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印《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在杭發行

2021-01-08 浙江在線

絹印《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在杭發行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10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日報杭州6月9日訊 (記者 劉慧)被世人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曾作為東方文明的一種象徵為天下人所推崇。然而百多年來,人們只能從這座名園點點滴滴的痕跡中遐想其昔日的輝煌。圓明園究竟是什麼樣子?今天,在杭州首次發行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彩繪珍藏畫卷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珍藏畫卷,長約28米,寬38釐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絹制彩色工筆畫。該畫卷絕版發行2004套,國內限量發行800套,在杭州發行20套,每套均有編號。畫卷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收藏家協會監製。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記者 劉慧

相關焦點

  • 圖文:《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圖卷在武漢展出
    圖文:《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圖卷在武漢展出     被譽為稀世國寶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的絹印彩繪珍藏圖卷昨日開始在武漢博物館展出。該套圖是根據清朝乾隆皇帝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後,由著名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等歷經11年繪製而成。
  • 絹印版珍藏畫再現圓明園盛景
    金黔在線訊一幅珍貴的彩繪長卷,真實地繪製了圓明園被毀前的壯觀風貌,然而該卷卻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走,從此國人難睹其真貌。昨日下午,這卷長約28米、寬約38釐米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彩繪珍藏畫在省博物館亮相。
  • 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細節 《圓明園四十景》作為最具有標誌意義的中國被劫掠文物,於1862年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購,成為其遠東特藏中的珍品。155年來《圓明園四十景》一直被深藏地庫,世人難睹其真容。2014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遠東出版社同法國國家圖書館達成協議,在原尺寸、原材質、原大小的基礎上對《圓明園四十景》進行「原件再造」。
  • 圓明園首版護照發行
    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紀念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為銘記歷史,讓更多人走進圓明園,圓明園於紀念日當天對公眾免費開放。此外,圓明園推出「圓明園護照」,遊客可在園內商鋪或圓明園天貓、京東旗艦店購買。
  • 圓明園鼠首兔首將回國 盤點流失海外的國寶(全文)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為清乾隆年間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根據圓明園著名景群繪製的絹本彩色四十景圖,由汪由敦楷書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題詠。《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於乾隆九年(1744年)由宮廷畫師唐岱等繪製而成的40幅分景圖,為絹本彩繪,各幅分別附有工部尚書汪由敦所書乾隆《四十景對題詩》,字體一律為大臣奏章所用的宮廷管和體。全圖分為上下兩冊,奉旨正式安設於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1860年,圓明園遭劫時,這套彩繪本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目前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 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採用了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昨日(12月15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
  • 浙江橫店圓明新園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圖)
    今天,佔地6200多畝、總投資300億,按1:1比例復建北京圓明園95%建築群的「圓明新園」正式開園。3件珍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也「回」到園中。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5200餘畝,150餘景,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歷時150餘年建造。這一萬園之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
  • 圓明園裡的設計,簡直就是一座迷宮花園
    雍親王朗吟閣圖其實,不僅萬花陣是迷宮花園,事實上整個圓明園就是一座迷宮花園。花園內究竟收藏著多少珍稀寶貝,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兩淮鹽政使再次為皇室效力,承辦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接秀山房的修繕,仍舊增添200多件紫檀飾品和地罩、多寶格,地罩高約1丈2尺,多寶格多個,高約9尺2寸,上刻九秋同慶、壽獻蘭孫、萬壽長春等吉祥圖案。
  • 又一珍貴古物在國外被拍賣,圓明園還丟失了哪些稀世珍寶?
    2018年4月11日,來自圓明園的又一件寶物在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進行拍賣,這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虎鎣竟在23分鐘內拍出了41萬英鎊的高價,令人瞠目結舌。而悉數那些曾經在圓明園中珍藏的寶物還有那些都遺留到了國外呢?
  • 英國搶走的圓明園古畫,價值一艘「核潛艇」,如今破損非常嚴重
    《女史箴圖》價值一艘潛艇說起文物的流失不得不提起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是清朝時期的大型皇家林園,裡面珍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與金銀珠寶。1900年,圓明園遭到了八國聯軍掠奪與破壞,掠奪走的文物與珠寶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了《女史箴圖》。
  • 我國首枚絹印郵票10日在宣城發行
    這是我國第一枚絹印郵票,也是第一套原發地在宣城的郵票。  活動開幕式上,相關領導為宣城市2006年3個新創AAA級景區以及宣紙、徽墨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授牌。  隨後,開幕式啟動了南京市民自駕遊、群眾性文娛表演等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次開幕式還舉行了「市民廣場書畫表演」。120位宣城市民在廣場上揮毫潑墨,吸引了數千名遊客、市民及書畫愛好者駐足觀看。
  • 圓明園遺留石刻解析
    山高水長,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圓明園西南隅,樓宇遠對西山,後擁連岡,前帶河流,中央地勢平衍,苑囿寬敞。其地為外藩朝正賜宴及平時侍衛較射之所,每歲燈節則陳火戲於此。此地亦俗稱西廠、西廠子、西苑(或西園),南北長460米,東西寬280米,總佔地1.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
  • 老照片告訴一個你不知道的圓明園
    圓明園全盛時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無從考察。但從1860年圓明園被焚毀,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近百年間,有多位西方攝影師對圓明園進行過拍攝,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下面來一起看看我們不知道的圓明園吧!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作者/臨海憑風出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像,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 圓明園福海的前生今世(組圖)
    澡身浴德(古圖)  方壺勝境(古圖)  平湖秋月(古圖)一位曾經看到圓明園景色的英國隨軍牧師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家、美術鑑定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從這些描述中不難想見圓明園曾有的輝煌與秀美。  圓明園以「水景園」著稱,是一處人工創造的大型水景園林。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
  • 對圓明園古建築的再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後來我們在故宮博物院找到了樣式房所繪的平面圖。從這張圖我們基本上知道它大體的平面輪廓。但是它的立面到底是什麼樣?我們又找到了德國攝影師恩斯特·奧爾末(Ernst Ohlmer)在1873年拍的老照片。    老照片比銅版畫要準確,從學建築的人眼睛裡可以看出建築比例各方面的關係,能夠知道當年大概的樣子。
  • 全景圓明園微雕遭尷尬 體積過大只能躺倉庫(圖)
    作品共有四個「世界之最」  假如沒有 「全景式巨型立雕圓明園」,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圓明園」究竟有多「大」。根據史料記載,全盛時代的「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園組成。 三園排列仿佛是—個倒過來的「品」字形。以園中最大的湖——福海為中心, 它東西長度約3千米,南北約2千米,周長約10千米,總面積約5200畝(350公頃)。
  • 圓明園劫後文物何處覓?西交民巷87號奇石成堆
    中山公園還有一座「景自天成」碑亭,亭中的蘭亭八柱和《曲水流觴圖》詩畫碑,都是來自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坐石臨流景區。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王羲之和大名士謝安、孫綽等42人,在山陰縣蘭亭的水邊聚會飲酒做詩,王羲之寫作了《蘭亭集序》以為紀念。
  • 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拍出7400萬天價(圖)
    昨日上午,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所以認定此罐為圓明園流失文物,主要依據其底部「放山居643號」的字樣。
  • 故宮珍藏《雍正十二月行樂圖》——皇帝生活一窺圓明園真實面貌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正月觀燈】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是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畫中表現的是雍正與其子女在圓明園內共享天倫之樂的場景。【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二月踏青】 內容以十二個月份來展示,場景宏大,人物和建築渾然一體,繪畫細膩,無一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