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情緒波動了,教你五步拆掉情緒「小炸彈」

2020-08-28 一杯暖陽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心,必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不知名的情緒就像炸彈一樣壓抑在心底,爆炸的那一刻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想要拆掉情緒炸彈,可以用以下五個步驟的其中一個步驟或者幾個步驟:

1、覺知

帶著覺知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去標註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憤怒、悲傷、委屈、還是恐懼等等,只有知道了內心的情緒,才能知道如何應對。

2、真實表達

  • (1)、真實表達就是釋放情緒的過程,可以向當事人真實表達我是什麼樣的情緒,可以向他人真實表達這個人我是什麼樣的情緒,可以向環境真實表達(大喊、唱歌、跳舞……),也可以向我們自己真實表達我是什麼樣的情緒(任何情緒都要當時真實的表達出來,不要堆積很多之後再來個大爆發,這樣子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 (2)、最好的真實表達方式是以「我」開頭,而不是以「你」開頭,可以說「我感覺很憤怒」,而不是說「你讓我感覺很憤怒」以「你」開頭就容易讓對方感受到指責,從而影響到後面的溝通。

3、不執著

一旦覺知到情緒的波動以後,不要執著在情緒上面不放,讓它像河水一樣流走,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情緒一直都存在的。

4、破除思維信念的執著

有時候我們會給自己設限,堅持一些不合理的思維規則和信念,並把它們當成真理信奉。

從認知心理學「ABC原理」來看,導致我們情緒反應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A事件),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態度(B信念、想法),C結果,A事件不會直接導致C結果,而是因為B信念或者想法決定了C結果。

比如:假設小王一個人在家裡門「砰」響了一聲(這是事件A),如果他的想法B是覺得有小偷進來了,那他的結果C就會是緊張、恐懼。

如果他的想法B認為是風吹動了門才會響,那他的情緒就不會有波動。

這樣看來一個人的情緒波動,還是自己的思維規則、想法、信念等決定的,想要改變情緒反應只要找到自己的思維規則,並且打破就可以了。



分兩步去找:

  • (1)、當我們常想到或者常說到「應該」「必須」等詞彙時,這基本就是自己的規則
  • (2)、當我們常想到或者常說到「當……時,才……」也確定是自己思維規則,比如「當我有錢時,我才幸福」,「當我(達到了什麼目的),才會有幸福的人生」

找到這些思維規則的時候逆思維、逆行動就好了

5、無分別心

世上的人、事、物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之所以為了失眠而痛苦,是因為自己認為睡著了就是休息,醒著的就是在消耗,其實能夠睡眠就去睡眠,不能夠睡眠就平常心相待,內心不再糾結就好了,讓我們隨時都積極面對所有的情緒,擁有一顆健康的身心

