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體檢無恙,半年後腸癌晚期 科學家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2020-12-11 前瞻網

近日,浙江的王先生被診斷為腸癌晚期。讓他想不通的是,他才42歲,為什麼會得這種要命的病,更讓他想不通的是,半年前的體檢,指標明明一切正常,特別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怎麼只過了半年,就成了癌症晚期?

王先生表示,在半年前的體檢中,除了肺部有些結節需要進一步檢查外,同齡人開始出現的毛病在他身上一點都沒有,包括5項腫瘤標誌物檢測在內,都處於正常範圍。然而,1個月前,王先生突然出現頻繁腹痛,頻頻吃藥而不見好後,他去醫院檢查,沒想到聽到了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的診斷結果:活檢顯示,王先生的腸子裡出現了惡性腫瘤。

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表示,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因此,這些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

體檢查不出腫瘤,王先生並非孤例。現在在杭州市腫瘤醫院接受化療的71歲毛奶奶,體內的腫瘤已經多處轉移,可腫瘤標誌物仍然在正常範圍內。該院中醫腫瘤綜合科主任丁紀元透露,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在他碰到的腫瘤患者中,10個中差不多有3個腫瘤指標是正常的。

而根據浙江省人民醫院的統計,今年1到10月體檢人數69725人,每一個人的體檢套餐中都有至少4項的腫瘤標誌物檢查,近7萬人的體檢中,有99人確診出腫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腫瘤標誌物顯著升高。換句話說,另外的89人的腫瘤標誌物沒有出現重大異常,而他們分別是通過CT、B超、胃腸鏡等影像學檢測發現問題的。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陳佳琦博士表示:「腫瘤標誌物異常不意味著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腫瘤標誌物也不一定異常。」

固然,許多腫瘤指標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比如CEA(癌胚抗原)升高和約70%的直腸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有關;CA211\NSE\SCC等肺癌指標有一定的準確度;CA125升高,上皮性卵巢癌陽性率約為70%等,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腫瘤指標只在結合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的情況下,才有一定的準確度。

據浙江腫瘤醫院員工自己介紹,他們在例行體檢以外,都會增加一些防癌檢查項目,價格在兩三千上下,包括甲狀腺B超、乳腺B超或鉬靶、胸部低劑量螺旋CT、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抽血檢測,以及今年新增加的HPV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TCT(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項目。還有人會做胃鏡、腸鏡檢查。

問題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進行如此繁瑣的檢查,無論從時間還是精力上說,都比較困難。可惜的是,依現在的醫療技術,尚無法做到在簡單檢測中精準診斷癌症。不過,這一天離我們也許並不遙遠。至少美國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非侵入式精確檢測膀胱癌的技術。

以一群塔夫斯大學工程師為首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的膀胱癌檢測方法。從理論上說,它應該比現行的侵入性目視檢測,也就是膀胱鏡更加方便、準確,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不會像膀胱鏡那麼痛苦。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原子力顯微鏡(AFM)的應用,藉助該設備,研究人員成功通過細胞表面的納米級解析度圖,來識別患者尿液中發現的癌細胞特徵,這也是AFM首次應用在臨床試驗上。目前,試驗結果已經在美國《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中刊載。

雖然這項技術暫時只能用於膀胱癌診斷,但也已經稱得上功德無量。膀胱癌是目前美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據美國臨床腫瘤學家協會估計,今年約有17240人死於這種腫瘤。從統計上看,雖然早期發現的5年生存率達到95%,但一旦發現轉移,患者在5年後僅有10%的生還機率。

如前文所說,目前檢測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就是膀胱鏡,也就是將帶有攝像機的管子捅進尿道,插入膀胱,從內部觀測膀胱情況。此外,檢查項目還包括活檢和組織樣本的病理檢查。對於已經治療並處於緩解期的膀胱癌患者,復發率較高,在50-80%之間,因此必須每3-6月進行膀胱鏡復檢,費用又高,患者又不舒服,很麻煩。

新技術完全不同,研究團隊成員、塔夫茨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學教授索科洛夫(Igor Sokolov)說:「通過引進這種比侵入性視覺檢查更準確的非侵入性方法,我們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花費和不適。只需患者的尿樣,我們既可以有效地監測患者預後,還能較容易從健康個人中篩出有家族病史的人,以及可能檢測癌症的發展程度。此外,確定早期篩選和分級檢測的效率是我們今後研究的一項單獨、重要的任務。」

