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第118期】許紀霖、廉思說青年知識分子:天之驕子?學術民工?

2020-12-17 鳳凰網讀書

歡迎來到第一百一十一八期鳳凰網讀書會,2012年12月14日晚上我們相聚在中國人民大學。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老師,「蟻族」一詞的首創者廉思老師,本期讀書會我們一起探究當代青年知識分子的困境。

鳳凰網讀書會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book00001)及鳳凰網讀書頻道官方微博(http://weibo.com/ifeng001)進行了預告和提前交流,歡迎加入和關注。

編者按:

「當楊科提著耗費了5年光陰完成的研究專著《風雅之頌》的書稿回到家時,迎接他的竟然是妻子與副校長赤條條躺在床上的葷景。」這是閻連科在其長篇小說《風雅頌》中對當代知識分子荒誕現狀的刻畫。

或許大多青年知識分子都不會像楊科這般狼狽,但是他們又都像楊科一樣,在權力和金錢面前,尊嚴和理想被擠壓得粉碎。他們被廉思稱之為「工蜂」:「工蜂是蜂群中佔絕大多數的群體,以數倍於雄蜂的數量承擔了整個蜂群的全部勞動。」

他們像工蜂一樣承擔了一個大學主要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但付出多,回報少:在大學這個金字塔中處於底層,人微言輕,上升渠道狹窄;工資少,為了養家餬口選擇校外兼職;科研壓力大,為了評職稱,不得不被迫搞科研,生產出一些連自己都不願讀的論文、研究報告。

於是乎,有關學術造假、論文抄襲、花錢買職稱等新聞充斥媒體,令人大跌眼鏡。

知識分子為何從原來的天之驕子變成現在的「學術民工」甚至是蠅營狗苟之徒?大學這一文化聖地又何以變成藏汙納垢之所?這又與當今大學職稱評價體系、當代價值觀轉變有何關係?

本期讀書會就讓我們跟隨許紀霖、廉思一道探究當代青年知識分子之「困」。

(編者:果旭軍)

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

許紀霖:我以前就是你們研究的「工蜂」、「蟻族」

鳳凰網讀書會: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鳳凰網讀書會。我們今天很榮幸地邀請到了許紀霖老師和廉思老師給我們做講座,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首先從廉思老師開始,09年廉思老師首先推出了《蟻族》,後來「蟻族」一詞入選中國最新版本的《漢語大辭典》。從《蟻族》推出到現在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我們首先想問一下廉思老師,從當初做《蟻族》結束以後,為什麼會想到高校青年教師這個課題,初衷是什麼?

廉思:今天很高興,因為許紀霖老師是我的前輩,能夠和許老師同臺一塊討論,這是我的榮幸,今天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我們帶領著一個青年學者團隊,從07年調查「蟻族」的問題,在做這個題目的過程中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考慮到「蟻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由於他們大量的出現改變了城市的生態結構。我們疑惑:以學歷為代表的文化資本,在階層晉升當中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一個年輕人,他的家庭條件好、有很好的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就能夠很好地轉化成文化資本。進而我們考察擁有比「蟻族」更高社會資本的青年,是不是也遇到了和「蟻族」一樣的困境,文化資本在階層晉升中到底能夠發揮多麼重要的作用?這涉及到了階層流動以及階級再生產的問題。

所以,我們從去年年初開始繼續帶領我們的團隊做了大學青年教師的報告,發放了5400多份報告,今年出版了我們這本書《工蜂》,用「工蜂」來形容我們的大學青年教師和青年知識分子。

許紀霖:今天我們讀《工蜂》這本書,如果它成為禁書的話一定會更暢銷,但是我相信不會禁,它談的是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到這裡來談,我覺得很有意思,人民大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在1987年我到人民大學進修過半年。從1987年到今天已經25年之前了,那個時候我進來的身份,我比廉思都不如,我就是你們研究的「工蜂」、「蟻族」。我作為一個小小的青年老師,還沒有資格住人大的宿舍,自己租房子。我記得就是在對面,那個時候還是一片老百姓住的房子。

