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1月3日電(王波)日前,有媒體報導:四川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及徐花8年時間走遍四川完成四川方言語音地圖,他表示,如果現在不記錄,再過二十年,講純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地道的成都話都找不到了。無獨有偶,近日,一組《中英文版成都話》圖片在微博熱傳,有網友表示:「作為地道的四川人,有些方言早就忘記了,如今再看到這些方言,有種很親切的感覺。」
11月2日,記者獨家採訪到《中英文版成都話》圖片作者、四川樂山畫家郭勁松,談到為何創作該組圖片,他說:「我曾在成都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成都方言文化比較了解。」大學畢業後就在北方工作的他,每次聽到四川話都覺得非常親切,他認為,只用有家鄉話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成都的方言很搞笑,很詼諧。」郭勁松說,特別是有些方言所表達的意境,還能反映出成都人的性格,他認為,方言所隱藏的含義是不可翻譯的。讓郭勁松記憶深刻的是,在他小學的時候,有兩個外國人到他的學校來讓同學錄音,然後就用來當錄音資料保存,那時的他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而當他正在畫《中英文版成都話》的時候,又看到周及徐的事跡,更加堅定了他完成該組圖片的決心。
「我和老婆都是四川人,但是我們的孩子在河南洛陽出生,他不會說四川話,也不會說洛陽話。」郭勁松表示,在成都同樣如此,有外地人到成都生活的,也有成都人到外地生活的,他們的下一代就慢慢地把方言忘記了。「甚至有個90後小女孩告訴我,這些方言她從來都沒聽過,這是我們70後才使用的語言。」郭勁松認為,周及徐「再過二十年,地道的成都話都找不到了」的觀點並非危言聳聽,所以他要用他的方式把方言記錄下來,至於為何要把方言用英文翻譯,郭勁松說,很多在成都的外國人對成都方言似是而非,很多人也給不了他們詳細的解釋,另外,他的孩子是學同聲傳譯的,在翻譯上可以給他支持。
「用圖片來表達方言的意思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郭勁松認為,但只有圖片才能把方言的意境用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人一眼就能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圖片在微博中熱傳後,有網友表示:「作為地道的四川人,有些方言早就忘記了,如今再看到這些方言,有種很親切的感覺。」「成都方言也要走向國際化。」
「網友的評論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郭勁松表示,他還將繼續創作《中英文版成都話》續集,不僅要記錄成都的方言,還要記錄鄉土人情。
據了解,成都方言早先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清代,因八旗子弟曾駐紮成都,成都方言受北京方言影響很大,兒化音節的詞數量不少,且沿用至今。到了1980年代之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成都和外界的交流劇增,成都方言相對穩定的狀態被打破,語音開始向普通話的語音靠攏。
相關閱讀:
博導「繪」四川方言語音地圖 稱20年後地道成都話將消失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