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第一人

2020-12-25 煮酒君

有的人只可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在中國歷史有很多開國之君,在功成名就之後便開始變個方的除掉功臣。前有劉邦,後有朱元璋,這些都是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的主。但是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國君幹過這種忘恩負義的事情了。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臥薪嘗膽」的主人公——勾踐。

吳越結仇,勾踐先勝後敗

吳越兩個都偏居東南,即便到了春秋諸國爭霸時期,兩國都相安無事。可惜到了春秋末年情況就不一樣了,當中原爭霸的思潮傳播到了東南一帶之後。兩國便開始大動幹戈,先是勾踐的父親允常與吳國國君闔閭之間發生了多次徵戰。等到允常去世、勾踐繼位後,吳國國君闔閭想趁機侵佔越國,可惜被剛繼位的勾踐擊敗並最終死在徵越的戰場。勾踐在他任內的第一次吳越爭霸中獲勝,仇恨的種子也埋在了新繼位的吳國國君夫差的心中。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秣兵歷馬,準備攻打越國,便決定先發制人,派出大軍攻打吳國。背負殺父之仇的夫差派出精兵前去攻打越軍,並在夫椒擊敗越軍。勾踐只能先退回會稽城,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勾踐聽取了範蠡的意見向吳王夫差求和,併入吳國為臣。到了吳國之後,勾踐及其夫人、範蠡三人到吳國為奴,先是被夫差安排到闔閭墳旁守靈,後給夫差餵馬、牽馬。三年之後,夫差看到了勾踐心甘情願的給自己當牛做馬後,認為勾踐已經不成威脅了,才把他放回越國。當然期間還因為勾踐的美人計,送西施給夫差,並在一次夫差生病後,為他嚐糞識病,一系列的行為讓夫差放鬆警惕。

臥薪嘗膽,範蠡、文種輔佐之下復仇成功

從吳國回到越國後,勾踐時刻銘記著自己在吳國的恥辱,為了讓自己不忘記這份屈辱,他就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並讓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除了對自己狠之外,還重用範蠡跟文種。讓文種管理國家的政務,範蠡管理國家的軍事。經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的國力回到了戰敗前的水平,但是這還不足以對抗吳國。

皇天不負有心人,前482年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後方被勾踐偷襲,後因越國自覺還不足以抗吳,兩國和談。前478年,越國再度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前473年,越兵攻入吳都,吳國滅亡、夫差兵變自殺身亡,延續了兩代人的吳越之爭最終以越王勾踐獲勝而告終。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當越王勾踐完成復仇稱霸東南後,範蠡就很識趣的收拾包袱走人,但是文種卻留戀地位、財富沒有選擇離開,最終被勾踐賜死自殺。

可以說勾踐開啟了建功立業後誅殺功臣的先河,後世開國皇帝者無不都從勾踐身上繼承了那種忘恩負義的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福。

相關焦點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講一些過去的故事
    02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問題,其實質是人才戰略問題,是解決集團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那「鳥盡弓藏,兔死狐悲」的處世哲學是否也適用於現代企業?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世界是永恆變化著的。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對於韓信之死,不少人都會感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其實,《史記》裡,韓信本人生前也說過這句話,原句如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看到這兩個成語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而且功高蓋主,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死。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在韓信身上倒也特別合適,這一度讓我誤以為韓信就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出處。 而且大家習慣把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連在一起用,但兩個成語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明白這個道理,你將受益匪淺
    我們有時候在看電視劇時會聽到這句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原來這句話是指幾個人經過共同努力做成事之後,其中身居高位的人把曾經為他出過力、立過功的人拋棄或殺掉。這兩個詞語在古文《淮南子》和《史記》中都被提到過,而詞語的背後是一個關于越王勾踐和他的兩位臣子的故事。
  • 驕橫跋扈功高蓋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自立為帝計劃敗露,你認為...
    (年羹堯劇照)二、年羹堯參與雍正帝奪位之事,雍正殺他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據說康熙原本指定皇十四子允褆繼位,而雍正帝篡改詔書奪取帝位,年羹堯時任四川總督,他牽制擁兵於四川的皇十四子允褆兵力,使其無法興兵爭位,助了雍正一臂之力。雍正即位後,知道留下年羹堯這個知其篡位陰謀的功臣,實乃一大掣肘。加上年得志猖狂,不知收斂,功蓋蓋主而不自知。
  • 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兔死狗烹【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
  • 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兔死狗烹【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
    兔死狗烹:成語寓意: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 範蠡是大智慧,及早就悟出兔死狗烹的道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兩個成語就出自這裡,常被用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文種沒有相信範蠡的話,而當他發現勾踐對舊臣刻薄少恩時,勾踐送給他一把寶劍,讓他去地下追隨先王。文種接劍一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夫差賜伍子胥自盡的那把劍。文種仰天長嘆一聲,拔劍自刎了。
  • 壯士斷腕,還是鳥盡弓藏?
    鳥盡弓藏,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解釋是說鳥打完了把弓藏起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過河拆橋。從名詞解釋來看,壯士斷腕大多用於褒義,而鳥盡弓藏基本貶義地用於諷刺。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可能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企業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但對待功臣若採取鳥盡弓藏,勢必會被有所詬病。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學成語 懂道理】第一期:鳥盡弓藏
    [出處]《史記》:「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惟有子房。」[釋義] 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1、事情辦完後,他露出了鳥盡弓藏的本來面目。2、歷史上能有幾位君王,坐穩帝位後,不對功臣來個鳥盡弓藏的?3、那些為資本家賣命的走狗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
  • 「鳥盡弓藏」故事之二——一代絕色美女為何容不得於這人世間?
    第三種,西施被越王勾踐留在了越王宮,被越王王后所殺。第四種,西施被範蠡沉入湖中,認為西施是禍國殃民的主要原因,留她不得。第五種,西施與吳王夫差日久生情,吳王夫差自刎後,西施覺得愧對於他,自縊於 吳王夫差專門為她所建的館娃宮中。 第六種,西施被越王勾踐所殺,這個原因恐怕才是西施真正的結局。
  • 你永不知道的成語智慧:《兔死狗烹》中蘊含的人生智慧與謀略!
    兔死狗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鳥沒有了,弓也就收起來不用;兔子死了,獵狗也就被煮來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以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1、 為何「狡兔死,走狗烹?」
  • 鳥盡弓藏,為什麼郭子儀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
    鳥盡弓藏,是上位者用得最多的伎倆。在天下不太平的時候,君主自然希望能有能力超群之人為他賣命。但是,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那些曾經立下過不世之功的功臣們,就成為了一個會對皇權產生威脅的存在。所以,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英雄們,大多數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
    18183首頁 賽博朋克2077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