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抑鬱症頹廢五年,我該如何面對這荒廢的人生?

2020-10-14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昨天我直播過程中,有個朋友給我私信問我:

老師你好:


我患抑鬱症已經5年了,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硬扛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我發現這個問題不能硬抗,我開始參加藥物治療,目前已經基本痊癒,可擺在我面前的是,前幾年因為抑鬱,我幾乎沒怎麼工作,我已經30歲了,自打我畢業就抑鬱,到現在婚沒結、房沒有、車沒有,就算我抑鬱好了,可周圍同學朋友都人生圓滿了,我發現自己好自卑啊!這丟失的五年我該怎麼辦?

其實抑鬱荒廢的問題,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也有介紹,幾乎所有哭訴抑鬱症帶給自己損失的言語中都有幾個相同點:「自卑、荒廢、與他人的差距」

那麼我們就一個個來說:

抑鬱症真的會讓人荒廢嗎?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的確是痛苦的,可抑鬱症真的就會完全讓人沉淪,或者我們直接可以說「你的人生不幸,真的都是由於抑鬱症導致的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一個概念叫「自卑情結」,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卑問題的,從進化心理學來看,自卑感可以激勵人為了目標去努力去奮鬥,但也可以令人陷入強烈的焦慮和不安,甚至威脅到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存在的價值。將自卑感化為前進的動力的人,會走向成功,而那些迴避自卑感所帶來的威脅,甚至是沉浸在自卑感中的人,則很有可能發展出自卑情結。

而「自卑情結」,是過度的自卑感,生出根、扭成結,牢牢紮根於內心最深處。是認知觀念上的偏差,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都存在歪曲的認識。每遇到挫折困難時,阻礙動力的轉換。

也就是一個人一旦有了自卑情結,那麼ta就會覺得我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卑導致的,這個很可怕,就像你解決不了A又責怪A,最後陷在A中一樣。

我們用上述那個朋友的提問來看就是,因為我有抑鬱症所以我無法行動,而我所有人生的不幸都是抑鬱症導致的,這個就很可怕了。

其實抑鬱症患者有個誤區,因為他們完美主義啊,所以他們有個幻覺就是「只要我不抑鬱我一定可以完成大事,甚至成為很牛逼的人」

可事實這也是一種自卑情結,就算沒有抑鬱症也許你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你得抑鬱症並不一定代表你就會成為你心裡那個「超人」。

如何解決這種緊迫感?

就算認識到上述那一點,可能很多人還是會特別糾結於痛苦,因為有些人天生「自命不凡」,他們表面上,我們是在為自己過去遭受的創傷而抑鬱,但實際上是恐懼那種似乎隨時可以將自己抹去的感性的力量和無常的命運,恐懼那些失敗的、羞愧的、可恥的自我。

那究竟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和自己和解,人要尋求和解,就必須意識到那種無常命運、旦夕禍福其實是一種不真的表象

抑鬱症雖然影響了你前些年,如果你真的康復了那麼後續的人生並不會影響你啊。

我們千萬不要陷入那種自我設限的「自卑情結」中,自卑情結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你活在了別人的眼睛裡,活在了衡量和比較裡。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他的時區,我們需要暫時接納自己,我們要知道平凡,是人生的常態,很多人用盡全力,只不過為了過好平凡的一生。

人生在世,與其用功利的眼光看自己,變得自怨自艾;不如從自我的角度欣賞自己,活得自由灑脫。

三毛用一封回信,傳遞了一個人生哲理:

生而平凡,有平凡的活法,接納平凡,和自己和解,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

前幾年有個演講很火,主題叫做: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

視頻前後進行了反轉對比,一個是校長的演講,一個是學生的演講。通過前後反差巨大的對比,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原來,每個人的生活和感情都有他自己的時機,不用慌張,也別失望,餘生還很長。

