他。其實寫作文不要讓孩子覺得那麼難,只要把真實情況描寫一下,真實經歷敘述一下和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就行了。讓孩子感覺作文也不過如此,無非就是那兩步。
  •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我羨慕兩種人,一種是物質主義者,金錢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者,只要能掙到錢的事,都讓他感到快樂無比。想有錢、有才、有身材、有自律,愛情當中只有物質也沒辦法滿足,我需要精神的match,要求高且極度追求完美,對自己也非常苛刻,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一點做得不好,就會自責內疚,所以活得很累,很不快樂。後來我認真想了一下,有必要嗎?變得完美、「優秀」,那麼重要嗎?不,一點也不,而且很可笑。快樂是挺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發不容易獲得。
  • 父母,最不要在孩子面前做的四件事!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的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 夫妻二人有問題、或者兩個家庭有問題,可以找一個避諱孩子的地方單獨解決,不需要讓孩子直面衝突和暴力。如果孩子經常見到父母吵架、不和、甚至動手,孩子會對親密關係、家庭,喪失希望與信心,他未來的家庭和婚姻,都很難幸福。 父母時常在孩子面前表現處不好的行為或態度,孩子很容易就學會並內化為他自身的社會習慣。
  • 考入清華的孩子說他的媽媽從不因成績而責罵他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個考出高分的孩子,他在高一時,曾考過倒數第一名。高考結束後,趙啟琛最感謝的就是父母從沒有因為他成績落後而責罵他。據報導剛進寧海中學時,趙啟琛,成績差,壓力大,他常常失眠,住了一兩個月宿舍後,他不想再住下去了,想要喘口氣。於是,他申請走讀,從宿舍搬了出來。
  • 羨慕別人的孩子:「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優秀的孩子怎麼安排暑假
    這幾天,多數孩子的暑假生活已經有十幾天了,不知道孩子們過得充實嗎?很多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而談起自己的孩子,多數家長都在抱怨,孩子總是管不住,暑假只知道打遊戲,每天白天不起、晚上不睡。
  • 如何讓孩子增加信心和自信
    答:因為很多孩子都知道地震的事情,可以告訴孩子地震是怎麼回事,但是要用一些輕鬆的、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言語來解釋,可以說「地震是地球打了一個噴嚏」等孩子能夠理解,但又不過分害怕的言語來解釋,不要渲染地震的可怕性。另外,老師之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地震的問題,也要注意限制孩子看媒體的報導。老師和家長也不要表現出對地震的過分恐懼和害怕,因為孩子的反應常常受成人反應的影響。
  • 培養孩子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最佳時期,到底是什麼時候?
    經常會遇到家長問:「孩子要上小學了,我們該做點什麼?」要不要報個幼升小銜接班?是不是得提前給孩子學拼音和加減法?孩子跟不上課程該怎麼辦?實際上,在孩子幼年時期,甚至是小學階段,知識的獲得都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目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才是根本。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更多是關注孩子身體的健康,或者會引導他們學拼音學漢字學算術,沒有意識到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 孩子畏畏縮縮不自信?請了解下「暈輪效應」,就能讓他信心十足
    導讀:孩子畏畏縮縮不自信?請了解下「暈輪效應」,就能讓他信心十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提高抗挫能力,關鍵是提高「心理彈性」
    作者/英英編輯/英英現代社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出於對孩子的過度關心,不少大人會把孩子保護得太過嚴實,孩子沒有接受困難的過程和經驗,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有些父母脾氣比較暴躁的也不容許孩子犯錯,一看到孩子的錯處就會忍不住斥責,而斥責和打擊就像兩把無形的雙刃劍將孩子的自信和勇氣狠狠地斬斷,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就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抗壓的能力也會比較差。
  • 培養一個沒有品德不會感恩的孩子,再怎麼優秀都是失敗
    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常常遇到這樣兩種父母:一種只誇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天下唯一,好像不知道我們經常看最強大腦、挑戰不可能、中國成語大會;另一種呢,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無可挑剔,自己的孩子就是垃圾。
  • 如何培養孩子「三心二意」的能力?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和樂趣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通常要在短時間內做許多工作,要注意的問題也比較多,特別是在處理一些較為複雜的事情時,比如,做飯、開車、打字等,都需要人們將注意力進行分配,否則就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可馨育兒說,孩子的學習也不例外,同樣需要他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學會「三心二意」。 如何培養孩子「三心二意」的能力?
  • lose one's heart的意思是「喪失信心」,還是「十分喜愛」呢?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有人問「lose one's heart」是什麼意思,還給了兩個選項,分別是「喪失信心」和「十分喜愛」,大白先不說,你覺得呢?lose heart通常我們用lose heart表示「喪失信心,失去信心」,看起英文釋義:To feel demoralized or pessimistic about something; to lose hope.即對某事感到沮喪或悲觀;失去希望。
  •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真的是這樣嗎?
    從孩子的角度看,可能孩子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定的自我糾正能力,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態度有了問題,那麼一般孩子都會自己去糾正,知錯能改。也可能是孩子根本就不知到什麼樣的學習態度是端正的。
  • 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優秀的孩子不是和別人比出來的。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 「別人家孩子都能認100個漢字,我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會!" 「別人家孩子2歲就開始學英語了,我要不要也報個班?」 我們不自覺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成長。
  • 不要再教孩子「聽話」了,危險!換兩個字教他,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到學校去的時候,會對孩子說,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喲。放學後再去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又問孩子說,今天你聽老師的話了嗎?總而言之,在家長的口裡,用來衡量一個孩子表現好不好的標準,衡量一個孩子優不優秀的標準,常常都是「聽話」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