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老師吶喊:別讓過度輔導把學生害了

2020-09-06 戰江語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又到一年開學季。校園周邊又開始遊動著各個輔導機構的人員,擺攤設點,頻發傳單,賣力講解,不斷鼓動從旁邊走過的家長和學生。家長學生駐足流連,不斷打聽和詢問。


這個現象著實是非常普遍的。而現象的背後卻是一種隱憂:


學生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輔導嗎?


看著那麼多趨之若鶩的學生和家長,不由得懷疑,現代教育讓學生學不好?這麼大的學生量和輔導量,真的不過度?



其實,過度輔導已經大量地進入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在學校,為了讓學生們學得更好,學校制定了各種輔導計劃,也要求教師制定各種單獨輔導、集體輔導計劃,力求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輔導。


學校的輔導方式多樣:個別輔導、分層輔導、偏科輔導、題型輔導、考前輔導等等。


輔導內容也不同:學習輔導(詞彙、語法、作文、壓軸題、計算題等)、心理輔導、應試技巧輔導等等。輔導時間分得特別細:早自習、午自習、課間、課後延時等。


學校搞這些輔導很累人,累老師,累學生,既累身體,也累了心。但,由於各種原因,不得不去做。



其實,學校輔導的目的很明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線。輔導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課下方式。


學校輔導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讓人吐槽的一面,利弊共存的。


對於想學習想學好但又缺乏方法和學習能力,需要老師的帶動和幫助的學生來說,學校老師的輔導可以給他們一個進步的機會和空間。


在多次的重複和講解下,他們可能解決掉自己的很多學習難點。對於個別理解不了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單獨輔導,達到掌握的目的。


而對於有學習能力但是又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過度的輔導會讓他們不但不更加優秀,反而可能形成依賴懶惰的思想,不主動思考,不主動學習拔高,不探究,不懂超前學習,等著老師講解和陪學。


還有一部分比較優秀的學生,由於學校安排的統一輔導佔據了時間,沒有時間來自我提升。


本來輔導的目的是讓差生變好,優生更優,但這樣過度的輔導適得其反,有可能慣壞學生。所以,學校輔導要適度。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除了學校,家庭教育中對待輔導培訓更勝一籌,觀點各異,做法各異。


家長們為了提升自己的階層或者固化自己的優勢階層,不僅讓自己的孩子在課堂學,還要在課後不斷的輔導。這種現象遍地皆是。


學生小A上七年級時,在學校看上去聽話,不調皮,上課也聽講,就是學不會老師講的知識。上課看著他在聽,在記筆記,一叫起來回答問題,一問三不知。


老師在自習課、輔導課,甚至課間也對他進行幫助,輔導。上節課學會,下節課就忘記。老師聯繫他的父母了解情況。原來,他的父母在剛上小學時,害怕他學習不好,他們作為家長也無能力無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



從一年級開始,就讓他放學後到輔導機構去做作業,讓輔導機構的老師管理。由於有了這樣的助手,有老師輔導做作業,甚至給答案,小A的小學成績馬馬虎虎,父母也樂得自在,省心省力。


而小A的自我管理、自我學習、預習、複習、歸納等基本的能力和習慣都沒有培養一丁點。他沒有克服困難的恆心和毅力,對學習時時事事依賴學校老師和輔導老師。


所以,到了初中,學習困難加劇。他的父母還質疑:「我家孩子小學學習不算最差的,怎麼上初中就不行了。」不懂教育的悲哀啊!以為花錢請人輔導,就能學習優秀,錦上添花,就能得個心安,殊不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結局也能猜到,小A沒有像有的孩子那樣經過輔導培訓變得更優秀。在中考後,分數很低,未能考上普通高中,去讀了一個職業高中。


可見,並不是人人通過輔導,都能提升自我,達到一個高度的。過度輔導並不是歷史上的可見的問題,而是這幾年出現的。它是有它發展的原因的。


這幾年,隨著教育的升溫,升學率成了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重要依據。甚囂塵上的是,學校的聲譽看升學率,學生選學校看升學率,教育部門考核看各種比率,學校考核老師看升學率,看成績。