其實,人生的大部分痛苦,都來源於比較,尤其是拿自己最弱的地方同別人的強項比較。其實,這種比較除了能帶來焦慮,什麼用處也沒有。

你是抑鬱症,你敏感,雖然這是你的弱點,可同樣你走出抑鬱的經歷與看待人生的視角這些都是你獨一無二的「閱歷」,也許這些不能給你立馬帶來金錢,可這些東西也同樣很寶貴。

而且從心理學來看,抑鬱症同樣有很多常人沒有的積極一面,比如心理學家阿洛伊和艾布拉姆森(1979年)做過一項實驗,他們以輕度抑鬱和不抑鬱的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實驗過程中,他們讓這些學生觀察他們按鍵的燈是否會亮。

實驗結果顯示,患有抑鬱的學生預測燈的控制程度時準確性更高,而不抑鬱學生的判斷則是扭曲的,他們誇大了自己的控制程度。

精神病學家Thomson曾認為,抑鬱的沉思是無限認識自我的循環,伴隨抑鬱症而來的,是精神的提升。

而且亞里斯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曾說,「一切在哲學、詩歌、藝術、政治領域成績卓著的人,即使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也不例外,都是憂鬱的常客。」

也就是抑鬱症更加能夠看清事物的真實一面,同樣它有獨特優勢的一面。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

「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漫長的馬拉松。年齡和時間並不能給人生最終定型,人生有無限可能,別輕易將就,別輕易放棄,別輕易給自己設限,更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餘生漫長,莫要慌張,你一定要相信,你想要的命運早晚都會給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

32歲一事無成,如何改變自己頹廢的狀態?

有個高贊回答是:

小時候快樂,因為我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平庸;長大後,我們練就了一雙識別痛苦的慧眼,所以我們時常挨生活的揍。


但人類最大的勇敢在於,發現生活的灰暗後,還能選擇一如既往地熱愛它,於平凡之處發現驚喜。

人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是你和他人差的那些,有時候是接受這個平凡與擁有了什麼的自己。
最後,祝你幸福~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相關焦點

