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重災區——進口電商,能否逃得過今年「315」打假

2021-01-18 雨果網

前段時間,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一則消費報告指出「海淘」商品涉嫌仿冒,眾多平臺被點名。然而此事卻遭到部分電商平臺的強烈回懟,堅稱產品為正品商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落得一地雞毛。

而隨著一年一度的315即將到來,一向被視為「假貨」重災區的跨境進口電商,或許又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或許我們應該正視一下,為什麼海淘假貨泛濫?是電商平臺無法全面把控海外貨源渠道,知假售假,還是因為國內外的品牌授權體系差異,以及質檢總局評判標準不同導致的呢?

進口渠道繁瑣複雜,真假「李逵」誰能分辨得清?

海淘商品不同於其他商品,其貨品來源比較廣,一般涉及多個國家、多個產地、多個渠道,貨源的複雜必然帶來風險的增加。再加上傳統海淘模式要經過海外購物網站、轉運公司、倉庫、快遞公司等多個環節,風險加大。

在跨境翼海哥看來,中消協與進口電商平臺就是否正品的爭議其實就是品牌授權的問題。「進口電商平臺很難拿到海外品牌商的直接授權,所以不能從品牌方直接拿貨,而是通過貿易商拿貨,而有些貿易商貨源方面參差不齊,導致不是所有商品都能拿到,在貨源真偽方面也存在疑議。」

而實際上,也存在多種因素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廣東省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副會長張炯對此進行了總結:

1、國外品牌在中國有官方代理,那麼就不會授權給進口電商平臺,平臺方表示有授權的情況,一般是海外授權,而不是在中國的授權,這種情況是不能拿到100%的授權,但不等於這個平臺拿到的是假貨;

2、部分大平臺在海外沒有辦法拿到授權,只能是通過官方的子代理拿貨,這種情況並不會有授權書。所以當子代理、分代理一多,就很容易被判別為假貨,這也突出了進口電商渠道複雜的問題;

3、國外品牌進入中國的產品有多個版本,以奶粉為例,就有英國版、港版、中國大陸版(在中國有授權代理的,有官方銷售),這些不同版本的奶粉在口味上並不太一樣。因為奶粉正式進入中國,需要修改或優化它的配方,按照中國國檢的要求,這就導致口味不同,包裝上也會有些字樣不太一樣,會促使消費者對其產生質疑;

4、批次號的問題,許多產品採購網顯示的批次號不一樣。比如飛利浦,其在中國有官方代理,同時也可以在進口電商平臺購買到,但進口電商平臺的價格要比官方代理的價格低,就是因為批次號不一致。另外,也可能是庫存貨或者差一個型號的原因,導致價格不一樣;

5、專櫃貨與奧特萊斯貨的不同。例如奢侈品,有很多消費者在國外海淘或者在奢侈品電商平臺海淘一般會包括兩個大類:官方專櫃以及進口奧特萊斯貨。

官方專櫃的就是通過授權的。而奧特萊斯貨是官方授權代理經營的貨物,就是將品牌授權給不同的工廠,用不同的料生產出來的產品,這種電商平臺銷售比較多。

而因為奧特萊斯和專櫃是不同廠家做的,品質很顯然不一樣,這也會導致消費者質疑;

6、進口商品的品類非常多,涉及到了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購買渠道、不同的採購渠道,有些即使是比較大的平臺,由於品類的採購能力不能覆蓋到全國、全球或者各個品類,所以有一部分會向一些小採購商、超市、個人或者比較有信譽的群體去採購,這會導致採購貨源不一樣。

存在誤判,但是假貨問題依舊嚴峻,如何正本清源?

