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直播課如何誕生?教師精心備課,護航「雲課堂」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自製花式直播設備、設計教學環節、測試網絡環境......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倡議下,大學教師們紛紛上線開設直播課程,保障「停課不停教」。線上教學與平時的線下課堂相比,是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對許多老師而言也面臨新的挑戰。那麼,一堂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如何「誕生」?如何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多位老師總結近期線上教學實踐,分享了自己的備課錄課建議。

電子科技大學《人類文明經典賞析》教師張鷹——

提前準備多套預案,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優化

張鷹老師深夜為在線課程做準備(受訪者供圖)

66歲的張鷹教授,是電子科大《人類文明經典賞析》課程組年齡最大的教師。開課前一周,他已經完成了PPT錄屏,將其作為備選方案,考慮到全部學生都在線了以後的網絡流量和壓力,他又做了幾套預案,避免網路過於擁堵造成卡滯或斷線。

據了解,他的課程同時配備了4個MP4錄播文件的備份,在對流量要求不大的情況下,也能順利完成課程教學,不耽誤學生學習;內容講授完了,也不會影響通過QQ平臺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在多人在線網絡討論卡頓的情況下,還可以讓老師的屏幕在線同時關閉學生屏幕,僅通過語音參與討論。

「作為老師,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克服困難。」張鷹說,有多套預案,在此過程中再不斷查找問題,優化實施,才能確保線上教學的順利進行。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翁愷——

居家搭建「直播間」,充分運用「直播神器」

翁愷老師的自製「直播間」(受訪者供圖)

「大屏幕+小屏幕」、外接攝像頭、觸摸板、備用燈光、落地話筒、備用白板......「網紅」慕課老師翁愷有著豐富的線上教學經驗,此次面對直播授課的要求,他在自己家中打造了一個簡易版「直播間」,各路「直播神器」紛紛亮相。

接受採訪時,翁愷老師表示,一臺筆記本電腦或是帶有攝像頭的電腦即可滿足上課的基本需要,他自製「直播間」主要是為了儘可能充分準備,為學生營造好的上課環境。在近期的線上教學實踐中,翁愷老師總結並分享了多個準備直播課程的實用建議:

1. 儘量給用來直播的筆記本接一根網線,而不是依賴WI-FI;

2. 筆記本屏幕的觀看角度和攝像頭的拍攝角度未必一致,有可能產生一些「表情包」式的直播畫面,建議把筆記本架高站立講課或是放低埋頭講課;

3. 適合自己工作的位置未必是適合直播的位置。老師們在選擇直播場地的時候,可以特別關注一下自己的背景;儘可能選擇簡單、整齊的背景;

4. PPT宜採用淺底色、等線字體,最好能改成寬屏16:9的,右上角適當留白,屏幕解析度適當降低,直播對屏幕解析度要求不高,可採用720P而不是屏幕的原始解析度。

5. 演示軟體操作時,儘量做局部放大動作,讓學生看得更清楚。在正式開課前,跟同學們來一次小範圍的測試。

北京工業大學《工程力學》教師劉夏——

「異域同心抗擊疫情 師生協力遠程教學」

劉夏老師居家為直播授課做準備(受訪者供圖)

青年教師劉夏承擔了一個留學生班級的《工程力學》課程,疫情期間,留學生大部分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包括柬埔寨、索馬利亞、莫三比克等。劉夏老師起初也有些著急。一方面,這些國家與北京時間有不同的時差;另一方面,與中國學生相比,留學生因語言、習慣、手機服務商和網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僅下載軟體進入授課班級群,就需要專門的指導。這對教學活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面對這個特殊的教學對象和教學模式,劉夏老師靜下心來開始精心做起了課前準備。首先,她及時建立了與學生們的聯絡途徑,選擇了會議系統作為在線課堂軟體,結合日新學堂與微信群,完成安排預習、布置作業以及課下交流等工作,保證了上課的順利進行。為了便於學生自學,劉夏老師做了中英雙語課件。

