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腫瘤多處轉移,標誌物仍顯示正常;體檢發現腫瘤的人群中,只有10...

2020-12-18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張苗 何麗娜 張冰清 鄭琪

本報通訊員 宋黎勝 魯青 王屹峰 張穎穎 沈翠

42歲的王先生躺在浙江省人民醫院腫瘤科病床上,對於自己接下來的一系列手術、放化療階段憂心忡忡,「我才40多歲,怎麼就得了腸癌,還是晚期了?」

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僅僅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特別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怎麼只有半年時間,晚期腫瘤就找上門了?

王先生的悲劇並不是孤例,在各大醫院的體檢中心以及腫瘤科,那些只看重腫瘤標誌物而忽視相應影像檢查的病人並不少見,當他們確診癌症後,都會忍不住抱怨:為什麼體檢時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腫瘤是什麼時候跑出來的?

錢江晚報搜羅了杭州幾大醫院的體檢、腫瘤科數據,在年關為大家好好說一說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這件事,它和腫瘤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在體檢中該怎麼進行檢查?

腫瘤標誌物的「障眼法」,讓他沒能早早發現腸癌

王先生是一家國企的中層領導,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過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飲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證按時的一日三餐。

半年前,單位組織了體檢,已經步入中年的王先生把每年的體檢當做一次大考,而這次的考試成績很不錯,除了肺部有些結節需要進一步檢查外,同齡人開始出現的毛病在他身上一點都沒有。

這其中,就包括腫瘤標誌物,王先生檢測的腫瘤標誌物共有5項,這些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

這樣的體檢結果,讓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個月前,王先生出現了頻繁腹痛,以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幾天胃藥都不見好,這才想到上醫院做檢查。

直到做了腸鏡後,醫生才在王先生的腸子裡發現了腫瘤,活檢顯示這已經是惡性腫瘤了。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半年前體檢完全沒問題,怎麼突然就有了腸癌?」看到結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體檢報告仔細看了一遍,腫瘤標誌物正常,指檢也正常,腸癌到底是怎麼來的?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仔細詢問了王先生的病史,卻忍不住搖起了頭,「你太大意了,其實你的腸癌可以更早被發現的。」

原來王先生的父親就是一位腸癌病人,翻出他的病理報告,發現兩人的腫瘤細胞位置都出奇一致。

「王先生有腸癌家族史,體檢時更應該關注這個毛病,比如加上腸鏡檢查項目。」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說,不幸的是,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這項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半年前的體檢報告單看上去很健康,其實已經埋下了隱患。

腫瘤多處轉移,腫瘤標誌物仍然正常

在王先生身上,腫瘤標誌物像是在施展「障眼法」,讓後知後覺的王先生追悔莫及,而更誇張的例子發生在71歲的毛奶奶身上,她體內的腫瘤已經多出轉移,可腫瘤標誌物仍然在正常範圍內。

在杭州市腫瘤醫院中醫腫瘤綜合科病房裡,毛奶奶正在接受化療,床邊陪護的子女細心照護著。

「2年前,我媽媽莫名出現陰道出血,上醫院一查確診是子宮內膜癌,我們很快就接受了手術和化療等治療,可現在短時間內又出現了肺和腹部淋巴轉移。」孩子們看著備受病魔折磨的老母親心裡總隱藏著一絲自責,如果以前能重視體檢,尤其是腫瘤指標的檢查,或許就能更早發現問題,更早接受治療說不定就不會發生轉移。後來還是該科主任丁紀元在查房時的一番解釋才讓他們釋懷。

「重視每年的體檢沒有錯,但也不能光看腫瘤指標,在我碰到的腫瘤患者中10個中差不多有3個腫瘤指標是正常的,你們的母親就是那3個中的1個。2年前老太太第一來做治療時,全套15項腫瘤指標檢查結果沒一項異常。多數患者到了晚期基本上都會在腫瘤指標上有所表現,但你們的母親如今已多處轉移了,腫瘤指標依然是全部正常。」丁紀元說。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從大數據看腫瘤標誌物和腫瘤確診的關係

如果只看腫瘤標誌物,能發現多少人體內的腫瘤情況?錢江晚報記者從4家醫院的體檢中心了解到這些數據:

首先來看人群中腫瘤標誌物異常的數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全科醫學科童鈺玲醫生介紹,醫院全年體檢人次約十萬人,其中查出腫瘤標誌物超出正常值2倍以上的佔6%以上。以10月為例,8100人次體檢,520人發現腫瘤指標異常升高。

