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界中,攜字草書怎麼寫好看呢?

2020-12-13 皮和正

關於攜字草書的寫法,依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找到王羲之寫的,因為王羲之是書聖嘛!如果能把王羲之寫的草書「攜」字搜集到的話,但是,最終結果很讓我失望,只搜集到了王獻之寫的草書「攜」字,而沒有收集到王羲之的寫的草書「攜」字。

上圖為王獻之書的草書攜字,寫得生動而有神。攜字結構的處理,更是妙不可言啊!

上圖中草書攜字的幾種寫法,也都很有特點的。宋克寫的攜字,只用了兩筆就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妙哉!

上圖中的攜字也是古人寫的,用筆老辣,點畫精道,重心穩健,媚而不俗,高雅可品。

上圖中的草書攜字,也是古人寫的。各位網友仔細看看,這個攜字符合草書的書寫法法則嗎?

另外,我還搜集到了幾個行書攜字的幾種寫法(見上圖),黃庭堅寫的攜字,雖是行書,但比行草書還草,我的看法是,應該把黃庭堅寫的這個行書「攜」字列入草書「攜」字,不知可否?

相關焦點

  • 在書法界中,寫「國」字的籤名該怎麼寫呢?
    關於「國」字的籤名該怎麼寫,用草書或行書寫出來更出彩,更有韻味,更有性情。我在法帖上搜集了古今書法大家們寫的、風格不同的草書和行書「國」字,並精心製作成圖片,現展示各位喜歡書法的朋友們。上圖為草書「國」字,都是出自書法大家之手筆。用筆老辣,線條流暢,風格各異,甚是精彩!上圖亦為草書「國」字的不同風格的寫法,可參考之。上圖中的草書「國」字,有王羲之寫的,有王獻之寫的,有李世民寫的,有毛澤東寫的,還有皇象的章草。法度謹嚴,藝術性極強,供參考吧!
  • 在書法界中,「張」字怎麼寫比較好看?
    關於書法「張」字怎麼寫比較好看?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張,弓長「張」。這個「張」字說好寫也不好寫。但是,只要認真臨帖,寫出來就好看,如果是自己隨性書寫,是很難寫得好看的。上圖為篆書「張」字的寫法,雖然風格不同,但都是比較好看的。
  • 在書法界中,「食」字怎樣寫最好看呢?
    書法「食」字怎麼寫最好看呢?這個「食」在書法創作中是很少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食」字是經常用到的。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食」字大多可以與中國的飲食文化聯繫在一起。我國的漢字經歷了古文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演變和發展過程,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這真是:中國漢字魅力無窮!中國書法魅力無窮啊!
  • 在書法中,寫「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
    關於「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我談一點看法。明:明亮;明淨;光明在前。明:姓也!關於明字草書的寫法,我搜集到了幾十個,雖都是草書,卻寫法不同,風格不同。各位網友看上圖中的草書「明」字的九種寫法,有古人寫的,有今人寫的,都很有特點。上圖中的草書「明」字,有一個是唐代書法家懷素寫的,其它八個均為徐伯清所書。
  • 在書法中,長城倆字怎麼寫好看呢?
    關於長城倆字怎麼寫好看,我認為,還是先從法帖上找出幾種書體比較一下,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體上的不同風格的「長城」倆字,先臨摹,後書之!上圖為隸書「長」字的幾種寫法,都是出自古今書法大家之手筆。很好看的!
  • 在書法界中,「翻」字的草書怎麼寫?有什麼方法技巧?
    關於書法「翻」字草書怎麼寫,我的意見是,還是要認真臨寫古人的法帖,從古人的法帖中學筆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草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技法,從古人的法帖中求神韻,從古人的法帖中尋動感。只有這樣,才能把「翻」字的草書寫好寫出風彩。
  • 在書法中,「我」字連筆字怎麼寫好看?
    導語:在書法中,「我」字連筆字怎麼寫好看?「我」字連筆字,應該稱之為草書和行書。篆書,隸書和楷書,是不連筆的,但是,行楷字有時候也會連筆。草書「我」字連筆字的書寫是有規則,並不是書者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特別是要把字上升到書法的層面時,那就更要遵循法度了。
  • 在書法中,寫「生日快樂」四個字怎麼寫好看呢?
    在書法中,寫「生日快樂」四個字用隸書和行書寫出來好看!但是,用篆書、草書和行書寫出來也一樣好看。第一,用隸書集字「生日快樂」四個字:上圖為隸書「生」字,取法漢碑,很好看的!上圖為隸書「日」字,亦是取法漢碑上的字。好看!上圖為隸書「快」字。取法唐玄宗的隸書。這個字寫得很有特點。上圖為隸書「樂」字,取法漢碑,用的是繁體字。
  • 在書法界中,盤字的草書是怎樣寫好看呢?
    以上的句子中,就有一個「盤」字。「盤」字的草書有多種風格的寫法,小編在查閱相關資料後,搜集了多位古今書法家們寫的草書盤字,並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如下。上圖中的九個盤字,雖然都是草書,但書寫風格是不相同的。實際上,根據草書書寫法則要求,草書盤字的書寫並不複雜,比起篆書盤字,隸書盤字,楷書和行書盤字的寫法,簡單多了。舉例:上圖為隸書盤字,共十四畫,而草書盤字在書寫時,除章草外,其他書法家幾乎都是一筆而書成的。
  • 在書法界中,羲字草書怎麼寫?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認為,在臨摹草書「羲」字之前,應先把篆書「羲」字和隸書「羲」字先臨摹幾遍,不要直接進入草書「羲」的臨摹。因為草書羲字是由隸書演變和發展而來,而隸書又是由篆書演變和發展而來。這叫尋根求源。關於草書羲字怎麼寫,推薦幾個古人法帖上的羲字。
