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細節

 

  《圓明園四十景》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工部尚書汪由敦、宮廷畫師沈源了用十二年時間共同繪製而成的一件絕世孤本,以絹本彩繪的形式精細地描繪了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的盛世風景,具有極高的繪畫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圓明園四十景》作為最具有標誌意義的中國被劫掠文物,於1862年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購,成為其遠東特藏中的珍品。155年來《圓明園四十景》一直被深藏地庫,世人難睹其真容。2014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遠東出版社同法國國家圖書館達成協議,在原尺寸、原材質、原大小的基礎上對《圓明園四十景》進行「原件再造」。中法兩國專家精誠合作,運用現代高清掃描和出版技術對四十景圖的細部及色彩進行細緻的調整,歷時兩個多月,最終達到無限接近原作,肉眼莫辨的效果。

  一、關於《圓明園四十景》的版本問題

  《圓明園四十景》是以繪畫形式保存的圓明園史料,有多個版本。

  乾隆三年,皇帝下旨命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合作繪製出圓明園的實景圖。沈源畫建築,唐岱畫山水,每幅冊頁畫完後由皇帝審查最後集中出版。

  而後有一個版本為孫祜畫山水、沈源畫建築的墨線白描分景圖。其木刻版印刷出來後送給了很多有功大臣。這個木刻版原本我國保存了很多,但是我們保存的木刻版多為光緒年間,時間較晚。

  在清代還有兩種木刻石印的摹本行世,其一為光緒年間大同書局刊印的《御製避暑山莊、圓明園圖詠》。其二為光緒十三年天津石印書屋錄石重印的《御製圓明園圖詠》,最後一幅有尾款「鴻臚寺序班臣孫祜、臣沈源恭畫」,可知這個木刻版也是沈源和孫祜合作,同時以絹本為基礎。

  另外我們發現一個手繪本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第四十景題詠之後,有一行正楷下款「乾隆丙寅四月既望臣張若靄敬書並製圖」,下鈐兩印,上為白文「臣張若靄」,下為朱文「家承賜書」,可見這是張若靄專為呈奉乾隆皇帝而繪製的。專家王湜華考證後認為這個手繪本是進奉內廷所作。畫作者張若靄都是他根據原版四十景圖摹畫的,此外他還以正楷、草書、隸書、篆書四種字體題在每幅圖下題寫乾隆御製詩。

  還有一個叫《蓬湖春永》的彩色絹本圖,是後來在故宮大庫中發現的,僅二十景。從所繪內容、板式來看是以木刻版為摹本,畫家自己著色完成的。木刻版比彩色絹本增添的細部,在《蓬湖春永》中以明確的色彩表示出建築的材料、做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彌補了彩色絹本未曾記錄的部分。

  法國有一套10卷本的大書《新潮園林詳述》(Détaildesnouveauxjardinsàlamode),其中一卷即為圓明園四十景,畫面題注稱作者是在1786年購買到一冊圓明園的圖畫,據其摩畫而成的,但畫家以西洋鋼筆繪畫,圖中添加天鵝、帆船等物可以看出是外國畫家的作品。《新潮園林詳述》一書是為建築師提供的建築設計參考圖集,18世紀歐洲曾一度出現中國園林熱,書的作者便將圓明園四十景的銅版畫作為範例編入,側面反映出圓明園四十景圖在當時中西建築文化的交流中具有重要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私人臨摹的版不能藏在一些國外的圖書館中。

  上述幾種主要的版本中,彩色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年代最早,雖然完成於乾隆九年(1744),但早在乾隆元年(1736)即奉旨起稿,乾隆三年即開始作畫,是諸多版本中繪畫水平最高的。木刻版《御製圓明園圖詠》與彩色版有一些細部之變化,反映了彩色絹本圖版繪製完成後,圓明園又有新的建設被記錄下來。該圖以清晰的線條表現建築,也很有價值。因此它並非完全是彩色絹本的複製品。至於它的年代,應晚於彩色絹本,但最晚不超過乾隆十一年(1746),這個年代的推算,要從張若靄繪畫並書御製詩的手繪本來證實。所以,這些版本中,最重要的是絹本《圓明園四十景》。

