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浴法"申遺成功 印度曾與中國競爭

2021-01-22 網易旅遊

藏醫藥浴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是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

2018年11月28日,在模里西斯首都路易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3屆常會上,經過評審、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隨著藏醫藥浴法的列入,我國共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履約能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對於增強社區、群體和個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傳承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人對「藏醫藥浴法」可能會感到很陌生,泡澡也能預防、治療疾病?它究竟是什麼,還有哪些神奇之處呢?

藏醫藥浴法歷史悠久 流傳千年

藏醫藥浴又稱五味甘露浴,最早記載於藏醫藥經典著作——《四部醫典》,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藏醫藥浴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是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

作為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為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布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地的藏區。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舉行一年一度的藏藥甘露加持儀式,這是藏藥浴「五味甘露」配製的重要環節。格桑多吉 攝

水浴和縛浴 都能起到相同療效

藏醫藥浴療法是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於藥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後臥熱炕發汗,使腠理開洩,祛風散寒、化瘀活絡,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藏醫經典《四部醫典》中,列有專章講述藥浴療法。

除水浴外,還可用「縛浴法」,其法是將上述藥物放入布制小袋中,包好並捆縛在患部,也可起到與藥水浴同樣的作用。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病患部位較為局限者,全身性疾病患者仍以藥水浴為宜。此種療法,可驅逐溼毒,治療黃水病、消渴症,療效顯著。敷浴法根據病情需要,分為清熱敷浴和祛寒敷浴兩種。

藏醫藥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明珠(右)在西藏山南市藏醫院藥浴中心詢問病人的治療情況(2018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藏醫藥浴法的意義何在?

藏醫藥浴法遺產項目承載著藏族天文歷算、自然博物、儀式信仰、行為規範、起居飲饌等傳統知識,同時也通過藏族神話、傳說、史詩、戲劇、繪畫、雕刻等文化表現形式得以廣泛傳播,既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續的認同感,又豐富著人類的健康知識與實踐,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見證。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委員會決議指出,該遺產項目「凸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其環境間可持續關係的積極例證」。

藏醫藥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明珠(左一)在西藏山南市藏醫院裡給徒弟們講解藏醫藥浴治療流程(2018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藏醫藥浴法申請非遺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這其中承載著眾多人的堅持與努力,那麼在申請非遺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些什麼?

2015年底正式啟動「申遺「工作

藏醫藥「申遺」工作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深刻、涉及面廣的重要工作。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在其官方微信上介紹,西藏從2015年底正式啟動藏醫藥「申遺」工作,迄今歷時3年。期間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專門成立了申遺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來推進這項工作。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前後方緊密配合,自治區申遺工作專班和各位專家齊心協力,分工協作下,2017年3月31日正式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所有程序的審查,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讚賞。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風溼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工作人員在查看藥浴池子(2018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印度與中國競爭藏醫藥申遺

「藏醫藥浴法」的申遺之路,還得從藏醫藥的申遺說起。我國一直在爭取藏醫藥的所有權。據悉,2006年,藏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西藏自治區就已經將藏醫藥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在2017年3月,印度也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藏醫藥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藏醫藥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為它起源於印度,而有的則認為起源於中國。為了強調藏醫藥的「印度血統」,《印度快報》辯解稱,「藏醫藥的理論和實踐,大多和阿育吠陀(Ayurveda)相似。阿育吠陀的影響首次傳入西藏是在公元3世紀,隨著佛教傳入西藏,其在7世紀開始流行。此後,直到19世紀初,印度醫學文化、佛教、以及印度科學文化就一直在該地區傳播」。

對此,西藏藏醫學院科研處處長頓珠表示,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的發源地更是棲息地,歷史文獻佐證,早在象雄時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現後,象雄文字已經記錄了當時藏醫藥學的發展,苯教發展早於印度佛教傳入,所以藏醫藥學並不是印度佛教傳入後才得以發展。這一觀點駁斥了藏醫藥發源於印度的說法。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仲格嘉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藏醫藥從萌芽到現在的快速發展,都以藏區為中心。不過,他也表示,藏醫藥以藏區本地的實踐醫學作為基礎,同時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論和漢地中醫理論。

作為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為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布於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為保障藏族民眾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

藏醫藥浴使用的草藥(2018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隨著藏醫藥浴法成功非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工作刻不容緩。

顯然,積極參加申遺工作,是中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就遺產項目保護做出的莊嚴承諾。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是一個新的起點,目前,相關部門已制定的保護計劃,積極支持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組織實施系列保護措施,做好藏醫藥浴法的傳承與實踐。

