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在脫貧攻堅徵程上丨追記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王小權

2020-12-24 天眼新聞

2019年3月,中組部幹部三局二處副處長、一級調研員王小權主動請纓,參加中組部派駐臺江定點扶貧工作,任老屯鄉黨委副書記、長灘村第一書記。

在苗鄉侗寨,他和當地幹部、群眾一道,按照中央的部署,一身土、兩腳泥,衝鋒在臺江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誰也沒有料到,2019年12月26日上午,因公出差從凱裡返回臺江縣的途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身負重傷,雖經多方全力救治,但因傷勢過重,於四個多月後不幸去世。

王小權同志(左)生前帶領駐村蹲點幹部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噩耗傳來,老屯鄉群眾像失去自己親人一樣悲慟:「這麼好的一個扶貧幹部,怎麼說走就走了呢?」大家心中萬般不舍,眼前浮現的,儘是王小權日夜奔走為民辦事的音容笑貌,全是他殫精竭慮助力脫貧的篤行身影。

千裡援黔:一場懷揣初心的徵戰「笑得和藹,說話十分謙和……」第一次見面時,王小權就給時任老屯鄉黨委書記李小鋒留下了深刻印象:「首次見面後沒多久,我們進行了一次深談,他說,『到這裡掛職是來幫忙不添亂的,你們有什麼需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盡力聯繫解決。除了搞好幫扶工作,也希望能做些其他事。』」平實的話語背後,蘊藏著熱切的真摯。在他的辦公桌上,攤開著寫得滿滿當當的扶貧筆記本,興許是離開得倉促,擱在筆記本上的筆,還未來得及蓋上筆帽。筆記本中的一頁上寫著:「發揮優勢,不要用自己的短板與人家的長處去比;著眼長遠,要盯著致富、生態、人文、鄉村振興,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調動幹部的積極性。」簡短的文字,表達的不止是想法,更是決心。王小權始終在思考:這個地方到底適合發展什麼產業?經過數月深思熟慮和走村入戶的調研,他對幫扶方向、路徑和措施更加明晰。「我看到鄉裡有兩個寶貝,一個是生態環境,一個是民族文化。這都是發展文化旅遊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貴資源。」王小權想到做到,卯足了勁、下足了力,衝在頭陣、幹在一線。長灘村文旅基礎設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制約著當地更優發展。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決意改變。村裡的水管用了8年之久,多數變得老化,時有漏水。鄉裡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但苦於資金缺乏。「小權書記來了後,協調到改造資金,又實地踩點,全程跟蹤和督促改造項目實施。在他的親力親為下,村裡的用水管網已全部改造一新。」老屯鄉副鄉長吳曉浪深情回憶道。「為了改廁,他穿著一身迷彩服,提著一對桶,和村民一起把廁所裡的糞便挑出來。我們本地的一些幹部,未必能做到這樣,他一個從北京來的第一書記卻能這樣做,實在讓人肅然起敬!」老屯鄉黨建辦副主任蔡曉龍記憶猶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光靠自身苦幹不夠,還得因勢利導、藉助外力。王小權不辭辛勞,數次登門拜訪文旅專家,請他們為長灘進行規劃設計。「規劃設計的初步文本已經出來,只是他已看不到具體實施的情景了。」老屯鄉鄉長何世彪黯然神傷。王小權還積極推介長灘村,努力爭取全國公益示範夏令營落戶,來自全國100多名中小學生在長灘開展為期5天的民族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與戶外運動。在他推動下,長灘村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有力地帶動村裡農戶創收增收。2019年,長灘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930元,比2018年增加了1932元。王小權格外注重引入市場主體參與長灘村建設。