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大學總要有行政人員 不讓教授當讓誰當

2020-12-12 搜狐網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南都記者 陳志剛 攝

  鄭強,1960年生,出生重慶,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上世紀90年代留學日本京都大學,主攻高分子材料。1995年回浙大任教,2009年出任浙大黨委副書記。2012年6月起開始履職貴州大學校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強哥」又火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最後一場記者會上,這個來自貴州的聲音,格外震撼。

  他說,要讓學生會有權對瀆職、不作為學校幹部提罷免建議。他說,如果沒有中國留學生,英國20%的大學辦不下去。直率而抓人。

  在浙江大學,作為曾經的「憤青教授」,他連續六年獲得「學生心目中最喜愛教師」。一場演講中,210分鐘裡鄭強贏得過198次掌聲。

  從浙江的西湖到貴州的花溪,執掌貴大後,鄭強成為貴大和西部教育的代言人。「貴大63年從國家得到的錢,抵不過浙江大學3個月的錢。」他疾呼,什麼時候中西部的「地方軍」才有機會成為「國家隊」?新近的「鄭強下蛋」理論也開始被他反覆「推銷」。

  接受南都專訪時,鄭強標配一條紅圍巾,嬉笑怒罵、敢言直率,激動處手舞足蹈,捶胸頓足。他指著自己的頭髮說,到貴大三年,把一頭黑髮搞成了半頭白髮。「有些苦,不容易……」

  太敢言會不會被說成「憤青」校長?鄭強一口反對,不要把直率當成憤青。老是「放炮」的強哥也有困擾。「要得到不說話的人同等的認可,我需要花更大的精力。」

  「鄭強下蛋」理論:好不容易把雞養肥了,全跑別人家下蛋了

  南都:從浙江大學去到貴州大學,震撼比較深的是什麼?

  鄭強:比都不能比,條件反差太大。我2012年去當校長,1949年解放到2012年63年,貴州大學加起來從國家得到的錢,抵不過浙江大學3個月的錢。(一共多少?)反正是抵不過。但這兩年,中央給到貴大的錢,超過了過去63年。

  中國有13個省沒有中央直屬大學,我說有211也沒用,貴州大學辦大學的錢,全是貴州人民的血汗錢。但北京有26所中央直屬高校,本來北京就有錢,還讓全國人民出錢,你說這個公平嗎?

  南都:您認為中西部地區的教育要發展,首先要的是資金?

  鄭強:當然啊,錢都沒有,我怎麼發展。3個月就抵我63年,我怎麼跟得上啊?關鍵是,很苦澀。貴州又窮,把中小學辦好了,結果高考好成績的全跑了,留在我這的吧,成績好的找工作都去了長三角,考研也考走了。我有個「鄭強下蛋「理論,好不容易把母雞養肥了,全跑別人家下蛋,又不在我這下蛋。

  南都:怎麼辦?

  鄭強:什麼時候也能讓我們地方隊成為國家隊,在適當的時候,讓13個沒有中央直屬大學的省能得到中國發展的巨大紅利,挑選幾所成為中央的直屬大學。

  學校新規:學生會有權建議彈劾瀆職幹部

  南都:在高校綜合改革過程中,大學的管理和治理結構改革是一個重點,您怎麼看待大學章程發揮的作用?看點在哪兒?

  鄭強:章程的關鍵,是要在大學治理過程中,充分體現廣大師生辦校的民主、權利。貴州大學新的章程擬定,今後的校長辦公會議要請師生代表參加,學校制定了聽證會議制度,讓師生有權對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質詢。

  貴州大學的學生會、教代會有權對瀆職和不作為的領導幹部提出彈劾或者誡勉、罷免的建議。凡是由學生會提的建議,要經教代會複議方可生效,這樣就能起到互相補充、互相監督的作用。

  南都:這在全國高校中算是首創?

  鄭強:據我所看到的大學章程,它是首創。我知道要熱,我反覆強調,這是請示過上級黨組織的。至於什麼時候開會,一周開幾次,是不是學生一不高興就開會,還要探討。

  (您對自己有信心?)關鍵是要有膽量。這個不是為自己,是追求真理,對自己的得失還考慮嗎?我對自己有信心,學術上也算是著名教授,見識還算廣,我對學生的親和,是能得到他們的擁護的,他們怎麼會來推翻我呢?

  南都:如果實施了,會有什麼效果?

  鄭強:影響絕對很大。現在的懶惰、不作為沒有人管。學生宿舍水龍頭不通了,以前他們是找後勤處通水,現在一群人跟校長提,這個處長太差了,害了我們幾個月,該不該把他「下」了。圖書館借書,老是書沒有,架不開,可以和校長講,圖書館館長是不是該換了?如果這個學校校風很差,名聲很差,顯然校長有問題啊,難道不能訴求一下嗎?當然,學生會的無限權力放大了,會出事,所以加了一個附議。

  南都:在你眼裡,高校治理的核心是什麼?

