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時代需要的「匠人精神」,這幾本書告訴你

2020-12-16 精讀君

【精讀君曰】

何為匠人?「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作為匠人最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似於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匠人對於自己的手藝要求苛刻,並為此不厭其煩,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工匠精神」就是這樣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

不得不說,成就好作品正是這種你我皆可有的「匠心」——日復一日地磨練,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做好一件事。事實上,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都可以嘗試用「匠心」來對待它。

今天,精讀君就為你推薦幾本這樣獨具匠心的書,一起感受匠人的世界。

1《萬物有靈且美》

豆瓣評分8.8 13750人評

作者簡介

哈利,蘇格蘭人。一個多才多藝的獸醫,也是個善於說故事的高手,被英國媒體譽為「其寫作天賦足以讓很多職業作家羞愧」。平實而不失風趣的文風和樸素的博愛主義打動了千千萬萬英美讀者,並啟發了後世的獸醫文學。多部自傳體小說相繼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後被BBC拍成電影和系列熱門電視劇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出版界公認他是少數幾位能在大西洋兩岸英語世界都長期暢銷的作家之一。

內容簡介

年輕的鄉村獸醫哈利,每天開著一輛冒黑煙的老爺車「南徵北戰」。和惡犬貼身肉搏,隨時準備應對母馬的「無影腳」……,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慘痛」遭遇層出不窮。在這裡他遇上有生以來最困窘的時刻,也享受到最溫暖動人的真情。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筆觸,記錄鄉間行醫的點點滴滴,滿溢著獸醫生活的笑與淚,樸實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推薦理由

2010年剛出版,該書即壟斷各大文藝暢銷排行榜,並被人民日報推薦為最值得閱讀的50本書之一。《紐約時報》評價道:「這本成功的新作,充滿著奇妙的人和動物。……即使生活進行的並不順利,這本書仍能使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充滿快樂。」

2《寫作這回事》

豆瓣評分8.6 2975人評

作者簡介

史蒂芬金,自1973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後,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長篇小說和二百多部短篇小說。其所有作品均為全球暢銷書,有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說,因此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1999年,史蒂芬金遭遇嚴重車禍,康復後又立刻投入寫作。2003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其後又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和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大師獎」。

內容簡介

本書剛剛出版時,《娛樂周刊》歡呼:「史蒂芬金萬歲!」《寫作這回事》一部分是回憶錄,一部分是這位暢銷作家的小說課。這本極佳的非虛構作品,完整體現了作者的創作觀點和方法。金的寫作建議基於自己真實的寫作和生活經歷:跌宕的童年,初為作家的歲月,成名後與酒精的鬥爭,1999年險些命喪車禍——正是這次車禍讓他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

推薦理由

這是本很特別的書,異常生動,充滿了智慧和實用的真相。——麥可夏邦

3《暗時間》

豆瓣評分8.5 8742人評

作者簡介

劉未鵬,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現就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中心,愛好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認知科學。

內容簡介

2003年,劉未鵬在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並開始寫博客。最初的博客較短,也較瑣碎,並夾雜著一些翻譯的文章。後來漸漸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總體上在這8年裡,作者平均每個月寫1篇博客或更少,但從未停止。劉未鵬說:「寫博客這件事情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夠堅持做8年,那麼不管效率和頻率多低,最終總能取得一些很可觀的收益。而另一個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得足夠久,『堅持』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飯,雲淡風輕。」

推薦理由

劉未鵬用自己的行動和國人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平凡和優秀的距離——暗時間。這樣也可以說是牛人和普通人之間最主要的差別。雖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可是許多抱怨社會的人卻並未思考這方面的緣由。事實上,如果想要充分的利用暗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任何一個階段的人都十分重要。——讀友iamsy

4《編舟記》

豆瓣評分8.5 679人評

作者簡介

三浦紫苑,日本當紅的新生代小說家、隨筆作家。197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2000年4月,三浦紫苑以自身的應徵經驗為題材,推出小說處女作《給搏鬥的人一個圈》。2006年,《多田便利屋》榮獲第一百三十五屆直木獎,改編成電影。2007年《強風吹拂》以第三名入圍書店大獎,三年後以《哪啊哪啊神去村》獲選書店大獎第四名。連續入圍書店大獎後,終於在2012年以《編舟》一書獲日本全國書店店員全數支持,攻下第一名。

