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海力布》是我們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要以「中日《獵人海力布》」說事?是不是沒有自信?
《獵人海力布》統編本五年級上冊裡的課文,這是老課文,數億中國人知道,因為課本中早就有了,學過。這個民間故事是甘珠爾扎布整理的。
不過,我們都是當故事學的,一直重視內容。我們聽這個故事,我們聽老師上此課,一代代的老師,哪位講過創作?哪位老師講過這個故事可以再創作,可以多層面的再創作?沒有,沒有。
近日,買到了日本人心目中的《獵人海力布》,這是日本人大塚勇三改編,亞洲第一位安徒生獎畫家獎獲得者赤羽末吉繪圖,唐亞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讀這本書的附頁,有一段評論:「這本書給讀者帶來的高級的視覺享受也是閱讀時的一大驚喜。這是一份高品質的審美體驗,中日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共同演繹中國故事,也是這套書的亮點與特色。」也就是說,這本繪本,是一種超越。
我們教學生學《獵人海力布》,有多少驚喜,有多少超越呢?《獵人海力布》僅僅是一個民間故事嗎?那日本人改編的文字以及圖畫與我們課文所學有何區別?我們教材只有兩幅圖,是兩張民間剪紙,日本人把這個故事分解成封面圖、扉頁圖還18段文字對應的18幅圖。
接下來,我將其中的文字作一對比(黑色字是日本作家的,藍色字是我們中國的):
從前,有個名叫海力布的獵人。他人好,打來的獵物從不獨自享用,總是分給大家。大伙兒都喜歡他。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指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簡評:日本作家的改編,去掉第一段。正常。我們有,就是告訴學生這是我國的民間故事。文化自信。「尊敬」與「喜愛」有什麼不同?從故事本身來講,「喜歡」一詞較為精準,口語化。「尊敬」不是不行,這有書面化語言之感覺。另外,日本作家的改寫,用了「人好」,仍然是口語化的詞彙,我們把「熱心幫助別人」直接說了出來,很明顯這是本故事的關鍵句。如果用聯繫上下的方式理解什麼是「熱心幫助別人」?用「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指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來解釋說明熱心幫助別人,肯定不如「打來的獵物從不獨自享用,總是分給大家」說「人好」,更準確了。
有一天,海力布去深山打獵。他在森林旁邊,看到一條小白蛇盤在野丁香樹下睡覺。海力布不願驚動小蛇,躡手躡腳地繞著走過。
忽然,從頭上飛來一隻灰鶴,「嗖」的一聲俯衝下來,一口叼住小白蛇,騰空而起。
小白蛇驚醒了,尖聲叫道:「救命啊!救命啊!」
海力布急忙拉弓搭箭,對準遠去的灰鶴射了過去。灰鶴一閃身躲過箭,丟下小白蛇逃走了。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忽然聽見天上有呼救聲。他抬頭一看,一隻老鷹抓著一條小白蛇正從他頭上方飛過。他急忙搭箭開弓,對準老鷹射去。老鷹受了傷,丟下小白蛇逃了。」
簡評:此段文字,對比閱讀,會發現很多東西。我們是先聽呼救聲(小白蛇是間接說話),再救小白蛇,老鷹受了傷。日本作家改寫的,是先看到睡覺的小白蛇,海力布是打獵的,蛇不是他的獵物,繞開了。灰鶴的獵物是蛇,小白蛇被抓,作家讓小白蛇直接說話,也就是有了呼救聲,而日本作家沒有讓灰鶴受傷,來寫出了灰鶴的動作敏捷。哪個更有味道,相信讀者自有判斷。
小白蛇掉在地上,海力布跑過去,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算你運氣好,快回家找你的爸爸媽媽吧!」
「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向海力布點了點頭,像是在表示感謝。然後,它「噝噝噝」地鑽進了草叢。
「小白蛇說:「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接下來,海力布與小白蛇的對話,並跟著小白蛇去拿禮物去了。」
