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2020-12-15 騰訊網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認知,王陽明是大明一哥,實際上,個人認為,他貢獻卓越,但與張居正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但凡歷史人物的比較,總離開這兩點:對國家的貢獻、和對後世的影響。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人。為何說王陽明名氣雖大,但是說一哥比不上張居正。

明朝「一哥」,張居正與王陽明誰更有資格?這兩方面王陽明完敗

兩人從小遭遇不同,世界觀不同

張居正是荊州人。生於明朝中後期。看過他遭遇的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屌絲逆襲的典範」。實際上說屌絲可能誇張了,但是絕對夠得上逆襲。

張居正的父親是個讀書人,但是不過是落魄秀才而已,終其一生,沒能有功名。唯一的好處就是見到縣官不需要下跪。張居正就是在這樣家庭裡成長。可以說,張居正既沒有家庭背景支撐,也沒有氏族力量支持,完全是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更何況,當初還趕上了明朝的政治人才井噴期,徐階、高拱。加上嘉靖皇帝這個權謀第一的朱明皇帝,更是舉步維艱,沒有出色的才能,是很難出人頭地的。

而王陽明呢,我們來看看他的家庭背景吧。他的父親可是前朝狀元,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學者。當這個家庭背景,就遠比張居正好許多,一個落魄秀才,一個風光狀元。曾經王陽明有這樣一則故事,老師問天下第一等事是什麼,王陽明說做聖人。

看似十分偉大。但是卻凸顯一個問題,王陽明想做自己。而張居正想做國家。這完全不一樣。聖人的目的在於教化萬民,以先人之法導萬民。但是張居正則不然,時刻以改革國家為主,苦一人而富國家在所不惜。從結果論就可知,他的各種改革措施,讓萬曆朝煥然一新,一改大明日漸式微的頹勢。

以家國天下論,張居正比起聖人,更實在,更有作用。

二者貢獻

說到貢獻,個人以為王陽明可以說非常巨大,一生兩大貢獻。

首先「陽明心學」影響了明朝無數的讀書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成為了王陽明心學的核心。以至於王陽明在那個時期通過他的觀點進行到處講學而產生了一大批的崇拜者。晚清大臣曾國藩就曾經說過: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蔣介石更是直接把臺灣的山改名為陽明山。哈佛大學學者直接斷言,21世紀將是陽明心學璀璨的時期。

其次,平定寧王叛亂。其實明朝開國以後,大小內部叛亂非常多。特別是明成祖以王爺之名成功稱帝更是讓許多有野心的藩王蠢蠢欲動。明武宗時期,經歷了成華和弘治的中興,可以說國力得到了緩和,往好的方向在前進,雖然武宗一朝有劉謹把持朝政,但是皇權始終沒有旁落,解決劉謹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國力尚在,寧王作亂看似浩大,實際上作亂時間僅僅43天後就宣告失敗。王陽明雖然有統兵之功,實際上從雙方國力對比就知道,根本就是一場滑稽的玩笑。有功,但對於社稷而言,略有些誇大其詞。

再看看張居正

嘉靖一朝長達數十年被嚴嵩把持,到近50歲的年紀,才坐上內閣首輔位置,大半輩子都泡在政壇裡,屹立不倒,換句話說,他的權謀需要逆天。

在萬曆皇帝剛剛登基時,國家面臨內憂外患。首先明太祖的宗親政策發展到了當時,已經有好幾萬之多。這些人拿著國家的錢卻不幹事,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張居正一上臺就是改革措施,減少宗親的俸祿,並且重新丈量土地,當時明朝土地劃分非常不均勻。

舉個例子,宗親有10畝地,實際上他們謊報就1畝,所以只需要交1畝的賦稅,導致國家常年欠收。重新丈量土地,可以說是張居正改革的核心,這樣讓許多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同時宗親的賦稅就要更多上交到國家。根據當時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在張居正改革下,成為了明朝中最富有的皇帝。