再來看看體檢中腫瘤發現率,作為腫瘤專科醫院,浙江省腫瘤在今年1月-10月一共為10782人次進行了體檢,發現肺磨玻璃結節52人,乳腺結節4a類49人,宮頸癌前病變48人,甲狀腺結節4a類41人,肝佔位性病變5人,確診惡性腫瘤26人,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13人,肺癌6人,肝癌3人,乳腺癌1人,直腸癌1人,皮膚癌1人,卵巢癌1人。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那麼,腫瘤標誌物的異常和確診腫瘤之間有什麼關係?浙江省人民醫院做了統計,今年1到10月體檢人數69725人,每一個人的體檢套餐中都有至少4項的腫瘤標誌物檢查,近7萬人的體檢中,有99人確診出腫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腫瘤標誌物顯著升高。」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說。

換句話說,另外的89人的腫瘤標誌物沒有出現重大異常,而他們分別是通過CT、B超、胃腸鏡等影像學檢測發現問題的。

10位腫瘤標誌物有明顯異常的腫瘤病人中,3例肺癌,3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前列腺,1例直腸癌。另外,有829人因為腫瘤標誌物出現重大異常被體檢中心專門通知,當然,這其中只有10人確診癌症。

看上去腫瘤標誌物和檢測出腫瘤之間的關係並不大,那麼醫院是怎麼處理那些標誌物異常數據的?來自杭州市一醫院的數據表明,2018年至今完成體檢57136人,對於有指標異常的人團隊中有專職人員根據危急程度在1—10天內電話回訪,建議他們到相關專科進一步檢查。今年體檢人群中共發現腫瘤標誌物異常的有12226人次(註:一人幾項高就算幾次),目前已回訪40544人次(註:視病情需要一人會多次回訪),至今有133人確診腫瘤,其餘都還在繼續隨訪中。

光看腫瘤標誌物不能確診腫瘤,為什麼還要檢查?

看完幾家醫院體檢中心的統計,我們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腫瘤標誌物和確診腫瘤的關係並不密切。

可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進行這方面檢查?

「腫瘤標誌物異常不意味著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腫瘤標誌物也不一定異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陳佳琦博士說。

陳佳琦強調,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確診上只有參考意義,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體檢中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因為在臨床中,不同的標誌物,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CEA(癌胚抗原)

大約70%的直腸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膽管細胞癌/甲狀腺癌患者,都可出現CEA升高。

但是,一些急慢性炎症可能也會造成CEA升高,如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胃炎、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吸菸人士的CEF也會稍微升高。

陳佳琦提醒,非惡性腫瘤造成的CEA升高,一般不會太誇張。如果指標異常高,那還是要進一步篩查。

AFP(甲胎蛋白)

AFP在胎兒血液循環中具有較高的濃度,出生2~3個月之後基本被白蛋白替代,所以在成人血清中含量很低。目前,AFP是原發性肝癌的重要腫瘤標誌物,用於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及療效監測。

除了肝癌,性腺來源的腫瘤,如非精原細胞生殖細胞腫瘤、內胚竇瘤、胚胎細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會造成AFP升高。

浙醫二院呼吸內科的一位患者,體檢查出AFP飆升,但肝臟B超並沒有發現異常。他輾轉國內多家醫院,最後才在浙醫二院確診為生殖細胞腫瘤。

CA211\NSE\SCC肺癌腫瘤指標

CA211主要用來檢測肺癌,肺鱗癌中陽性率高達70%,肺腺癌陽性率60%,大細胞肺癌陽性率75%;NSE是小細胞肺癌以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腫瘤標誌物,小細胞肺癌中NSE陽性率91%;SCC用來檢測鱗狀細胞癌,常見於肺鱗癌、宮頸癌、食管鱗癌以及頭頸部鱗癌中。

肺鱗癌,通常CA211和SCC升高;肺腺癌CA211和CEA升高;小細胞癌,NSE顯著升高。

CA199/CA242 消化道腫瘤指標

CA199常在胰腺癌、膽囊癌、結腸癌、肺癌和胃癌中顯著升高。當CA199>1000U/mL時,常常合併腹膜轉移。CA242在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等腫瘤中升高。

在消化道腫瘤確診和隨訪中,常常會同時檢測CA199\CA242\CEA,醫生由此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CA125/CA153/β-HCG 女性腫瘤標誌物

CA125存在於卵巢組織,上皮性卵巢癌會導致它明顯升高,陽性率約為70%以上。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其他婦科腫瘤中,CA125也會不同程度升高。