雖然準備充分,但地域帶來的困難不容忽視。劉夏老師選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問卷調查,她結合實際調整教學策略,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

她提出,以「視頻預習作基礎、課程內容是核心、討論形式要靈活、題目設計要精心」為指導,將教學過程分解為課前預習(慕課視頻與雙語課件)、課上講解、提問搶答、隨堂練習、在線課程錄製、課後作業、作業批註、微信一對一答疑等過程,通過合理的學習安排和啟發式的教學設計,結合充分的網絡資源,推動學生進行自學與提問。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字邏輯電路》教師陳海華——

綜合利用軟體優勢,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陳海華居家為學生授課(受訪者供圖)

MooC預習、在線直播、屏幕共享......在授課實踐中,陳海華綜合運用多種平臺的優勢。他介紹,自己在聊天群裡先把電子書、PPT、網上的精品MooC課程資源共享。就目前的上課情況來看,「在線直播+屏幕共享」的效果學生反映不錯,禁掉學生麥克之後,聲音質量很高,直播也很流暢,和真實上課差不多。學生可以通過錄屏軟體,將教師的授課內容錄下來,便於課後進一步理解。

陳海華提到,板書不方便可能是網課的一個通用弊端,他推薦使用對著觸控螢幕電腦可以直接書寫的軟體,也可以擦拭,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對於非觸控螢幕,建議加一個手寫板。

陳海華使用的在線直播直播有一個很直觀的功能,即可以實時看到學生在線與否。由於要求學生實名制,因此上課直接可以看到學生出席情況。點答可以直接學號或者學生姓名來進行回答,打開該同學麥克,聲音質量很高,用起來非常方便。

西安工業大學《鋼結構設計》教師李養成——

克服「時空分離」,教學功能實現還須以「適合」師生為要

李養成老師在授課中用實物為學生講解結構(受訪者供圖)

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教學實踐後,李養成對於線上授課分享了以下幾點經驗:

1.做好心理準備。線上教學對教學設計、備講課、師生交流方式等均發生較大變化,會有一定心理壓力,教師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在疫情期間還要肩負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重任,充分利用課堂做好學生思想引領,開展好課程思政。

2.選擇教學平臺。教學功能實現方面,各平臺大同小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涉及抽象邏輯推理時最好採用屏幕共享,學生可以看到推理順序,理清邏輯。直播最好採用耳機降噪效果較好。

3.建設線上課程。課程建設可將優質教學資源、專業信息平臺、專業軟體、市場人才需求動態、熱點問題等共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視野,達到寬口徑、精專業要求。

4.克服時空分離。網絡教學的缺點是師生、生生間「時空分離」,無法迅速獲得教學效果,教師須擁有「可見」的專業智慧和「不可見」的人格魅力。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採油工程》教師韓國慶——

「內容設計要考慮課前、授課、課後三個環節」

韓國慶老師綜合運用多屏幕為學生授課(受訪者供圖)

疫情之下,課堂教學變成了「直播教學」,實體課堂變成了「網上課堂」,成為「線上直播+線上自學」混合教學。韓國慶表示,相較於常規的教學模式,在線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更強調教師的教學設計,課講得好還要教學設計得好。

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應更加強調知識點,將知識點細分到課前、線上授課和課後三個環節。有條件的教師可以採用教師端多窗口屏幕+PPT直播屏幕,用手寫板在PPT上隨講隨畫,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輔助功能實施授課方案,最大程度還原面授課堂的效果。

「線上教學,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指揮者,應充分發揮其引導、啟發、示範作用,指導、幫助、幹預學生學習,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韓國慶表示,要營造上課氛圍,使學生緊張起來;要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動起來;要做到課上內容與課下內容呼應,使學生忙碌起來;還要把握好課堂節奏,讓上課不枯燥。

在課內課外的緊密結合上,做到課前預習和思考+課上提問討論兼顧,課後及時反饋和評價,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要求,適當拓展。(李依環 吳傑婷)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相關焦點

