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秦末時期,諸侯混戰。有一少年,相貌堂堂。然而身無長物,常年寄人籬下。
他輔佐項羽,不得重用,無奈離開。他戎馬一生,用八年時間,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他有創新思維,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謀戰」的人;他「戰必勝,攻必勝」,被後世稱為「兵仙」。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集團屢立戰功的軍事奇才,卻並沒有得到集團應有的獎勵。「淮南王」的封號是他自己討要的,因軍權太盛招呂后嫉恨,因功高蓋主讓劉邦忌憚。最終慘死刀下,三族被誅。
這個人是誰?對,是韓信。
韓信在劉邦集團可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最終因威脅到了集團高層領導的利益,被剷除。
韓信的遭遇在古代並非個例:
春秋時期,大臣文種,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後,被勾踐賜死;
謀臣範蠡,屢立戰功,功成身退,棄官經商。
西漢時期,諸侯王彭越,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全族被殺,彭越被處以醢刑;謀士張良,天下初定,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
唐太宗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史教人學會聰明。以上為集團屢立奇功的人才或被殺或出走的例子,仿佛告訴人們世態就是這樣炎涼,人情就是如此淡薄。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竭盡所能,助人成功,到頭來,只會落得被人一腳踢開的下場。
什麼意思?鳥沒有了,再好的弓也無用了;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了。比喻統治者往往都是在事成之後,把曾經出力的人一腳踢開;為統治者效力的人,事後不會有好下場。
告誡人們:做事情,要懂得留有餘地;成功時,要懂得激流勇退;再能幹,也要守拙藏愚,懂得保全自己。否則,因才能出眾,為集團立下功勞,遭到領導的嫉恨,便不會有好果子吃。
02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問題,其實質是人才戰略問題,是解決集團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
那「鳥盡弓藏,兔死狐悲」的處世哲學是否也適用於現代企業?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世界是永恆變化著的。而事物內因的改變,最終造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我們把為了一定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叫做集團。從古代「家天下」的利益集團發展到後來以「老闆與僱員」為團體的集團再到現在以「股份制」為主的集團。企業的內部結構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古代之所以會出現「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現象,是因為它的內部結構是「家天下」。
「家天下」的特點決定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如果把天下看做一個巨大的集團,那麼資本與財富是屬於帝王的,決策與獎罰是帝王說了算的。因此,在這樣的結構中,人才的命運掌握在帝王手中,且人才的命運會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諸侯混戰,爭奪皇權或天下混亂,需要穩固皇權時,「家天下」的集團就有了外部競爭,皇權就會受到威脅。
此時,帝王需要人才,且帝王與臣子的目標一致,就是對外。當諸侯平定,天下太平,外部威脅解除時,帝王與臣子的目標又是不同的。帝王需要集中財富,集中權力,集中聲譽。當為之效力的人在財富、權利、聲譽方面威脅到集團高層的利益時,集團高層與人才的關係是對立的,是水火不容的。自然,為天子立下汗馬功勞,在財富、權力和聲譽方面威脅到皇權又自恃功高的人在集團高層看來就變得礙眼,唯有將其剷除而後快。
03
之後,隨著封建制度的消亡,「家天下」的內部制度消失。企業變為「私有制」,企業的內部結構變為老闆與僱員的關係。在外部,企業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私有制企業」的內部模式決定了老闆權力的至高無上。老闆與僱員的關係是老闆與夥計的關係,是命令與服從,指揮與執行的關係。公司的資產與財富是老闆一人的,決策與執行也是老闆一人說了算的。老闆與僱員的關係是對立的,老闆要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就要壓榨僱員,而僱員則是希望獲取更多的報酬。因此,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在外部,「私有制企業」面臨嚴酷的競爭,必須吸納優秀人才為其所用,公司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老闆要想利益最大化,需要人才為其創造效益;但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的人才又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希望分得更大的「蛋糕」。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闆與僱員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此時人才有兩種路可以走,要麼繼續留在公司受老闆壓榨;要麼走人,另謀出路。這樣就會因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人才外流,企業必然不會壯大,更不會長久的生存。
04
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有了更先進的模式:股份制。其內部結構變成了合伙人與合伙人的關係。外部環境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合伙人企業的模式,決定了權利的大小按投入資金、技術、資源比例決定,合伙人共同出資,共同決策,共同管理。這樣的企業不是某家的企業,不是某個人的企業,而是合伙人共同的企業。
合伙人企業中,集團領導者與優秀人才的目標是一致的。集團領導要想使公司成為激烈競爭市場的常青樹,讓公司不斷壯大,就需要吸納大量的人才,需要實幹家,需要創新者。因此,集團領導求賢若渴,唯才是舉,以股權激勵人才,留住人才。優秀的人才可以以資金、技術、人脈資源來參股,成為集團的合伙人。
因此,在合伙人企業中,有能力,為企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不會受到領導的壓制,也不會外流。而走的人,恰恰是不能為企業做出貢獻,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人。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在未來的集團,是有才華、有能力、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的華麗舞臺;未來的集團,會點燃人才創業的激情,激發人才最大的潛力!
榮原創於2019年
(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