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1日上午,阿里巴巴在美國主辦了一場"美國中小企業論壇"。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級合作夥伴趕來底特律參加,當地機票、酒店一度售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與著名電視訪談主持人查理·羅斯進行了對談。馬雲此番來底特律的訴求何在?這次合作的戰略交集有多大?阿里巴巴的優勢是什麼?作為競爭對手的亞馬遜該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阿里巴巴"強勢登陸底特律背後的那些事兒。
一、聚焦--"阿里巴巴"登陸底特律,中小企業蜂擁而至
北京時間6月21日上午,阿里巴巴在美國主辦了一場"美國中小企業論壇"。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級合作夥伴趕來底特律參加,當地機票、酒店一度售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與著名電視訪談主持人查理·羅斯進行了對談,其間馬雲金句不斷。
馬雲在對談中表示,阿里巴巴將幫助別人成為電商公司。馬雲說:"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幫助每個中小企業與亞馬遜、IBM這樣的行業巨頭競爭。我們相信每個商家都能成為亞馬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此次參加"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企業家和農場主們來自美國48個州,這意味著全美50個州,只有兩個州沒有企業參會。而除了美國本土的中小企業,還有來自墨西哥、加拿大等周邊國家的商家代表。大家對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充滿熱情,對他們來說,阿里巴巴能夠幫助他們讓自己的產品也迅速"Sold Out"。
二、解析--阿里放眼全球,爭做世界企業
中小企業都有哪些?
阿里巴巴本來預期招來1000人參會,沒想到居然有3000多人報名,主要來自中國消費者需求最高的行業,如時尚和服飾、日常用品(即快速消費品,母嬰,消費電子產品)、新鮮食品(農產品,海鮮等)、家居裝飾品和家居用品,基本都是"過日子"的。
阿里巴巴全球創新業務副總裁黃明威回想起多年前,曾經和馬雲到紐約舉辦一個活動,拉了半天,結果只有幾隻小貓現身,今日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全球媒體關注此次合作
對於阿里巴巴"來襲"底特律,美國當地的媒體乃至全球的媒體都很激動。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20日報導,通過美國西北櫻桃種植者協會和天貓的合作,俄勒岡、華盛頓和愛達荷州的2200位種植者向中國消費者賣光了2萬噸櫻桃。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為其敲響開市鐘的八位人士之一就是華盛頓州售賣櫻桃的農民大叔Peter VERBRUGGE。
Peter VERBRUGGE(皮特 維爾布魯格):美國農場主,通過天貓將櫻桃賣到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6月22日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預計在2020年超過所有零售總額的1/3,到了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的消費60%將來自中國。這些數據已經在美國媒體中廣為流傳了,由此更增加了中國市場在美國人心目中的誘惑力。除此之外,《金融時報》還就會場的樣子進行了描述:整個會場就是一個由虛擬還原的現實集市,裡面有通過阿里巴巴平臺在中國銷售的美國品牌,諸如體育用品以及家居用品等,現場的企業家也都在交流,而且帶來他們的商品進行展示,簡直是一個現實版的超市或集市。
《華爾街日報》在6月20提到,阿里巴巴將向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介紹如何把商品出售給中國消費者的技巧。也就是說,率先掀起中國網購熱潮的阿里巴巴可能會向中國消費者推銷一些新的西方品牌,大家敬請期待。
馬雲的訴求不僅僅是幫美國中小企業賣東西
從阿里巴巴角度看,馬雲的時間成本顯然比絕大多數人的加一塊兒都要高。這次去底特律,其訴求是什麼?為什麼會鎖定中小企業?