今天談的這個題目和我25年前在人大的身份差不多,只是說今天我已經成為不知道什麼蜂,但是大部分高校的青年老師就像我25年前一樣,在座的各位同學,如果你們畢業以後,可能今天你們也是候補的工蜂、候補的蟻族。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同學,大家一定非常關心這個題目,這本書出的也是恰如時候,我們的確要來看看,過去的我,今天的你,明天的你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會將是什麼樣的命運?我們能不能改變這個命運?如果不能改變的話,我們能不能改變自己?

鳳凰網讀書會:不知道現場有多少人沒有看過這本書,我們希望從「工蜂」解讀一下,因為當時《蟻族》出來的時候,大家發現它的形象非常契合傳播學的概念,想請廉思老師解何謂「工蜂」。

廉思:「工蜂」其實也是很偶然發現的,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大學青年教師今天的境況,我們去年到農村看到養蜂人打開蜂箱,蜂箱裡蜂后不工作,只產卵,雄蜂負責交配,工蜂一生都在勞動,最終被累死。我當時腦海中就反映出我這個課題,知識分子一生中都在思考,工蜂很弱小,猶如文弱書生。

  關於《蟻族》,我們恰好是在2009年出的這本書,它剛好符合中國社會的情況,符合當時青年人的心態,國家越來越強大,個人越來越渺小。因為08年的時候剛好奧運會,這種感覺就凸顯出來。工蜂身上有刺,你招它一下,它會蟄你。一個蜂巢高高在上,我們也想像到既代表我們的高等教育,也是象徵我們的社會制度,包括蜂巢中蜂窩意味著隨著知識的發展,越來越專業的細分,像一個個小蜂窩一樣。還比如很多讀者有的看到我這本書,繼續引申,發現工蜂沒有繁殖能力,沒有生育能力,引申來看有人開玩笑說青年老師可能存在一個文化的斷檔的問題,由於我們的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科研製度,使知識分子在知識的傳承上被閹割了,等等。包括工蜂是獨立作業,但是它又有集體的協同,等等,它和我們青年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用「工蜂」的概念來形容知識分子。

  精彩搶先看

  許紀霖:我們只不過是一些「學術民工」而已

  許紀霖:這個體制讓你瀟灑不起來

  許紀霖:大學去政治化的核心問題是把行政的指揮棒去掉

  廉思:生源精英化,畢業蟻族化,教師工蜂化,強者通吃化

  許紀霖:知識分子能否保持獨立性跟處在體制內外沒有關係

  廉思:上升渠道的狹窄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許紀霖:今天學術界已經沒有權威,只剩下權力了

