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到 1974年間,共有9位太空人在天空實驗室上累計工作了171天。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暫停了天空實驗室的使用,但仍將其保留在軌道上,希望在20世紀80年代太空梭研發完成後,用太空梭搭載太空人繼續使用它。然而,天空實驗室沒能堅持到太空梭問世,就在1979年7月墜毀了。
當時,NASA和美國大氣和海洋管理局 (NOAA) 所屬的空間環境服務中心(今空間天氣預報中心)都會定期為美國政府和私人機構發布太陽活動、空間環境的預報。天空實驗室發射後執行載人任務的1973年至1974年是第20個太陽活動周的末期,此時預測還未開始的第21個太陽活動周的黑子數量是一件困難的事。
NASA和NOAA當時的太陽黑子數預報都出現了偏差,預報的黑子數比實際出現的黑子數要少。於是在1974年,最後一批造訪天空實驗室的太空人在離開前,對天空實驗室進行了軌道維持。按照錯誤的黑子數預報計算,這次軌道維持足以讓天空實驗室在軌道上運行到1983年至1984年。
按照NASA的如意算盤,那時太空梭的研發已經完成,天空實驗室將迎來乘坐太空梭的太空人,開始新的工作。同時,利用太空梭的推力,可以把天空實驗室的軌道升高,來讓它繼續漂浮在太空中。
1976年8月,隨著新一個太陽活動周的開始,NOAA發現了之前預報中存在的問題,並修正了預報。在新預報中,NOAA認為第21 個太陽活動周黑子的最大數量將比之前的預報高出一倍。以當時天空實驗室的軌道高度計算,它在太空中最多能堅持到1980年。但NASA堅信自己的預報依然正確。
事情被NASA拖到1977年末。由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設立的軍事機構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對天空實驗室的軌道進行了觀測,結果,NORAD發現此時的狀況比NOAA預計的還要糟糕。NORAD的觀測表明,天空實驗室在太空中的姿態就好像逆風中騎車的人挺起了腰杆,受到的大氣阻力比之前預計的更大。
在得到天空實驗室軌道下墜的確切消息後,NASA迅速召集起了一支隊伍試圖挽救它,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1979年7月11日,圍繞地球旋轉了34981圈的天空實驗室墜落在了澳大利亞帕斯東南的陸地上。(劉釗 整理)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6年10月28日四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