「小權書記多次向我們推介臺江縣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多次上門溝通,讓我們下決心來這裡投資。」湖北當代教育集團總裁李巍回憶。經過多次洽談,雙方已決定在長灘、皆蒿、岑邦一帶進行文旅項目合作。除文旅融合項目,王小權還不忘在助民增收脫貧的產業上做實功、下苦功。皆蒿村發展了57萬棒的食用菌,為打通產銷渠道,王小權多次到湖南等地對接市場。「我們現在的銷路更廣,賣的價錢也比以前更高了。」皆蒿村三組村民吳通貴滿懷感激:「小權書記對人好。我患有殘疾,他常來看望我。把我安置在產業基地採菌子,一天下來,有80元的收入。」人民在心:一曲魚水相依的為民讚歌王小權曾說:「此次到老屯鄉掛職,對基層有了更深的了解,總想盡全力做些事。」因為看到基層的不易,他將「不含糊」的韌勁,用在了全心為民解憂紓困上。皆蒿村四組歷來無橋,被巴拉河阻隔在村寨一角。每到汛期,河水高漲,村民外出很不方便。「村裡的小學在河對面,上學的孩子早晚得過河兩次,枯水期還好,一到汛期,就算有船,對孩子們來說,也十分危險。」寨中長者、皆蒿村四組老組長龍光珍道出心中的擔憂。「建橋的事,我們之前已經在做。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只是把橋墩立了起來。小權書記來了後,見橋沒完全建好,立馬想方設法協調資金,將橋面鋪了起來,這橋才算真正成了。」皆蒿村黨總支部書記劉躍軍感慨回憶。如今,這座嶄新的大橋,建立在距皆蒿村四組近1公裡遠的巴拉河上遊。有了橋,往組裡的路還需要拉通。「為了這條路,小權書記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爭取大家支持。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租來挖掘機,做修路前期準備。又向村民保證,一定協調到資金把路修好。」劉躍軍說,「小權書記都這樣做了,誰還能不同意?那些被佔田土的人家,更是二話不說把田土讓了出來。」皆蒿村200多畝耕地,由於溝渠年久失修,沒法引水灌溉。王小權了解到情況,想著法幫助解決,為村裡建起全新的灌溉管網系統。如今的皆蒿村,組連著路,路連著橋,橋連著人,水更澆灌著幹部群眾的心田。「這樣為老百姓著想辦事的幹部,誰能不記得他的好?」 龍光珍念叨起王小權,老淚縱橫。英魂期望:一條鋪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作為組工幹部,王小權十分重視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全縣基層黨組織發展情況,成了他的必修課。走訪老黨員、慰問困難黨員、督促後進黨員,整治後進黨支部,發揮好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各村黨支部活動室裡,處處留下了王小權的身影。「小權書記對基層黨建工作十分熟悉,工作務實,對我們幫助很大。他還時常叮囑我養好身體,多帶帶年輕人。」追憶起王小權生前的點點滴滴,因病退居二線的長灘村老支書李平洲心緒難平,「他常和我說起,村裡的文旅項目建起來後,一定會大變樣。」「出事之前,小權書記還在和我們聯繫,安排交流事宜。如果他不出意外,我們很快就要考察確定的項目方案。」回憶起那天的情形,李巍扼腕不已,「他一心打造教育扶貧的實踐基地,造福苗鄉侗寨學子。他的投入讓我們敬佩,他的認真精神令人感動。我們要全力完成他的未盡事業,造福苗鄉人民。」李小鋒的心情同樣悲痛:「那天上午,我還接到小權書記打來的電話,說他已經在回臺江的路上了,想和我中午再碰碰頭,把和有關企業合作的項目協議書再理一理,爭取儘快落實。」「沒想到通完話才2個小時,他就遭遇車禍重傷。實在無法想到,這竟是我與他的最後一通電話。」說到這,李小鋒哽咽難止:「小權書記的事情不能多講,講多了忍不住流淚。」老屯鄉的幹部群眾,萬分不舍王小權就這樣離開。劉躍軍的微信上,依然保留著他與王小權的聊天記錄:「小權書記,路已經修進寨了。」「太好了,那2萬元下來了嗎?」「還差3萬元左右。」「放心修吧,我來想辦法!」看著這些聊天記錄,劉躍軍心情沉痛,將聊天記錄一張張截圖下來,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苗嶺青翠欲滴,清水江潺潺流淌。王小權雖然永遠離開了這方熱愛的水土,但他勇擔使命的赤誠、為民奉獻的初心,將一直閃耀在臺江人民脫貧攻堅的徵程上。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薛霏