  • 教師要精心備課
    正向思維設計——在逆向思維的基礎上,順著一堂課的時間軸展開正向思維。依據逆向思維確定的各個子目標,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藉助數位技術、問題驅動、思維發散、多維撞擊、筆下落實、學習評價等方式,激勵學生在熱情參與、自信前行、勇於攀登中達成目標。教師要在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求和體驗中埋下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不知不覺地導航著孩子的認知走向。
  • 教師備課從哪些方面去備,方能上出一堂高水平的課?老教師如是說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一趟高水平的課,一定依賴於教者課前的精心備課。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備些什麼,才能上出一堂高水平的好課呢?據筆者多年的體會,備課應在八個方面狠下功夫。一、備教學目標目標教學當下中小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 讀書郎《一堂好直播課的誕生》致敬所有師者:看不見的努力,感恩付出
    如何使孩子愛上課堂?如何帶動孩子參與?課程應該怎麼定位?"——摘自讀書郎雙師直播課3周年微視頻《一堂好直播課的誕生》今年11月,讀書郎雙師直播課迎來三周年。一千多個日夜,上千次精彩直播,一場場知識盛宴。相信大家在為雙師直播課誕生3年,報名人次超2300萬,上線課程超600門的成績感到可喜的同時,也會好奇這些直播課幕後的故事。
  • 北京4位思政課教授領銜「雲上備課」 將疫情防控實踐帶入思政課堂
    彼時,10餘萬用戶正通過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網絡直播平臺觀摩這節特殊時期特殊的思政課,受眾中絕大多數是全國各大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  坐在艾四林身旁的還有3位「大咖級」思政課教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何虎生教授、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教授,他們也在此間依次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門本科生課程進行示範講解和專題備課指導。
  • 見證一節好課的誕生
    8月27日,「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一堂網課的誕生」活動在學而思網校總部舉行。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對外全面展示自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科技,向公眾講述一堂好課背後的故事。一堂好課的背後,是對教育本質的孜孜追求活動現場,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回顧了學而思網校的發展歷程。
  • 「雲課堂」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一線教師來支招
    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倡議下,「雲課堂」改變了傳統授課方式,通過網絡雲平臺等實現了師生間的「親密接觸」。自2月起全國多地開展線上教學以來,雲端課堂引發廣泛熱議。有人說直播課形式單一,效果打了折扣;也有人說直播課讓師生間打破了時空界限、更加暢所欲言。為高質量完成線上教學工作,大學教師們做足準備工作,努力提升教學效果。
  • 從這8個方面下功夫備課,才能上出一堂高水平的好課!
    導讀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一堂高水平的課,一定依賴於教者課前的精心備課。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備些什麼,才能上出一堂高水平的好課呢?據多年的體會,備課應在八個方面狠下功夫。
  • 走進學而思網校 見證一節好課的誕生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 8月27日,「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一堂網課的誕生」活動在學而思網校總部舉行。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對外全面展示自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科技,向公眾講述一堂好課背後的故事。活動現場,學而思網校學科項目部負責人郝月菲以語文為例,介紹了一堂好課的設計理念,也稱一堂好課五步法。第一步,找到好方法。確保每一節課的方法都是行業內具有十年以上經驗的優秀老師討論形成的最優方法論。第二步,讓課堂好玩。通過每節課的情景化課堂設計,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講解一下變得妙趣橫生。第三步,打造讓孩子享受的產品體驗。
  • 依託北外,立足課標,北外石家莊附校雙線並舉輔助英語云上課堂
    利用北外國際提供的教學平臺的同時,多方面搜集優秀素材,剪輯視頻,精心篩選,不斷充實英語組的教學資源庫,為線上教學的順利展開,提供了有力保證。(集體備課,充分研討)備教材,備學情,我們的英語老師個個都是「金點子」——不僅課上得好,做起手工來更是一把「好手」!
  • 京津冀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 讓百年「紅船」駛進思政課堂