  鄭強:這個學校是他們的學校,核心是激發廣大師生愛校榮校的激情,有參與的民主,同時賦予權力。我提到的只是建議,但建議也是民意。

  南都:您對貴州大學的定位是什麼?

  鄭強:定義為區域性重點大學,不要動不動學北大清華,不是出路。要經過結構治理,加強民主治校,師生參政,特色辦學。(貴州大學的特色是什麼?)一定要把貴州大學面向貴州經濟發展,這個校長就是個「民辦」校長。有特色的大學就是好大學。

  所以我把白酒學院、大數據學院建起來了。有酒的地方不止貴州,浙江也有酒。但有些事情就要做別人不能為,不能做的事情。我說不要認為落後的地方,一切都落後。

  高校行政化

  「大學內部的行政化並不嚴重」

  南都:您怎麼看待現在熱議的高校行政化?

  鄭強:大家都在瞎起鬨。天天說去行政化,能去嗎?去了行政化,我能怎麼辦啊?(一邊說一邊敲桌子)到底是行政過度,還是不該行政?我們應該反對的是行政過度、行政越界。

  南都:哪些是行政的越界?

  鄭強:大學教授當校長、教務處長就是行政化嗎?這不是笑話嗎。在一些發展不夠高的大學,的確存在一些做學問的教授選擇做行政的兼職。但即使當了科研處長、教研處長,也有很多人同時在搞學術啊。

  南都:你的意思是,高校不存在行政化嚴重一說?

  鄭強:大學內部的行政化並不嚴重,是外界對大學的行政化觀念重,他們以對待行政官員的方式看我們的級別。教授講什麼級別?中國應該國際化,不要生搬硬套,把高校跟行政機關搞一套,像官員一年出一次國,教授也只能出一次國,這才是行政化。

  南都:可能大家的擔憂是,教授做行政工作會不會影響搞學術?

  鄭強:是有影響。但大學總要有行政人員,不讓教授來當,讓誰當?讓官員來當嗎?他不懂教育啊。就像醫院科主任,要不要懂醫?要,一個意思嘛。

  南都:那你怎麼看待高校領導幹部兼職?

  鄭強:我就是兼職啊,搞學術,又當校長,也帶學生。我是坦白,一個人精力有限,當了校長,怎麼可能像當教授時對學生投入一樣的精力?實事求是嘛。

  權VS錢

  「我不要權,我要的就是錢,要生存權」

  南都:高校腐敗也在被熱議,都說基建和招生容易出問題,你怎麼看?

  鄭強:放大了,肯定不是普遍的。一出腐敗分子,都說是體制原因,我說實話,個人原因更大。同一個體制下,為什麼有的人就不犯錯呢?關鍵是法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到位。中國人不尊重法律,踐踏法律比沒有法更危險。

  外面的人都以為大學招生可以隨便。不管是浙大、貴大,少一分,我校長敢開後門嗎?全部上網的,全校都盯著你。好像校長手上有名額,哪裡有,完全沒有的。

  南都:關於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你在治校中有沒有遇到阻礙?

  鄭強:不要說過頭,有些地方院校還想要中央管呢!我覺得沒有什麼權想要的,我要的就是錢。我開玩笑,發達地區的高校「吃飽了」,講民主和自由,沒吃飽的要生存權,要發展權。

  個人評價

  「我不憤青,不要把真誠當憤青」

  南都:之前大家叫您「憤青」教授,會不會成為「憤青」校長?

  鄭強:沒有,叫我強校長。我得到了「2014中國好校長」稱號。我不憤青,我是個很講道理的人,我熱愛音樂,演講好,有時候說話有點急。不能把真誠真摯當憤青。(直接的人太少了?)高校校長挺儒雅,我向他們學,但我改不了我自己。(您對自己的評價)?真心真情做事做人,哪怕受了欺騙也不回頭。老實人一定要吃虧,但老實人一定不吃大虧。

  南都:會不會因為太敢說說話太直,有困擾?

  鄭強:當然有困擾。我要得到那些不說話的人的同等認可,我需要花更大的精力,首先就需要改變別人對我的印象,你說多累啊,累……

  南都:有報導說您16個小時呆在辦公室?

  鄭強:工作原因,我是一個人去的(貴大),我要洗衣服,一洗就是二十幾件,全部是我自己洗,辦公室就是我的家。三年時間,把幾乎全部黑髮搞成了現在半頭白髮。有些苦,很不容易。沒點信仰,沒有情感,哪裡扛得住。我也想說,要大家諒解,我努力未必事事滿意。

  南都:什麼信仰?