編輯 何濤編審 王琳

相關焦點

  • 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楊繼:腳底的泥巴厚了,肩上的責任重了,但...
    大方縣達溪鎮村建站工作員、駐村幹部 楊繼:有幸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這既是對我的鼓勵,更是對我的鞭策受表彰的同志應該珍惜這份榮譽、再接再厲,守初心,擔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苦幹實幹,創造實績。2014年1月,我成為脫貧攻堅戰鬥隊的一員,一路走來,腳底的泥巴厚了,肩上的責任重了,但心裡的動力更強了。大方縣雖然已經脫貧摘帽,但任務仍然艱巨。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優秀共產黨員黃曉彬:發展楊桃產業 帶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優秀共產黨員黃曉彬:發展楊桃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2020-03-1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苗嶺天丨追記中組部派駐貴州臺江縣老屯鄉長灘村第一書記王小權
    5月13日,懸掛在貴陽市景雲山殯儀館的這幅輓聯,寄託著人們對中組部駐臺江扶貧工作組成員、老屯鄉黨委副書記、長灘村第一書記王小權的無盡哀思。去年12月26日上午,王小權因公出差返回臺江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身受重傷。雖經多方全力救治,但因傷勢過重,於4個多月後不幸去世。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把汗水灑在脫貧攻堅的村村寨寨
    貞豐縣魯容鄉是貴州省20個極度貧困鄉鎮之一。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後,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的三級幫扶幹部紛紛聚集貞豐縣,一頭扎進大山深處,與當地群眾齊心協力,開展改變鄉村發展的生動實踐。
  • 攻堅克難!貴州省把穩就業創業助力脫貧攻堅
    12月8日上午10:00,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貴州就業創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徐海濤,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宏,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閆誌喜,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吳朝忠,以及省就業局四級調研員蔣驪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2020-10-11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海為脫貧攻堅注入「智動力」
    這是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教師楊敏的其中一篇學習交流日記。今年5月,楊敏和晴隆的其他幾位老師來到寧海,她被安排到了城關中學學習交流。在學校,楊敏的日常就是跟班學習。儘管是一名地理老師,但她都會去旁聽各個科目老師的課,仔細做好筆記,回到寢室後再細細消化。同時,在寧海縣教育局的安排下,楊敏和其他晴隆教師還去寧海縣其他中學參觀學習。
  • 中國十九冶集團:以央企擔當鋪就脫貧攻堅「幸福路」
    在項目籤約儀式上,中國十九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必義鄭重承諾:「中國十九冶集團一定會擔負起央企的責任和使命,早日打通開州至雲陽高速公路這條渝東北大動脈,助力三峽庫區脫貧攻堅,助推交旅融合發展。」這是中國十九冶集團對當地老百姓的承諾,也是決戰決勝的豪邁宣言。
  • 貴州省教育廳到關嶺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1月27日,貴州省教育廳調研團走進關嶺自治縣,調研學校常規管理和脫貧攻堅工作。並在花嘎小學召開座談會,聽取各中小學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控輟保學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事跡等情況匯報。    調研團對關嶺自治縣鄉村學校寄宿制管理、易地搬遷安置點學校建設、民族文化進校園、校園文化打造、控輟保學「七長制」貫徹落實、東西部協作、貴陽一中教育集團「1+1+3」組團式幫扶等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 貴州稅務部門積極決戰脫貧攻堅-新華網
    鄧朝俊 攝  近年來,貴州省稅務系統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稅務總局、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稅收工作全局,在壓實工作責任、落實稅收政策、推動產業扶貧、夯實駐村幫扶、長效愛心助學等方面持續發力,助推貴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河南脫貧攻堅故事會》新書首發式舉行
    10月19日下午,《河南脫貧攻堅故事會》新書首發式暨捐贈儀式在鄭州舉行。  據介紹,這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省扶貧辦以脫貧攻堅為題材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書籍。全書共計15萬字,精選優秀故事108篇,分為「光輝的使命、向上的榮耀、澎湃的春潮、滾燙的鄉情、實幹的力量」5個篇章。
  • 擴散丨市委組織部擬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個人!看看都有誰?
    點擊音頻 收聽天氣預報為進一步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凝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根據市委工作安排,擬在全市表彰100名「全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100名「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100個「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後,如何繼續攻堅?
    脫貧攻堅如同登山,越向前困難越大。今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沒有捷徑,只有瞄準新問題對症下藥,盯著新目標穩紮穩打,才能攻堅克難,走好「十大工程」脫貧路。  首戰告捷之後,會出現哪些新問題?
  • 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表彰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黨組織...
    7月1日,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在貴陽舉行。會議宣讀《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表彰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優秀村第一書記和先進黨組織的決定》,並為獲表彰個人和集體頒獎。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奮鬥歷程中,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優秀村第一書記和先進黨組織。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這是一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力量,當其匯聚於脫貧攻堅之中,由青春寫就的這份成績單,為我省脫貧攻堅增添了別樣色彩。
  • 貴陽榮寶齋舉行貴州脫貧攻堅成就展
    12月27日,消除絕對貧困、一步跨越千年——「慶祝貴州脫貧攻堅圓滿收官詩書畫聯展」暨「民革中山書畫院脫貧攻堅筆會」在貴州貴陽榮寶齋舉行。展覽將從2020年12月27日持續到2021年1月10日。成就展現場。
  • 繃緊弦加把勁 決勝脫貧攻堅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目標任務接近完成。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要以集結衝鋒的態勢、以志在必勝的決心向脫貧攻堅戰發起最後總攻,繃緊弦、加把勁,贏得最後的勝利。
  •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
    近年來,我市堅持「一切工作服務於脫貧攻堅、一切力量服從於脫貧攻堅、一切資源統籌於脫貧攻堅」,全市上下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態度和決心,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全市32.2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933個貧困村有序退出,5個貧困縣如期摘帽,脫貧成效考核連續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3488元增加至202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