內容簡介

玄武書房擬定出版一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這項工作由閱歷頗豐且行事一絲不苟的學者松本老師主持,誰知他最為器重的編輯荒木公平卻到了退休的年齡,選擇回家照顧病中的妻子。此時編輯部中僅有做事浮躁的西岡正志和臨時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岡多方物色,終於相中了營業部內不善於和人交往卻對詞語有著敏銳認知度,並且做事極為認真投入的青年馬締光也。浩瀚的詞語海洋,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一艘駛向彼岸的小船。他們甘於寂寞,卻也收穫著彌足珍貴的幸福……

推薦理由

該書獲得2012年日本書店大獎NO.1。讀友今亦田評論道:「無論做什麼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專注,這才是感動人生感動自己的要求,編舟記就是說了這樣的主題。」

5《尋訪行家》

豆瓣評分8.1 920人評

作者簡介

丁娜,北京人,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七七級畢業,曾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文編輯,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1995年起從事翻譯工作至今,有近百萬字文學與社科方面的譯作。

吳鵬飛,黑龍江人,同濟大學建材系八六級畢業。慕尼黑科技大學建築工程、企業管理雙碩士,曾獲德國巴伐利亞州科學與藝術部「天才促進」獎學金。曾就職於德國、挪威、中國、美國數家公司,從事金屬加工、環境保護、建築工程管理、管理軟體研發、企業管理諮詢諸領域的工作,並創建企、事業於森林保護監控、中西文化諮詢領域。

內容簡介

多年來,《尋訪行家》作者每月在德國的日報上發表關於值得矚目的當代人物的寫真文章,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擔著一種理念或一個項目的實現,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著思考。本書所採訪的德語國家32位各行各業公認的專家中,約半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人物和新興應用科學領域的代表,另一半則活躍在全然普通而實用的行當中,也有少數人從事著具有異國情調的職業。在對被訪的專業領域進行簡介、描述其職業活動之後,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採訪中,作者只是偶爾提問或插話,而任被訪者自由呈現,甚至會誘導出激烈的抗辯——這些行家不僅具有非同尋常的淵博知識,談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熱情滿懷。

推薦理由

一本對各行業中公認的專家所進行的人物採訪集合,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地方,那些多種多樣令人想像不到或難以接觸的行業突然拉近放大不但挑逗著人們的好奇欲望,豐富飽滿的採訪內容,也藉由著從業者自身對行業的熱情與堅持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讀友Costi

6《十二味生活設計:遇見日本創作大師》

豆瓣評分7.8 2762人評

作者簡介

林怡芬,Tokyo designer college畢業。2000年起以插畫創作為主。作品主要發表於出版、廣告、雜誌、商品設計等。代表作品有臺北101MALL形象廣告插畫,7-11 I-cash卡,臺灣誠品書店外觀視覺插畫和製品插畫等。與VOGUE,ELLE,誠品好讀等雜誌合作。出版繪本《橄欖色屋頂公寓305室》獲得2007年臺灣出版金鼎獎「最佳插畫獎」。另外也出版《one day》等筆記書數本。作品收錄於日本玄光社「Fashion Illustration File」之中,曾於臺北、東京舉辦過多次展覽。

內容簡介

《十二味生活設計:遇見日本創作大師》所介紹的十二位大師,他們共同的特色都是低調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譁眾取寵,不追求流行,甚至不接受主流媒體採訪。但是,他們的創意與思考方向,在業界都是先驅的代表。更值得學習的是,他們的設計都不只是為了表現自己而已,如何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內在更加豐富,才是他們創作的原意。

推薦理由

第一次集合了日本當前的12味一流設計者,具體呈現最優秀日本設計人的難得作品,他們的想法、創意,以及執著無悔的持續力,很值得年輕人學習。讀友胖也咧著睡評論道:「從眾多的設計者身上體現的唯一的共有的特質就是熱情。試想沒有理想和追求的人生是多麼空虛啊。」

關於匠人精神,精讀君曾經還介紹過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小野二郎有一段著名的感悟:「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即使到我這年紀,工作了數十年,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愛自己的工作,並將一生投身其中。」或許,這就是「職人精神」的最佳解讀。