上面逼得緊,下面跳得快。不使勁去輔導,不使勁去擠壓學生,如何來的成績。


而家長們呢?那高高懸掛的期望值,猶如天上的明月,要怎麼才能夠得著?不停地給孩子輔導唄。


各種輔導,各個學科,有時間的就報。為了孩子的成績,錢在家長們手裡準備隨時拋給輔導老師。


學生小謝,初中成績不溫不火,學習上比較懶惰,老師要求落實的也不落實,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但他個人不自知,個人感覺良好。老師發現問題與家長溝通時,家長表示:「我已經給他報了輔導班」。


家長在家監督孩子、幫助孩子培養好的作業習慣、學習習慣成了輔導班的事。九年級時,小謝每周一打瞌睡。



老師一問,原來周末從早到晚全部在補習。兩天都在輔導班,老師布置的作業只好晚上隨便寫幾個字草草了事,周一打瞌睡,幾乎持續到周三,然後又到周末了。


老師建議家長只補習下小謝的薄弱學科,家長沒接受。如此惡性循環。


教育的現狀是有經濟實力的家長給自己的孩子搭建平臺,讓他們更上一層樓。有的孩子的確做到了。而有的孩子由於習慣差,盲目去補課培訓,適得其反。而有的家庭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只能任其發展。



但是,真正的實力較量來自於自己的思想境界、自己的努力與堅持。

今年湖南省文科第一名何潤琪,高考707分,家裡條件不好,母親去世,家裡有高齡的奶奶,全靠父親和哥哥打工。一家人擠在老舊的房子裡。


何潤琪和父親擠在一間光線不好的房間,白天學習都要開燈。疫情期間,何潤琪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上不了網課,交不了作業。這與那些既有電腦又有手機而不好好上網課的學生,該如何相比?


後來還是班主任發現他沒上網課,沒交作業,才得知他家的情況,不勝唏噓的同時,把自己的電腦和手機借給他,以此來保證他上課和交作業。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何潤琪考出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績。而那些家境優越,有人輔導的孩子們該作何想。


可見,優渥的家庭固然可以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好的教育,好的資源,但最終誰能在中考、高考中勝出,還是要看孩子是否有一顆進取之心。


有的時候,父母在傾盡全力,而孩子在一旁優哉遊哉。


從何潤琪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努力可以彌補家境的不足。沒有輔導班,沒有電腦,沒有手機,靠著自己的刻苦和自律,彌補了一部分學習條件的不足和與他人的鴻溝。



貧寒不能阻擋成功,優渥並不是一定能成功。


再來說到輔導,雖然社會環境和教育制度使得它欣欣向榮,但是作為家長,對待它的態度應該一分為二。


當孩子的確需要某方面的幫助和輔導的時候,可以適度地參與並好好地利用,而不是認為有了輔導,就萬事大吉了。更不能一股腦地報很多的輔導,讓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成長空間和時間,也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某些孩子來說,他們具備好的學習能力,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愛思考的品質,具有創新的意識,只是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沒有把他的全部才華體現出來。


這時,不要著急,不要去拔苗助長,讓他去參加各種輔導培訓,讓他喪失自我思考,喪失自己成長的機會。


家長要做的是,給予他時間和空間,讓他去發展,去成長,去思考,從旁給予指導,扶正,鼓勵,靜待花開。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培養好的習慣和自律品格比傳授知識更有益。所以,就不要去肆意揉搓他們了,輔導適度即可,不可過度。

