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2034字,閱讀需要5分鐘,交流發言需要12分鐘左右
各位老師:
在今天的全校會上,我想跟大家探討一個話題——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個問題其實應該一直長久地縈繞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頭。因為關於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好課」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評價標準可以隨學校、教師、學生、學科、教材等情況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對好課的評價也會隨著教育生涯的行進而發生變化。
有人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體現了對課堂教育至美境界的永恆追求;有人說只要學生上課不睡覺就是最好的課堂,這是對課堂教學參與度的保底要求;還有的人說,只要課堂上不出亂子教師能在下課鈴響起後,平安地撤離教室就是謝天謝地的一堂好課了,這是對課堂教學的痛苦體驗,我不希望我們的老師有著如此痛苦的體驗。
教育應該是神聖而崇高的事業,課堂教學應該成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點燃學生思維,並能愉悅享受的重要陣地。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成長。
最近和學校行政,還有一些骨幹教師聽了很多課,我一直在請教大家: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總結大家的智慧,我歸納出一堂好課的三大標準,每一個標準下面有具體的三個黃金指標,合起來就是三三得九個要點。下面具體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學有目標
我認為「目標是動力之源」,不僅僅是我們上課,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意識。教師要重點提前思考清楚我這堂課究竟要幹什麼?課堂是學習的時空,學生的學習一定要有目標,具體包括三大指標:
1、有標準
教師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一定要有標準,這個標準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課程標準,來自於教材內容,來自於學生知識能力現狀。教師心中要裝著標準。《論語》有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沒有標準如何能夠有所提升?
2、有結構
目標需要有結構來支撐。我為什麼經常強調結構?「綱舉則目張」,結構是最有力量的知識,「庖丁解牛,得法其中」高手往往能夠看到結構。有結構的設計才是教師的高明之處,缺乏結構的設計很難支撐學習目標的達成。因為人往往記得住結構,記不住散裝的知識。
3、有設計
教師要用我們的巧妙設計來支撐課堂目標的達成。有設計感的課堂教師往往能夠在教學中聯繫學生真實的生活, 促進創造性學習的理解;教師善於利用挑戰性任務來發展學生的認知思維;教師習慣於採用對話式教學,和孩子一起經歷探索的過程。
二、學生主體
課堂是學習發生的地方,一堂好課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的動力,學生喜歡,學了還想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學生為主體,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落實學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