相關焦點

  • 2021年的第一本書從《匠人精神》開始
    之前就多次聽說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幾天前終於用半天的時間讀完了。其實這本書更像一個小冊子,書裡介紹的30條原則,也很容易理解,難的是真正做到。《匠人精神》的副標題是: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作者是秋山利輝。
  • 《匠人精神》——當學徒需要剃光頭,不論男女。
    就是因為當學徒需要剃光頭,不論男女,這一看似奇葩的制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起初我對「匠人精神」的理解就是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但是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匠人精神」的理解,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木工業傳奇人物秋山利輝,他創造出的「匠人須知30條」,有效的磨鍊心性和品格,喚醒我們體內的「匠人精神」。
  • 《匠人精神》:養育孩子需要匠人精神
    但是爸爸媽媽可以運用日本秋山木工的創始人秋山利輝所作的《匠人精神》中的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來養育孩子。因為這30條法則是普世的準則。匠人精神就是對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也作工匠精神,它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秋山利輝創立了匠人研修制度,一年見習,八年後獨立出門闖蕩。在這八年時間裡,不斷提醒指正弟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甚至小到吃飯。
  • 繼羅永浩之後又有人指點匠人精神了——『本分』能否解釋匠人精神
    何為匠人精神?顧名思義,便是指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匠人精神」這個詞出自甚遠,但是近期由老羅——羅永浩在他的錘子手機發布會上頻繁出現這個詞,於是就成為了曾經一度的「熱詞」。
  • 讀《日本的細節》有感:匠人精神
    在裡面買的日本便當,飯糰,他們可以免費給你加熱再讓你帶走,因而日本的速凍食品是便利店的一大特色。日本的酒店:日本的酒店,雖然很小,但是總體上比香港的酒店還是要大一點,空間上利用地恰到好處。酒店的最大特色便是日本的智能馬桶,除了坐墊能隨時加熱保暖外,日本馬桶還能在你大號之後幫你洗屁股,我初次體驗後的感覺是不可描述的。
  • 如何理解日本的「匠人精神」?
    我一時興起,念了這樣一個題目:「你騙過老師嗎?說說你是怎麼騙老師的。」念過之後我就感到後悔。我心想,大概所有的學生都會回答「我沒有騙過老師」吧。看來這一題要白給他們送分了。沒想到,在考卷收上來之後,我發現學生們眾口一詞地寫「我騙過老師」,舉的例子也竟然是同一個:「有一次老師沒戴手錶,問同學們到下課時間了沒有,同學們都說到時間了,其實離下課還差十分鐘。」
  • 用匠人精神,做有匠心的產品
    天道無止境,因此人應該自強不息,永遠不斷的前進;藝術無止境,因此匠人應該精益求精,永遠不要停下追求的腳步。匠人精神的重要表現便是精益求精,不斷追求和探索藝術的最高境界。享選平臺中的傳承手藝人將匠人精神都用於自己的作品中,做出更精緻的作品。
  • 什麼是技術,這本書告訴你!
    問題還沒有得到解答這一類被稱作技術的事物,究竟有什麼特點呢?或者說,這個技術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呢?這裡正好有一本論技術的圖書,它全面地解釋了「什麼是技術」這個大問題。《什麼是技術》海德格爾說人的存在是一種「在世存在」,不是赤裸裸的存 在。「在世」這件事情很多人搞不清楚,以為就是如同一個物體置於牛頓的絕對空間之中。這是錯誤的。
  • 申賦漁×朱嬴椿 放下野心,做匠人
    ——朱嬴椿申賦漁在寫《匠人》之前,已經獲得過不少新聞副刊的獎項,出版過幾本成功的著作。《不哭》、《一個一個人》、《逝者如渡渡》三本書銷量都不錯,其中《一個一個人》已經很難買到。《匠人》的書名也是朱嬴椿的提議,在他看來「百年村莊」這概念很難理解,申賦漁寫的就是「匠人」。某種意義上,一本書的名字就是一本書的定位。定位已明確,申賦漁廢掉了《百年村莊》的10萬字,轉頭回來寫《匠人》,順暢無比。申賦漁的《匠人》寫作持續了五年,每年回申村很多趟,總共採訪了十多個人,很多歷史年輕人並不願談或根本不知道。
  • 顛覆式品讀:為什麼把「孝」當做匠人精神的根本?
    一直以來,對於我們來說,工匠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匠心源於用心一提到匠人精神,很多人都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工匠精神是一種執著、認真、踏實、嚴謹的做事品質。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做是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作為《匠人精神三十條》的作者,也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創始人,秋山利輝先生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他的標準是,技術是40%,品行是60%。