AFM上有一個用來掃描細胞表面的微型懸臂設備,當它掃過細胞表面的凸起和凹陷時,懸臂會產生一定的偏離。科學家們記錄下這些偏轉,就可以繪出具有納米級解析度的圖樣。此外,AFM懸臂梁的偏轉也可以從來測度樣品的一些物理性質,例如AFM探針與樣品表面之間的粘附力。研究人員發現,癌症患者尿液中提取的膀胱細胞具有獨特的表面特徵,可以將其與健康細胞區分開來。

在如此精細的圖表和其中蘊含的海量數據下,單憑醫務人員的人力已經很難做出判斷。因此,在實驗中,研究團隊還採用了機器學習技術,靠計算機精確識別物質的表面特徵,例如附著力、粗糙度、方向性和分形特性等。

研究結果表明,基於AFM的檢測在診斷膀胱癌方面有超過90%的敏感性(即,如果一個人已知患有該病,該檢測將有90%的機率檢測到它),相比之下,目前採用的尿檢靈敏度從20%至80%都有,靈敏度越高的檢測要求越複雜,比如對生物標記物NMP22進行微觀檢查或免疫細胞化學等。

索科洛夫談到試驗意義稱:「AFM已經面世在30多年了,但這是第一次展示出在臨床應用上的前景,其準確性似乎比目前膀胱癌診斷的臨床標準要好。但在將其引入臨床實踐之前,我們仍需要在更多患者身上測試。希望AFM能夠最終應用於其他腫瘤類型的檢測,如胃腸道癌、結腸直腸癌和宮頸癌。」

如他所說,既然可以通過尿液診斷膀胱癌,那麼通過分別診斷胃腸道癌,或許在未來不無可能。不可既然談到未來,科學家或許會研究出更簡單的方法。目前,已經有科學團隊設想出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一滴血,檢測出所有癌症,從而省去其他花樣繁多的檢查項目。

這種所謂「液體活組織檢查」的血液測試,其實一直是癌症診斷研究的熱門領域。雖然歷經數年甚至十數年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不少專家仍堅持,這項技術前途無量。艾伯塔大學腫瘤學系劉易斯博士說:「我認為,對於那些致命但早期階段可以治癒的癌症,想要早期檢測出來的話,這項技術是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的。」

說起來,這項技術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想通過檢測血液中的變化,如突變的DNA片段或表明癌症存在的特定分子變化來診斷癌症的狀況。其用處包括監測癌症治療的預後狀況,或者基於患者的特定基因提供個性化治療等。但是,這些尚只存在研究人員的想像當中。

目前,該領域最大的成就是不久前發表在《自然》上的論文。多倫多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訓練電腦程式,識別了早期癌症患者血液中的一些化學變化,甚至從一些不同變化中識別出患者患的是哪種癌症。

項目研究員、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科學家卡瓦略說:「這相當於打開了一扇門。雖然它仍處於研究階段,但它為早期癌症檢測打開了液體活檢的大門。」

另一項年初的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也展示了癌症血液測試的潛力。該研究成功識別了8種不同的癌症,在1000多名患者中,中值成功率為70%。卡瓦略認為,這些技術在面向大眾前仍然需要改進和測試,可能需耗時數年。但他認為,這些耗費是值得的。

《自然》雜誌論文合著者、流行病學家洪(Rayjean Hung)表示,液體活檢的主要目標是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找出來,因此,該技術對肺癌、胰腺癌或其他進展迅速的癌症患者尤其有幫助,因為這些癌症的早期發現對最終治療結果有很大影響。

