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翻譯改行捏麵人 外賓見了很驚訝

2020-12-14 陳榮攝影

孟曉紅,畢業於東北林大俄語專業,曾當過六年翻譯。為了回故鄉他放棄了穩定工作, 回到揚州租了八平米房子賣散裝酒一年,賣五金六年。她的父親孟爾珍從小酷愛用麵團捏各種小人和小動物等,還塗上各種顏色。每到過年過節,做機械修理工的他就為孩子們捏麵人,連鄰居家的孩子也有份,因此深受孩子們喜愛。孟曉紅家有「五朵金花」,最小的她從小被當成男孩培養,跟在父親後面學會配鑰匙、捏麵人等手藝。圖為她在揚州東關街捏麵人。

八年前,她覺得幹別的不是她的強項,還是在東關街擺攤捏麵人吧。說起來他們家捏麵人已經三代了,她不能到她這一代失傳。 捏麵人在漢代就有了,傳統的面人用麵團捏然後著色,容易發黴、變味甚至開裂。上過大學的孟曉紅通過查資料、研究配方,在麵團裡加入適當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及潤滑劑等,再加入糯米粉、蜂膠等十幾種材料,這樣的面人可以擺放數年。

傳統麵塑的造型無非孫悟空、豬八戒或十二生肖、八仙過海之類,無法適應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她從網上查閱各種卡通、動漫造型,然後用麵塑來表達,受到80後、90後和孩子們的喜愛。

一團麵粉經她的幾道工序,竟被塑造成各種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衣裙飄逸的美女、天真爛漫的兒童以及各種神話故事、戲劇、歷史人物和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看到她現場捏麵人,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了腳步,想看個究竟,許多遊客還要在這裡留個影做紀念。

她採用現場寫生的方法,仔細觀察對象的神態和特徵,把材料在手中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裙,頃刻之間,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她自信滿滿的說:「只要有圖片,我就能做出來。」她完全可以在家裡做,但是那樣知道的人會越來越少。出來擺攤,就是想把麵塑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為了擴大麵塑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她還專門申請了博客,拍了視頻傳到網上,使這種傳統藝術更加發揚光大。

為了將這門古老手藝一代代傳下去,她前後還收過十幾個徒弟,但都沒有堅持下去的。做這行要耐得住寂寞,在街上冬天、夏天要忍耐冷熱的煎熬。 學的人基本上過不了幾天就走了,少數學會的也不過是當成業餘愛好。幹這行,辛苦又賺不到多少錢,願意幹的人肯定不多。(如果你身邊有感人故事, 敬請關注公眾微信號「陳榮攝影」然後留言。)

今年9月14日至17日,他作為揚州13個項目之一在北京農展館表演麵塑技藝,深得大家盛讚。平時那些外國遊客看到她捏出的面人,更是驚訝得不得了,覺得不可思議。圖為韓國的美女帥哥們手捧著她捏的面人和她合影。

