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狠心做到這5點,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比登天還難!

2020-10-28 母親大學

母親大學點擊關注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很多家長感覺孩子學習太辛苦,恨不得替他們操辦一切。


做好早餐,到了孩子起床的時間,幫孩子好穿衣服,擠好牙膏,把早飯端到孩子面前。


孩子吃完飯,碗一推,就去上課了,留下媽媽收拾廚房。


馬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


孩子是人,不是學習機器,作為父母,如果能明白以下5個道理,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01

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

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



我們過多地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


剝奪了孩子勇於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在成長路上犯錯的機會。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我們給鋪好的路在走,可是我們卻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02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勞動的苦


楊絳的父親說:

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可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裡會捨得讓孩子動手,家長排隊輪著伺候。

口渴了,水杯送到手邊;房間亂了,自有人收拾;


等到大一點,學業那麼繁重,興趣班那麼多,哪有時間去忙活這些瑣碎繁雜的生活小事?



說起勞動教育,其實離不開家庭教育,做家務就是其中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視。但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影響深遠。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愛做家務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而犯罪率為1:10。


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甚至在學業上,常做家務的孩子也往往表現得更加優異。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愛孩子,為孩子包攬一切家務事,但這樣做反而是害了孩子!


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學會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律的習慣,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將伴隨他們的一生,成為他們獲取幸福必備的最重要品質。


03

愛孩子,就要讓他受挫折的苦


痛苦和挫折是成長中必要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


經常有家長會問: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作業寫不完,就大哭;比賽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和你們玩了!」


……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

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Jimmy在《我不是完美小孩》說:

「世界愈悲傷,我要愈快樂。當人心愈險惡,我要愈善良。當挫折來了,我要挺身面對。我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退縮不屈不饒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


04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讀書的苦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受讀書的苦。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孩子小時候對於世界、對於未來的認知並不全面,對於人生更沒有什麼理性地規劃和思考。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因為心軟,一味地追求讓孩子享受童年的自由,而不讓孩子學習應該學習的技能,那麼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狠下心來,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齡不享福,在該學習的年齡不放縱,在該努力的年齡不放棄。


要知道,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讀書依然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方式。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階層,一個人的收入,一個人見識,一個人的人脈……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人生捷徑,但讀書卻是真正相對輕鬆的那條路。


所以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每個人都喜歡一夜暴富的故事和無須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話。


千萬別在該奮鬥的年紀裡選擇安逸,別在該學習的歲月裡放棄讀書。


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年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


05

有管有教有罰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國民爸爸黃磊說:

天下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個樣子的父母,沒有重樣的。因為每個家都不一樣。



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為常常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變成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你可以溺愛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