  廉思:很多的學生認為上思修課都非常堵心

  許紀霖:中國目前的危險在於沒有底線

  許紀霖:研究生是導師的一個工具

  廉思:人人都可能成為知識分子,沒有一個人可以成為權威

 往期回顧

  [鳳凰網讀書會第117期]胡赳赳、高群書、張力奮三人談:碎片時代,理想不死

  [鳳凰網讀書會第116期]小白、老六等漫話情色文學:好色的哈姆雷特

  [鳳凰網讀書會第115期]葉一劍對話梁鴻: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

  [鳳凰網讀書會第114期]馬未都說醉文明:瓷器瓶裡的中國

相關焦點

  • 廉思 青春中國說
    年度人物 廉思  推介詞:他帶領研究團隊始終緊扣國家和時代發展的脈搏,以深入研究當代中國青年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他把報國之志深深地融入學問之道,在充分佔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和新觀點,爭做學術創新的時代先鋒。
  • 辛評 | 許紀霖只能代表舊式知識分子,無法適應時代需要
    第一部分許紀霖為代表的舊型知識分子的貢獻與缺憾 許紀霖教授是中國人長期以來非常尊重的知識分子的代表,同時他也是一位以研究知識分子這個群體而聞名學界的教授,這是眾所周知的。許教授的學識與學術成就,是令人敬佩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
  • 專訪許紀霖 最好的公共歷史寫作是「大家寫小書」
    許紀霖:如果讓我來表述的話,我也許會說,當下的知識分子不是「走得太快」,而是走得「太專業了」。實際上,從「五四」時期白話文運動開始,中國存在著一個面向公眾寫史的傳統。白話文運動不僅是新文學運動,也是新史學運動。那時的歷史大家,所寫的文字都非常通俗流暢,比如錢穆的《國史大綱》、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等。這些作品都不是寫給專家看的,而是帶有啟蒙公眾的作用。
  • 許紀霖:臺灣有民國的淳樸傳統 民國範兒是貴族氣
    許紀霖回憶:「新來的黨委書記施平,他當年是浙江大學學生會主席,曾經領導過浙大的一二.九運動,老蔣還專門回浙大,因為浙江是他的老本營,老蔣竟然還和施平這個學生領袖當面對話。因為施平是老幹部,『文革』以後復出,他到我們華東師範大學當了黨委書記,他就是一個非常有理想、有情懷的人。他讓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非常有理想情懷,麗娃河淤泥本來說讓民工來挖,施平說:不要!讓大學生鍛鍊,去挑河泥,把水抽乾。
  • 預告 許紀霖講座 通向延安之路:大革命與一二九兩代革命知識分子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報告會 主題:通向延安之路:大革命與一二九兩代革命知識分子(1925-1935)主講: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評論:葛飛(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時間:2020年8 月19日19:00地點:騰訊會議 ID:470 274 156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
  • 全國青聯委員廉思:爭做引領時代潮流的青年先鋒
    會後,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常委兼社會科學界別秘書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廉思教授撰寫文章《爭做引領時代潮流的青年先鋒》,從服務廣大青年、做好本職工作、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強調青聯委員一定要認清自己的時代使命,以高度的責任感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
  • 許紀霖:中國知識分子的世代交替(連載①)
    第二個觀察角度是各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關懷。簡單地說,晚清和「十七年」這兩代人有強烈的政治意識,一切以政治為標準。章太炎作為晚清一代,在東京講課的時候,他的學生回憶說,他講到學術的時候,自己都是昏昏欲睡,一談到時政,立即兩眼放光,滔滔不絕。
  • 許紀霖:知識分子應作文化託命之人
    我把這些承擔天命的知識分子,稱為「文化託命之人」。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古到今,常懷苦痛。這種苦痛被稱為「憂患意識」,為家國天下憂心。一般人不會有這種意識,但知識分子會為與他自己利益不相干的事而痛苦。知識分子一定有家國天下情懷,對身處的地方、國家和世界充滿了深切的關懷。知識分子天生就是情懷黨,如果一個人沒有家國天下情懷,還真不能算什麼知識分子。
  • 許紀霖: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有時候閱讀這個東西,儀式大於實質,閱讀也是一種儀式,當你有一本沉甸甸的書捧在手裡的時候,你對它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你會對它有一種敬畏。」書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神聖性,不要說是書,連一張寫有字的紙也有神聖性。在許紀霖的老家,寫過字的紙不能隨便扔掉,要很恭敬地放在焚紙爐裡焚燒。過去書本是被少數精英壟斷的,是神聖、令人敬畏的。「書的神聖感通過它的肉身,紙質的存在體現出它的價值。