相關焦點

  • 民間「捏麵人」:堅守18年de「絕活」傳承者
    如今,很難再在街上看到捏麵人的人,面人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們對童年時光的念想。在一次非遺文化的展覽會上,記者結識了面人藝術的傳承人馬貴蘭。7月16日,在蘭州中心五樓的攤位上,馬大姐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捏麵人的歷程。
  •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捏麵人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麵和麵粉,加上顏料、石蠟、蜂蜜,製成柔軟的麵團,用手和簡單工具,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剪子、小梳子、小尺子、小鐵皮、竹籤,靈巧地點、切、刻、劃,捏出身、手、頭、臉,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藝術形象脫手而成,惟妙惟肖。
  • 從滿清到至今漂亮女翻譯 德齡公主精通八國外語
    毛澤東翻譯:唐聞生尼克森訪華期間,江青用「樣板戲」招待客人,唐聞生為他們擔任翻譯。唐聞生現50歲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聞生。她因一口純正的英語,萬裡挑一給毛主席當英語翻譯。常年伴隨毛主席左右。上視率、出鏡率幾乎同毛主席相差無幾,每當毛主席接見外賓時,她給毛主席當翻譯。白晰的臉龐,梳剪整齊的短髮,穿一身灰藍色的列寧裝。在給毛主席做翻譯的十多年中,這一身裝扮幾乎沒有變化過。毛主席在世時,唐聞生由翻譯升至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毛澤東主席謝世之後不久,唐聞生便從老百姓的視野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 中央領導身邊的漂亮女翻譯:對外交往一道風景線
    唐聞生  現50歲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聞生。她因一口純正的英語,萬裡挑一給毛主席當英語翻譯,常年伴隨毛主席左右,上視率、出鏡率幾乎同毛主席相差無幾,每當毛主席接見外賓時,她給毛主席當翻譯。白晰的臉龐,梳剪整齊的短髮,穿一身灰藍色的列寧裝,在給毛主席做翻譯的十多年中,這一身裝扮幾乎沒有變化過。
  • 神話故事:捏麵人的來歷_神話故事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捏麵人這種手藝流傳到如今總有二三百年了。傳說它和劉墉還有點兒關係呢。劉墉在北京當官,但並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東省,自從他父親做官後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裡的管家、差人大多數是從山東老家帶來的。在他家廚房裡有個大師付,也姓劉。這一年從老家來了個親戚,姓王,有四十多歲了,大家都叫他單老王,是山東荷澤縣人,因為家鄉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劉師付,於是就來投奔了。
  • 重慶確定打黑除惡權威英文翻譯 防外賓誤解反感
    本報上周報導《「五個重慶」5個地方出現3種譯法》後,引起市外事辦公室重視,市外事翻譯中心昨日對「五個重慶」等重慶熱詞給出了權威的英文翻譯。  「翻譯不統一,容易給外賓帶來誤解甚至是反感。」剛成立不久的市外事翻譯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第一批公布的熱詞中,幾乎都是搜索量排名靠前的,比如「打黑除惡」長期佔據搜索榜榜首,短短7個多月,檢索量達到152597次。
  • 綠媒女主播花博會上全程亂翻譯 臺網民:丟臉丟到國際
    外賓上臺中花博會致辭,卻碰上主持人亂翻譯,看得臺灣網民們直呼「丟臉丟到國際」。之後,女主播以「管控流程」及「現場回音很大」來解釋自己現場「出糗」。島內專業口譯員還為臨陣上場的女主播喊冤:真正該在乎的是臺灣社會對各種專業的不敬!
  • 綠媒女主播花博會上全程亂翻譯:「呃……就是路上很多漂亮的樹!」
    外賓上臺中花博會致辭,卻碰上主持人亂翻譯,看得臺灣網民們直呼「丟臉丟到國際」。 之後,女主播以「管控流程」及「現場回音很大」來解釋自己現場「出糗」。島內專業口譯員還為臨陣上場的女主播喊冤:真正該在乎的是臺灣社會對各種專業的不敬!
  • 《見字如面2》《與妻書》原文+白話翻譯 趙立新朗讀
    ­  「這才是深入骨子裡的熱血,看哭我了」《見字如面2》第五期節目「熱血」篇在12月5號播出之後,以神字幕+神翻譯助力「熱血」傳承,傳遞正確價值,贏得大批年輕人叫好,豆瓣評分高達9.5分。本期《見字如面2》終於迎來萬人心中的「20年代最美情書」《與妻書》,趙立新以其極具感染力的舞臺表現把林覺民的悲嗆深情演繹的淋漓盡致,實力圈粉。
  • 藝苑社區舉辦「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中國江蘇網11月29日南京訊 麵塑,又稱面花、捏麵人,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傳統藝術,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區鍾曉敏愛心工作室攜手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舉辦了「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 30歲改行