  • 別讓「抑鬱症」成為頹廢的理由
    這些迫不及待給自己打上「抑鬱症」標籤的人,無非是想讓別人知道他生病了,從而被更好地對待。說白了就是向外界示弱,而這,恰恰是內心脆弱的表現。即使之前的生活是一團亂麻,現在也不用去理會,人有了喘息的空間,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病態、頹廢。可惜無論怎樣逃避,困難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一時的逃避過後,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偏偏有些人不願面對,再次選擇逃避,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他們喪失了鬥志,生活也變得更糟,徹底成了失敗者。
  • 抑鬱症最艱難的時候,是勇氣、不服輸還有運氣讓我熬了過來
    可是每當我鼓足勇氣開始面對它,雖然信心多了不少,可是病情並沒有隨著我的勇氣而緩解很多。這一次我又敗下來。不服輸看著症狀沒有隨著自己的努力減少,而且加上藥物的副作用,我開始有點自暴自棄。一開始吃藥的時候,正作用沒有,全都是嘔吐等副作用,我開始懷疑抑鬱症是不是「絕症」。直到有一天上班時,我在等紅綠燈。看著洶湧的車流,很想一頭扎進去,徹底結束這渾渾噩噩的人生。
  • 覺得自己人生荒廢了一段,該怎麼辦?
    我大學宿舍同樓層,也有這麼一位,乍看很閒散。姑且叫荒廢二。也不太愛上課。平時在食堂裡蹭零食的時間,多過在教室。一度得個綽號叫二師兄。但英語很好,性格豪邁。大四寫論文時,有許多需要翻譯的細碎東西,都是他給大家幫的忙。他弄完了,大家當然請他吃東西咯。我大學宿舍樓上,也有這麼位,姑且叫荒廢三。喜歡蹭校園卡,蹭吃蹭喝蹭洗澡。
  • 《不求上進的玉子》:當大學生因宅頹廢,他們的人生該如何自救?
    這是我聽到過關於描述宅男宅女們最搞笑的一句話了。雖然挺逗,但也反映出社會層面的一類人和生活習慣。如今,電腦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樣,也衍生出一些社會現象。對於因宅所衍生出的人物自尊心很強、社交恐懼症的性格特質,給予很好表現。因父親看到前田敦子丟棄的簡歷,高興給她買手錶,反而令她十分生氣。她為參加偶像團體,偷偷拍寫真,被父親得知後鼓勵她,反而讓她很惱火。出門碰到自己的大學同學,故意逃避,不願與她們溝通交流。
  • 班主任該如何面對抑鬱症學生——關於抑鬱症學生的後續
    這一周是手忙腳亂的一周,在這周之前,我以為我們班上只有一名抑鬱症學生,現在讓她在家裡休息。但是上周才發現,我們班上有兩名抑鬱症學生。 星期三的上午,一個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吃了八九顆藥丸,被同桌發現,然後及時送去醫院。馬上進行洗胃。
  • 人生感到迷茫時,該做的是靜下心來思考,不該就此「頹廢」
    「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這句話是我在一次培訓課中聽到的,當時可能不是很理解裡面所擁有的含義,現在這句話卻一直成為了我人生中的激勵,困難卻演變成了我進步的人生軌跡。後悔、自責是難免的,心理總有一個想法,要是當初有人能告訴自己網賭就是詐騙,我想我人生也不會落到如此地步。對於一個遭遇了詐騙的賭徒來說,其實你唯一的選擇就是戒賭,遠離了網絡賭博,才能有更好的精力面對未來。
  • 抑鬱症是上天給我的恩賜,10年抑鬱症,我懂得了什麼才是人生
    檢查的結果是較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鬱症。這一次病發開始時只是比較嚴重的焦慮,我也似乎對這次仍然能夠撐過去,比較有信心,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和加重,我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態的變化。原來引起我焦慮的事已不能再讓我焦慮的情況下,我發現焦慮的生理反應每天都會如約而來,並且慢慢引發了逐漸加重的抑鬱,讓我感覺人生的每一方面都是那麼失敗,生活也逐漸失去了色彩,身體也因為嚴重的失眠出現了各種不適的症狀,我不得不停止了堅持了將近五年的健身習慣。
  • 抑鬱症康復五年後,我的人生多了這4點感悟
    很多人說抑鬱症是一個想得多的問題,可是全天下想的多的人那麼多我也沒見幾個真正成為了抑鬱症了。抑鬱症的成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單單我自己其實是因為長時間焦慮症和疑病症沒有好轉慢慢成為了強迫症後自己一直陷入認知負性死循環導致沒有走出來。
  • 抑鬱症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我們該如何面對抑鬱症?
    抑鬱症又稱憂鬱症,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它是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高發年齡為20-60歲,嚴重時可導致自殺,是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根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我國抑鬱患病率達到3%-5%,大概每5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
  • 面對抑鬱症我們該怎麼辦?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的越來越快,但利弊也是同時存在的,很明顯的現在得抑鬱症的人群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小,從以前壓力過大的明星到現在的產婦以及學生群體,那麼面對抑鬱症我們該怎麼辦呢?