  鄭強:做點事,為孩子做點事,為中國老百姓、教育做點事。考入貴州大學的分數可能不高,但你聽強哥的,現在開始「用勁吃奶」,貴大照樣可以讓你成才。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5-03/14/content_3395823.htm?div=-1 report 4620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南都記者陳志剛攝鄭強,1960年生,出生重慶,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上世紀90年代留學日本京都大學,主攻高分子材料。1995年回浙大

相關焦點

  • 「教授治校」國外大學這樣做:力求維護內部學術與行政的邊界
    可見,教授治校不是溫情脈脈的,如果表決後你還不服,對不起、請走人!   開始只有幾個教授,沒有專職的領導和行政人員,教授的平等地位容易實現。   當今世界,高校成為巨型的、多功能的、意義重大的社會組織,有成百上千個教授,他們彼此間的人、事均不熟悉,怎麼通過討論、爭論而達到治校?
  • 高校行政人員:大學裡最卑微的一群人
    高校裡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兩類人之間老生常談的矛盾再一次被提起。有教授說,「行政人員教訓教授比教訓孫子還厲害」,也有行政人員訴苦,「如果能讓我去當教師上課,我做夢都能笑醒」。誰說高校裡搞行政的老師,一杯茶一份報坐一天,有人來了擺擺架子蓋蓋章就好了?
  • 臨沂大學:行政幹部騰出辦公室給教授
    原標題:臨沂大學:行政幹部騰出辦公室給教授   長期以來,學生有教室,行政幹部有辦公室,唯獨教師像「候鳥」無處歇腳,更不用提備課和輔導學生,這是不少大學的「尷尬」。臨沂大學還撤銷了辦公室接待科,並把全年「三公」經費壓縮25%,規定公務接待一律安排在校內食堂,按自助餐標準進行。
  • 行政不如教師掙得多?美國高校行政人員薪酬大揭秘
    所以要改變行政人員和教師不平等的待遇,必須從轉變大學教育觀念做起,重視教育,樹立全校教育的理念,讓行政人員有效地發揮起作用,當然也必須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待遇。這部分人員佔所有行政工作人員的比例不到10%。他們的平均年薪是12萬美元左右,與副教授的年薪基本持平。從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看,從一般行政工作人員到行政管理專職人員所付出的努力要比教師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付出的努力小很多,而這部分人員中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博士學位的,如果權衡副教授讀博士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專職人員的平均年薪要遠遠高於副教授的年薪。
  • 行政領導委員比例再次降低 教授治學味越來越濃
    行政領導委員比例不得超過1/4專任教授委員比例不得少於1/2  光明日報北京2月19日電(記者鄧暉、王慶環)  從3月1日起,全國本科院校將陸續組建或完善不低於15人單數的學術委員會,其中擔任學校及職能部門黨政領導職務的委員不超過委員總人數的1/4;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及院系主要負責人的專任教授不少於委員總人數的
  • 大學教授和副縣級領導幹部誰地位更高?
    一級教授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也就是院士這樣的存在才會評上一級教授。二級教授是某一個學術領域的大牛,很多高校都未必有二級教授,如果有的話,絕對是學校的業務骨幹和門面擔當。只要是評上二級教授,說句不恰當的話,「死也瞑目了」。絕大多數還是三級教授和四級教授,這才是主流。教授的等級無論多高,本質上還是教師。高校裡面不僅僅有教師,還需要有行政管理人員。
  • 處長和大學教授都是「鐵飯碗」,誰的級別更高?
    大學教授和公務員機關的一名處長,到底誰的級別更高?誰的影響力更大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大學教授和公務員機關的處長,大家的身份不一樣。大學屬於是事業單位,大學教授屬於是大學這個事業單位的一名員工。
  • 課程、印表機、行政人員——瑞典大學的共享經濟
    他山之石,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省思。 「國際經濟研究中心」,是隸屬於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個獨立研究機構,簡稱IIES。他們在編制上雖然只有十來位學者,但是,平均每年有4篇論文,發表在經濟學界的全球前5大期刊,幾十年來,持續引領最前端的學術研究。
  • 法官嘆檢察院行政人員臃腫:辦案人員不到50%
    根據趙耀彤的觀察,法官辭職的可能不算多,但隱性辭職或有過隱形辭職要求的不在少數。他所謂的隱性辭職,就是指申請調到了行政、後勤崗位,不在一線辦案了。  人員流失進一步加劇了司法部門案多人少的狀況,讓原本緊缺的司法資源更為緊張。一線司法人員中,真正辦案的並不多。
  • 樹人立德,義薄雲天 沉痛悼念行政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張樹義教授
    會前,全體與會人員為張樹義教授默哀,以表哀思。焦洪昌向大家介紹了前來弔唁的單位領導、同事、好友與弟子以及張樹義教授生平。會場裡,人們凝視著記錄張樹義教授各個人生階段的珍貴照片,陷入哀思之中。副校長馬懷德代表學校對張樹義教授表示深切懷念。他指出,張樹義教授的逝世是行政法學界的一大損失,更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大損失。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學術遺產、學術思想將繼續發揮作用。
