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請點擊上方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您還可以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在喜馬拉雅FM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廣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內江人,我是樂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賓人(註:分別代表)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
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我們將要去的地方是距離成都大約78公裡的德陽市。
德陽市風光(德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供圖)
德陽市和成都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很近,兩地方言的地緣性接觸密切,相差不大,但德陽話也有其獨特的地方。
在德陽地方話中,很多語言充滿了幽默性、趣味性,令人尋味。有種湯圓的做法是把湯圓心放入湯圓乾粉中,操作的人不停地簸動篩子,使湯圓心子在滾動中裹上粉子,德陽人把這種方法稱為「裹粉子」或者是「裹粉子湯圓」。但這個詞用在日常生活中,則是比喻一個人不花錢想佔便宜。比如說:有個人不管走到哪裡,風都要抓一把,不出一分錢,就想分利,人們就送他一個雅號叫「裹粉子」。
《說慢點,聽起打腦殼,你以為是德陽人就聽得懂的德陽話哇》(騰訊視頻)
罈子裡裝上水清洗時,搖動罈子,水會在罈子裡發出「咣當咣當」的響聲,德陽人就用「涮罈子」這句話比喻開玩笑。比說如「快把東西給我拿出來,不要涮罈子了。」這句話裡的涮罈子就是開玩笑的意思。
在川劇古裝戲中,扮演當官的臉譜,常常總是塗脂抹粉,臉上擦得紅彤彤的。德陽人常常把它借用於日常生活中,說「今天又喝得像個官爺樣」,比喻那些飲酒如醉,紅光滿面的人。
德陽人還愛說「死馬馬」這個詞。「你當老闆,每月收入多,不比我們那個老幾,每月只掙幾個死馬馬」。這個「死馬馬」指的就是固定收入,只能拿那麼多,沒有其它收入來源。
德陽人常常把愛說愛鬧,或沉不住事、把心裡話託盤而出,以及說話直率的人稱為「響呱呱」;做事不專一、東張西望的人稱「打野眼」;扯幌子稱為「扯馬褲」;誘人上當受騙稱之為「吆悶牛」;明白對方的動機稱為「閃眼子」等等。這些話語,無不體現了德陽人說話的幽默詼諧,充滿了趣味性。
在發音,什邡保留有入聲,在明末清初的幾次移民中,客籍人口多來自湖廣、閩、浙、江西、陝西等省,相互交流融合,除鄰近德陽、綿竹、廣漢的部分村落雜有鄰縣語音外,全縣語音和稱謂差別不大,接近四川平原特別是成都地區語音。但有部分稱謂仍保留客籍特點。
德陽旌陽區和中江縣有的地方不分h、f。開花念作開fa1,福氣要說hu2氣。旌陽區和綿竹人還會連讀變調,當4聲(去聲)在2聲(陽平)後面時,4聲變讀為1聲,比如:絕對jue2dui4——jue2dui1、肥瘦fei2sou4——fei2sou1。
綿竹年畫村(圖片來源:德陽市人民政府網)
(同期:採訪德陽旌陽人:有些字寫不出來,但是我們平時有那個音,比如說「ci1癢」,這個ci1是摩擦的意思。還有gong4,就是鑽、進去的意思,比如說「你gong4進來幹啥子?」
pang3有幾個意思,不要pang3他的東西,這是說不要動他的東西;pang3到不對你就哭,這個pang3就是動不動你就怎麼樣的意思。
還有pian3:「pian3尖腦殼,四處活動。pian3一塊木頭」。這個pian3是指削、砍的意思。他還有個意思是指炫耀、自誇,比如說「他總愛在人面前pian3自己」。)
德陽白馬關(圖片來源:德陽市人民政府網)
德陽最有代表性的要數中江話,它屬於西南官話區的地方話。中江話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以馮店、永興、廣福方言為一類,以馮店代表。馮店把「吃飯」讀作「qia1wan4」,「睡覺」讀作「kun4gao4」;二是以凱江、南華、回龍、永太、集鳳、龍臺、永安方言為一類的,以凱江為代表,凱江「風」「烘」不分,「魚」「移」不分。三是以倉山、萬福為一類的,以倉山為代表,倉山話和凱江大同小異。
中江風光(圖片來自網絡)
中江部分地方把j、q、x讀作z、c、s,比如:「不得行」讀作「不得神」。「陳鄉長」讀作「秦商蔣」,把三個字的聲母全都說變了。
中江南面地區和凱江、集鳳等地的人,往往將f、h、w混淆在一起。比如「房子」的「房」、「黃色」的「黃」、「皇帝」的「皇」,統統說成wang2。因此,如果到這些地方遇上當地老百姓,你問她貴姓,他回答說姓wang2,那就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他真的姓王,二是他可能姓黃,三是他可能姓房。要弄清究竟,除非對方是識字的,否則很難分辨清楚。而且這些地方的人將吃飯說成吃wan4,開會說成開wei4等等。
廣福、馮店等地的人sh、s、r不分,比如把讓說成sang4,把上說成rang4(這裡的r實際發音與普通話不同,是平舌的,國際音標一般記為z),讓開他們說sang4 kai1。過去,還曾經出現這麼一個笑話,原話是「我們要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但當地人說出來就變成了「見到困難就zang4見到榮譽就sang4」,意思完全相反了。
德陽的德新、黃許話讓外地人聽來也很吃力,比如這句:幾港幾打幾,幾港貓打幾,打幾貓打幾,我子恩曉得。
這句話聽起來就像繞口令,意思是他說他打他,他說他沒打他,打他沒打他喃,我們不曉得。
瞧,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聽不懂你說的方言!
結束語: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四川方言》,讓你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特別鳴謝四川師範大學周及徐教授對節目的精心指導!更多精彩內容您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會!
本節目取材於《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聯合打造。
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
方志四川•音頻電臺
您還可以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在喜馬拉雅FM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往期回顧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顧問/審聽:周及徐(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四川省語言協會副會長,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四川省漢語方言保護工程首席專家)
審稿:周亞歐(四川師範大學在讀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劉 心
主播/製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電視在讀碩士研究生)
統 籌: 陳 奎
製片人:羅 鵬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0期:德陽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