當然,現在的海淘行為中,可能存在一些誤判的事件,「有些拿不出授權的電商平臺其產品不一定是假貨,但拿不出授權,就理虧只能認栽。另外一種情況是檢驗標準的不同,也是評判標準,其實產品本身是合格的。」張炯說道,當然他也指出存在進口電商平臺將假貨混在正品裡面,導致消費者覺得為什麼同批購買的產品,口味上有些差異。

根據《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用戶關於跨境進口電商投訴佔整體投訴量的13.34%,其中疑似售假問題較為明顯。

另外,2018年1月11日,深圳海關緝私局查獲無合法單證且無法說明來源的產自美國、澳洲、法國、紐西蘭等國的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各類商品十萬餘件,包括SKII化妝品,澳佳寶魚油、關節靈、NUTRITION CARE男性備孕片、奶粉等涉案物品,初估案值約1000萬元人民幣。

這些數據都可以看出「假貨」問題極其突出,如何才能正本清源呢?

張炯表示由於產品每個地區版本、包裝不同,消費者對於國外品牌認知度也要相應提升,進口電商平臺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些國外大品牌的相關介紹或者是宣傳,在沒有授權的情況,最好能提供產品溯源資料,提升消費者信任度。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指出,進口電商平臺應該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和對渠道的把控能力。政府可以建立統一的跨境進口電商商品追溯機制,開發統一的溯源平臺或APP,從而可通過統一的電商供應鏈追溯機制、通用的編碼,實現生產、倉儲、配送、銷售等整個流程的可追溯,讓每一件網購商品有跡可循、有處可查。

「想要真正實現對市場的正本清源,需要跨境進口電商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打造跨國供應模式,在別國建立採購地圖,並且加大與供應端的合作,打通海外進口產品供應鏈,並且加強對進口產品的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打通電商平臺、支付平臺、物流端整個鏈條,當然這樣做起來將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業內人士說道。

(文/雨果網 塗佳慧)