陳佳琦強調,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腫等良性的婦科疾病,也會造成CA125升高。

CA153升高常見於乳腺癌,早期乳腺癌陽性率60%,晚期乳腺癌陽性率80%。β-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盤的滋養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它常被作為懷孕、懷孕相關失調症及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檢測標誌物,。現研究發現,在一些非滋養層惡性腫瘤中也常見β-HCG升高,如卵巢癌、膀胱癌、結腸癌等。

PSA 男性腫瘤標誌物

PSA(前列腺特異抗原)只存在於人前列腺腺泡及導管上皮細胞胞漿中,雖然它是檢測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標,但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會出現PSA升高。

臨床上,通常還要檢測游離PSA,前列腺癌患者游離PSA/總PSA的比值,通常低於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杭州市一醫院體檢中心的潘韻峰主任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該院的體檢套餐全部含有腫瘤指標的相關檢查,一般單位團體的套餐中包含腫瘤五項(AFP、CEA、CA19-9、女CA125/男PSA、女CA15-3/男CA125),個人體檢套餐腫瘤指標則從十項起步(AFP、CEA、CA19-9、CA125、EB病毒抗體、細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釋放肽前體、NSE、女CA15-3/男PSA、Fer),如有家族史等高風險人群可針對性再增加。

我們該怎麼對待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

既然個例和數據都顯示了腫瘤標誌物和腫瘤檢測的關係不大,那我們該以什麼態度對待體檢中的中路標誌物?

如今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大家在體檢中也更重視腫瘤的相關檢查,但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腫瘤指標,這只是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而是應結合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來綜合評估才更科學。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杭州市一醫院體檢中心的潘韻峰主任說:「有些人因為腫瘤指標一點升高而亂了方寸,睡不著急,焦慮過度;而有些人不當回事,忌疾諱醫,沒按要求就診。這兩種態度都不正確。對於腫瘤指標,我們的原則是:個別腫瘤指標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腫瘤。應該正視、重視、理性對待,有時炎症也會導致升高,所以過半月左右複查並動態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對於腫瘤指標二倍以上增高、進行性升高、幾個指向同系統的指標同時升高,或者有腫瘤家族史、有腫瘤高危因素者,這幾種情況臨床意義都比較大。」

腫瘤醫生是怎麼做防癌體檢的?

今年,浙江省腫瘤醫院2000多名員工已完成了體檢。那麼,他們的體檢套餐有什麼不一樣嗎,對普通人是否有參考意義?

錢報記者了解到,浙江省腫瘤醫院的員工體檢在基礎套餐外,增加了一些防癌檢查項目,價格在兩三千上下,包括甲狀腺B超、乳腺B超或鉬靶、胸部低劑量螺旋CT、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抽血檢測,以及今年新增加的HPV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TCT(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項目。在體檢套餐之外,許多員工額外每年還會做胃鏡、腸鏡的篩查。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呂蕾主任說,員工體檢這麼多年下來,發現有個特點,項目剛加上去的那年,查出癌症的人會多一點。

「加胸部CT那年,好幾個退休員工查出了肺癌。前幾年,加甲狀腺B超,當時有十幾個員工最後確診了甲狀腺癌,現在檢查每年都做,查出的人就少了,今年只有一個。另外,今年剛增加了HPV和TCT的項目,有好幾個員工查出宮頸癌癌前病變。」

在呂蕾主任看來,在防癌體檢的項目中,相比腫瘤標誌物,影像學和內鏡的檢查更具有參考意義,最好是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

浙江省腫瘤醫院是腫瘤專科醫院,呂蕾主任和同事經常遇到一種情況,病人確診癌症之後,家屬心急火燎趕過來,要求做全身檢查。前幾天,就有一個40多歲的杭州女性,在姐姐確診宮頸癌之後,向醫生要求給自己做全身全面防癌體檢,宮頸部分的檢查是重點,預算無上限,關鍵是要細緻,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對此,呂蕾主任說,這沒必要,防癌體檢以無創檢查為主,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患者做體檢要求做磁共振、PET-CT項目,不僅價格高,而且存在一定的輻射,並不適合作為篩查項目,這些往往是需進一步確診時採取的檢查項目。

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防癌體檢呢?

