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杯子蛋糕和馬芬muffin有什麼不同?
杯子蛋糕就是用小模子烤的蛋糕,任何蛋糕配方都可以烤成杯子蛋糕,不過最常用的是奶油蛋糕配方,因為做法簡單,成品又膨得很好看,而且奶油蛋糕口感油潤,不用霜飾就好吃。馬芬則是快發麵包quick bread,就是用發粉而非酵母做成的麵包。西方人常以麵包為主食,在商業不發達的時代,萬一到用餐時間才發現沒有麵包怎麼辦?用酵母發酵的麵包,就算再簡單也要一兩個小時才做得好,恐怕全家都餓壞了。
這時只要把麵粉、水和發粉調成稠麵糊,倒在平底鍋或烤盤裡烙烤,或裝在小模子裡烤,很快就能做出鬆軟、可以代替麵包的成品,就是馬芬。這種簡單的麵糊沒有味道,適合當主食,但想加糖、鹽、奶油、蛋、牛奶、乾果等等也沒問題,一樣可以發得很好──不過這麼一來就不像麵包了,越加越像小蛋糕,到現在很多馬芬食譜已經完全就是小蛋糕。
所以在我的食譜裡馬芬是放在「巧手做麵包」裡,而不是在「巧手做蛋糕」裡,我把它譯做「松糕」。攝影師和編輯們吃了都說:「沒什麼甜味耶!」我只好苦笑:「就說這不是蛋糕,是麵包。」「看起來明明像蛋糕!」真的很混淆!
杯子蛋糕樣子可愛而且攜帶方便,但在臺灣好像不太流行,可能因為大家覺得它是小朋友吃的。不過近來像上圖這種桂圓小蛋糕非常走紅。原本口感單調的小蛋糕,加入美味又滋補的桂圓後變得很有特色,比加葡萄乾更好吃;昨天一位學員在它烤出爐時說:「看起來好像發糕……」吃了幾口後馬上改變:「沒想到這麼好吃!」
我不知道別人做桂圓小蛋糕用哪類蛋糕配方,我用的是低成份奶油蛋糕。低成份奶油沒高成份的那麼油膩,但膨發力不足,所以要加發粉。
我這配方不太甜也不太油,如果還想再減油糖當然也可以,只是口感會越減越幹,必需多加點牛奶,若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又變回quick bread,而不再是奶油蛋糕。
這類不霜飾的蛋糕表面最好刷一層糖漿。很多朋友辛辛苦苦烤了蛋糕送人,卻因為沒霜飾而被嫌「有點幹」,其實幹的只是表面。表面的水份在烤焙時散失,當然比裡面幹,但卻是入口的第一接觸,第一口是幹的,就讓食用者覺得整個蛋糕都是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