相關焦點

  • 跨境電商成侵權、假貨重災區?Shopee蝦皮:沒門!
    - 正文 - 去年底到今年初,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打假」行動愈演愈烈。 這裡截取了部分電商報關於跨境電商平臺「打假」的新聞: 奈何「假貨」問題在跨境電商行業中一直是無法根治的「頑疾」。 Shopee雖然「年輕」,但在「打假」預防措施方面可以說做得算比較好。和其他跨境電商的「先聚集、再整治」的模式相比,把「假貨」扼殺在「搖籃裡」,更有利於維護平臺的良好競爭環境,同時也能增強品牌入駐平臺的信心。
  • 電商打假:體量越大,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這也正是在面臨淘寶、京東等大企業激烈競爭格局下,作為創始人的黃崢一直所強調的,「阿里巴巴所做的方法,與拼多多的基本一樣,而拼多多會堅持打假」。  用戶群體活躍,商品交易量大,拼多多先入輿論質疑再正常不過,況且,就我國整個電商打假的力度來看,假貨始終是困惑電商平臺經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僅拼多多,電商界盛譽的淘寶在打假上也可謂不遺餘力。然而,我國目前電商打假的效果卻依然嚴峻。
  • 讓電商賣家聞風喪膽!職業打假人灰色暴利:我等你賣假貨等太久了
    再是抖音頭部主播羅永浩,被王海控訴其在直播間銷售的一款進口漱口水,涉嫌虛假廣告宣傳。事後,兩位主播都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中難以脫身。大多數職業打假人,實際上都只是以正義之名,幹著牟利之事,初衷只是為了賺錢。他們就如同去屠龍的少年,失去了初心,將電商市場攪得一團亂,成為了電商市場所懼怕的惡龍。他們最擅長兩種操作:第一種是小題大做。
  • 電商打假手段再升級 淘寶啟動賣家「實人認證」
    身份覆核阻擊「李鬼」  電商喊打假多年,但假貨並未得到明顯杜絕。因為這邊廂電商平臺「封鋪」,另一邊廂不法分子仍然可以利用偽造身份信息來開店或者盜用別人店鋪帳號繼續運作。不過這些「李鬼」隨著淘寶啟動「實人認證」程序,有望被一一揪出。  記者了解到,每次審核前,淘寶會通過多種方式提前通知覆核時間。
  • 美國出臺最嚴跨境電商打假措施:LV笑,Amazon哭
    多年來,奢侈品集團和品牌公司投入巨大財力和人力打擊假貨流通和買賣。除了投資重金在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來提高辨偽和打假的能力,這些公司還積極遊說政府擴大執法部門的權力,包括查封和銷毀假貨、起訴假貨的買家和經銷商、阻止訪問售賣假貨的網站等。
  • 「鷹眼」打假專家組讓售假買手無處可逃
    2020年的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29660萬億元,這樣的數據讓很多跨境電商看到了希望,也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利用平臺和法律的漏洞,不法分子不僅破壞了平臺商家良性競爭法則,也讓消費者無法放心購買海淘產品。洋碼頭為了杜絕這一現象,7月23日宣布成立「鷹眼」專家組。專家組的成立可以有效攔截99%風險跨境電商帳號。
  • 從作家六六質疑京東售假談起,聊聊電商打假這件事
    由於六六是知名作家,其個人自媒體粉絲超過千萬,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再加上當下正處於315前夕,電商售假事件相當敏感,因此,六六對京東的質疑迅速發酵,引起了各大媒體和網民的關注。2017年4月份,有報導稱,網友「任意非」通過國內知名的電商平臺京東的「全球購」服務購買了幾罐香港某知名品牌的嬰兒奶粉,但僅僅過了兩個小時,他追蹤物流信息發現奶粉已經到達了深圳羅湖區蓮塘的某個快遞網點。
  • 跨境進口電商一周猛料:阿里巴巴打假聯盟破2億大案,樂天確定將出售...
    這也是繼奶粉、鮮奶、美容儀等安全性要求最高的進口品類之後,保健品成為天貓國際聯合全球保健品牌繼續推動加入全球原產地溯源計劃的最新落地。 據了解,天貓國際在今年上半年率先推出全球原產地溯源計劃,並一直在緊鑼密鼓推動全球品牌、國內外政府以及第三方標準機構多方在國內外共創落地,逐步建立一套被多方認可的全球溯源標準協作機制。
  • 職業打假王海喊話全網:我是正直的人,電商陳先生售假貨
    大家好,這裡是娛樂事件最新爆料今日,職業打假王海再次喊話全網:我沒有被收買,我也沒有刪除內容,我會一如既往的打假,因為我是正直的人。目前電商陳先生的羽絨服,已經涉及售賣假貨,質檢報告單已經出來,並沒有達到標準的規格,目前退貨非常難。
  • 辣條、電子菸、紙尿褲……喜提2019「315」晚會黑名單
    就在「315晚會」前夕,網易考拉加拿大鵝事件終於塵埃落定。從被消費者懷疑網易考拉買的加拿大鵝羽絨服是假貨,到杭州市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最終鑑定其為正品。網易考拉方面對此表示,未來會推進服務機制的建立。
