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2020-12-17 夜讀史書

自「史達林格勒戰役」被打敗後,德軍在東線戰場上的形勢便每況愈下,到了1944年時,二戰局勢已完全倒向同盟國這一邊。在蘇軍凌厲的反擊下,德軍被徹底驅逐出蘇聯境內。隨後蘇軍繼續向西推進,德軍雖堅持抵抗,但也無法扭轉頹勢。

1944年7月下旬,蘇軍已佔領了波蘭東北部一半地區,離波蘭首都華沙只隔著一條維斯瓦河。眼看反德形勢空前大好,一直潛伏在華沙城內的波蘭家鄉軍於8月1日發動了「華沙起義」,打算趁勢將德軍驅逐出去。

當時波蘭家鄉軍有5萬人,而駐守華沙的德軍只有2.5萬人,再加上蘇軍大部隊已近在咫尺,因此波蘭人對這次起義行動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華沙起義於8月1日下午發動,到入夜時,華沙城大部分區域已控制在波蘭家鄉軍手中了。然而當波蘭人滿懷期待地等著蘇軍越過維斯瓦河前來支援他們行動的時候,河對岸的炮聲卻逐漸消失。

8月10日,德軍開始全面鎮壓華沙城內的波蘭家鄉軍。由於蘇軍遲遲不渡河,義軍部隊只好硬著頭皮與德軍短兵相接。在波爾將軍的領導下,義軍戰鬥非常勇敢,可是義軍畢竟不是正規部隊,無論裝備還是戰鬥經驗都嚴重不足,而他們的對手卻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軍。所以儘管波蘭家鄉軍在人數上佔優勢,可實力卻遠遜於對手。沒過多久,義軍便被孤立在3個狹小區域之中。

在堅持抗爭63天後,波蘭家鄉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最終不得不向德軍投降,華沙起義以失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離華沙只有一河之隔的蘇軍為什麼見死不救呢?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從政治層面上來看,領導這次華沙起義的是親西方的波蘭流亡政府,而蘇聯方面則是希望戰後波蘭由他們所扶持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治理。因此這場起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同盟國內部的博弈,波蘭流亡政府想趕在蘇軍之前解放華沙,而蘇聯方面顯然不願意事態朝這個方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甚至拒絕從西歐起飛的飛機在把補給物資空投到華沙後降落到蘇聯機場,所以西線盟軍選擇從義大利起飛,完成空投任務後原路返回。這不僅拉長了航程,還大大增加了飛機被德軍擊落的概率。

從軍事層面上來看,蘇軍雖然在發起反擊後長驅直入,節節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而且戰線也已拉到後勤補給的極限。因此在抵達維斯瓦河一線後,蘇軍急需一次徹底休整。事實上,蘇軍在這裡差不多停留了長達6個月之久才準備就緒,開始發動另一次大規模攻勢。因此,蘇軍選擇在維斯瓦河沿線隔岸觀火,也有自身實力不濟的考量。

華沙起義失敗後,華沙幾乎被夷為平地,所有華沙平民都被趕出城,有將近9萬人被送往德國強制服苦役。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相關焦點

