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實驗室:美國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

2020-12-19 網易科技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Skylab)(美國,1973年-1974年,3名乘員)

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空間站計劃,在1973年到1974年間一共進行了1至4號任務,除1號任務中發射的空間站核心部件外其餘皆為往返於空間站的太空船任務。

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試驗性航天站 。全長36米,直徑6.7米,重82噸。它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軌道高度約435公裡,運行周期93分鐘,傾角50度。由軌道工作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5部分組成,全長36米,最大直徑6.7米,重約80噸。

研發歷史

1966年美國提出土星S-IVB級箭體試驗模塊(SSESM,Saturn S-IVB spent-stage experiment support module)方案,用土星5號火箭的第三級箭體改造為空間站主體,SSESM在競爭中落敗於載人軌道實驗室(MOL)方案。

1969年MOL被取消。由於阿波羅18到20任務的取消,NASA空餘出三枚土星5號火箭,於是SSESM改為「天空實驗室」。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結束阿波羅項目後,預算削減同時投入重點轉向太空梭項目,對比空間站項目的進度和能力,美國同期在空間站技術上仍然領先於蘇聯。

1973年5月14日,美國在甘迺迪宇宙中心發射的第一個軌道空間實驗室是人類迄今向近地軌道發射的人造天體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一個。天空實驗室使用土星INT-21火箭發射進入高度為435千米的近地圓軌道。同年還先後發射了3艘阿波羅飛船與天空實驗室對接,這3艘飛船分別稱為天空實驗室-2、3、4。

天空實驗室在起飛63秒後,由於其微流星/陽光防護罩以及一個太陽電池翼被高速氣流衝掉,致使艙內溫度急劇上升。入軌前出現故障。

1973年5月25日,一艘阿波羅飛船(天空實驗室-2)載3名航天員與天空實驗室對接,航天員用一頂遮陽帆擋住陽光,使實驗室內溫度下降,並展開了另一個被卡住的太陽翼,天空實驗室得以正常工作。

1973年5月25日、7月8日和11月16日美國分別進行了三次阿波羅飛船發射均成功與天空實驗室對接,每次任務三名航天員,三次任務中九名總計在空間站生活171天。

1974年2月8日第三次天空實驗室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著陸,此後天空實驗室關閉,雖然NASA曾計劃使用太空梭為天空實驗室加注燃料重啟空間站,但由於大氣阻力超過預期。

1979年7月11日,地面操作人員向天空實驗室發出最後一次指令,使它安全地飛過北美大陸上空人口稠密地區然後返回地球。天空實驗室接到指令後,便象一條火龍劃破長空,穿過大氣層,最後化成無數碎片墜落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和南印度洋。至此,它在宇宙空間運行了2246天,繞地球3.4981萬圈,航程達14億多公裡。

中文名
天空實驗室
所屬國家
美國
屬性
環繞地球的試驗性航天站引
成員人數
3
發射地點
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
發射時間
1973年5月14日17:30:00UTC
降落時間
1979年7月11日16:37:00UTC
降落地點
澳大利亞珀斯附近
任務時間
2,249天
環繞軌道次數
34,981
遠地點
442千米
近地點
434千米
地球軌道周期
93.4分鐘
地球軌道傾角
50°
飛行距離約
1,400,000,000千米
質量
77,088千克(軌道)
(文章綜合百度百科等)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真_NT5228