  • 在書法中,寫「吃虧是福」四個字怎麼寫出來好看?
    導語:在書法中,寫「吃虧是福」四個字怎麼寫出來好看?吃虧是福是一個常用漢語詞彙。小時候,我們這裡的老人們常說:「吃虧人常在,佔便宜人交糧本快。」吃虧是福四個字怎麼寫出來好看呢?我認為只要師法古人,師法傳統,用哪種書體寫出來都好看。上圖為楷書「吃」字的兩種風格的寫法,都是出自唐代楷書大家之手筆。上圖為楷書「虧」的寫法。出自智永和顏真卿的手筆。很好看!
  • 在書法中,書法「高興」2個字怎麼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關於書法「高興」2個字怎麼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現在我談談自己的觀點,如有不妥,歡迎各位網友發表不同看法。我認為,書法「高興」兩個字具體怎麼寫,還是先學法帖上的字,如果把法帖上的字臨好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啦!
  • 在書法界中,「良心」兩個字,在書法中用什麼書體寫好看?
    關於「良心」兩個字在書法中用什麼書體好看,我的觀點是:用隸書和行書寫最好看。因為篆書和草書不便被人認,楷書又缺少動感。用隸書寫出來的「良心」二字,那才叫有良心!上圖為隸書「良」字,拙樸厚重,正大氣象。棒棒噠!
  • 中書協4位專家寫草書辦展,網友:這不是書法,是「狂人寫字」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書法有沒有藝術性、寫的字有沒有價值,評判的話語權,都把控在一些書法大師和專家手上。 有些民間書法者總是吐槽,現在的書法標準都是他們說了算,他說你寫的字有藝術性那就是書法,他說你的字沒藝術性你寫再好也是廢紙,到最後,書法圈的人都搞不清楚了:到底要寫出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有藝術性的書法。
  • 書法作品中寫漏了字該怎麼補救?
    對於該現象的認識:漏字、錯字很正常不可否認的是,在歷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中,有很多書法作品,其實他們並沒有寫得非常嚴謹,而是出現了很多漏字,甚至錯字,然後塗改的痕跡也非常的嚴重。當然這些小疏漏不應該出現,但是它的出現並不會影響到整體的書法布局,所以我們對於這樣的錯誤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既然會出現這樣的紕漏,那麼我們在出現這樣紕漏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去翻看一下古人的書法作品,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疏忽,大致上可以被分為以下的幾種情況,根據不同的書體分類,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 《書法問集》464、草書作品上的字都不認識,如何欣賞草書呢?
    留存至今的古代草書卷,有些字不認識很正常,但是我們當代人寫草書要是只有你一個人認識,那就是亂寫亂畫。【「欣賞」草書至少要認識寫得什麼內容,那麼就需要多練和多看。書法說到底是寫字,能夠認識文字內容才能能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一幅字。草書雖然有約定俗成的寫法,需要多看帖和學習單字的草書寫法。】說到草書,我們一般都是從書聖王羲之的草書練起。
  • 中書協理事胡秋萍雖然寫得一手跌宕起伏的草書,但是穩定性稍差
    想必,很多網友朋友和筆者一樣,認為能夠寫得一手大氣磅礴草書的,一般情況下都是男性朋友,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今天,可是見到她的草書後,筆者這種認識被擊得粉碎,她不僅僅能夠寫得一手大氣磅礴的草書,而且還當上了中書協理事,她就是胡秋萍,書法界裡的一位傳奇女性,雖然她的草書有一種雄強的勁,但是整體上觀之,也有不足之處,穩定性上稍稍差點意思
  • 書法評論:對學寫草書的一點意見
    對學寫草書的一點意見馮泉目前喜歡學草書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有些人忽視草書的法度,隨心所欲地在寫。他們可能有這樣一種想法:任何事物都可以創造,草書也可以改革一下嘛。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創造的那種寫法,是否適合草書的規律,是否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對後一種人的想法,他的學習精神是好的,但我認為:書法一定要適應時代要求,就是說只有適應群眾現有的認識水平,才能為群眾所接受。如果你通篇寫成草書,而且追求張旭懷素的那種狂草,不僅一般群眾不認識,就是一些文化水平高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認識。
  • 書法一字一講:「鑾」字如何寫好看?實例演示行草書寫法一二三四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鑾,形聲字,從金,羉(luán)聲。本義: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安裝在軛首或車衡上方。西周時開始流行。《說文解字》:「鑾,人君乘車四馬四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有時指皇帝的車駕,或用作帝王的代稱。「鑾」字如何寫才好看?
  • 百家姓「苗」字怎麼寫好看?高正臣、米芾寫出了王羲之的韻味!
    二、精彩寫法「苗」字怎麼寫才好看呢?下面我們就翻開書法文獻,一一追尋歷代書法大家的傳世墨跡,最後再來總結書寫要領——高正臣行書:宋 · 米芾 · 離騷經宋 · 趙構 · 養生論卷:趙孟行書:敬世江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