  • 1944年華沙起義蘇軍隔岸觀火見死不救?蘇聯:不好意思這鍋我不背
    時間到了1944年8月,德軍節節敗退。蘇軍和英美盟軍東西對進,西線盟軍在朝法國腹地推進,東線蘇軍也已經打到了華沙城外的維斯瓦河岸邊。 所有人都以為德軍快完蛋了,流亡的波蘭統治者也這麼認為。
  • 華沙起義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波蘭自己過於冒險,並非蘇聯見死不救
    1944年8月1日,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在華沙發動起義。不過這場起義在經過63天的戰鬥以後,最終以失敗告終。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損失慘重,有1.8萬抵抗組織士兵和25萬平民死亡,華沙也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和西方國家經常把華沙起義失敗歸咎於蘇軍見死不救。
  • 波蘭華沙起義:約5萬波蘭抵抗軍展開自由之戰(圖)
    在蘇軍進攻的道路上,波蘭遊擊隊掀起鋪天蓋地的暴動潮,把德軍後方攪得無一處安寧。由於親西方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存在結構性矛盾,流亡政府總理米科拉伊奇克嚴令「國內軍」司令博爾,不惜代價地搶先控制華沙,在同盟國夥伴面前製造既成事實,避免因華沙被蘇聯控制而使國家走上蘇聯道路。
  • 華沙起義期間,華沙是如何被納粹夷為平地的
    73年前,波蘭的首都華沙在經歷德國殘酷佔領5年後,開始了爭取自由、獨立的鬥爭,波蘭人們奮起展開對兩股極權主義勢力的抵抗行動,這座城市和當時市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阿道夫·希特勒一收到華沙起義的信息就下達命令:不留一個活口,將這座城市抹去。1944年的華沙起義約有15萬人喪生,超過90%是平民,城市被夷為平地。
  • 華沙起義的幕後,波蘭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英美也為利益出賣波蘭
    在這次起義發動之前,身處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就得到來自英美方面的許諾,英國人許諾會派出英國皇家空軍進行支援,美國人也許諾派出空降兵去華沙助戰。於是,波蘭流亡政府就信了,最後腦袋一熱就去了。  結果我們知道了,華沙起義變得非常荒誕,英美全程沒來,沒有英國皇家空軍,也沒有美國空降兵,波蘭國內軍在華沙城裡等了兩個月,最後等來一個寂寞,只能在10月2日向德軍投降。那麼在這兩個月裡,在維斯瓦河東岸的蘇軍在做什麼呢?華沙城內的波蘭國內軍又在做什麼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華沙保衛戰
    十九、華沙保衛戰 1944年夏,蘇軍為配合美英第二戰場的開闢發動白俄羅斯戰役。隨著戰線推進,蘇軍終於打出國界,挺進到波蘭境內。波蘭流亡政府領導的衛國軍在華沙舉行起義,但已逼近華沙的蘇軍卻突然停頓下來。在42天的時間裡,眼見僅一河之隔的首都華沙毀於德寇之手。
  • 1944年盟軍即將全面勝利時,史達林是如何利用德軍打擊波蘭的?
    不管如何洗白,史達林借德軍之手削弱波蘭國家軍都是事實。這就是一直被反覆解釋的「華沙起義」,這場起義爆發於1944年的8月1日,而蘇軍先頭部隊在這一年的7月29日就已經抵達維斯瓦河東岸地區了,按理說是可以快速消滅河東岸的軸心國軍隊,支援華沙城內反抗的波蘭國家軍(也被稱為家鄉軍、國內軍),就算像蘇聯自己說的那樣,蘇軍損失慘重急需要時間補充消耗,無力快速消滅華沙周邊的德軍,派出飛機空投裝備給城內的國內軍總可以吧
  • 老照片:華沙起義讓希特勒震怒,下令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1944年華沙起義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的畫面。華沙起義爆發於1944年的8月1日,後歷時63天,在無法獲得援助下,波蘭起義軍最終向德軍投降。
  • 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華沙猶太區起義(Warsaw Ghetto Upris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佔波蘭的猶太抵抗組織於1943年在華沙猶太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猶太區起義,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其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者被德軍包圍後舉著雙手。
  • 十部關於1944華沙起義的二戰電影,別告訴我你一部也沒看過
