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鉤沉:當王陽明遭遇學霸

2021-01-07 環球讀者

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但是當王陽明參加科舉考試時他並沒有取得狀元功名,那麼一代聖賢必然才學出眾,但為什麼會輸給同科的那位神秘狀元郎,是誰又可以力壓同期王陽明奪得狀元呢?

大頭狀元倫文敘

倫文敘

提起王陽明,其成就之高,已經不能用「偉大」來形容了,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大聖人。不過可惜的是,這位學富五車的牛人,當年科舉考試的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其實力壓王陽明的這期狀元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在當時廣東一帶可謂大名鼎鼎。他的名字叫倫文敘。

倫文敘(1467年-1513年),字伯疇,號迂岡,廣東人。天生長相怪異,頭顱的周長約2尺,被當地人戲稱為「大頭仔」。

望子成龍終成材

倫文敘年少時家裡貧窮,父親倫顯種過地,做過傭工,後來靠撐渡船來維持生計,一家老小才剛剛能吃飽。由於收入很低,倫顯沒有錢送子入私塾讀書。在倫文敘兩三歲的時候,父親便在工作空閒時間,用心地教他寫字、讀書,背唐詩、宋詞。一年後,倫文敘就能流利地背出數十首詞,而且寫得一手好字,還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在倫文敘七歲的時候,他經常去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偷聽私塾老師講課,老師對他的好學心深受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倫文敘從小聰明好學,八九歲已能詩文,擅長對對聯,每次考試一定是前幾名。有「神童」、「急才」、「鬼才」的稱呼。後來,私塾老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就輟學了,但他仍然一面賣菜持家餬口,在空餘時間孜孜不倦的學習。

苦其心志奪狀元

倫文敘輟學之後以種菜賣菜維持生計,經常中午吃不到飯。一家粥店的老闆看他年幼有才,好學上進,於是就每天買倫文敘的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一些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送給他吃,不取分文。

幾年後,倫文敘的才氣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中驚動了當時的廣東巡撫,並得到了巡撫的資助,得以安心讀書。十年寒窗,在一番苦讀下,廣東才子倫文敘進京趕考,和湖廣名士柳先開並列榜首。主考官請皇帝面試,題名狀元。當時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讓他倆以《明月》為題作詩。柳先開先寫完:「讀盡天下九州賦,吟通海內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表示這次殿試自己一定要獨佔鰲頭奪取狀元。倫文敘隨後寫道:「潛心奮志上天台,瞥見嫦娥把桂栽。偶見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回來。」他的詩比柳詩氣魄更大,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皇帝連連稱好,並點他做了狀元。

湧泉相報狀元粥

狀元粥

在狀元及第衣錦還鄉時,倫文敘特地來到了粥鋪拜訪,感謝老闆對自己幼時的幫助,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故而老闆請倫文敘作命名,倫狀元略加思索後,認為自己能高中狀元都是由於這種粥的幫助,於是就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

從此,粥鋪名聲大振,顧客盈門,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粵地流傳開了,成為現在人人喜愛的名小吃。

