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講一些過去的故事

2020-12-16 zhu葉心yu

01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秦末時期,諸侯混戰。有一少年,相貌堂堂。然而身無長物,常年寄人籬下。

他輔佐項羽,不得重用,無奈離開。他戎馬一生,用八年時間,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他有創新思維,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謀戰」的人;他「戰必勝,攻必勝」,被後世稱為「兵仙」。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集團屢立戰功的軍事奇才,卻並沒有得到集團應有的獎勵。「淮南王」的封號是他自己討要的,因軍權太盛招呂后嫉恨,因功高蓋主讓劉邦忌憚。最終慘死刀下,三族被誅。

這個人是誰?對,是韓信。

韓信在劉邦集團可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最終因威脅到了集團高層領導的利益,被剷除。

韓信的遭遇在古代並非個例:

春秋時期,大臣文種,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後,被勾踐賜死;

謀臣範蠡,屢立戰功,功成身退,棄官經商。

西漢時期,諸侯王彭越,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全族被殺,彭越被處以醢刑;謀士張良,天下初定,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

唐太宗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史教人學會聰明。以上為集團屢立奇功的人才或被殺或出走的例子,仿佛告訴人們世態就是這樣炎涼,人情就是如此淡薄。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竭盡所能,助人成功,到頭來,只會落得被人一腳踢開的下場。

什麼意思?鳥沒有了,再好的弓也無用了;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了。比喻統治者往往都是在事成之後,把曾經出力的人一腳踢開;為統治者效力的人,事後不會有好下場。

告誡人們:做事情,要懂得留有餘地;成功時,要懂得激流勇退;再能幹,也要守拙藏愚,懂得保全自己。否則,因才能出眾,為集團立下功勞,遭到領導的嫉恨,便不會有好果子吃。

02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問題,其實質是人才戰略問題,是解決集團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

那「鳥盡弓藏,兔死狐悲」的處世哲學是否也適用於現代企業?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世界是永恆變化著的。而事物內因的改變,最終造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我們把為了一定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叫做集團。從古代「家天下」的利益集團發展到後來以「老闆與僱員」為團體的集團再到現在以「股份制」為主的集團。企業的內部結構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古代之所以會出現「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現象,是因為它的內部結構是「家天下」。

「家天下」的特點決定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如果把天下看做一個巨大的集團,那麼資本與財富是屬於帝王的,決策與獎罰是帝王說了算的。因此,在這樣的結構中,人才的命運掌握在帝王手中,且人才的命運會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諸侯混戰,爭奪皇權或天下混亂,需要穩固皇權時,「家天下」的集團就有了外部競爭,皇權就會受到威脅。

此時,帝王需要人才,且帝王與臣子的目標一致,就是對外。當諸侯平定,天下太平,外部威脅解除時,帝王與臣子的目標又是不同的。帝王需要集中財富,集中權力,集中聲譽。當為之效力的人在財富、權利、聲譽方面威脅到集團高層的利益時,集團高層與人才的關係是對立的,是水火不容的。自然,為天子立下汗馬功勞,在財富、權力和聲譽方面威脅到皇權又自恃功高的人在集團高層看來就變得礙眼,唯有將其剷除而後快。

03

之後,隨著封建制度的消亡,「家天下」的內部制度消失。企業變為「私有制」,企業的內部結構變為老闆與僱員的關係。在外部,企業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私有制企業」的內部模式決定了老闆權力的至高無上。老闆與僱員的關係是老闆與夥計的關係,是命令與服從,指揮與執行的關係。公司的資產與財富是老闆一人的,決策與執行也是老闆一人說了算的。老闆與僱員的關係是對立的,老闆要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就要壓榨僱員,而僱員則是希望獲取更多的報酬。因此,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在外部,「私有制企業」面臨嚴酷的競爭,必須吸納優秀人才為其所用,公司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老闆要想利益最大化,需要人才為其創造效益;但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的人才又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希望分得更大的「蛋糕」。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闆與僱員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此時人才有兩種路可以走,要麼繼續留在公司受老闆壓榨;要麼走人,另謀出路。這樣就會因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人才外流,企業必然不會壯大,更不會長久的生存。

04

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有了更先進的模式:股份制。其內部結構變成了合伙人與合伙人的關係。外部環境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合伙人企業的模式,決定了權利的大小按投入資金、技術、資源比例決定,合伙人共同出資,共同決策,共同管理。這樣的企業不是某家的企業,不是某個人的企業,而是合伙人共同的企業。

合伙人企業中,集團領導者與優秀人才的目標是一致的。集團領導要想使公司成為激烈競爭市場的常青樹,讓公司不斷壯大,就需要吸納大量的人才,需要實幹家,需要創新者。因此,集團領導求賢若渴,唯才是舉,以股權激勵人才,留住人才。優秀的人才可以以資金、技術、人脈資源來參股,成為集團的合伙人。

因此,在合伙人企業中,有能力,為企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不會受到領導的壓制,也不會外流。而走的人,恰恰是不能為企業做出貢獻,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人。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在未來的集團,是有才華、有能力、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的華麗舞臺;未來的集團,會點燃人才創業的激情,激發人才最大的潛力!