首先阿里巴巴有非常成熟的電商運營模式,企業只要有資金、有商品、有渠道甚至只有激情也行,因為具備的"批量複製"的功能意味著你只要來我就可以告訴你怎麼做,我來孵化你。
其次,阿里巴巴有大量的數據消費、數據支付、數據信用、數據物流等等,還有非常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海量的用戶流量。中小企業一旦到了這個平臺上,就會變得更加強大,能力可能會倍增。
最後,阿里需要去整合、擴展全球化的資源。內地的其實已經接近頂峰了。今年6月阿里巴巴全球投資者日大會馬雲描繪了一個場景: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0億美元效益,提供一億工作崗位。一個公司如果能服務20億客戶,這就覆蓋世界人口的1/3;如果能夠提供一億工作崗位,這比世界上大多數政府都厲害;如果能提供10億這個美元體量的生意,那就是一個僅次於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的經濟體。可以說,馬雲對阿里巴巴未來的願景是構造一個非常龐大的商業帝國,它需要整合全世界。
6月9日,馬雲現身2017阿里巴巴投資者日大會
江蘇最著名的民營企業之一的紅豆集團負責人曾談到,他們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特區解決了當地超過15000個就業崗位,但是這並不僅僅是紅豆集團一家,其實帶來的西哈努克特區實際上就是中資企業進入柬埔寨的一整套解決方案:你該如何和執政黨打交道、如何和反對黨打交道,你該如何適應當地的雨季,你該如何去針對當地比如家庭、民族習慣等去完成招聘等等,這實際上是先驅者一步一步試錯試出來的一整套體系方案,那麼這套體系方案實際上是一個框,也就是任何一家企業進入之後並不和紅豆集團比如說服裝生意等等去發生衝突。現在阿里也是一樣的,帶來的就是進入內地市場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這個先發優勢極其明顯,而且它的目標不停留在內地,也不停留在規模,它最終的方向是要制定整個全球電商的一個標誌,成為一個規則的制定者、成為全球電商上遊的掌控者,包括數據。
支付系統 +本土化營銷+物流體系成為阿里的"必殺技"
從6月24日美股收盤的情況看,阿里最後收盤收在143.1美分,總市值不到3600億美元,而亞馬遜已經是1003美元了,總市值已經超過了4700億美元,比阿里多了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意味著創始人貝索斯的財富已經極度地接近蓋茨了,達到800多億美元以上,已經很接近世界首富的位置了。但作為在全球唯一能和阿里對標的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上其實是比較艱難的。
"在中國網上交易最大的問題是買家和賣家的不信任,一方不想先交錢,而另一方又不想先交貨。我們的支付寶解決了這個問題。"馬雲在接受路透專訪曾提到。免費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為阿里巴巴攫取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天貓相比,亞馬遜價格確實會便宜一點,甚至加上海關的稅費,可能比天貓便宜更多。然而在天貓運送的時間只需要三天的情況下,亞馬遜大概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從物流部分來看,天貓是完勝的。當然,天貓現在也完全有能力來完成。其實各大保稅區和自貿區的倉儲建設對於物流是極其關鍵的,隨著保稅區的範圍逐漸擴大,自貿區出現了保稅倉,對於整個天貓的發貨來說有了更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儘管全方位的本土化優勢對阿里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將其列為決定因素並不公平,因為在美國用亞馬遜的物流其實同樣相當方便。要看真正的競爭力要放眼全球。我們要關注阿里巴巴,比如將來在美國或者將來在日本,能贏得多大的市場。
對於亞馬遜來說,電商可能不是它未來的一個主攻方向。雖然短時期內不會放棄但未必是它的第一選擇。它現在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雲計算公司,現在整體收入中,雲計算差不多已經佔到60%。但亞馬遜將整個科技研發方向要拉向更廣層次的舉措著實令人質疑,畢竟更廣能獲勝還是更專能獲勝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思考--我國中小企業需奮起直追,搶佔市場
對於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打價格牌、代工等已經過時了,大家已經遠遠不再處於那個價格敏感的年代了,不再是什麼便宜買什麼。此次美國3000家中小企業打破頭進入馬雲的"嘉年華",搶的就是中國市場,搶的是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希望能夠搭上中國經濟的快車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的中小企業如何從激烈的中國市場中突圍出來?
其實馬雲關於"要成為一個電商基礎服務商"的表態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比如企業要到天貓來上網,它是需要有一套硬體+軟體+服務配套的解決方案的。信息怎麼對接、傳遞、操作、售後等。那麼阿里提供的就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整套解決方案,包括該如何適應內地的司法體系、適應中國內地的整個市場、對接消費者文化等等。它成為一個窗口,企業從這個窗口一進來就是一個巨大的中國市場。所以對於搶佔市場的方式而言,阿里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的一個代表,同時也是以世界企業的眼光在做這件事。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我們勢必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和衝擊。我們首先是要正視全球化的競爭,正視自己的優勢和差距。在質量、設計、產品的適銷對路等方面要做更多的宣傳推廣、品牌建設。與此同時,它也在倒逼我們的制度建設以及金融環境,我們要思考整個系統是否能夠對接到全球化競爭當中。比如6月中旬明晟公司宣布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加入中國A股的222支大盤股。這222支股票背後其實是一整套的制度安排,進來之後想停牌就停牌,年報想摻水就摻水,這都是不行的。
中國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歷程
四、總結
阿里巴巴此番強勢登陸底特律,不僅令美國中小企業期待滿滿,蜂擁而至,也帶給中國企業無限思考。我們應該在產品品質、工匠精神、品牌意識等方面再接再厲。同時也要樹立世界企業的眼光,制定出進入國際市場的整套解決方案。唯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從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突圍成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央廣《王冠紅人館》節目和微信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執筆 宋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