此外,這項技術的另一個意義在於,憑藉更加精確的診斷,它可以緩解醫院普遍存在的過度治療情況。卡瓦略希望,隨著他的電腦程式訓練自己更好地識別不同的癌症,它將能夠知道哪些不會導致嚴重的醫療問題,哪些將會,並相應地識別它們。對於侵襲性較小的癌症,如前列腺癌,重要的是確定哪些癌症會殺死病人,而不是病人是否患有癌症。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42歲男子查出腸癌晚期:半年前體檢沒問題!他的錯...
    本文原標題:《42歲男子查出腸癌晚期:半年前體檢沒問題!他的錯很多人都犯》來源:綜合自廣州日報、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健康時報(jksb2013)等「我才40多歲,怎麼就得了腸癌,還是晚期了?」
  • 蘇州| 男子半年前體檢沒問題 半年後卻查出癌症晚期
    導讀:蘇州市民李先生最近碰到了這樣一個疑惑,半年前,他去醫院體檢拍了X片顯示沒問題,半年後,他竟被確診了肺癌晚期。隨著市民對健康的日漸關注,不少人每隔一兩年就會給自己或家人安排一次體檢,體檢機構也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體檢套餐。
  • 體檢發現大便隱血「+」不當回事 半年後再做腸鏡已經是腸癌中晚期
    去年上半年,他在體檢中發現大便隱血陽性+沒當回事,結果半年後腸鏡檢查卻發現,已經是腸癌中期。  我們需不需要做胃腸鏡檢查?是不是很痛苦?腸息肉到腸癌是怎麼個變化過程?下周晚7點,我們特地邀請了浙江首屆「有溫度的好醫生好護士」、省立同德醫院消化科費保㼆主任醫師做客「浙醫在線」直播間,為大家答疑解惑。
  • 半年前體檢結果一切正常,半年後確診癌晚期,只因...
    前一段時間有一則報導估計很多人看過,杭州42歲的王先生,不久前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僅僅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特別是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健康」體檢正常,半年後查出癌症晚期!腫瘤標誌物靠譜嗎?
    近日,42歲王先生被查出腸癌晚期,更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尤其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醫生說:「王先生有腸癌家族史,體檢時更應該關注這個毛病,比如加上腸鏡檢查項目。」不幸的是,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這項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半年前的體檢報告單看上去很健康,其實已經埋下了隱患。為什麼體檢正常,還是會得癌症?以後還有必要去檢測腫瘤標誌物嗎?今天就詳細地說一下。
  • 便便變了,原來是晚期腸癌搞的鬼
    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腹瀉而已,背後竟然會是晚期腸癌在作祟。  劉女士今年59歲,是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半年前,她一天10來次稀便,去當地醫院就診止瀉,幾天後又腹痛、便秘,腸梗阻住院治療。
  • 年年體檢正常,依舊查出腸癌晚期,醫生:不該漏了這一項檢查
    戴女士今年52歲,一年一度的體檢又來了,戴女士還是本著一顆平常心態看待,畢竟以往的體檢並沒有任何異常,今年去查結果顯示很健康,戴女士很是欣慰地笑了起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又看到戴女士來醫院做檢查,我就上前問了一句,「你不是一個月前剛做過體檢嗎,怎麼又來了」?
  • 為什麼體檢正常,卻突然查出晚期癌症?業內人士曝出內幕
    不久前,42歲王先生被查出腸癌晚期。讓人生氣的是,王先生一直很關注健康,就在半年前,他還做了體檢,身體指標一切正常,尤其他還查了各種腫瘤標誌物,也沒有異常升高。 「腫瘤標誌物正常,為什麼會突然查出癌症?」王先生很是不解。
  • 17歲男生肚子脹痛,沒想到是腸癌晚期!
    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檢查後發現,能摸到男孩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檢測CT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然而,經過一項一項的檢查排除,入院第3天腸鏡,結果——結腸癌!醫生表示,這位17歲男孩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
  • 17歲男生小腹脹痛,一查竟是腸癌晚期,家長:以為是吃壞了肚子…
    之後,病理結果也給出了明確的診斷:江江患上了結腸癌!很快,江江轉入外科進行下一步治療。 已是結腸癌晚期 但是半年前他曾發生過一次腸梗阻,當時只在當地醫院簡單做了腹部立位平片檢查,禁食治療後症狀好轉,後來沒有做胃腸鏡檢查,也沒再進一步細究病因。 醫生介紹,孩子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
  • 有人腫瘤多處轉移,標誌物仍顯示正常;體檢發現腫瘤的人群中,只有10...