榮原創於2019年

(圖片來自百度)

相關焦點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明白這個道理,你將受益匪淺
    我們有時候在看電視劇時會聽到這句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原來這句話是指幾個人經過共同努力做成事之後,其中身居高位的人把曾經為他出過力、立過功的人拋棄或殺掉。這兩個詞語在古文《淮南子》和《史記》中都被提到過,而詞語的背後是一個關于越王勾踐和他的兩位臣子的故事。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第一人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對於韓信之死,不少人都會感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其實,《史記》裡,韓信本人生前也說過這句話,原句如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看到這兩個成語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而且功高蓋主,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死。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在韓信身上倒也特別合適,這一度讓我誤以為韓信就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出處。 而且大家習慣把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連在一起用,但兩個成語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 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兔死狗烹【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
  • 驕橫跋扈功高蓋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自立為帝計劃敗露,你認為...
    (年羹堯劇照)二、年羹堯參與雍正帝奪位之事,雍正殺他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據說康熙原本指定皇十四子允褆繼位,而雍正帝篡改詔書奪取帝位,年羹堯時任四川總督,他牽制擁兵於四川的皇十四子允褆兵力,使其無法興兵爭位,助了雍正一臂之力。雍正即位後,知道留下年羹堯這個知其篡位陰謀的功臣,實乃一大掣肘。加上年得志猖狂,不知收斂,功蓋蓋主而不自知。
  • 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兔死狗烹【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
  • 《姜子牙》細思極恐的細節,它要講的故事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作為從來沒喜歡過爽文的筆者,我眼中的孫悟空雖然是第一主角,但也不過是作者講故事道具而已,拋開齊天大聖的光環才是作者想講的故事:孫悟空就是在空全反射著故事裡的神話體系的腐朽,而神話體系背後對應的顯然不是神話體系,到底是什麼,好像不用說了。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
    兔死狗烹:成語寓意: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這一成語也比喻西漢時劉邦將一些建國時建功立業的大將們悉數殺光的情形。
  • 中華成語故事——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獵狗也就被煮來吃了。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成語故事:勾踐臥薪嘗膽,滅了吳國。當時輔助他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範蠡,還有一個是文種。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範蠡是大智慧,及早就悟出兔死狗烹的道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兩個成語就出自這裡,常被用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文種沒有相信範蠡的話,而當他發現勾踐對舊臣刻薄少恩時,勾踐送給他一把寶劍,讓他去地下追隨先王。文種接劍一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夫差賜伍子胥自盡的那把劍。文種仰天長嘆一聲,拔劍自刎了。
  • 鳥盡弓藏,為什麼郭子儀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
    鳥盡弓藏,是上位者用得最多的伎倆。在天下不太平的時候,君主自然希望能有能力超群之人為他賣命。但是,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那些曾經立下過不世之功的功臣們,就成為了一個會對皇權產生威脅的存在。所以,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英雄們,大多數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 「請君入甕」講述的就是酷吏來俊臣和周興之間兔死狗烹的故事。
    然而在他們的利用價值消失之後,武則天毫不留情,果斷地將這批酷吏清除了,著名的成語「請君入甕」講述的就是酷吏來俊臣和周興之間兔死狗烹的故事。武則天這樣的言辭透露出一個明顯的信息,這就是她將狄仁傑當成最為信任的臣子了,否則不會對他說這樣的話語,明顯有一種取巧賣乖的成分在內,這就像一名少女有了男朋友的「把柄」,趕快告訴他,希望能夠贏得對方的好感。
  • 壯士斷腕,還是鳥盡弓藏?
    鳥盡弓藏,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解釋是說鳥打完了把弓藏起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過河拆橋。從名詞解釋來看,壯士斷腕大多用於褒義,而鳥盡弓藏基本貶義地用於諷刺。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可能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企業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但對待功臣若採取鳥盡弓藏,勢必會被有所詬病。
  • 「鳥盡弓藏」故事之二——一代絕色美女為何容不得於這人世間?
    五.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列傳》中為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作了推斷,那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一個當事人誰也逃脫不了的死局。 我為君圖江山,君為我封富貴。江山已定,要卿何用?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些為古代帝王打下江山的元老功臣們,縱然心有萬千冤屈,也只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 紅樓夢:看懂劉姥姥「雪下抽柴」的故事麼?人太貪心得不到好結果
    《紅樓夢》有很多故事裡的故事。像慧娘,林四娘,聾子放炮仗,媳婦喝猴兒尿,小耗子偷香芋,偏心母親扎心,書生怕老婆等等。妙趣橫生的同時,也暗藏了很多伏筆。或對應人物,或印證事物,不一而足。光劉姥姥就講了三個故事。分別是「雪下抽柴」「茗玉小姐」「神佛送子」。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為了討好賈母,搜索枯腸講故事。
  • 你永不知道的成語智慧:《兔死狗烹》中蘊含的人生智慧與謀略!
    兔死狗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鳥沒有了,弓也就收起來不用;兔子死了,獵狗也就被煮來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以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1、 為何「狡兔死,走狗烹?」
  • 截止《聖墟》第312章節故事情節猜想,辰東坑神如何寫楚風的境況與...
    同時不由想到兩句老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是每一代決策者與野心家的做法,毫無疑問,楚風這張弓確實該藏起來了,畢竟他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人族三大高層的地位了!只是天下還未太平,某些人確實有些太急了!而希望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的楚風,此行恐怕是危險重重啊,甚至出這個玉虛之門都不會太容易吧!今天聖墟出的《不歡》311章節也進一步證實了我們這些讀者推測。結尾處。玉虛宮主依然不肯放行。
  •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
    18183首頁 賽博朋克2077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 《賽博朋克2077》兔死狗烹及戰爭狂魔賽博精神病位置及打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