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昨天我直播過程中,有個朋友給我私信問我:
老師你好:
我患抑鬱症已經5年了,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硬扛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我發現這個問題不能硬抗,我開始參加藥物治療,目前已經基本痊癒,可擺在我面前的是,前幾年因為抑鬱,我幾乎沒怎麼工作,我已經30歲了,自打我畢業就抑鬱,到現在婚沒結、房沒有、車沒有,就算我抑鬱好了,可周圍同學朋友都人生圓滿了,我發現自己好自卑啊!這丟失的五年我該怎麼辦?
其實抑鬱荒廢的問題,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也有介紹,幾乎所有哭訴抑鬱症帶給自己損失的言語中都有幾個相同點:「自卑、荒廢、與他人的差距」。
那麼我們就一個個來說: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的確是痛苦的,可抑鬱症真的就會完全讓人沉淪,或者我們直接可以說「你的人生不幸,真的都是由於抑鬱症導致的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一個概念叫「自卑情結」,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卑問題的,從進化心理學來看,自卑感可以激勵人為了目標去努力去奮鬥,但也可以令人陷入強烈的焦慮和不安,甚至威脅到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存在的價值。將自卑感化為前進的動力的人,會走向成功,而那些迴避自卑感所帶來的威脅,甚至是沉浸在自卑感中的人,則很有可能發展出自卑情結。
而「自卑情結」,是過度的自卑感,生出根、扭成結,牢牢紮根於內心最深處。是認知觀念上的偏差,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都存在歪曲的認識。每遇到挫折困難時,阻礙動力的轉換。
也就是一個人一旦有了自卑情結,那麼ta就會覺得我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卑導致的,這個很可怕,就像你解決不了A又責怪A,最後陷在A中一樣。
我們用上述那個朋友的提問來看就是,因為我有抑鬱症所以我無法行動,而我所有人生的不幸都是抑鬱症導致的,這個就很可怕了。
其實抑鬱症患者有個誤區,因為他們完美主義啊,所以他們有個幻覺就是「只要我不抑鬱我一定可以完成大事,甚至成為很牛逼的人」。
可事實這也是一種自卑情結,就算沒有抑鬱症也許你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你得抑鬱症並不一定代表你就會成為你心裡那個「超人」。
就算認識到上述那一點,可能很多人還是會特別糾結於痛苦,因為有些人天生「自命不凡」,他們表面上,我們是在為自己過去遭受的創傷而抑鬱,但實際上是恐懼那種似乎隨時可以將自己抹去的感性的力量和無常的命運,恐懼那些失敗的、羞愧的、可恥的自我。
那究竟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和自己和解,人要尋求和解,就必須意識到那種無常命運、旦夕禍福其實是一種不真的表象,
抑鬱症雖然影響了你前些年,如果你真的康復了那麼後續的人生並不會影響你啊。
我們千萬不要陷入那種自我設限的「自卑情結」中,自卑情結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你活在了別人的眼睛裡,活在了衡量和比較裡。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他的時區,我們需要暫時接納自己,我們要知道平凡,是人生的常態,很多人用盡全力,只不過為了過好平凡的一生。
人生在世,與其用功利的眼光看自己,變得自怨自艾;不如從自我的角度欣賞自己,活得自由灑脫。
三毛用一封回信,傳遞了一個人生哲理:
生而平凡,有平凡的活法,接納平凡,和自己和解,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
前幾年有個演講很火,主題叫做: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
視頻前後進行了反轉對比,一個是校長的演講,一個是學生的演講。通過前後反差巨大的對比,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原來,每個人的生活和感情都有他自己的時機,不用慌張,也別失望,餘生還很長。
其實,人生的大部分痛苦,都來源於比較,尤其是拿自己最弱的地方同別人的強項比較。其實,這種比較除了能帶來焦慮,什麼用處也沒有。
你是抑鬱症,你敏感,雖然這是你的弱點,可同樣你走出抑鬱的經歷與看待人生的視角這些都是你獨一無二的「閱歷」,也許這些不能給你立馬帶來金錢,可這些東西也同樣很寶貴。
而且從心理學來看,抑鬱症同樣有很多常人沒有的積極一面,比如心理學家阿洛伊和艾布拉姆森(1979年)做過一項實驗,他們以輕度抑鬱和不抑鬱的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實驗過程中,他們讓這些學生觀察他們按鍵的燈是否會亮。
實驗結果顯示,患有抑鬱的學生預測燈的控制程度時準確性更高,而不抑鬱學生的判斷則是扭曲的,他們誇大了自己的控制程度。
精神病學家Thomson曾認為,抑鬱的沉思是無限認識自我的循環,伴隨抑鬱症而來的,是精神的提升。
而且,亞里斯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曾說,「一切在哲學、詩歌、藝術、政治領域成績卓著的人,即使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也不例外,都是憂鬱的常客。」
也就是抑鬱症更加能夠看清事物的真實一面,同樣它有獨特優勢的一面。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
「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漫長的馬拉松。年齡和時間並不能給人生最終定型,人生有無限可能,別輕易將就,別輕易放棄,別輕易給自己設限,更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餘生漫長,莫要慌張,你一定要相信,你想要的命運早晚都會給你。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
32歲一事無成,如何改變自己頹廢的狀態?
有個高贊回答是:
小時候快樂,因為我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平庸;長大後,我們練就了一雙識別痛苦的慧眼,所以我們時常挨生活的揍。
但人類最大的勇敢在於,發現生活的灰暗後,還能選擇一如既往地熱愛它,於平凡之處發現驚喜。
人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是你和他人差的那些,有時候是接受這個平凡與擁有了什麼的自己。
最後,祝你幸福~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