  • 廉思簡介
    廉思廉思,男,1980年6月生,北京人,中共黨員。研究方向:法政治學,法經濟學、法社會學。「蟻族」一詞的首創者,第一位研究「蟻族」問題的學者。《財務與會計導刊》責任編輯2004—2005 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講師,負責主講公司法2004—2006 中國人民銀行電算化教育中心講師,負責主講金融法、財政法等學術與研究研究報告: 1.
  • 廉思:青年獲得感更多源於自我價值實現
    新時代青年追求什麼?新興青年群體有哪些獲得感?如何提升青年獲得感?近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家廉思。廉思發現,根據已有的調查,低質量就業,會使青年遭遇生命歷程轉換挫折,給青年職業生涯製造「價值消減」陷阱,阻礙其向上流動,影響其家庭生活的建構,帶來住房難、結婚難、養育難、贍養難等一系列問題,並引發「傍老」「啃老」「嘆老」等現象。另外,低質量就業還極易加劇勞資關係緊張,導致代際衝突的激烈化和普遍化。
  • 廉思:蟻族只上網不讀書
    點擊·博客 廉思:蟻族只上網不讀書 商凝瑤     最近看的書比較多,印象最深的是《裸猿》。這本書的作者把一個深刻的道理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來。    現在青年看的一些書比如《誅仙》、《鬼吹燈》,我都沒有看過。但是很多人都跟我說過。這些書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是很正常的,因為此類書的內容都很引人入勝,並且節奏上短、平、快,只是在文化內涵上相對欠缺。我認為有的書最不好的一點,是它們傳達給年輕人相對偏頗的價值觀。有許多書籍都是使用恐怖效果、色情、暴力等因素吸引讀者,卻把青年的價值觀導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 許紀霖:知識分子的階級、出身與文化慣習(連載②)
    按照馬克思的說法,當說某一個知識分子是某個階級的代表時,意思是他的思想不能躍出這個階級的生活所無法超越的界限。比如馬克思批評蒲魯東的思想是小資產階級的,不一定說蒲魯東本人就是小資產階級,而是說他的思想視野,只能在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所構成的框架之內,無法超越那個限制。每一個階級都有自身的思想視野,當你的思想無法超越那個視野的話,不管你是否有自覺的意識,都成了那個階級的思想的代表。
  • 廉思:關注中國"蟻族"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
    廉思先生在會上介紹說,2003年初首批擴招的大學生畢業開始就業,201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660萬人,同時正在經過高等教育改革等一系列的變化,中國大城市中出現了剛畢業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群體,並將這個群體命名為「蟻族」。
  • 「青年是大灣區的未來」!廉思教授走進深圳虛擬大學園名校名師公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廉思教授帶來《大灣區與青年——試論人口、政策、治理的三維互構》為主題的講座,吸引了百餘人到場聆聽,近千人在線參與。本次活動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中心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
  • 徐佳貴助理研究員在青年讀書會作學術報告
    2019年4月23日下午,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徐佳貴助理研究員應邀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青年讀書會第94期活動上,以「新風入舊鄉:晚清知識轉型的地方面向」為題,分享了他在專著《鄉國之際:晚清溫州府士人與地方知識轉型》的研究寫作過程中的心得。
  • 直播| 廉思《思行者》:2021——拒絕內卷,後浪逆行
    「青年藍皮書」主編,「蟻族」「工蜂」等概念首創者廉思攜重磅新書
  • 廉思:志願工作實現美好生活價值
    對此,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專家委員廉思教授。廉思指出,志願工作理論研究,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夠為共青團提供一套新時代青年工作的方法。他解釋說:「中國共產黨一直有特別好的跟青年打交道的能力,這幾年經濟發展好了,我們容易用一些經濟手段去解決群眾的思想問題。志願工作不依靠經濟手段,用活動本身的魅力和思想動員能力跟青年打交道,在這方面總結提煉經驗,能夠在如何跟青年溝通交流的本領方面獲得新的啟示。」
  • 王元化百年誕辰:思想與學術,合則共美,分則兩傷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永博對話 許紀霖、吳琦幸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歷史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與知識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著有《中國知識分子十論》、《當代中國的啟蒙與反啟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