相關焦點

  • 別讓過度輔導把學生害了
    看著那麼多趨之若鶩的學生和家長,不由得懷疑,現代教育讓學生學不好?這麼大的學生量和輔導量,真的不過度?輔導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課下方式。學校輔導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讓人吐槽的一面,利弊共存的。對於想學習想學好但又缺乏方法和學習能力,需要老師的帶動和幫助的學生來說,學校老師的輔導可以給他們一個進步的機會和空間。在多次的重複和講解下,他們可能解決掉自己的很多學習難點。對於個別理解不了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單獨輔導,達到掌握的目的。
  • 教育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正在大大加重一線老師的負擔
    但其實也存在一個問題,我也聽了不少老師的課,發現有些老師整節課都在展示精美的課件,黑板上幾乎沒有板書,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可能我這年齡的老師還是覺得傳統的東西不可全部拋棄,板書還是有必要的,比如說數學題,老師認真板書可以讓學生更清楚解題的步驟和要求。學校和班級管理越來越「信息化」。這次我為何要將「信息化」三個字加上引號呢?
  • 一線醫護人員沒空輔導孩子作業?別擔心!他們來了!
    課件PPT、做過一遍的習題準備好,屏幕前,張敏開始了第一天「網課老師」的工作。  不過這場網課有點兒特殊,因為正在講課的張敏並不是某個小學的教師,而是每天也要上網課的大學生,她要輔導的,是湖北省黃石市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孩子。
  • 老師嚴厲管教學生,反遭學生家長摑臉,過分保護是害了孩子?
    為了嚴格執行學校管理制度,劉老師就陪該同學在辦公室完成作業,也許留的時間太久了,在外久等的父親跑到辦公室就給劉老師一扇耳光,還罵罵咧咧地說,你為什麼要這樣針對我的孩子,其他人都回家了。老師嚴格管教學生反遭家長摑臉,這過分保護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啊。第一、家長對老師的態度決定了老師對學生的態度。
  • 大學老師談教育——家長的過度維權對老師的壓力
    我認為「家長維權」與老師因壓力而不敢批評學生在本質上應該是兩碼事。我想,問題試圖反映的是,家長過度維權所導致的後果問題吧。倘若如此,我個人覺得,如果家長過度維權,的確會導致老師壓力過大而不願管教學生。而且,這是一件對學生成長非常不利的事情。
  • 您放心在戰「疫」一線奮鬥,孩子我們來輔導
    晨曦是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三的志願者,她以前也做過家教,但線上輔導對她來說還是第一次。2月9日以來,她開始擔任小兵的「線上老師」。為此,她做了充分的準備。「小兵是一個活潑有趣的小朋友,有的時候上課信號不好他就一直叫老師、老師!」。提起小兵,晨曦的嘴角忍不住上揚。
  • 尊敬的老師,別再讓家長每天給孩子輔導、檢查作業了,可以嗎?
    原因如下:1.不利於老師和孩子看到自己真實的教學成果、學習成果其實布置作業的目的,除了鞏固當天學到的內容,最重要的就是測試出學生學到的真實情況。教師教了,教學效果如何?學生學了,學習成果如何?都可以通過作業反映出來。
  • 揭秘線下輔導老師,愛學習教育「輔導老師好」直播活動走進江門
    在國雅教育的雙師課堂課堂上,已經結束當天課程的孩子們並沒有離開,他們自覺地做著屏幕另一端主講老師布置的作業,如果遇到還沒有理解的問題,可以隨時「呼叫」教室裡的輔導老師鄧韻,請她為自己解答。直播雙師課堂是當下頗為普遍的一種上課模式,指的是通過資深教師在網絡上進行直播教學,線下輔導老師與學生互動、輔導、答疑。早在2017年,國雅教育就引入了愛學習的雙師課堂,由清北名師給當地的學生上課。
  • 高考臨近"一對一"輔導受追捧 一線教師認為一味吃"小灶"或事倍功半
    高考臨近 「衝刺班」 「一對一」輔導受追捧高三一線教師認為一味吃「小灶」可能會事倍功半◎多位高三一線教師認為,考生最後一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鞏固並樹立自己已有的知識記者了解到,蘭州市場目前「一對一」輔導,大多按小時收費,但收費標準卻差別較大。某大學生家教中心的高老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家教中心在安寧、城關、七裡河都有補習點,那裡接受輔導的高三學生超過30餘人,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一對一的人數最多,收費標準為150元/2小時。
  • 高一老師要求學生老師節送禮否則就轉班,老師:一隻老鼠害一鍋湯
    本來是讚美老師,沒想到有些人卻打著自己有付出,公然索取回報。 福州超德中學一位高一學生小王在QQ空間裡曝光,一老師在班群發布用班費送禮投票,有同意與不同意選項。,你們就不用再單獨買老師節禮物了。 沒想到班主任隨後回應:可以,以後也別麻煩老師,然後申請去別的班級,你已經給我造成很多麻煩了。
  • 輔導「拔高」成績,高中會露餡!初中該如何避免過度依賴輔導班?
    輔導「拔高」成績,高中會露餡!初中該如何避免過度依賴輔導班?孩子成績不好,很多家長就會選擇將孩子送去輔導班。可是,課外輔導班到底有沒有用?我有一位朋友,孩子現在初二,前段時間期中考結束後,孩子成績在班上中等,朋友擔心這個成績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想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
  • 老師如何做好學生厭學心理輔導?