  • 聶震寧:做好編輯要有匠人精神
    中華讀書報:書中第八封信提到日本工匠大師秋山利輝的《匠人精神》,第九封信中您又進一步闡釋,自己對《匠人精神》的理解過於簡單,停留在「術」的層面,更為關鍵的是「道」。對於這本書理解層面的遞進,更增加了書信內容的深度。
  • 日本有所木工學校,8年只教「匠人精神」
    普遍存在的匠人精神。日本的匠人精神是如何培養和傳承的?讀讀秋山利輝就知道了。日本木工為何能稱霸全球?因為秋山利輝培養了50多位超一流匠人。「我想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工匠。」「模仿師傅的一切,對師傅所說的事情,要全部回答:是。老老實實吸收師傅傳授的知識。」「就是融合創新,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師傅傳授的基本形式,變成自身之本領。」
  • 推薦你看這幾本書
    就像書中提到的:做決策時只需要關心兩點:1、成本;2、收益。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能決定人和事的成敗。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項目,過於理想化,雖然大家很有幹勁,卻越做越糟糕。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再加上行業意外的發生,最後徹底失敗。
  • 精進玉衡|《匠人精神》讀後感--學習心得
    最近看了《匠人精神》這本書,有一些個人心得體會。
  • 對話《匠人》作者申賦漁:手藝曾經的存在與消失
    《匠人》作者申賦漁記者(以下簡稱記):為什麼會寫《匠人》這本書?比如,木匠在他這篇裡是主人公,到了剃頭匠那篇裡,就是剃頭匠給他剃頭的一個人而已。所以人都是交叉,穿插在裡面的,整本書我是想把它寫成像「清明上河圖」一樣的長廊畫卷。記:你寫到了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燈匠、木匠、剃頭匠、修鍋匠、雕匠、花匠等行業,現在很多已經是灰飛煙滅了?
  • 心理學我推薦這幾本書
    下面我就推薦幾本我認為不錯的書籍。《思考,快與慢》本書的作者是來自美國的丹尼爾卡尼曼,這本書在豆瓣評分高達8.2分。丹尼爾卡尼曼還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了心理學博士。這本書的好評度還是挺高的。這本書上市後連續20年在全球暢銷書排行榜穩居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這足以說明這本書的含金量。
  • 如果想讓孩子理解「匠人精神」,推薦這套人文歷史繪本
    這幾年, 「匠人精神」成為我們頻繁討論的話題之一。「匠人」不再是狹義的特指手藝人,而是廣義的泛指在不同行業領域中追求卓越、用心投入、高標準高品質的職業精神。  今天,推薦這套中華匠人精神傳奇故事精裝圖畫書(全3冊),包含:《大藥房》《烤鴨王》《大鞋匠》,讓我們從先人身上學習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工匠精神之核心。
  • 汀羅鎮衛生院舉辦「匠人精神」交流會
    大眾網東營6月20日訊(通訊員 王夢村 趙學和)按照縣委宣傳部的指示,汀羅鎮黨委、政府以「倡導群眾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根據不同聽眾群體的職業特點、年齡層次、知識水平和切實需要汀羅鎮衛生院組織了一場形式創新、別開生面的「匠人精神」交流會。通過看樊登老師視頻講解秋山利輝先生的《匠人精神》一書。  隨後,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受,大家展開了激烈而有趣的討論。有的發言:「通過學習,明白了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的大道,從而喚醒了我們行醫人體內的一流精神,為患者而活。」
  • 英瑞導師制團隊為你詮釋「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
  • 日本料理與匠人精神
    比如有人會將這種料理名家固守這一家小店的做法看作是一種匠人精神的傳承,不顧及商業利益,只著眼於把自己七八個座位的小店做好,哪怕是聲名遠播的米其林星級店,也從未想過開連鎖店和加盟店。這固然是一種匠人精神,但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想毀掉自己辛苦多年建立起來的聲譽。日本的料理的精髓是「水」,日本是島國,河川多,水質好,魚肉和蔬菜都有很多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