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黃圓媛醫生,專注於兒童營養和兒童保健領域。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分享相關知識。
想要了解兒童呼吸道/過敏/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專業資訊,關注我的微博:黃圓媛醫師
Valentine's Day
爸爸媽媽們都知道寶寶在出生10個月以後,一般都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願望,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呢,爸爸媽媽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0個月到1歲半左右開始學走路都屬於正常的,每個寶寶學步時間的早晚有個體差異。因此,不必過於糾結孩子到底從多大開始學步哦。
注意每次學習時間
學步初期,因為寶寶的身體力量有限,所以每次學步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半個小時內。不然,容易讓寶寶產生厭煩的情緒,對於以後學步的進展非常不利。而且,當寶寶產生抗拒心理時,媽媽也不要去強迫他們繼續學步,可以適當休息一會,或者用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他們。
準備合腳的小鞋
小寶寶的腳骨非常柔軟脆弱,所以在他們學步期間,穿上合腳舒適的童鞋非常重要。如果媽媽鞋子選不對,不僅容易阻礙寶寶腳部正常發育,還會導致他們腳骨發生變形,比如常見的扁平足,會影響以後的走路形態。不過,寶寶在15個月之前還處於學步初期,這個時候,他們身體平衡力和足底抓地感較差。所以,媽媽最好給寶寶穿上步前鞋。步前鞋鞋底超薄防滑,寶寶穿上走路,能加強他們的抓地感、培養身體平衡力,從而減少摔倒次數。而且,步前鞋鞋頭寬敞、鞋內空間大,寶寶穿上學走路,雙腳會更舒適。
注意姿勢
在學走路的時候,由於下肢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現不正確的走路姿勢,但大多數都屬於正常現象。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大多會慢慢自行調整,恢復正常的走路姿勢。
偏內八字的姿勢可說最為常見。除此之外,有些寶寶也可能出現腳板重心偏內而出現腳丫外側翹起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的筋很柔軟,而且還不會完全控制腳板的肌肉,所以會在腳板內側發力,造成外側有些翹起,對此父母不需要過於擔心。
在寶寶剛出生時,小腿多會向內彎。另外,在人體發育初期,大腿骨會偏向內旋,導致寶寶兩腿與膝關節向外遠離,形成O型腿,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膝內翻」。在開始學站或學走路時,寶寶O型腿的情形會更加明顯,但隨後便漸漸好轉,會自行調整回來,在1歲半以前幾乎都會恢復正常。如果寶寶的O型腿超過2歲仍未改善,就需要請醫師診斷治療。
有些寶寶學走路時經常跌倒,讓父母十分擔心。事實上,這是由於寶寶的平衡感及肌肉運動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出現重心不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在平時多多觀察,只要寶寶跌倒的情形在逐漸改善,或是跌倒次數日益減少,那就表示寶寶一直在進步,也就不用太過緊張。
在我的新書《誰動了我的小鼻子》裡,系統講述了「肺與大腸相表裡」的相關知識內容,可以通過中醫調理改變過敏體質。
任何兒童腸道與呼吸道疾病的問題,都可以評論或留言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