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各地祭祀文化都曾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使得封建社會的帝王對祭祀文化非常重視。然而,古代人之所以祭祀是因為神靈崇拜,所以,祭祀是人們為了祈求神靈賜福,進行的一種行為活動。此外,每當祭祀的時候,人們都會拿出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獻給神靈,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虔誠。
那麼,古人祭祀活動,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呢?
深夜之時,在一個造型顯得有些怪異的青銅質地的巴力像前邊,有一堆燃燒的非常旺盛的篝火,500個作為祭品的孩童,被一個一個的放在巴力像伸出的雙手之上。這些孩童事先已被割斷了喉嚨,早已經沒了氣息。而巴力像雙手之間的間隙較大,孩童的屍體放在上面之後,很快便掉入了神像下面的火堆裡。最後,孩童的屍體被烈火燒成了焦炭。
並且,在此祭祀進行的過程中,人們賣力地奏響著特製的樂器,熱鬧非凡,戴著面具的舞者在篝火前跳著專門用於祭祀的舞蹈。而那些孩童的父母,要求站在一旁觀看這場祭祀,且不能流下一滴眼淚。因為,被用來祭祀,是一種無上的榮幸,這種榮幸只能賜給那些高貴的人家。這一幕就發生在古代非洲的迦太基一帶。
在公元前約310年的時候,暴君阿格多克利斯因和鄰邦的戰爭中戰敗,被迫逃到了迦太基避難,恰巧看到了他們這種以宗教名義進行的暴行。
在迦太基被羅馬摧毀之前的200年時間裡,經常進行這種焚燒孩童的祭祀。因為,腓尼基人是迦太基人的先祖,據說,在迦太基建立之前,他們就流行這種為了祈求豐收而進行的特殊祭祀。但是,迦太基的貴族,往往會用奴隸的子女來代替自己的子女。
後來,迦太基在和羅馬的戰爭中接連失利,使迦太基的統治者認為正是這種欺騙行為,觸怒了神聖的巴力神。據傳,當時阿格多克利斯見到的那場祭祀,就是迦太基的統治者為了謝罪特意舉行的祭祀。
祭臺的高度並不高,兩側向下方傾斜,形狀和屋頂有些相似。而那些作為祭品的人則被放在祭臺之上,他們的手腳都被繩子捆著,人們不僅將火堆點燃,還有人用燒紅的烙鐵去燙那些作為祭品的人犧。這個痛苦的過程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人犧的眼淚流的越多越好。
因為,他們的眼淚象徵著來年雨水的多少,他們流的眼淚越多,來年的雨水越充沛。等到第二天,祭司會把那些人犧的皮肉一塊快割下來,這件事發生在古代南亞的某一個部落。達羅毗茶族的孔德人還給人犧起了一個專門的名稱,那就是「默利亞」。
他們所說的「默利亞」是指專門買的人犧,但是,孔德人有時也會把自己的親生子女作為人犧賣掉。在他們眼中,那些人犧是專門獻給神靈的聖物。因此,在他們生前,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與善待。此外,在他們成年之後,會和另一個默利亞結婚,而他們的孩子也會成為默利亞。
其實,孔德人一般會在播種前的日子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舉行這種祭祀儀式。在距離祭祀前10天的時候,那些人犧會被割掉頭髮,全身被塗滿酥油、油膏和金銀粉。接著,他們會舉行好幾天宴會,但在宴會結束之後,便是那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祭祀活動。
人犧被綁在一根木柱上,全身上下被再次塗上油膏以及金銀粉,並戴上花環。此時,眾人將圍著這個人跳舞,唱著他們的禱詞。之後,人們開始瘋狂搶奪這個人身上的每一個裝飾品,因為他們深信,這個人犧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具有神靈的祝福。
再然後,這個人身上會被再次塗滿油脂,而每個人都會蘸一點這個人身上的油脂,抹在自己的頭上。因為,這時的人犧就是他們和神靈之間溝通的媒介。
此外,處死人犧的方法,有好幾種。除了用烙鐵慢慢燒死之外,還有些部落把人犧綁在一個可以轉動的柱子上,而人們則圍繞在柱子周圍。當人犧轉到自己眼前的時候,便割一塊人犧身上的肉。
還有一種方法比較通用,那就是把人犧絞死或者擠死。在絞死人犧之前,他們會找一棵大樹,把大樹從中間劈開,把人犧的頭顱或者胸膛放在樹中間,用力夾緊。之後,祭司會用斧頭砍傷人犧,人們便爭先恐後的在人犧身上割肉,但是,卻不能不割頭顱和內臟。
據說,部落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博取大地女神的祝福,好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沒有災難。但是,在現在人眼中,這卻是一種陋習,一種讓世人無法接受的酷刑。此外,經歷了數千年,活人祭祀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變得不常見,如今,這種祭祀已經是非常稀少了。
因為,大多數的宗教都在譴責這種行為,且當代法律也將其定性為違法行為。但儘管如此,在現今還是會看見這種陋習,特別是那些信奉傳統文化的不發達地區。
參考資料:
【《當代人類學》、《活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