    ,還是晚期了?」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僅僅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特別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怎麼只有半年時間,晚期腫瘤就找上門了?王先生的悲劇並不是孤例,在各大醫院的體檢中心以及腫瘤科,那些只看重腫瘤標誌物而忽視相應影像檢查的病人並不少見,當他們確診癌症後,都會忍不住抱怨:為什麼體檢時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
  • 17歲男生肚子脹痛,沒想到是腸癌晚期!聽聽醫生這番話
    前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科檢查後發現,能摸到男孩腹腔內有雞蛋大小的不規則腫塊,感覺不妙。檢測CT顯示回盲部團塊、腸梗阻。然而,經過一項一項的檢查排除,入院第3天腸鏡,結果——結腸癌!醫生表示,這位17歲男孩已經是結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剩半年,手術機會也沒了。醫生在了解病史的過程中得知,男孩沒有癌症家族史,生活也比較規律,沒有不良飲食習慣。
  • 17歲男孩確診腸癌晚期,沒有手術機會!醫生一番話警醒年輕人
    最終,江江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晚期,存活時間可能只有6個月,並且失去了手術機會。圖源 杭州日報醫生在了解病史後得知,江江並沒有癌症家族病史,生活也比較規律。但就在半年前,他曾發生過一次腸梗阻,只在當地醫院簡單做了腹部立位平片檢查,因為治療後症狀有所好轉,就沒有繼續做胃腸鏡。
  • 腹瀉半年原是直腸癌晚期
    近日,龍華區人民醫院就收治了一名有此症狀的老人,確診為直腸癌合併肝轉移,即所謂的晚期癌症。醫院多學科合作,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為老人一次性切除了直腸癌、肝轉移癌的病灶。 這名患者今年76歲,家住龍華街道,約在半年前頻繁出現大便性狀改變。她以為是年紀大了,飲食不吸收、消化不良所致,且每次使用一些治療腹瀉的抗生素後症狀得到緩解,並沒有在意。
  • 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22時38分,四人離開酒吧步行至交三橋地鐵站,任某燊、李心草準備乘末班地鐵返校,羅秉乾、李某某昊回租住房屋處,購票進站後未能趕上末班地鐵,經羅秉乾提議四人決定找酒吧繼續飲酒。期間,李心草先後五次走出酒吧均被扶回,其中第四次走出酒吧時到盤龍江邊欲翻越護欄,被羅秉乾拉回,後同任某燊一起將其帶回酒吧。9日凌晨1時40分許,李心草第五次被羅秉乾等人扶回酒吧後,李某某昊提出撥打120送醫、向警察求助等建議,羅秉乾未採納,並對李心草實施俯身貼近、掌摑等行為。
  • 去年體檢正常,今年就是癌症晚期?這6個項目才能查出早期癌症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去年體檢一切正常,而今年就是癌症晚期呢?甚至有的人認為體檢沒有用,根本無法查出早期癌症。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癌症的發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年之內就能長大、轉移的。癌症從開始出現到長大、轉移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
  • 便血三個月 誤以為痔瘡 腸鏡一查已是腸癌中晚期(圖)
    便血三個月,誤以為痔瘡 腸鏡一查已是腸癌中晚期    張女士,四十出頭,中等身材,從事辦公室文員工作,愛吃肉,很少吃蔬菜水果;不大運動,常常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三個多月前,張女士出現便血。「不是一大攤一大攤的那種,每次就是廁紙上擦擦有血。」
  • 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22時38分,四人離開酒吧步行至交三橋地鐵站,任某燊、李心草準備乘末班地鐵返校,羅秉乾、李某某昊回租住房屋處,購票進站後未能趕上末班地鐵,經羅秉乾提議四人決定找酒吧繼續飲酒。23時03分,四人步行至盤龍江邊桃源街「熱度酒吧」,羅秉乾點了12瓶大瓶樂堡啤酒並主動請客購買了4杯「B52」調製雞尾酒共飲近三個小時。
  • 腸癌的晚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大腸癌晚期能活多久?
    說到腸癌的晚期症狀及表現,隨著癌腫發展,腸癌中晚期的症狀會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腫瘤發展到晚期因癌細胞的轉移、浸潤和擴散,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體徵。  腸癌的晚期症狀及表現比較典型的是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是直腸癌侵及骶神經叢所致。
  • 年年體檢都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很多人的檢查都做錯了!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①而年年體檢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的並非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