呂蕾主任說,防癌體檢的目的是篩查常見腫瘤,比如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具體選擇什麼的項目,要根據不同人群、年齡、性別、家族史進行個性化選擇。比如45歲以上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婚後或有性行為史的女性,建議HPV和TCT檢查,若結果皆為陰性,每隔5年再複查,超過35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做次乳腺B超和鉬靶,如果有B肝史,建議每隔半年進行肝臟B超和AFP的檢查,50以上的人群最好也進行胃腸鏡檢查。

相關焦點

  • 體檢查不出腫瘤?常規體檢查腫瘤標誌物不敏感
    每到年底,很多單位或公司常會組織員工做體檢。然而,海口市民李先生卻十分疑惑,為何他年年做體檢,卻檢查不出消化道腫瘤?  對此,海南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宋健表示,因為消化道腫瘤標誌物不太敏感,因此做常規體檢時可能檢查不到,而放過腫瘤「元兇」,建議40歲以上的人應該做一下胃腸鏡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 「腫瘤標誌物」是否適合健康人群的腫瘤篩查
    第二年體檢過後,他果然高興地告訴吳海雲,「這項指標又正常了。」  被濫用的腫瘤標誌物  目前,幾乎所有的體檢都包括兩項基礎的腫瘤標誌物檢查:甲胎蛋白(AFP)與癌胚抗原(CEA),這兩項分別是肝癌與消化系統癌症的輔助診斷指標。而在更高端的體檢套餐裡,腫瘤標誌物已經增加到了13項,很多體檢機構還專門推出了「防癌體檢套餐」。
  •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你離癌症還有多遠?
    防癌,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體檢」似乎也顯得格外重要。癌症早發現,和晚發現,也許結局完全不同。  而體檢中,「腫瘤標誌物篩查」成了不少人追捧的檢測項目。但是,如果真的查出了「腫瘤標誌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升高,一定患癌症?  腫瘤標誌物,是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
  • 看懂體檢報告:腫瘤標誌物篩查更適合高危人群
    腫瘤標誌物篩查更適合高危人群(服務·看懂體檢報告)本報記者 王君平編者按:日前,各單位開始陸續為員工提供體檢。腫瘤標誌物檢測大有從原來體檢中的高端選項成為常規項目的趨勢。如何看待腫瘤標誌物檢測,發現異常後如何處理?今天我們邀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診療中心早癌監查部主任張曉東一起聊一聊。10年前就發現癌抗原(CA724)輕度升高,正常值高限7,這位60多歲的男性總在10左右。從此,他踏上了10年就醫路,現有的檢查方法都做了,每3—6月就檢查一次,已經成了心病。像這樣被腫瘤標誌物升高折磨的人還不少。
  • 體檢檢出「腫瘤標誌物」意味著什麼?
    隨著免疫學、生物學及化學檢測方法的進步,越來越多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存在於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洩物中的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記物)可以被檢測到,例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那麼問題來了,當你體檢被檢出了「腫瘤標誌物」,這意味什麼?是否就是離癌症不遠了?
  • 溫州去年3萬人體檢1423人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 異常≠患癌
    腫瘤標誌物異常不代表患癌  陳先生最近為腫瘤檢測的一項指標而恐慌。年初單位組織體檢,他的體檢報告顯示CA19-9為43U/mL,比正常範圍0~37U/mL高了一點。聽說CA19-9是胰腺癌等消化系統的腫瘤標誌物,再聯想起這段時間身體略有不適,陳先生越想越害怕,遊走各大醫院問診、檢查,甚至加入多個腫瘤標誌物微信群。
  • 腫瘤標誌物到底是個啥?
    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TM)檢測因為簡便易行,對人體傷害小,成為腫瘤臨床中大量採用的檢查手段。所以無論是參加腫瘤預防體檢,還是做早期的篩查診斷,以及在中後期的治療過程中,「腫瘤標誌物」檢查項總是一直伴隨著我們。是不是每次檢驗報告上一堆字母完全看不懂,但又特別想知道它們代表著什麼,以及對於你的健康它們意味著什麼呢?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患癌?!
    肺癌、胃癌、腸癌……隨著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慢慢把「防癌」提上日程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體檢也顯得格外重要在體檢中「腫瘤標誌物篩查」成了大家追捧的項目如果查出了腫瘤標誌物升高就一定患上癌症了嗎?
  • 「健康」體檢正常,半年後查出癌症晚期!腫瘤標誌物靠譜嗎?
    近日,42歲王先生被查出腸癌晚期,更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尤其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醫生說:「王先生有腸癌家族史,體檢時更應該關注這個毛病,比如加上腸鏡檢查項目。」不幸的是,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這項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半年前的體檢報告單看上去很健康,其實已經埋下了隱患。為什麼體檢正常,還是會得癌症?以後還有必要去檢測腫瘤標誌物嗎?今天就詳細地說一下。