    在我們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如何以紅船精神為切入點深化 「四史教育」?如何讓紅船精神更好融入大中小思政課堂? 12月4日,以「弘揚紅船精神 喜迎建黨百年」為主題的京津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專題備課研討會」 在天津舉行。來自京津冀地區的3000多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通過校際網絡同步教學系統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圍繞「紅船精神」同備一堂課。
  • 如何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宏大智慧課堂一站式解決教師備課難問題
    從最初的電子書包到今天的智慧課堂產品,雖然他們形態上產生了巨變,但卻始終沒有改變促使這一領域誕生的核心問題——資源。任何教育產品的起點實際都是為了解決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問題,而課堂教學中的資源則尤其嚴苛。
  • 4600節精品課「雲」端見
    每一節精品課都要經過市、區兩級教研員和授課教師共同制定課程規劃、集體備課、撰寫教學設計並製作PPT、反覆研磨、市級審核小組指導修改、教師多次演練試錄後才能正式錄製。在隨後的時間裡,這支戰鬥之師以單日工作時長超過12小時的強度高速運轉。2月10日早上8點,由市教育兩委、海河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的「雲課堂」正式開課。
  • 教師應如何精心備課?超強備課攻略分享,很實用!
    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
  • 教師應如何精心備課?超強備課攻略分享,很實用
    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
  • 學而思網校:名師加技術、「直播+輔導」,打造一堂網課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8月28日訊,昨日,學而思網校總部舉行 「走進學而思網校——揭秘一堂網課的誕生」活動。活動現場,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回顧了學而思網校的發展歷程。十二年間,學而思網校從最早的錄播課模式,到探索出「直播+輔導」的雙師直播模式,再到將自主研發的AI技術引入課堂。發展至今,學而思網校已打造出多元化教育生態,始終堅持「激發動力、培養能力」的教育理念,從學前到全學齡,從工具到內容,面向全球用戶提供更全面、高效的線上教育解決方案。
  • 讓孩子喜歡的好網課是如何誕生的?
    老師們上課時說的每一句話,拋出的每一個知識點,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學生們的每一次會心大笑,每一次恍然大悟,都是老師們用心準備的成果。2008年,學而思網校前身信息事業部成立。十二年間,學而思網校從最早的錄播課模式,到探索出「直播+輔導」的雙師直播模式,再到將自主研發的AI技術引入課堂。「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事業,無論風口是否在這裡,它的需求和本質都不會發生改變。」
  • 校長講話: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明確什麼課是一堂好課?
    有人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體現了對課堂教育至美境界的永恆追求;有人說只要學生上課不睡覺就是最好的課堂,這是對課堂教學參與度的保底要求;還有的人說,只要課堂上不出亂子教師能在下課鈴響起後,平安地撤離教室就是謝天謝地的一堂好課了,這是對課堂教學的痛苦體驗,我不希望我們的老師有著如此痛苦的體驗。
  •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備課如何備教學目標?一線教師這樣說
    它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還是教學檢測的依據,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要備明白、備準確、備合理的就是教學目標。那麼,教師備課時,如何去做,方能備出一個明確、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呢?筆者以為,可從四個方面入手去做: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吃透教學內容的特點、明了學生的認知狀態、弄清編者的編輯意圖。下邊一一做一闡釋。
  • 老師直播把實驗課上成魔法課,5G雲課堂成為教育行業流行趨勢
    在家雲教學,老師們分分鐘化身直播間主播,全方位展示知識在現實的應用。近日,有兩位老師直接進入中糧可口可樂北京廠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神奇的「實驗魔法課」。用有趣解答各種學生疑惑是清華高材生竇相璞在8年教學生涯裡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的事。
  • 千名思政教師線上同備一堂課,華中師大集體備課會「一位難求」
    楚天都市報8月31日訊(記者國倩 通訊員黨波濤 嶽坤峰)「怎樣上好思政第一課?」「思政課程如何設計?」線上集體備課會「怎麼上好概論第一課?」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夏永林教授表示,思政教師沒有上好第一課,主要是缺少對課程的理解,缺乏感悟思考,缺乏宏觀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