  • 拼多多「喊冤」:山寨貨不等於假貨,我們是認真打假的!
    黃崢:對廠商不能靠堵,還得疏導事實上,從今年 6 月 18 日拼多多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召開媒體溝通會,到 7 月 31 日臨時召開媒體會,黃崢被媒體問及最多的問題莫過於平臺是否涉嫌銷售假貨及劣質產品。而就在拼多多 IPO 敲鐘的前幾個小時,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曾談到在上市後如何治理平臺產品質量的問題。
  • 長沙樂爾樂超市對假貨說不 邀「湖南王海」現場打假
    他就是湖南知名打假維權志願者、「湖南王海」喻暉。 3月12日,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之前,知名品牌連鎖超市樂爾樂邀請「湖南王海」喻暉進駐賣場辨識假貨,並現場教大學生們如何打假維權。 現場教大學生辨識假貨 上午10時,喻暉在樂爾樂超市貨架前仔細查看。
  • 「韓國代購」回國未隔離被舉報,網友:表面是防疫新聞,實則是315打假
    對此,不少網友調侃道:「得知韓國代購從未去過韓國,心底立馬踏實了!」「表面是防疫新聞,實則是315打假?」還有一種物流造假的方式,就是國內一些較大的代購商家會把假貨先運到國外,再從國外發貨寄回國內。這樣原本產自國內的山寨假貨經過一波騷操作之後,就變成了變成了海外直郵的正品,所以就算是「海外直郵」大家也應該保持警惕。2.
  • 孚地賣場聚焦315|網購仍是重災區!哪家工業品電商平臺最靠譜?
    在最新出爐的3·15消費者侵權調研中,網購成為侵權的重災區,但有一個領域的電商平臺——以孚地賣場為代表的工業品電商平臺則被消費者譽為良心賣家的代名詞,收穫好評如潮。9成消費者遭遇侵權,網購是重災區,TO C領域平臺仍是安全區《維度》最新調查顯示,有超半數(50.40%)的消費者都表示自己被侵權最嚴重的是網購,而仔細分析比對數據,我們發現,在過去一年,消費者遭遇的侵權行為集中在TO B領域,投訴量最高的三大行業分別是網購、房產和網絡通信,而在TO C領域,尤其是在孚地賣場工業品電商平臺發生率為
  • 315打假靠自己!5個訣竅幫你的奢侈品包包驗真假
    315過後,在買!買!買!的同時,希望大家都能擦亮雙眼別被騙,尤其是奢侈品大牌包包,很多山寨貨早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鑑別「真假貨」不能只靠315打假,也要自己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小q整理了5個訣竅幫你鑑別假貨!一、氣味拿到一個大牌包包,首先不要看,要聞。一般正品大牌箱包都會散發出一種皮革的原味。
  • 花王紙尿褲泛濫電商平臺,網帖曝光「出口轉內銷」
    315即將來臨,消費者網絡打假維權近幾年成為315主題。成都商報記者發現,不少網帖曝光「日本代購花王紙尿褲內幕」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都提到了一點:「很多網上賣的花王紙尿褲其實是出口轉內銷的山寨貨。」即,在中國沿海某個工廠裡偷偷生產,然後以海運的形式用貨櫃運到日本的港口,再從日本轉賣回國內。
  • 王海直播打假,竟有大網紅怕被「打」叫他爸爸,你怎麼看?
    要知道,他號稱某手第一大網紅,曾經誇下海口今年要直播賣貨過千億,但是如今卻發生了假燕窩事件,而對其進行打假的就是知名的職業打假人士王海。說起王海,大家可能並不陌生。王海也是青島人,他和黃曉明以及黃渤等娛樂圈大腕是老鄉,他所1973生人,馬上就要48歲了,也快要50的人了。
  • 315打假:比假貨更可怕的是假的親密關係
    提起「打假」,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類商品。但其實最應該加入「打假」考驗的還有我們和戀人的親密關係。看到過一句話:最好的親密關係,就是不必偽裝。但真相卻是,親密關係是蒙蔽和偽裝的重災區。比起其它關係,親密關係的特殊性在於難以分割。
  • 對假貨侵權「零容忍」 YPL對外發布維權打假處理公告
    日前,YPL對外發布《維權打假處理的公告》,公布了該公司近期查獲的一起商標侵權案,呼籲廣大消費者參與打假行動,認準真品牌。 公告顯示,2018年起,YPL委託廣東萬邦法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處理YPL商標侵權事宜,最終配合義烏相關部門成功查獲一起YPL商標侵權案。
  • "外貿村"假貨調查:躲避打假晚上營業 萬元大牌百元賣
    隨後,這些三標齊全,價格不到正品價十分之一的假貨,被發往全國各地。為躲避工商部門嚴查,店主們只拉開半扇捲簾門,線上下單、晚上運貨,一場「假貨」狂歡悄悄進行著。面對猖獗的假貨產業鏈,近年來,常熟市監管部門對外貿村開展了越來越嚴厲的「打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