據了解,經國務院批准,藏醫藥浴法相關項目分別於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確保該遺產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承活力,在文化和旅遊部的領導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協調單位,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作為牽頭單位,協同相關社區、群體於2015年9月成立保護工作協調小組,聯合制定了《藏醫藥浴法五年保護計劃(2019—2023)》,實施協同保護與發展行動。

西藏藏醫學院的學生正在研讀記載著藏醫藥浴法相關知識的《四部醫典》。劉罡 攝

比如,西藏林周縣甘曲鎮甘曲村民委員會、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藏族鄉松多村民委員會等8個社區及西藏藏醫學院、青海省藏醫院、西藏藏醫藥學會等12個群體,將建立健全相關傳習中心和研究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推廣社區健康實踐;將傳統傳承方式引入高等教育,鞏固代際傳承,通過編纂相關教材和為中小學生編寫知識讀本,並提高青少年的保護意識;同時通過加強資源普查和系統化建檔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協助推進地方法律法規建設、妥善管理實踐場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這一傳統知識與實踐得以傳承發展。

本文來源:網易旅遊綜合 責任編輯: 方圓_NAB7873

相關焦點

  • 藏醫藥浴法成功申遺警惕被「濫用」
    「『編號01386』、『2018年11月28日』、『下午4點34分』、『第13屆』……現在,這些數字對於我們來說倍感親切……」申遺專班組具體負責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院長白瑪央珍日前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藏醫藥浴法傳承發展研討會上感慨地說。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醫藥浴法」成功申遺 劉罡 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來源:中新網)    隨著藏醫藥浴法的列入,我國共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其中32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印度「西洋棋申遺」,6次都失敗,學者:認識漢字嗎?
    中國有一大半的悠久歷史,其中很多都與西洋棋聯繫在一起。在當代,它也是世界智力運動會的主要比賽項目之一。說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對於這件已經申遺的中華民族國寶,你會怎麼看?。印度曾6次以西洋棋申遺,但最終都無功而返。這不是沒有的。
  • 2016年申遺名單將出爐 鼓浪嶼與9對手競爭"入場券"
    申遺專家表示,《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文本》在今年3月已送交國家文物局。這就意味著鼓浪嶼正在向第二道門檻努力,這是頗為艱難而重要的一步,因為從歷史紀錄來看,所有邁過第二道門檻的中國文化遺產地,申遺都成功了。
  • 印度「相中」中國象棋,曾7次申遺被拒,國人:漢字看得懂?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是中國棋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象棋作為一種棋類對抗性遊戲,趣味性十足,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多長盛不衰。然而,就是這樣一項中國傳統的棋類文化,卻被印度人給「相中」了,不僅說象棋是起源於印度的,並且前後7次向聯合國申遺。當然,結果顯而易見的,印度都被聯合國拒絕了。根據印度人的說辭,象棋應該是屬於他們的,而不是中國。
  •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虛假新聞引爆公眾情緒,非遺保護現狀令人擔憂
    近日,一則虛假新聞引起了國內輿論的軒然大波,印度向聯合國申遺我們中國的象棋,2005年韓國將「端午」申遺引起了我們國人強烈的不滿,雖然韓國申遺的是全稱是"江陵端午祭",與我們中國的端午節並不相同,不過隨後2009年9月聯合國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 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六次?印度其實很冤
    這條新聞的主題,是「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由於它戳中了國內部分網民的「痛點」和「怒點」,很快就在各大媒體的推波助瀾與網民的踴躍轉發下,成了當日輿論場上的「第一爆款」,一時間被廣泛討論。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然而,就在網民紛紛在各大媒體的評論區以各種方式對印度展開譴責的時候,一則「闢謠」的消息,卻如一盆冷水瞬間將網民的熱情澆了個「透心涼」。當天晚間,澎湃新聞報導稱:經中國社科院專家巴莫曲布嫫證實,所謂「中國象棋被印度申遺」一事並不屬實。
  • 韓國泡菜都能申遺成功,中國八大菜系表示不服!
    來源網絡其實,中餐申遺是個老話題了。然而,過去的兩次申遺嘗試都沒能成功。2011年,中餐申遺,報送了「傳統烹飪技藝」項目,卻連文化部的國內選拔都沒通過。2015年,又報送了八大菜系的各種名菜,但還是以失敗告終。日本和食。唐鴨鴨 攝日本、韓國美食早已在世界颳起一陣風難道中餐比不上日本和食嗎?
  • 韓國又申遺中國文化,而且還申遺成功了,這次中國網友也不罵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遺產豐富,如今很多已經入選世界級的遺產名錄之中。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這方面的文化資源不少,各有自身的文化積澱。但有一個國家,在文化遺產申遺上總是和中國發生衝突,那就是韓國。可半個月前,他們又有一處和我們文化有關的申遺,而且還申遺成功了,這次卻異常沒有被我們的網友罵,相反還點讚支持,這是怎麼回事?韓國這次申遺的是新儒學書院。書院在韓國是有很重要地位的,這次他們申請的書院一共有九座,每一座保護的都非常好,有非常深厚的歷史遺蹟。其實在如今的韓國,書院、學院這類場所依然很受尊崇,不僅仍保留著傳統的學習環境,也保存了很多珍貴的資料。