    隨著現在學生面對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加,有些學生會由於某些原因出現厭學的心理。這時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及時對產生厭學心理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這些學生擺脫厭學心理。那麼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厭學心理輔導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老師。
  • 義務輔導基層社區一線工作...
    在戰疫一線的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社工、志願者們任勞任怨,衝鋒在前,無私奉獻,譜寫了一首首偉大的讚歌。  在國際社工日的到來之際,青島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系主任劉世穎老師牽頭,社會工作專業各年級優秀學生組成「社工小課堂」工作小組,為響應「關心關愛基層社區工作者」以及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在全學院範圍內召集志願者,與黃島區社會治理中心以及薛家島學區聯動,針對社區一線工作人員(網格員)子女以及因停課無法回歸校園的小學生開展「社工小課堂」系列活動,義務為黃島區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學習困難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線上輔導
  • 輔導老師,真的是輕鬆舒服的職業嗎?
    現在很多教學動不動說「雙師模式」,其實也就是授課老師+輔導老師的教學模式。我真的要鬥膽吐槽一下,孩子的減負真的是沒有切實啊,授課老師每天都在按照進度教授課程,鞏固學習內容的時間和知識點的細化就沒有多少時間了。於是,有一個職業,叫做課外輔導老師。
  • 兩點一線 披星戴月 忙碌在網課屏幕背後的跟誰學輔導老師有話說
    下面是一位跟誰學輔導老師的自述,記錄著自己工作以來的心路歷程和與學生的點點滴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高途課堂語文輔導老師雷鑫玉日子過得總是很快,轉眼間,踏入跟誰學已經半年了。什麼是教育?我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 見過哪些被學生害慘的老師?校長:老師可以不留,但學生必須開除
    見過哪些被學生害慘的老師?校長:老師可以不留,但學生必須開除記得我們上學那會兒,家長和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您看著管 不聽話就揍 這孩子皮實」 但是現在呢?孩子當真是一下都碰不得,你不知這孩子父母是個什麼樣的人,更不知道他們是啥來頭,實話說教師職業有甜更有酸。
  • 學校心理諮詢室建設學生們需要哪些心理輔導設備?
    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建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輔導中心,完善相關的心理輔導設備,為校內師生及家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服務。首先來講,心理諮詢室是心理諮詢師或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們解決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以及升學就業等方面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排解心理困擾、防範心理障礙的專用場地,其次,更是校園開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 父母在一線「抗疫」,老師當起「臨時家長」
    天河區華陽小學彭桂英老師在視頻通話裡囑咐道,「你們在防控一線,千萬要注意防護。」視頻的另一端,學生陳子慕的媽媽一邊揮手,一邊道謝。據了解,陳子慕是華陽小學四10班的孩子,爸爸是軍人,在部隊值守,不能回家;媽媽身處抗疫一線,整天早出晚歸,年邁的爺爺奶奶只能照顧3歲的妹妹,根本無暇顧及陳子慕,更沒有辦法輔導她的學習。
  • 高考作文輔導51:行動還是吶喊(文體:辯論)
    格式為:主持人、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方的辯題(我方觀點)是……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觀點……,我方重申觀點……寫好辯論詞要有例證、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邏輯,經得起推敲,如果一辯稿中邏輯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對方攻擊。
  • 小學老師輔導學前班的學生,竟然,輔導不了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教齡10年,今年我家小朋友上學前班,輔導孩子寫作業,竟成了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疫情的緣故,今年6月份我們這邊幼兒園才正式開班,滿打滿算孩子上學前班不到一個半月,每天輔導他寫作業,成了我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