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興陶壺的開壺、使用及養壺方法:新壺新泡首先要決定此壺將用以配泡哪種茶。譬如重香氣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講究的話,都應專門有備泡的壺,同時也可使新壺接受滋養。
因其深藏於山腹底層,天然潔淨,泥質細膩,綠色環保。坭興陶富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色素和化學物,耐酸耐鹼,無毒性(鉛、鎘等釋出量為零)。
方法是用乾淨鍋器盛水把壺淹沒,用小火煮壺,將茶葉同時放入鍋中同煮。等滾沸後撈出茶渣再稍等些時候取出新壺,置於乾燥且無異味處隨自然陰乾後即可使用。
新壺使用時應首先用茶湯燙煮一番,一則可除新的煙土味和洗滌除汙後即可使用。3、舊壺重新使用,應做到每次泡完茶後,將茶葉渣倒掉並用熱水滌殘湯,以保持清潔,合乎衛生。
注意「壺內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後,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將茶湯留在壺內隨壺陰乾,日久後累積茶山,但如果維護不當,壺內易生異味。所以在泡用前應以滾沸的開水衝燙一番。
把茶渣擺存在壺內來養壺,這種方法絕不可取。一方麵茶渣悶在壺內易發酸餿異味,有害於壺,另一方面坭興陶壺能吸附熱香茶味,所以殘渣剩味實無益於坭興陶壺。
壺在使用時應做到經常擦試,並應不斷用手撫摸,久後不僅手感舒服,而且能煥發出坭興陶陶質本身的自然光澤,渾樸潤雅,更能耐人尋味。
在清洗壺的表面時,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後可再用乾淨的細棉布或其它較柔細的布擦拭,然後放於乾燥通風又無異味處陰乾,久而久之,你自然會與這把壺發生較深厚的感情。
坭興陶特點 一. 坭興陶陶土 坭興陶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以燒製成骨肉相連的陶藝上品。
坭興陶成品能保持百分之二的吸水率,百分之二的氣孔率。它獨具透氣而不透水的天然雙重氣孔結構,使得器皿內氧分子充足,有利於食物長久儲存。
實踐證明茶葉置於坭興陶罐數年而無黴變。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變。久用之空壺衝入白開水仍有芳香茶味,乃茶具上品。
欽州坭興陶質地細膩、音質鏗鏘、堅硬結實,敲擊聲清脆。而其他陶器的敲擊聲較暗啞,這是坭興陶區別其他陶器的關鍵之處。
據地質部門勘探結論,坭興陶泥的儲藏量達17億立方米,資源極為豐富,易於開採。 壺的保養通稱為「養壺」,養壺的目的在使其能善於蘊味育香味並使壺能煥發本身渾樸的光澤。
此乃由於陶壺有吸水性,若是長久吸附茶質,確有助茶的功能。
一把新壺顯現的光澤較為暗沉,然而經過長期使用,適當整理後,壺身便能呈現出蘊含的光澤,所以養壺的第一步便是泡茶。
由於茶壺的氣孔在調節溫度的同時,也會吸收茶湯成分,使茶壺逐漸形成汕亮的表面。無論是將壺泡在茶湯中,或是持續將茶湯浸放,甚至利用所謂的養壺機,都不是正確的養壺之法,唯有常常泡茶,才能達到養壺之效。
茶壺使用完畢,應儘快將茶渣掏出,以清水將將壺內外衝洗乾淨,注意壺嘴部分是否為茶渣阻塞,清洗時不可以用清洗劑用力刷洗茶壺,否則將壺身的茶味與光澤洗去。
便無法達到養壺的效果。到於說把茶渣擺存在壺裡來養壺的方式,一方麵茶渣悶在壺裡易有酸酸異味,有害於壺。另一方面是壺乃吸附熱香茶味之質,殘渣剩味實也無益於壺。
最後以茶巾將茶壺外表水分擦去,放置通風處任其風乾,再收置於放茶具的櫥櫃中。
茶壺應該經常擦拭,才能煥發出本身泥質的光澤,平常只要以茶巾稍微擦拭,光澤便易顯現,但不要塗抹直或以油劑擦拭壺身。
坭興花瓶插花,花豔葉茂、經久不謝;尤其桃李,更可開花結果;坭興食具盛裝食品,署天隔夜不餿。這些都是坭興陶獨具的特點。
塗抹直或以油劑擦拭壺身兩者對養壺助益不大而且會破壞養壺的結果,而它所產生的光澤是油光或垢澤,俗稱為「和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