    因此不管是蘇東解體前的波蘭人民共和國,還是如今全面右轉的大波波,都拍攝了不少關於華沙起義的影視作品,筆者今天就來簡單介紹其中的十部,但不包括《鋼琴家》、《動物園長的夫人》這類只有一小部分篇幅涉及華沙起義的影視作品。
  • 巴爾幹半島之旅二走進波蘭遊波茲南攬勝華沙
    居裡夫人故居前(攝影:顧建萍)結束了老城的觀光,團隊來到為紀念華沙起義45周年,於1989年8月落成的華沙起義紀念碑。紀念碑分兩組,碑上的每個人物都表達了當時華沙市民所受之苦。華沙起義紀念碑(攝影:馮贛勇)華沙起義紀念碑一組立體雕塑的背景是一排方柱,主題為幾組黑色和深褐色的當年起義者的銅雕。起義者的身後是傾倒的方柱和樓板。意思是波蘭國家大廈將傾,起義者力圖支撐起這一巨大的災難。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華沙起義
    擊潰了白俄羅斯的蘇聯紅軍抵達維斯瓦河左岸,華沙就在眼前。1944年8月1日,華沙市民發動起義,參加人數達37600人,幾乎全部來自波蘭國家軍。德國的鎮壓異常殘酷。黨衛軍、在押罪犯、親德的卡明斯基旅在5天內射殺了40000名波蘭人。盟軍飛機試圖空投救援物資,但最終由蘇聯在9月1日開始向華沙空投物資。
  • 蘇聯軍隊,波蘭華沙起義後,不動兵看著起義失敗
    蘇聯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並在1944年中,蘇聯越來越強大,在收復了大部分被佔的領土後,最終贏得了對德的戰爭,發動了大規模反攻,並將戰線推向了波蘭。進入波蘭的蘇聯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他們迅速佔領了德國曾佔領的波蘭領土。
  • 「我們絕不退縮,哪怕只剩一人」,二戰令人可歌可泣的布拉格起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全面勝利即將到來之時,1945年5月,位於中歐的布拉格爆發了大規模反抗納粹運動。這是繼華沙和巴黎之後,又一座擁英雄城市對第三帝國發起的不屈抗爭,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外來侵略的終極一戰。經過當地軍民的浴血奮戰,這座歷史悠久的歐洲古都終於擺脫了納粹德國的荼毒,迎來了重生。
  • 二戰中,蘇聯為何要對波蘭趕盡殺絕,不發一兵支援華沙起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的畢蘇斯基政府對外奉行擴張侵略政策,趁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國內局勢動蕩之際,與新生的蘇聯展開了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爭奪。 1919夏天,波蘭攻佔了明斯克等地區;第二年又攻克基輔,佔領了烏克蘭大部分土地。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組織反攻,順利解放白俄羅斯,兵鋒直逼華沙城下。畢蘇茨基調集全國兵力,與蘇聯展開了拉鋸戰。
  • 盟軍作壁上觀,背後還被捅刀:二戰初期華沙戰役裡的波蘭有多慘?
    作為波蘭首都的華沙,提起它在二戰中的經歷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二戰後期波蘭人民在華沙掀起的反抗納粹的起義。而1939年的華沙戰役卻鮮有人提及。實際上從戰爭爆發的第一天開始,德國空軍就對華沙進行了猛烈的轟炸。然而在華沙駐守的波蘭空軍與防空旅狠狠回擊了德國空軍,截止到9月6日已經擊落了43架德軍飛機。然而隨著德軍地面攻勢的進展以及波蘭防空部隊東撤,勝利的天平漸漸落到了德軍手中。在接下來的轟炸中,華沙老城區、波蘭王宮等歷史性建築遭到了德軍的重點轟炸,大量建築物被毀。
  • 羅馬尼亞戰役,蘇軍以驚人的戰績大勝德軍!
    *蘇軍在轉型和換裝期蘇軍坦克裝甲不輸德軍,可是沒有無線電通訊,駕車一擁而上,不怕死,有階級覺悟。但在德軍配合良好的2號3號坦克前面(德軍無線通訊到每一車,蘇軍只到連長)變成鐵棺材。*訓練不如人。有的士兵會放槍就上前線了。
  • 歐洲精緻工藝和文化的中心,浴火重生的華沙
    而華沙真正的心臟,還是它的舊城區,這裡也是華沙生存意志的象徵。舊城區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地義勇人士發動歷史上有名的「華沙起義」,對抗納粹的起源地。而為了鎮壓和報復,納粹發動攻擊,幾乎將這座城市夷為平地。城堡廣場上華麗的皇家城堡,是多個世紀以來波蘭國王親政的權力中心所在,也被數枚炸彈轟炸而摧毀殆盡。
  • 華沙:二戰廢墟上盛開的鮮花(高清組圖)
    這是6月4日在波蘭華沙拍攝的無名烈士墓。華沙無名烈士墓位於畢蘇茨基廣場,始建於192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毀壞,後得以重建。墓中存放著從波蘭烈士們犧牲的戰場上收集的泥土,墓上刻著烈士們戰鬥過的地點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