再看看考成法。凡事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都需要考核。類似現在公司的工作報告一樣。成績好的過關,不合格的就是走人。這大大增加了國家運行效率,裁撤了一大批的無能官員,為萬曆朝前期的政治清明開了一個好頭。哪怕自己父親去世,都沒空回家守孝3年。可以說在國家面前,張居正是大公無私的,真正做到為國為民。

《明史》中曾這樣評價張居正:張居正雖然知道時政,大有明朝中興之勢,但是功勞太大,權力直接威脅到了皇帝。」評價很客觀,雖然拯救於大明危亡,但是功高蓋主。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一定資本來源於張居正前十年的改革。

我們想想,明朝廢除了丞相,但是張居正的種種行為早就是一個丞相。一方面說明皇帝對他的依靠和信任,一方面也說明他的影響力和權力。

無論結果還是過程,張居正雖然不及王陽明出名。但是他的功績和政績,卻不容抹殺。下場不好,不影響人物的評價。特別是在明朝許多能人的情況下,張居正所做到的,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從本質上改變了明朝的局勢,可惜天意難違罷了。

相關焦點

  • "明朝一哥"王陽明:滁州講心學,賦詩抒豪情
    點擊「滁州微旅遊」免費訂閱我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引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等觀點和思想,2015年更是明確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可見他對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歷史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一時間,「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成了熱門詞語。 王守仁(1472—1529),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 明朝一哥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前些年,當年明月在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陽明極力推崇,思想豐富、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將這位從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眾面前,被他們所了解。王陽明就此火了。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陽明心學多「兇猛」?日本軍神:只能俯首叩拜
    對於王陽明這個人我們還是比較熟悉的,他叫王守仁,號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心學的巔峰,不僅能文,而且能武,人們習慣將他和孔子,孟子,朱子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四位聖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孔、孟、朱、王。幾年前,火爆一時的暢銷書《明朝那些事》讓很多人都知道的了王陽明,另外,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也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讓他火了一把。
  • 王陽明心學對後世有多大影響,在日本近代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王陽明王陽明一生的活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破山中賊」;一是「破心中賊」。前者是指他鎮壓民間動亂、維護明朝廷統治秩序的事功;後者是指其建立心學理論體系的學術成就。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明初,程朱理學在思想界一統天下,「非朱氏之言不尊」,聖道已明,「不煩後人發揮,照他說的去做就成」。這種思想沉悶導致理學日趨僵化、沒落,面對明朝中期的社會危機,更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
  • 學陽明心學
    最近一直在研究陽明心學,說起王陽明,其實這個人我很多年以前就知道,拿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這個人名氣很大,被稱為明朝一哥。那咱來說說為啥說他的名氣很大:曾國藩我還算是略有研究的(我算是曾國藩妥妥的粉絲一枚),近代的大師,在聖人這個梯隊尚且只能算半個,那麼這個與孔子和諸葛亮齊名的王陽明他得牛到啥程度呢?抱著對王陽明的種種傳說,我開始在網上找他的各種書籍以及視頻學習資料。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因為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於政治上的成就,王陽明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還要更高。他開創的「楊明心學」,不僅僅是本國的影響很高,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影響深遠,孫中山曾經說過:「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由此可見王陽明的影響力。
  • 王陽明心學到底有多大影響力?看看這些偉人就知道了
    ——《左傳》王陽明被稱為「治學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陽明先生,一生致力於追求聖人之道,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中國聖人榜的半壁江山——明朝一哥王陽明