相關焦點

  • 產後情緒波動大 情緒調整有方法
    產後的媽媽經常會出現情緒的波動,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準媽媽們一定要學會調整心情。專家介紹,產後媽媽情緒波動是非常正常的,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調理,下面就為準媽媽們介紹一下產後情緒調理的方法。
  • 情緒覺察,情緒波動
    很多找到我的來訪者都會很著急的問,老師我該怎麼辦,ta要和我分手,ta要和我離婚,相信很多學員,這個分手離婚肯定對方和你提過很多次,甚至是無數次,但你如果當時能意識到這背後的情緒反應,你們就不會被動到這個局面,今天主要是想要分享情緒覺察這個版塊。
  • 讓女孩喜歡你,你必須懂得情緒波動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由你的行為引起的情緒波動,才是有效的情緒波動。如果一個女生跟她男朋友吵架了,跑到你這裡來抱怨,跟你講了很多關 於她男朋友的好與不好,這個過程女生確實有很大的情緒波動,但這種情緒 波動是她男朋友帶來的,而不是因為你。所以這種情緒波動對於你和她的關 系毫無幫助。你這個時候的角色只是她的情感垃圾桶。
  • 3招幫趕走「炸彈」,讓孩子成管理情緒高手
    一:孩子情緒炸彈的原因1、對於自己情緒不認識孩子還小,對於自己的情緒也能夠正確的認識以及表達,他不清楚自己所發現的情緒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情緒該不該發洩,只是去遵循本能地去爆發出自己的情緒來而已,沒有去過多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孩子對於情緒的認識不夠深刻
  • 著名心理學家「情感五步法」,用情緒圖表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心理學家馬克·布雷克特利用「RULER」五步法,來幫助孩子理解和處理他們的情緒。孩子哭鬧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果單靠家長一一排查,孩子的眼淚可能都哭幹了,而往往情緒來的時候很複雜,有時候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原因,最好的方式是引導他自己說出來:「寶寶你一直哭,媽媽聽不懂你的話。」「你現在哭是因為玩具被搶了,所以你很難過是嗎?」通過這樣引導性的語言,鼓勵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說出發生情緒的原因。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孩子情緒波動大,為何偏偏自己生的是個小惡魔 朋友小高家的寶寶從小就是個變臉像翻書一樣的孩子,小高自己也笑稱每次都是被網上的孩子治癒,被自己的孩子氣得要死。 「那天逛超市,他死活要買這個玩具,結果呢,買回來玩了兩天就放在一邊了。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教孩子表達情緒其實也是一門重要的家庭教育課,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容易,但為人父母都應該學會,在此之前,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就是幫助孩子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通過長期的教育,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會越來越強,從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教孩子表達情緒其實也是一門重要的家庭教育課,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容易,但為人父母都應該學會,在此之前,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就是幫助孩子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通過長期的教育,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會越來越強,從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
  • 什麼叫情緒波動?
    情緒波動,即是情緒不穩定,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憤怒、悲傷等。實際上,每個人都會經歷短暫的抑鬱情緒或者負性的情緒,這很正常。通過時間我們慢慢調節自我、調節好情緒問題,就像一些小感冒或上火一樣,我們也可以通過多喝水、保持飲食清淡、運動等方式進行自愈。可當情緒問題較為嚴重時,應該及時尋求醫院或者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因為這些問題大多數是我們難以自愈的,就像生病看醫生一樣。
  • 8個小技巧和情緒波動說「NO!」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禾子秋刀魚,ID:heziwor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的時候的心情捉摸不定,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怒髮衝冠,情緒波動的很是厲害,明明很是平常沒有發生什麼壞事的周末,依然會感到心情很down
  • 怎麼調節孕期情緒波動
    沒懷孕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覺得孕育生命是一種充滿喜悅的神奇旅程。但事實上,孕期不只有喜悅的情緒,甚至與常人相比,準媽媽的情緒更容易像過山車一樣,高低起伏,急起急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孕期情緒的調節和管理,以及產前抑鬱的篩查。
  • 情緒的波動
    我還不夠成熟,要試著給自己心裡建立一個新的宇宙,懦弱,是自己還不夠強大,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不知道為什麼,今天一來上班,情緒波動就有點大,起起伏伏的,好似有什麼事情發生一般,也可能是我多想了吧
  • 五步拆解乾貨:應對抑鬱、焦慮、憤怒…情緒來襲
    成為真實閃閃發光的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有的時候,未知的情緒就像炸彈一樣,壓抑在心底,爆炸的那一刻傷人又傷己。01每一個憤怒、悲傷、恐懼的情緒後面,都是感到缺乏安全,沒有得到肯定、認可、理解和關愛的呼喊;每一個當下的行為和狀態,都是過去的延長或冰山一角。
  • 孩子因不想被幫忙而哭,提升情緒智力分五步進行,讓孩子情緒穩定
    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先是在心裡判斷了眼前的情況,然後摟著哭泣的小女孩,溫柔的勸說:「你想自己收拾玩具,不想陽陽(男孩的名字)幫忙?」看到小女孩點頭,老師轉頭對著陽陽說:「安安(女孩的名字)想自己收拾玩具,你看,安安都哭了,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 愛情始於情緒的波動,情緒始於有效的推拉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方法不對不是有句話是「方法用對,沒有把不到的妹。」今天我和大家說以個原子彈式的技巧,當別的男人還在拿著玩具槍的時候你已經那原子彈了,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閒話不多說今天的主題是讓女人的情緒產生波動,技巧就是「推拉」推拉的原理:當你能夠一推接著一拉,一拉接著一推的時候女人的情緒將會變得非常波動。
  • 別讓小事成為引發消極情緒的炸彈
    近日,美國心理學領域權威雜誌《emotion》(情感)上發表一項新研究:那些不善於辨別自己負面情緒的年輕人,更容易在日後經歷壓力時出現抑鬱症狀。而且,青少年時期抑鬱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覆抑鬱。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也表示,情緒雖是主觀感受,卻不因人的掩飾而轉移消失,它只是被壓抑到潛意識深處,時間越久傷害越大,也許未來某個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引發內心的情緒炸彈。
  • 情緒變成「炸彈」,父母該學會3招管理情緒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又打又罵,其實並非孩子做得有多麼的不好,而是因為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一旦長了,情緒上容易會出現崩潰的情況,一點事情就會讓父母忍不住要發脾氣。
  • 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心理學:論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樂樂邀請自己好朋友在自己房間的小陽臺玩耍,搬出來了自己的小玩具,幾個孩子就在一起玩玩積木和過家家的小遊戲。突然一下子就聽到了吵鬧聲,這個時候才知道是孩子之間吵架,經過了解才知道洋洋搶了慈慈的自己的小玩偶,樂樂把自己的小玩偶給他也不行,就是要慈慈的,開始無理的取鬧。
  • 生氣是「情緒波動」 氣出病來有「內情」
    「生氣」或「憤怒」只是比較通俗的說法,醫學上,人們更多用「情緒波動」來形容這種狀態。        生氣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能開始感受到憤怒了。比如在他們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抗議性地哭泣。        人為什麼會有生氣這種情緒呢?
  • 孩子情緒發展有異狀?6點可觀察,2歲是調整情緒是關鍵
    2.情緒轉變極端波動程度大前一秒好好的,下一秒卻『突然炸毛』,一下很開心,一下又很抑鬱,行為轉變極端,經常有這樣表現的孩子,需要父母提高警覺,是否孩子的情緒發展出了狀況;甚至過度情緒化的狀況,有如一顆不定時的小炸彈,就要懷疑是否有過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