  • 體檢查出腫瘤標誌物升高,是體內長腫瘤了?
    幾乎所有人都聽過腫瘤標誌物,也有不少人對它有不少誤解,最常聽到的就是:腫瘤標誌物陽性就是得癌了。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聽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葉昇教授怎麼說。腫瘤的最終診斷需要由病理檢查來確立,因為普通的腫瘤標誌物升高,可能有以下五種情況:1、惡性腫瘤患者如果患有癌症,腫瘤標誌物會有顯著增高,但並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使腫瘤標誌物升高。例如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檢測甲胎蛋白(AFP)時絕大多數會顯著升高,但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AFP時,只有少量升高,這主要跟腫瘤標誌物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有關。
  • 體檢做腫瘤標誌物,真的有必要嗎?
    隨著癌症發病率的升高,腫瘤標誌物已成為常規的體檢項目。腫瘤標誌物(TM)是在人體腫瘤發生或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或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其升高具有提示體內腫瘤發生的作用,然而單純的腫瘤標誌物升高,有時候並沒有什麼意義。以下介紹一例血CEA一過性異常增高至正常值5倍的體檢結果。
  • 體檢查出腫瘤標誌物高=癌症?先別慌!
    我們來讀懂體檢報告上的這項數據。 有關癌胚抗原的三個問題 首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健康體檢中常用的幾種腫瘤標誌物。 1965年研究者在結腸癌及人胚胎組織中發現了一種糖蛋白,取「癌」和「胚」二字,命名為癌胚抗原(CEA)。
  • 燕窩吃太多,腫瘤標誌物易升高
    核心提示:出席「2011羅氏診斷腫瘤論壇」的專家指出,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數值高不等於一定得了腫瘤,而常吃像燕窩這樣的補品的確很容易導致腫瘤標誌物的指標升高,一旦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不用過於驚慌,應及時就診。
  • 卵巢囊腫更年期突然癌變 體檢時須注意125腫瘤標誌物升高
    在她看來,囊腫就相當於卵巢裡多了一個水泡,而正處在更年期的她,自然認為這是絕經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囊腫會隨著絕經的到來而消失,再加上沒有出血或者不適,她很快就忘了身體裡的這個小變化。  接下來的兩年裡,楊女士仍然按時參加單位的體檢,卵巢裡的囊腫在每一次B超檢測中都被發現,它的個頭沒有變化,楊女士仍然沒在意它。醫生也沒有作出特別的提醒。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上周單位體檢,小青發現自己癌胚抗原結果呈陽性。看著那刺眼的「癌」字,小青很擔心自己是得了癌症,於是去諮詢醫生。 醫生解釋說,癌胚抗原屬於腫瘤標誌物類的檢查項目,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患癌,建議小青做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後再看結果。 小青很疑惑:腫瘤標誌物是什麼?
  • 軍醫課堂:正確認識腫瘤標誌物
    治癒惡性腫瘤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因此,每年定期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人在體檢時會選擇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那麼,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呈陽性,是否能夠作為判斷患有惡性腫瘤的指標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腫瘤標誌物?
  • 「跑跑醫生說」腫瘤標誌物升高是癌症嗎?醫生教你解讀體檢單數值
    現在很多體檢都會檢查腫瘤標誌物 很多老百姓理解就是: 抽個血能查出體內隱藏著的腫瘤 作為醫生,經常遇到有人拿檢驗報告來諮詢 指著一項有個升高箭頭的腫瘤標誌物問 「醫生這個指標高要緊嗎?
  • 看到腫瘤標誌物CA199升高,就瑟瑟發抖?
    關於腫瘤標誌物CA199,背後的故事很多。有些人虛驚一場,有些人發現了婦科腫瘤,還有些人提早發現了轉移癌……為什麼同樣是腫瘤標誌物CA199升高,竟有這麼多種情況?在拿到報告,還未找醫生解讀報告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心裡七上八下,惶恐不安?焦慮源自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多學習下科普,就可以提早吃一顆「定心丸」。那麼,今天就來聊聊腫瘤標誌物CA199。CA199究竟是什麼?
  • 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 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檢查項目,很多人對於這個檢查項目還不是很了解,也並不清楚腫瘤標誌物這個檢查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對相關方面有所了解是很必要。那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