    7.在十周年新版中,呂崢教授結合王陽明研究的新成果,對全書內容進行了精心修訂,全新修訂128處,新增注釋103條。8.《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出版掀起了王陽明熱,學習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必須從這本書開始。9.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王陽明是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蔣介石、胡適、蔡元培、錢穆、馮友蘭、餘秋雨、當年明月、伊藤博文、稻盛和夫、杜維明等中外名人一致推崇的精神導師。
  •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是怎樣的學說?為什麼有人說是亡國之說?
    「明朝中葉,自王陽明開始提倡『致良知』的學說.此學說的弊端,達到了攪亂禮法秩序的程度。」心外無物清朝康熙年間,被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的程朱派大儒陸隴其如此說道。這是他在研究明朝滅亡而清朝興盛之後得出的結論,他指出:明朝的覆滅完全在於王陽明心學的流行,以及程朱理學的衰弱。
  • 談到「心學」,誰都知道王陽明,但你可知他才是心學開山之祖嗎?
    「君子以仁存德,以禮存在中國心學發展史上,孟子的作用,看宋明心學本體論在千年之後的發展,便知其「心學」思想的精髓,早已滲透於歷代儒客之中。許多學者認為,是儒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更新」,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才使佛教有了發展的空間,最後,融合了中國本土文化,形成了禪宗。
  • 王陽明的心學與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為歷代儒學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到了明朝,陳獻章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陳獻章之後,湛若水和王陽明為代表人物,湛若水提出其心學宗旨「隨處體認天理」,而王陽明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 贛州鬱孤台歷史街區,一代宗師王陽明妙計剿匪,什麼是心學?
    人們說,他不是贛人,勝似贛人,他就是一代宗師王陽明。這座文氣充沛的庭院,就是鬱孤臺下的「陽明書院」。五百多年前,王陽明來到這裡,也正是在這裡,他的心學得以發揚光大。明朝中期,贛州周邊盜匪橫行,朝廷多次派兵圍剿,匪盜卻依然猖獗。明正德十一年,王陽明臨危受命擔任南贛巡撫。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讀懂人生慢慢順意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王陽明,心學的創立者,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創立者,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人是誰,想必答案可以有許多,但是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想必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那就是王陽明。而這時候的他對天下和人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了,私塾先生說對讀書人而言第一要事是科舉,但是他直接反駁說如何讀書成為一個聖賢的人才是第一要緊的,先生吃驚,認為他想法不同凡俗。後來明英宗早在土木堡被俘,天下震動,這讓年少王陽明的三觀也有了巨大的衝擊,給他留下了陰影。但是他年紀輕輕對天下大勢根本毫無辦法,於是只好按照自己的人生路途走下去。
  • 王陽明的心學流派為什麼走向沒落
    明朝中後期的哲學思想和學術以王陽明心學為代表,由此衍生出東林黨復社,明末實學,民主思想,工商皆本,非君浪潮,重視自然科學的科學精神(代表徐光啟宋應星朱載堉徐霞客方以智等),市民覺醒(對抗緹騎)的等等先進思想(他們大多是對被歪曲的心學進行了糾正和發展),到了滿清殖民統治時候,在文字獄文化專制中被扼殺
  • 陽明心學和道學淵源頗深,知行合一也是內聖外王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人物,他對於理學的貢獻比起宋代朱熹來說也不遑多讓。或許也是因為王守仁的陽明心學,明朝在儒學理學的造詣上能夠和宋代媲美。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可他的仕途卻並沒有一帆風順。弘治一朝歷任刑部和兵部主事,到了正德朝卻因為得罪劉瑾被貶,最終流落地方。其實探究王守仁的為官生涯,他在地方上平亂的功績都大於在政治中央為官的政績。或許他更適合當一個軍事家。如果只是這樣,那王守仁的名氣也不至於像今天那麼大了,或許也就是被貶地方讓他有了專心做學問的時間。王守仁對於儒學或者說理學始終是有著獨到的見解的。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一起領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終極智慧
    很多人都是在明朝王陽明心學說裡顯淺的闡述,看似很專業其實很表層,雖你說過開悟的條件應是最佳時而不是挫敗低谷時期易跑偏悟錯。可不是天生就帶開竅人生的人不經歷惡錯敗永遠不會去想這些問題,所以想努力開竅的人必定正身陷逆境的,如何建議這些人在學習知行合一在開竅問題上有所成效。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展乃至壯大並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變化作為前提。
  •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那場決定人生的龍場頓悟中,究竟悟出了什麼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明朝時期的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因其自號陽明子,所有人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的名字也便來源於此。王陽明本是明朝弘治十二年的進士,曾擔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可以說,他是一個久居宦海的人,對於官場有著獨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