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瘀、氣滯血瘀、氣道血流不暢等。都是因為氣血不足。氣血兩虛的患者皮膚會粗糙、暗沉、發黃、斑駁。除了皮膚變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滋養氣血,服用滋補品,可以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那麼,如何養氣血如何達到行氣活血的作用呢?
手心發熱、出汗或手腳頻繁冰涼、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頭髮乾燥、發黃、開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氣血不足的人需要補氣血。補氣補血的方法有很多。調理脾胃是補益氣血的準備工作。行走、壓穴、養肝血,都是行氣活血的舉措。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補氣養血、行氣活血的方法:
1.養肝血
滋養肝血是調理氣血的基礎。肝臟可以儲存血液,調節氣血流動,幫助脾胃運動。想多了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食物消化吸收困難,從而影響氣血的生成。人在睡覺的時候,血液進入肝臟的流量會比人站著的時候多得多。流量在肝病中的增加有利於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平時儘量少生氣,少熬夜,不要讓身體太累,這些都有助於行氣活血。===PEI_PAGER_PEI===
2.調理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氣血才能通暢。氣血通暢,面部和皮膚自然癒合。調理脾胃的辦法很多,飲食是常用的方法。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食材,可以達到調理脾胃的效果。
3.按壓穴位
按壓內關、足三裡穴,可以調理氣血。內關穴具有補氣養血、安神養顏的作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內關穴時,右手食指按住外關穴。用兩個手指交替按壓,重複50次,然後用手交替按壓。勤按足三裡穴,有助於調理腸胃,改善氣血不足。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前外側,小腿鼻點以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經常按壓這個位置可以調理腸胃,改善氣血不足。===PEI_PAGER_PEI===
4.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增加骨髓的造血功能。運動是滋養氣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來源:北青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