相關焦點

  • 絹印《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在杭發行
    絹印《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在杭發行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10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圖文:《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圖卷在武漢展出
    圖文:《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圖卷在武漢展出     被譽為稀世國寶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的絹印彩繪珍藏圖卷昨日開始在武漢博物館展出。該套圖是根據清朝乾隆皇帝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後,由著名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等歷經11年繪製而成。
  • 圓明園鼠首兔首將回國 盤點流失海外的國寶(全文)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為清乾隆年間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根據圓明園著名景群繪製的絹本彩色四十景圖,由汪由敦楷書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題詠。《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於乾隆九年(1744年)由宮廷畫師唐岱等繪製而成的40幅分景圖,為絹本彩繪,各幅分別附有工部尚書汪由敦所書乾隆《四十景對題詩》,字體一律為大臣奏章所用的宮廷管和體。全圖分為上下兩冊,奉旨正式安設於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1860年,圓明園遭劫時,這套彩繪本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目前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 絹印版珍藏畫再現圓明園盛景
    金黔在線訊一幅珍貴的彩繪長卷,真實地繪製了圓明園被毀前的壯觀風貌,然而該卷卻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走,從此國人難睹其真貌。昨日下午,這卷長約28米、寬約38釐米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絹印彩繪珍藏畫在省博物館亮相。
  • 英國搶走的圓明園古畫,價值一艘「核潛艇」,如今破損非常嚴重
    《女史箴圖》價值一艘潛艇說起文物的流失不得不提起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是清朝時期的大型皇家林園,裡面珍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與金銀珠寶。1900年,圓明園遭到了八國聯軍掠奪與破壞,掠奪走的文物與珠寶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了《女史箴圖》。
  • 浙江橫店圓明新園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圖)
    和任昭信一樣,今天一大早,嚮往圓明新園的遊客就通過金碧輝煌的景門湧進了園子。他們中的不少人選擇駕駛裝飾有青花瓷、龍紋的平衡車,在莊嚴肅穆的正大光明殿,富麗堂皇的九洲清晏殿,樸素淡雅的阿哥所,熱鬧的「買賣街」,如夢如幻的蓬島瑤臺等等景點中自由穿梭。對於遊客張小姐來說,在古典園林中駕駛現代的平衡車邊騎邊看邊拍是一種獨特的遊覽體驗。
  • 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採用了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昨日(12月15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
  • 圓明園裡的設計,簡直就是一座迷宮花園
    雍親王朗吟閣圖其實,不僅萬花陣是迷宮花園,事實上整個圓明園就是一座迷宮花園。花園內究竟收藏著多少珍稀寶貝,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兩淮鹽政使再次為皇室效力,承辦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接秀山房的修繕,仍舊增添200多件紫檀飾品和地罩、多寶格,地罩高約1丈2尺,多寶格多個,高約9尺2寸,上刻九秋同慶、壽獻蘭孫、萬壽長春等吉祥圖案。
  • 圓明園遺留石刻解析
    文化遺產與其所處區域環境息息相關,將其變為可視性,可讀性,收藏性,並還原其文人品味,才能更好地理解遺產價值、研究保護價值及教育價值。圓明園中遺留石刻,以文字表述出景觀的含義,猶如繪畫中的「題跋」,加深了對園林景觀的理解。並增強了園林景觀整體布局中,關鍵位置的確定,使得遺留石刻文字,更好反映當時的歷史、文物、園林藝術等價值,使園林景觀更具傳統文化的魅力。
  • 對圓明園古建築的再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圓明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它本來是四皇子胤禎(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賜園,建在康熙皇帝所在的暢春園北側。現在北京大學西門外有兩個小的磚門樓,從那裡往南走就是暢春園,圓明園離暢春園很近。胤禎做皇子時很低調,所以圓明園起初造得很簡單,他曾經寫過《園景十二詠》,都是葡萄院、竹子院、魚池、菜圃等,建築也不太多。
  • 老照片告訴一個你不知道的圓明園
    圓明園全盛時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無從考察。但從1860年圓明園被焚毀,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近百年間,有多位西方攝影師對圓明園進行過拍攝,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下面來一起看看我們不知道的圓明園吧!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作者/臨海憑風出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像,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 圓明園福海的前生今世(組圖)
    澡身浴德(古圖)  方壺勝境(古圖)  平湖秋月(古圖)一位曾經看到圓明園景色的英國隨軍牧師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家、美術鑑定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從這些描述中不難想見圓明園曾有的輝煌與秀美。  圓明園以「水景園」著稱,是一處人工創造的大型水景園林。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
  • 圓明園首版護照發行
    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紀念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為銘記歷史,讓更多人走進圓明園,圓明園於紀念日當天對公眾免費開放。此外,圓明園推出「圓明園護照」,遊客可在園內商鋪或圓明園天貓、京東旗艦店購買。
  • 圓明園劫後文物何處覓?西交民巷87號奇石成堆
    中山公園還有一座「景自天成」碑亭,亭中的蘭亭八柱和《曲水流觴圖》詩畫碑,都是來自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坐石臨流景區。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王羲之和大名士謝安、孫綽等42人,在山陰縣蘭亭的水邊聚會飲酒做詩,王羲之寫作了《蘭亭集序》以為紀念。
  • 清華大學郭黛姮團隊花15年 用數位技術詳細「復原」圓明園
    作為梁思成先生的學生,如何踐行梁先生對於建築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理念,既遵循遺產保護的原則,充分展示和闡釋建築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又能滿足公眾「親眼目睹」的情感期待,成為郭黛姮一直以來的探索。在她50年的學術生涯中,目光從未脫離過圓明園。
  • 永泰愛荊莊:被奉為「女紳文化」載體的孤本(圖)
    原標題:永泰愛荊莊:被奉為「女紳文化」載體的孤本(圖) 「梨花伴月」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四景。它是各有五座歇山頂山牆次第降落的兩組建築群。這種簡單的重複,給人深刻的視覺印象。但現在,「梨花伴月」這一景僅存畫像與照片。 而愛荊莊的兩側,也建有兩組次第降落的屋頂,保存尚算完好。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專家鮑世行研究發現,愛荊莊在建造中用的是「懸山頂」,避免了壓抑沉悶,更顯簡潔活潑。
  • 全景圓明園微雕遭尷尬 體積過大只能躺倉庫(圖)
    作品共有四個「世界之最」  假如沒有 「全景式巨型立雕圓明園」,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圓明園」究竟有多「大」。根據史料記載,全盛時代的「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園組成。 三園排列仿佛是—個倒過來的「品」字形。以園中最大的湖——福海為中心, 它東西長度約3千米,南北約2千米,周長約10千米,總面積約5200畝(350公頃)。
  • 被「紅學家」顛倒黑白歪解了幾十年,其實大觀園就是圓明園!
    這便怎麼讀懂這本藏寶圖的秘訣了。比如說第17回,全回就是和大清皇家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有關的密碼。馮精志等老師對此就有論述。尤其是馮精志先生在1992年出版的《百年宮廷秘史——〈紅樓夢〉謎底》一書,就對此進行了可圈可點的研究。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
    (王海欣 攝)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圓明園管理處2020年12月15日公布消息,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