  • 印度第6次申遺中國象棋,又被聯合國無情駁回:漢字不認識?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又跑去申遺中國象棋了!雖然又被聯合國駁回,但是他們似乎並不打算放棄,據了解,這已經是他們第6次申遺中國象棋了。為了證明中國象棋是起源於印度,他們煞費苦心的找來了兩條「證據」,其中一條是「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絲綢之路將其帶回,然後發展成了中國象棋」。印度認為,他們帶著恰圖蘭卡(一種印度對弈圖版遊戲)傳播到波斯帝國,並演化成了波斯象棋,而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將波斯象棋帶回,將其改進成中國象棋。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靜制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東方文化的包容與力量。作為大眾自發的日常健康實踐之一,太極拳在數百年的傳承和實踐中,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在不斷豐富。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中國網友卻忍不住了:這是我們的歷史文化
    韓國申遺在我們的眼中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但是這卻不是重點,重點是韓國經常的用中國文化進行申遺,這才是最讓我們氣憤的,我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文化,而我們的祖先更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歷史文化遺產
  •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中國武術竟不行!原因何在
    韓國傳統武術跆根那中國的武術在哪裡?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為何還未上榜?中華武術博大精深,Chinese Kungfu 世界聞名。其實,作為武術中流傳最廣的太極拳,我國是申報過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但5次申報全部落選。太極拳第一次申遺始於2008年,這一年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
  • 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申遺的竹林,為什麼又是韓國的
    FAO發布的潭陽竹林系統申遺成功宣傳片韓國潭陽竹鄉,就此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為農業文化遺產的竹林系統。隨著潭陽竹精華凝膠面膜火到印度,在不少印度美妝大V親測力薦之下,潭陽竹的名字逐漸被印度人民所熟悉。蘇軾曾言:「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可謂不可一日此君也。」
  • 近日,印度第六次申遺「中國象棋」。據考證,中國象棋早七八百年
    本人是中國象棋愛好者,一聽說印度近日又要申遺中國象棋,而且,這已經是第六次申遺了,本人很想考證一下。前幾次均被聯合國申遺委員會駁回。當然,被聯合國申遺委員會駁回,一定有其根據和道理!到了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並且在全國流行。可能大家對中國象棋中的「象」有疑問,因為現在印度生活著大象,對於中國來說,好像是「外來物種」。但其實,古代中國曾經有「象」,在山東臨沂發現了 象牙化石,在天津薊縣發現了古菱齒象化石,距今約三至五萬年。說明黃河以北,也曾經是亞洲象的棲息地。
  •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背後
    在玉珠峰腳下的青藏綠色驛站「崑崙山驛」,志願者們在青藏公路沿線100米範圍內撿垃圾,胡歌等明星也曾參與撿垃圾活動。(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不只是保護藏羚羊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背後》)「可可西裡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兩條標準:具有無與倫比的自然現象、自然美景或審美價值,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申遺成功並不意味著生態威脅的解除。
  • 太極拳申遺!1985年被海外搶註,還曾有人開價70萬賣商標?
    走了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在2020年12月17日晚傳來好消息: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就意味著,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了!十年磨劍,評審之路終有果從2008年,河南焦作首次啟動太極拳申遺準備工作,並與其它34項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但由於首次報送項目太多,且申報材料準備不夠充分,首次申遺並未成功。
  • 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牧場「藏藥湯浴」開業
    7月16日,位於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牧場的「藏藥湯浴」正式開業。藏藥湯浴屬於天際溼地騎行環遊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出資建設,於2019年7月進入籌備階段,總投資400萬元。藏藥浴療法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根據藏醫藥理論,將全身浸泡於藥汁中洗浴,張開汗孔,疏氣通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溼。2008年,藏藥浴療法被國務院和文化部評選並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2018年11月28日,中國申報的非遺項目「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印度6次申遺中國象棋?中科院外籍院士:只有中國能創造這種文化
    近期國內媒體的一篇「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的新聞登上熱搜,新聞中說道,因為象棋中有「象」這個字,但是中國沒有象,印度有,所以印度拿來申遺。此事一出,立馬引起網友們的吐槽評論。但是經過調查核實,該事件純屬無稽之談。
  • 「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摘要:題:「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2000年,廈門頒布了《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2011年通過《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和《鼓浪嶼控制性詳細規劃》;2012年通過《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