簡評:也就是說,我們的故事,當天救小白蛇,海力布當天就去拿報答禮物了。合不情理。大家自己判斷吧。但日本作家,將其做了修改,就是增加了「第二天」。也就是小白蛇被救之後,立即鑽進草叢回家了。後面的事,不是當天發生的。是第二天才有的。
第二天,海力布又路過昨天走過的地方。他看見好多條蛇簇擁著一條小白蛇迎了過來。海力布覺得奇怪,想繞著走過去。
小白蛇開口說話了:「我的救命恩人啊,謝謝您救了我。我是龍王的女兒。我的爸爸媽媽一定要當面向您致謝,讓我來接您了。」
小白蛇又說:「您到了我家,爸爸媽媽一定會問您想要什麼。您就說,我只想要龍王嘴裡含的寶珠。您得到寶珠後,把它含在口中,就能聽懂各種鳥類和走獸的話。但是您聽到的話,絕對不能告訴任何人。如果您說了出來,就會從頭到腳變成巖石而死去。」
海力布點了點頭,跟著小白蛇走進了山谷。山谷越來越深,越來越冷。
簡評:日本作家加了「第二天」,故事的差異就明顯了。這說明小白蛇回家給爸媽說了,爸媽看來是非常明事理的人,所以讓小白蛇趕緊去找救命恩人。我們的課文,小白蛇是自作主張的,沒有經過爸媽的同意,是承諾給救命恩人以報答,並把家裡的底細全交待出來了。親愛的讀者,哪一個更好一點呢?自己判斷吧!
走了一會兒,眼前出現了一座座蒙古包。
「海力布點點頭,跟著小白蛇到了龍宮」
簡評:日本作家為什麼不用龍宮,而改成「蒙古包」呢?《獵人海力布》是蒙古民族的故事。這裡用龍宮精準還是蒙古包更精準?請讀書自行判斷。
小白蛇說:「這些蒙古包是倉庫。我們不能把人請到家裡來,所以爸爸媽媽在倉庫前面等您。」
正說著,龍王迎上前來,恭敬地說:「您救了我的愛女,我衷心感謝您!這些倉庫裡,裝滿了我收藏的珠寶。我帶您進去看看,您願意要什麼,就請隨便挑吧。」
龍王打開了一座倉庫,裡面的珠寶琳琅滿目。可海力布希麼都沒要。龍王又把他領進另一座倉庫。就這樣,一連進了一百零八座倉庫,可海力布一件珠寶也沒看中。
龍王很難為情,問海力布:「難道我的寶物您一件也不稀罕嗎?」
海力布說:「您的寶物每件都是無價之寶,但它們只能用作裝飾。我是個獵人,要它們沒用。如果龍王真想送我一點兒紀念品,就請把您嘴裡含的寶珠給我吧!」
龍王聽了這話,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把寶珠吐了出來,遞給海力布。
「老龍王對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謝他,於是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己挑選珍寶,愛什麼就拿什麼。海力布希麼珍寶也不要,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裡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龍王低頭想了一會兒,就把嘴裡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簡評:我們的課文比較簡單敘述了海力布不要那些珍寶,只要龍王嘴裡的寶石。日本作家,為了故事更精彩,畫面更充實,對這一段話進行了分解,有了不少新的創作。對比只後,覺得海力布太直接了,直接要人家嘴裡的寶石。日本人改得有點含蓄了,讓海力布說出為什麼不要珍寶,就想要嘴裡的寶石。
海力布辭別龍王后,小白蛇跟著他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有了這顆寶珠,您什麼都能知道。但是,您所知道的一切千萬不許對任何人說。如果說了,您就危險了。請千萬要記住!」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無論動物說了什麼話,都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就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簡評:對比這一段文字,日本作家居然刪減不少文字。另外,我們的「小白蛇」是第二次使用「敬愛的獵人」,這都是相當書面的話語,禮貌的有點過頭了。日本作家,至此都沒有讓小白蛇這麼說話。另外,日本作家突出的是「危險」,因為前面已經說過會死去。我們沒有用「死」這個字,用了「永遠不能復活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語言一直是書面化的。