相關焦點

  •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
    自古「君子易處,小人難防」,而現實中,誰是小人,小人有什麼樣的特徵,遭遇了小人應該怎麼辦?在職場上,有一類人,能力一般、但本事卻很大,升職很快,他們常伴於領導左右,經常德不配位,卻能哄得領導暈頭暈腦。小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古今的書中已經說盡,而遭遇小人應該如何應對呢?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多次遭遇小人,而他從中卻悟出了三招對付小人的辦法,堪稱一絕。
  • 歷史鉤沉:知行合一,止於至善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提出的最有名的理論。那麼這麼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知行合一是什麼王陽明的思想中典型的是「知行合一」。他首先強調人的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即他說的「致良知」,但如何使人的主體與客體聯繫起來呢?
  • 王陽明:人生難免遭遇坎坷,不要放棄,熬過去,就會變得足夠強大
    王陽明的前半生是坎坷不已, 經歷了很多的磨難,被小人陷害,被貶黜,被追殺等等生活中的磨難並沒有讓王陽明屈服,反而練就了用更加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的本領。經過無數苦難的王陽明明白,只有放下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才能夠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才能更加理智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王師若時雨——試述王陽明節鎮上杭的歷史背景及其影響
    其間,王陽明親自率兵進屯上杭,於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十九日從上杭城關出發,攻破象湖山(今永定湖山鄉),一直到 「餘寇」清剿任務完成,回軍上杭,四月戊午(4月13日)班師,王陽明在上杭屯兵時間為52天。  二、關於王陽明屯兵上杭的歷史背景。
  • 南昌市委宣傳部考察團來邕考察王陽明歷史資源
    12月2日至5日,由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龍和南,南昌大學教授、博導姚亞平一行組成的南昌市委宣傳部考察團,到我市考察王陽明歷史資源。市委副書記楊維超陪同考察。明代儒家心學大師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
  • 贛州鬱孤台歷史街區,一代宗師王陽明妙計剿匪,什麼是心學?
    贛州之地歷史悠久,秦朝時,贛州歸屬九江郡。漢朝初年,大將灌嬰在此駐軍,建立贛縣,由此開啟了贛州2200多年的歷史。老贛州城面積大約三平方公裡,不到一平方公裡的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自古以來就是官府所在地和文脈匯聚處。
  • 讀書|孟斜陽《王陽明傳》
    最近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王陽明很感興趣,特意買來他的傳記看。可惜,本書沒有達到我的期待。在網上查了資料,看到一些比較專業的人說目前尚沒有一本寫的比較好的王陽明傳記。有這樣一種說法: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這樣一位聖人,在500年後的今天去解讀他確實沒那麼容易。
  • 如果能重來,我要逆襲成學霸|《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很快,各家學霸的資料被曝了出來,不光是學習好,書法也棒,不光是會彈琴,攝影還厲害,這些學霸不出手則已,一出手樣樣行。看著學霸各學習妙招紛紛出臺,一時間看得人眼花繚亂。論學渣們到底是各科刷題,還是科科補習班,還是琴棋書畫統統安排上?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中青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新聞發布會
    這是一部歷史正劇,是以王陽明為文化傳承的一個切入點,重塑國人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通俗正本,將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光明與燦爛的實際範例。《天地人心·王陽明》講述的是明朝一代傑出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奮鬥的一生。
  • 朱虹 林泉:王陽明在南贛
    王陽明,明代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我國歷史上公認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
  • 歷史 │讓你笑破肚皮,輕鬆了解古代學霸逆襲史
    王陽明:做聖賢,難道不是一個男人唯一的出路嗎?孩子看漫畫、讀故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了解到古代學霸的成長歷史、人生軌跡,學到有趣的歷史知識。03 想成為學霸先了解學霸成長史在孩子的心目中,就連別班的學霸都可能覺得是遙遠的,更何況是古代的學霸。古代學霸在孩子的腦袋裡,可能就是一個符號、一個名字而已。
  •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後感
    通過省廳組織專題學習《知行合一王陽明》,並認真閱讀,改變了我原來對知行合一的片面認識,感想如下:一、王陽明的遠大志向王陽明年輕時堅信自己能成為偉人,成王成聖。儘管為他狀元父親和老師所不屑。看了本書覺得:志向的遠大與否是造成人和人之間差距最根本的因素。志向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生命觀。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王陽明心學對後世有多大影響,在日本近代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王陽明王陽明一生的活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破山中賊」;一是「破心中賊」。前者是指他鎮壓民間動亂、維護明朝廷統治秩序的事功;後者是指其建立心學理論體系的學術成就。王陽明心學在程朱理學佔統治地位的明代,形成了對官學權威的衝擊和否定,為知識界的思想解放提供了一定的氛圍。其後,以泰州學派的興起為標誌的儒學世俗化思潮,尤其是一些具有異端色彩的政治思想,都深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 傳習堂 | 王陽明:龍場悟道
    茫茫公眾號,感謝您選擇了「跟王陽明學修心」。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公眾號,不想錯過精彩分享,不妨點擊上方藍色字體「跟王陽明學修心」 ☞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將我們置頂。如果這裡的文字讓您觸動,請為它輕觸文末的「分享」及「在看」,讓更多人一起「跟王陽明學修心」!
  • 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王陽明
    近日,現代出版社出版了呂崢長篇小說《天機破·王陽明》,完整講述了王陽明從叛逆少年到心學宗師的傳奇人生。  作為一名85後青年作家,呂崢八年前就出版了暢銷書《明朝一哥王陽明》,成為第一個把王陽明寫火的歷史作家。《天機破·王陽明》是呂崢歷時三年,基於對陽明心學和王陽明生平的潛心研究創作而成的長篇小說。
  • 王陽明:成功的人生無需謀劃,看看這兩點,學會助你慢慢風生水起
    近來作者讀明朝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作品,忽然有所發現,正如王陽明指出的那樣,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在兩點。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其實這句話講的就是你的心態,一定要學會忍耐,忍耐並非是一個意思,堅忍和耐心是兩個含義,不管做什麼事情切勿急躁,要懂得耐心去等,這是王陽明先生認為的一點。
  • 《王陽明哲學》— —雲瀚風採(十三)
    為什麼要學王陽明,這是困惑在很多人心裡的結,自古以來,所有的思想哲學都是統治者的工具,從古羅馬教皇到耶穌、基督、天主教……在一段時期內,甚至成為政治的工具蔓延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的鬥爭之中,但是王陽明的學習不大一樣,當「心即理」、「事兒上磨」、「致良知」等這些詞學習之後,才發現王陽明的哲學大有乾坤。
  • ​心學賀歲--《王陽明與廣西》
    歷經十多年參加有央視《記住鄉愁》、《味道》、《走遍中國》、《中國影像方志》等欄目拍攝,擔任專家嘉賓出鏡,在鳳凰衛視《梧州六堡茶》、廣西衛視《廣西故事》、梧州臺《走進梧州歷史》三百多集都任文史顧問及主講嘉賓,目前也是廣西行動學習研究會骨幹促進師、多所部門及學校特邀講師,治理推動王陽明「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理念,培養培訓各類各級專業專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