  • 中國每年約28萬人因抑鬱自殺,抑鬱症如何自救?
    生活中,當聽到有人對你說「我得了抑鬱症」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TA心情不好?TA壓力太大?TA想得太多?還是「哦,我也有點抑鬱」?而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甚至超過了交通事故。當這種「不開心」的情緒和症狀持續 2 周以上,揮之不去,且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這可能就是抑鬱症了。
  • 「抑鬱症的前因與後果」一位抑鬱症患者的獨白
    篇首語:爸爸說,我這是太矯情了。媽媽卻說,小時候我那麼聽話那麼乖巧為何現在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是呀,我也不知道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或許我本來就是這和樣子。原本不想在寫這篇文章,可最近持續一個月不斷推薦抑鬱症話題,因而決定在夜深人靜時提起筆,將抑鬱症的來龍去脈重新在敘述一遍。
  • 抑鬱症:都說抑鬱症家屬不容易,不妨可以參考這4個建議
    那麼到底該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儘可能有效且科學地幫助他們呢?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不敢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作為家屬你就要彌補過去的問題,要學會無條件接納你的孩子,讓他們知道,即便自己很頹廢很糟糕,在家中一樣可以獲得你們的支持。
  • 五年了,我終於戰勝了抑鬱症
    慢慢的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從前愛玩的樂器什麼笛子、簫我都當成玩物喪志的表現,在人多的地方我總感覺自己自卑,覺得什麼都不如人家,總想逃避。我的父母我也開始不理解,我有時甚至怨恨他們沒給我創造好條件。我拒絕去醫院,怕人家說我是精神病。
  • 網易雲熱評:我沒有抑鬱症,只是很多時候感到厭倦和無力還有頹廢,不...
    我沒有抑鬱症,只是很多時候感到厭倦和無力還有頹廢,不知上進,想找個舒服的地方躲起來窩一輩子,不用花時間應付人際關係儘管我或許很擅長,我沉溺於這種感覺,因為頹廢帶來的美感是無法被喜劇的三分鐘快樂替代的。——《笑場》熱評抱歉我是一顆渺小的塵埃也許我的陪伴變成了阻礙風帶我看繁花在雨裡盛開這樣看來 是我不該——網易雲熱評《塵》班主任說:幾千條聊天記錄,比不上高考時,兩張相同的錄取通知書——網易雲熱評《時遷》我想開一間酒館,名字叫陳年舊事。
  • 患上抑鬱症,是否代表人生被判了死刑?
    ,說他看到網上有個消息表示抑鬱症的康復率大概在75%,而且患上抑鬱後就算臨床治癒後,高復發率也讓很多抑鬱症患者十分頭痛,後來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深思不已,他說:患上抑鬱症是否就代表人生被判了死刑?所以抑鬱從這一點來說,也並非是給你判了死刑,甚至有可能讓你重生!走出抑鬱後,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
  • 我該如何幫助你,抑鬱症的孩子
    我的這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謝謝大家,我知道不是只對我的關心,也是對抑鬱症這個患病人群的關心,這也是我能堅持發文的一個重要支撐動力。謝謝大家。我希望通過我的發聲,讓更多的人們能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如我所說,給抑鬱症這個群體多多的理解,特別是如果您身邊有親人得了這個病,真心的希望我的記錄能夠給您以陪伴他們的方向,也有朋友在後臺向我提問,說家裡孩子得了抑鬱症,可是家長根本沒法和孩子溝通,問我該怎麼辦。首先我先向您道歉,我也只是個病人,而且不了解您孩子的病情,不能夠給您提供什麼建議,我絞盡腦汁的在想怎麼能幫到您、幫到您的孩子。
  • 面對抑鬱,我們該怎麼做?
    「我感覺好累,像是有一塊石頭壓在我的身上,我對喜歡的事物也沒有了興趣」「我面對他們的時候依然笑臉相迎,但是他們如何知道,我在偽裝」「我感到世界是灰色的,我站在樓上,想著,跳下去應該就解放了吧」「他們說我很矯情,說我明明什麼都不缺,怎麼可能抑鬱」「我經歷過什麼他們根本不知道
  • 中國5400萬人患抑鬱症:抑鬱了,到底該如何自救?
    截止到現在,這條微博下的留言已達160萬條,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其中,很多人都流露出了輕生的念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好好的,為什麼會患抑鬱症呢? 張國榮在剛被確診時,也一度不能接受。他曾對姐姐說:「我怎麼會抑鬱啊?我又有錢,又有這麼多人疼愛我,我又這麼開心,它(抑鬱症)我是不認的。」
  • 抑鬱症:患者總是很排斥家屬,家屬該如何應對?掌握這兩點很重要
    文/阿秋有一個家屬和我說,「她每天好聲好氣地伺候著患抑鬱症的孩子,可是到頭來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甚至還遭到孩子的攻擊和辱罵,心裡備受委屈!自己積攢下來的痛苦,不知道向誰訴說?我簡直是太難,太難難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了,我都想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