相關焦點

  • 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美國首個空間站,也是人類發射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就在美國贏得登月競賽之際,蘇聯改變目標,進入近地軌道,密集部署「禮炮計劃」。NASA不得不迎頭趕上,使用阿波羅計劃中最重的運載工具——土星五號火箭,將火箭體的第三級改造為空間站。
  • 1973年5月14日 美國發射天空實驗室
    1973年5月14日 美國發射天空實驗室  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它總長30米,重82噸,最大直徑6.5米,工作容積316立方米。是1973年5月14日,美國在甘迺迪宇宙中心發射的第一個軌道空間實驗室,是人類迄今向近地軌道發射的人造天體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一個。天空實驗室是通過兩次發射對接而成的。先是將運載火箭把在地面裝配好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和太陽能望遠鏡送入軌道,隨後再用動載火箭把乘有3名太空人的「阿波羅」飛船送入軌道,使飛船和對接船對接,組成完整的實驗室。
  • 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
    少年你想太多了天空實驗室(Skylab)是美國發射運行的第一艘空間實驗室,也是美國空間站技術的先驅。它由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等部分組成,能與運送太空人的「阿波羅」飛船對接。天空實驗室總重82噸,與阿波羅飛船對接時的最大重量可達90噸。
  • 美國天空實驗室
    「天空實驗室」的結構   由5部分組成:   (1)軌道工場:空間站的最大部分,這是一個「二層小樓」,下層供太空人睡覺、準備食品、吃飯、整理個人衛生、處理廢物,並進行一些實驗工作,上層有一個大工作區和貯水箱
  • 天空實驗室40周年:殘骸在澳大利亞展示
    近段時間我們談論了很多關於國際空間站(ISS)的內容,其中就包括前幾天發生的空間站發電系統冷卻裝置液氨洩露事件,目前該故障已經被太空人通過出艙維修的方式順利修復。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消息中所提到的國際空間站並非是人類搭建的第一個「太空基地」。
  • 空間站(SpaceStation)
    從「禮炮」號到「和平」號  前蘇聯於1971年4月19日發射的「禮炮-1」號,是世界上第一個試驗空間站。  1973年5月14日,美國發射了「太空實驗室」空間站,它利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剩餘物資――「土星-5」號火箭第三級改造而成,是第一個實際投入長期使用的空間站。
  • 天空實驗室
    1979年7月11日 美國「天空實驗室」燒毀    天空實驗室,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航天站。自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先後接納過3批航天員,每批3人,在站分別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進行了270多項研究實驗,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的照片、4萬多張地面照片,還進行了長期失重人體生理學試驗和失重下材料加工的試驗。1979年7月11日進入大氣層燒毀。
  • 1979年7月11日 美國「天空實驗室」燒毀
    1979年7月11日 美國「天空實驗室」燒毀  天空實驗室 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航天站。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軌道高度約435公裡,運行周期 93分鐘,傾角50度。自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先後接納過3批航天員,每批3人,在站分別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進行了270多項研究實驗,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的照片、4萬多張地面照片,還進行了長期失重人體生理學試驗和失重下材料加工的試驗。1979年7月11日進入大氣層燒毀。
  • 你知道太空站的實驗室嗎?
    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獨有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於1973年5月14日發射到軌道。這個重約77噸的大傢伙的生命於1979年7月11日走到盡頭。當時,天空實驗室垂直落入地球大氣層,未燃盡的大塊碎片如雨點般落入從印度洋東南部到澳大利亞西部荒漠地區的廣大區域。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第二代為長期駐留空間站,此時已經帶有兩個對接口,可一次對接兩艘飛船。其中,三個軍用的禮炮空間站還進行了秘密的武器試驗,例如在禮炮三號上安裝了圖-22轟炸機自衛航炮作為攻擊武器,無奈由於無法解決武器發射時導致的旋轉問題被迫放棄。蘇聯的第二代空間站已經相當強大,禮炮6和7號都迎來了巨大成功。
  • 國際空間站到底是怎麼建造的,對我們有什麼用?
    當你仰望天空,你會看到藍天白雲 那麼再往上呢,比如在離地面400公裡的高度上呢? 沒錯,國際空間站就運行在那裡。
  • 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經費彈盡糧絕
    《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經費彈盡糧絕》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經費彈盡糧絕(原標題: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 本文為網易科學旗下「科學人」
  • 美國後院著火,該國和中國合作天宮空間站
    因為誰也沒有想到,我們用來做實驗的天空會在一瞬間成為國際化的空間站。這樣的轉變讓美國都大吃一驚,並且和我們中國展開合作的,更是讓美國大驚失色。真的上市,美國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後院也會著火。這個國家就是義大利,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們中國也向他們支援了很多的醫療物資,並且還派出了一些專家團隊。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天空是蔚藍色,宇宙是黑暗的,是閃亮的,是無限的,是畏懼的,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空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存活了將近50億年,和宇宙相比,地球微不足道,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工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如今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成為最後唯一的希望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這次你真的不行
    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甚至有人在評論區對起了對子,還挺押韻。
  • 美國飛船出師不利,17國翹首以盼天宮空間站
    隨著八年前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美國事實上喪失了載人天地往返能力,此後他們不得不以8200萬美元單個席位價格購買聯盟飛船船票。聯盟系列載人飛船今年以來美國NASA為恢復載人天地往返能力做出了許多努力,上半年SpaceX公司龍飛船二號進行了無人模式發射試驗,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任務取得成功。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中國空間站即將上天,普京突然要「另起爐灶」,美直呼:趕緊停止
    圖為禮炮7號空間站歷史上的空間站總共有11個,分別是前蘇聯發射的禮炮系列,和平號,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本世紀初投入使用的國際空間站,以及亞洲大國發射的天宮一號,之前的空間站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近年來國際空間站也漸漸出現了一些故障,距離卸甲歸田時日無多,於是有能力的國家研製空間站的國家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因為國際空間站雖然名義上屬於全人類,但實際上由於美國的獨裁,一些國家的申請被拒之門外,亞洲大國很早就將研製空間站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 隕落的「天空實驗室」
    在1973年到 1974年間,共有9位太空人在天空實驗室上累計工作了171天。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暫停了天空實驗室的使用,但仍將其保留在軌道上,希望在20世紀80年代太空梭研發完成後,用太空梭搭載太空人繼續使用它。然而,天空實驗室沒能堅持到太空梭問世,就在1979年7月墜毀了。
  • SpaceX「獵鷹9號」4型火箭今日最後一次發射 為國際空間站送一個AI...
    SpaceX「獵鷹9號」4型火箭今日最後一次發射 為國際空間站送一個AI機器人  黃琨 • 2018-06-29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