    只不過主要針對畢業6年之內的人,一旦你畢業超過6年,行業和崗位烙印會很深,此時改行就難多了。原理,大家看這裡《畢業幾年後,不容易改行?》。難得有空聽聽音樂,今天開頭音樂來自一首「KTV」常見歌曲,你聽聽看,僅僅是開頭,就已經很熟悉。曾經有那麼十年,周末或者晚上聚會,飯後去唱歌,這首成為必點曲目之一,雖然KTV味道滿滿,但卻滿是回憶。
  • 父子「捏麵人」 堅守「絕活」 不負光陰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麵塑,俗稱「捏麵人」「面花」,簡單的麵粉、糯米粉加上顏料,再通過藝術家靈巧的雙手,就能塑造出各種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和飛禽走獸。他們匠心攜作,用巧手捏出了「彩色的麵人兒」,也捏出了美好的小康生活。走街串巷捏「麵人兒」紹興今冬初雪後的第二天,陽光明媚。「等到明年春天,我就恢復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出去擺攤啦!」越城區馬山街道上許村,正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的柳阿根說。
  • 接待外賓的細節
    1.外賓生活習慣外賓的生活習慣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這裡重點介紹飲料和食物的禁忌。*飲料飲料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每個國家的人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飲料習慣。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喜歡喝咖啡,但是,與咖啡相比,英國人更喜歡飲茶。
  • 重慶麵塑藝人明三娘:讓捏麵人技藝傳承發展
    明朝蘭每天在家堅持捏麵人她介紹,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以糯米麵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製成面人。明朝蘭出身工人家庭,自幼愛好工藝美術。初中畢業後,她進入渝中區一家街道工廠工作。幹了十多年後,工廠就倒閉了。「當時為謀生路,我在街頭擺過水果攤、賣過豆漿等小生意。」明朝蘭回憶說,後來賣棕樹葉時認識了手藝人,又學著用棕樹葉編一些公雞、蜻蜒、蚱蜢、孔雀、鳳凰等小動物來賣謀生。
  • 埋首鬧市數十載,街頭的捏麵人小攤
    埋首鬧市數十載身在鼎沸人群中的捏麵人小攤阿叔靠一雙巧手將傳統技藝展示於熟練的指尖一張摺疊小凳 一個鐵皮箱子長途跋涉, 跑到另一座城市開啟新的天地捏麵人又叫麵塑,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被列為非遺。以糯米和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的色彩,用簡單的工具,製成各種精巧的作品如今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這門藝術,一個作品耗時費力,需要潛心研究,精雕細琢。
  • 捏面花的非遺奶奶還是剪紙高手,巧手創造幸福生活
    榆林神木,74歲的劉蘭芳奶奶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神木面花代表性傳承人,捏了一輩子面花的劉奶奶不僅面花捏得好,剪紙作品也很棒。圖為劉奶奶捏的面花羅漢,大肚羅漢,肚子上爬魚,寓意年年有魚。劉奶奶心靈手巧,書法、人物一看就能剪出來。
  • 女翻譯為愛甘當泡腳妹
    萍鄉一外來媳婦叫賀燕嬌,是湖南湘潭人,沒有嫁到萍鄉之前,獲得日語二級證書,並在某大型日資汽車製造企業做過多年翻譯。日語翻譯改行做了泡腳技師,獲得客人認可和老闆賞識的同時,這種顛覆世俗的擇業觀,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17日,賀燕嬌利用上午的休閒時光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接待外賓時擔當翻譯,太給瑪哈國王長臉了
    接待外賓時擔當翻譯,太給瑪哈國王長臉了泰國後宮美女如雲,瑪哈國王一生紅顏知己無數,但王后的位置卻偏偏給了蘇提達。宮鬥的慘烈程度如同《甄嬛傳》,蘇提達能夠走上王后之位必然有自己的優勢。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泰國的蘇提達王后。四十二歲的蘇提達真才實學,接待外賓時擔當翻譯,太給瑪哈國王長臉了。
  • 面人師傅捏給幼兒園孩子們看
    今天,武漢面人師傅王虎走進街道口幼兒園愛家分園,被孩子們問個不停。王虎和小朋友們分享捏面的快樂,探索非遺文化的秘密,一起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王虎為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哇塞!」孩子們見到非遺作品面人的第一時間無不發出驚嘆。當看到嫦娥奔月的場景在王虎的手裡重現,孩子們眼冒小星星,瞬間對王虎師傅充滿了敬佩和羨慕,躍躍欲試。
  • 手塑乾坤,面人裡捏出中國文化
    街頭走出的非遺藝術品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從前,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不能登上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