  • 大學輔導員和處級幹部誰的級別高?輔導員能評教授嗎
    談到大學輔導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角色。他們的身份,既像班主任,又像保姆,被學生稱為是「老師」,但很多人卻沒有辦法上課。不管是和大學的行政管理人員相比,還是和大學教師相比,他們的重要性,往往都不是特別突出,甚至他們的級別、職稱,往往也很難得到妥善的解決。
  • 行政人員不能超過總人數20%
    本報訊 (記者秦暉通訊員賴紅英)昨日,廣東省教育廳召開全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座談會,公布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討論稿)》,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高校人事制度管理自主權,在各高校推進學校機構編制改革,行政人員應控制在學校人員總數的20%以內,高校要全面推行聘任制;分配製度向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崗位津貼不再依據行政職務
  • 2016年鄭州市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復旦大學開班
    2016年鄭州市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研修班在上海復旦大學開班培訓現場    (本網訊 記者 王佳莉 王慧娟)4月24日,由鄭州市教育局與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繼續教育培訓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鄭州市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復旦大學開班
  • 高校改革:精簡行政人員不是關鍵
    近日,廣東教育廳發布文件,要求各高等院校調整教職員工的編制結構,目標在2010年將「教學、科研和教育教學輔助人員」的比例提升到80%以上,而將「行政工作等其他非教學人員」的比例壓縮在20%以內。這是一項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它的意義及其可行性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中國的教育投入結構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 深圳大學聘任制改革:未明確提取消行政級別
    於是,這變成了一場針對普通教職員工的改革,且並不激烈。章必功形容它只是「普通開水」。 此次「全員聘任」,突出了「非進即退」和「非升即走」的兩大內涵,並按年度及聘期進行考核。 有老師通過郵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以工作量為主的條件應該說很多老師是完不成的。因為工作量的總量是固定的,比如化工學院、醫學院、文學院等,每個人有每周12節課的工作量去做嗎?到最後,這些完不成工作量的老師和學院該怎麼辦?是不是都解聘掉?」
  • 大學校長、教師、行政人員寄語2017
    所以在未來幾年,大學和中學要逐漸溝通、聯手,讓中學生不僅要在知識上準備好,在理想、自我教育等方面也要更有主動性,要讓他們明白上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樣,他們的自主選擇也會更有針對性,而不是盲目地拼一個「985工程」或「211工程」。
  • 人大教授:高校不是政府 不能按照行政邏輯管理
    取消院長、系主任的行政級別,只要發個文,職位不改就可以實施。院長、系主任一般都是教授,教授待遇本身就高於正處級、正科級官員。一些外國學者現在也在中國的大學當院長,他們根本不納入行政級別管理體系。其實,中國人民大學很早就取消了教研室主任的行政級別,如今各學院下面的系主任也沒有級別。很多幹過院長、系主任的教授,一旦沒有了行政職務,其行政級別也就取消了。但是,這樣的改革沒有徹底改變高度行政化的局面。
  • 行政主導,學生至上:夾縫中的大學老師向何處去?| 文化縱橫
    我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師道尊嚴的提法,但大學裡並沒有真正實施過教授治校。現在「青椒」問題突出,如果學生都輕視你了,還怎麼成為大學生的人生楷模?所以,要讓學生想學你、成為你這樣的人,教師的職業前景才更有意義,教育才更有意義。第五,現實中是以行政為中心。當「中心」多起來,結果必然就是以行政為中心。
  •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英語系終身教授童明:教授治校並非少數專家治校...
  • 郭斯弈:商學院行政人員的比例遠遠低於國際水平
    五年前,洛杉磯大學他們的老師只有85位,可是他們行政人員就有剛好兩倍的人還多,差不多170位,因為我們到現在,我們以前沒有這麼多,但是國大,我們商學院,我們的老師是110位左右,我們的行政人員也是100多位,差不多是1:1,可是我們跟斯坦福比還是不行,可是我們跟北大光華學院合辦的時候發現行政人員非常少,他們好象什麼都能辦得出來,學生又多,好象是三頭六臂什麼都能做出來,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就是他們的行政人員真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