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就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父母不狠心做到這5點,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比登天還難
    孩子是人,不是學習機器,作為父母,如果能明白以下5個道理,孩子想不優秀都難!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視。但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影響深遠。
  • 《特別狠心特別愛》:高情商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原因就是父母的高情商,父母的智慧,讓孩子變得優秀,而低情商,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讓孩子淪落為平庸之輩,甚至走向犯罪。考試成績不理想,家人不責怪,不譏諷,甚至不批評,而是尋找失敗原因,尋求解決辦法。這是高情商的父母,給了孩子一個健康陽光的家庭環境,還培養了孩子較好的心理素質。
  • 越催娃"越不上進",父母狠心做好這三點,孩子不自律不優秀都難
    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和速度做事情,所以不急不慢。明明已經很晚了,但孩子的作業還拖著沒有寫完。此時我們催著孩子快點寫,但他們還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所以這就是孩子嚴重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孩子這樣寫作業是沒有效率的。
  • 自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狠心的父母,聰明的父母應知道這2點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制定了計劃中斷或拖延的情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不自律的情況。孩子小的時候,本身的自制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指點,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而一定要執行起來。孩子不自律、拖延、執行力差的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幫助他、理解他同時幫助他,還有一點一定要狠心的讓它咬牙堅持完成。
  • 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做到這3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不會了你還這樣訓她、吵她,聰明的孩子都被你嚇傻了。」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做到這3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01 不要貶低孩子,遵循孩子的興趣選擇父母特別是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應該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某方面有興趣,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捕捉孩子的身上的閃光點。
  • 優秀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出眾
    這位答友道出了一個教育的真相: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要捨得「下狠心」。在講究方式方法的前提下,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其實,這不能完全怪孩子。生活中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事事包辦、過度保護,才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要想孩子學會獨立,父母要先學會狠心放手。捨得對孩子「狠心」,孩子才能學獨立。
  • 父母狠心做對這5點,培養出的孩子特別優秀
    孩子是人,不是學習機器,作為父母,如果能明白以下5個道理,孩子想不優異都難!馬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把每個孩子培育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孩子是人,不是學習機器,作為爸爸媽媽,如果能明白以下5個道理,孩子想不優異都難!
  •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開局,這三種行為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那個巨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能力和素養決定了孩子的起點。孩子未來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早期的教育方式,有這三種行為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當父母內心缺乏原則,行為就會沒有底線。教出的孩子性格專橫跋扈,自私自利,毫無責任感。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
  • 想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到這三點
    讓孩子在運動中快樂成長前年暑假,因為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帶著兒子去爬了長城。結果,一開始他還很興奮,可跑到一半兒的時候,就爬不動了,想打退堂鼓。不過,最終還是在我的鼓勵下,堅持爬到了頂點。雖然很累,但站在頂點俯看中途折返的遊人和氣勢磅礴的長城,相當有成就感。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他忙前顧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
  • 如何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別想多了,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這樣做:1、培養孩子獨立我們都知道,每個女性做了媽媽後,就會認為他們是「超人」,擁有著萬能的能力。孩子哭了,哪裡不舒服,媽媽就會出現首次,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很多家庭,喪偶式婚姻,丈夫在一旁看著不說話,不管教,讓媽媽變得更難。這時候的媽媽,眼裡心裡全部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於孩子進行一切,媽媽都親力親為。但是學生如果中國家中的媽媽十分能幹,那麼這個孩子學習就不那麼的「能幹」,孩子會依賴自己的母親,因為他們還有媽媽幫自己。這樣的家長行為,實際上是不利於提高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
    育兒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養成這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一、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補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沒有捷徑可尋。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較其他孩子要強很多。二、聽英語或背誦古詩詞,每天聽十到二十分鐘,別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孩子長期停英語和古詩詞,潛意識裡會形成一種思維,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這樣的培養方法你贊成嗎?三、堅持每天讀繪本,每天只需十分鐘,三年後孩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
  • 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視頻爆火: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視頻一出,就被推上了熱搜,評論裡叫好聲一片:「別人家的孩子」「這英語說的牛掰」「我9歲在學校丟沙包」不難想像,小女孩能有這樣的表現,與她自身的努力與好學不無關係。我們常常羨慕「別人家孩子」臺前的光鮮,卻忽視了「別人家父母」背後的苦心孤詣。優秀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一對狠心的父母。周杰倫曾經在《鋒味》中任嘉賓時,在節目上表演用蘋果、香蕉、鳳梨等水果彈琴,還演奏了自己的招牌歌曲《青花瓷》,以及謝霆鋒的《舊傷口》。
  • 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要「逼」他做到這4點,長大後太實用
    每對父母都想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用更優秀的方式去教育。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給予他正確的引導,長大後想讓他成為人中龍鳳,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如果想讓孩子長大後更優秀,那父母需要從小培養,尤其是要「逼」孩子養成以下這4種習慣,長大後他一定會感激你,
  • 有遠見的媽媽,都帶點「狠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有出息,就需要媽媽「狠心」。媽媽"狠心",黎明的曙光才會越來越近。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做父母的寧願讓孩子委屈一時,也不要讓孩子辛苦一世。有遠見的媽媽,都帶點「狠心」!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更優秀
    很多父母都是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秀,其實,成績的好壞僅代表著孩子智商的高低,這關乎的是孩子聰不聰明,而非優不優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曾說「一個優秀的人,20%靠智商,剩下的80%靠情商,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主要標準」。
  • 教育孩子學習成長最難的是「老師」對自己「狠心」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老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和兄長】嚴厲是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證,沒有「狠心」的老師很難教導出好孩子。老師「狠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狠心」,在日常生活中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二是對學生「狠心」,對他們的學習成長進行嚴格的督導。在這兩個「狠心」行動之中,最難實現的就是對自己「狠心」。
  • 想留住優秀員工,光給高薪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到這3點
    一陣寒暄後,我直接進入主題,詢問他為什麼在這個職業高峰點離職,他的回答我好像挺能理解。他說:「這幾年拼事業,小孩和老婆意見非常大。去年我升到華東區總經理後就要長期出差,一個月在家的時間不足3天,小孩生病了也照顧不到,家裡人都讓我換工作。」「可是你做到現在這樣的職位也不容易啊,拋開收入不說,待了這麼多年的公司你怎麼捨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