打那以後,海力布在山裡打獵就更方便了。他能聽懂鳥類和走獸說的話。對面大山裡有什麼獵物他都能知道。
光陰似箭,一晃過去了好幾年。
簡評:大家把課本翻開,這段話日本作家做了修改,比我們的簡潔。而我們的文字突出「每次打獵回來,分給大家的獵物更多了。」也就是「熱心幫助別人」。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打獵,成群結隊的鳥飛了過來。他聽見鳥嘰嘰喳喳地叫:「快逃!快逃吧!明天山洪暴發,動物都會淹死,田野也會被淹沒!」
海力布大吃一驚,顧不上打獵了,趕快跑回村裡對大家說:「快!快!快!快搬家吧!這個地方住不得了!」
可是,誰也不相信他的話。有人想:這怎麼可能呢?有人以為他在胡言亂語。
海力布急得流下了眼淚,說:「難道我死了,你們才相信我的話嗎?」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淚,說:「我可以發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有了!」
簡評:我們用了「發誓」一詞,日本作家在這個地方修改較大。
這時,幾個上了年紀的人對他說:「你從來不說瞎話,這我們大家都知道。可你現在說這個地方住不得了,有什麼根據嗎?」
「有個老人對海力布說……」
簡評:日本作家將一個人修改成「幾個上了年紀的人」。日本人用了「根據」,我們的課文是「你總得說清楚哇。咱們在這山下住了好幾代啦,老老小小這麼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想:大難臨頭,我不能只顧自己逃走,扔下大家不管。哪怕犧牲我自己,也要讓大伙兒趕快搬走……
於是,海力布把如何得到寶珠,如何用寶珠打獵,今天又是如何聽到飛鳥的話,都說了出來。他還說,如果自己把聽到的話告訴別人,就會變成巖石死去……海力布說著說著,身體逐漸發硬,變成了一座巖石。
大家看到海力布變成了巖石,悲痛萬分。人們紛紛趕著牛羊馬群,往遠處逃難。
這時,天上陰雲密布,雷雨交加。雨越下越大。
第二天早上,在隆隆的驚雷聲中,忽然發出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霎時山崩水湧,洪水滔滔而下。一瀉千裡的山洪,把一切都淹沒在水中。
簡評:這些文字與課文也有多處不一樣,對比之中,可以看到好多畫面的不一樣。
好不容易逃出來的人們,異口同聲地說:「多虧海力布救了我們呀!要不是他犧牲了自己,我們早就淹死啦!」後來,大伙兒找到了海力布變成的那塊巖石,把它搬到山頂上供奉起來,讓子子孫孫永遠紀念他。那塊巖石現在也叫「海力布石」。
簡評:我們課文的最後一段是「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說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呢。」兩種結尾有沒有區別?哪個更有力量,更有畫面感?大家自己評說吧。
尊敬的各位讀者,我這種對比思考,絕對不是崇洋媚外。我只是想表達,同樣一個故事,我們教了不知道多少年,多少學生了,我們讓學生改寫了嗎?我們讓學生從畫面感的角度去改寫了嗎?我知道這個要求非常高。在這個重視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強調文化自信的時刻,如果我們繼續是讀故事、死記硬背,簡單理解,為了考試,拼命做題,就是不從創作去引領,或者說多少成人也不把這些精彩創作出新的形式作品,將原來的故事奉為圭臬,不能動,只能遵守,這,哪是優秀傳統文化之教育?創新走進來,創作走進來,這樣才能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而真正的文化自信在發展上。
另外,我們的課文也不是原文,也是經過反覆改寫的。那真正的《獵人海力布》的原文是什麼?這個大家去看吧,有好多版本呢!但不管哪個版本,我們與日本的這個創作真的有不少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