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的力量:從大腦構造的思維圈套中回到無念實相

2020-12-17 浮生歸來超少年

人的一生,是念頭的一生,從這個念頭到那個念頭。「念」本身就是執著的意思,若有執著即是有念,若無執著即是無念,和念頭相不相續無關——念頭本來既不是相續的,也不是不相續的,它只是一個是一個,念念不相對。

「於一切境上不染」,就是不產生執著,「染」是執著,沒有染就是沒有執著,念不停留即是無住,念起無住即為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頭,無念是無執著。倘若心中沒有執著,即使有念頭,也名無念。

無念,並非是沒有思維記憶,沒有概念分別的相續,而是大腦中意識思維、概念記憶相續中帶不動心靈清醒、明澈的觀察。

無念,並不是沒有感受體驗,成為泥塑木胎的痴呆,而是感受體驗的波動、情感欲望的渾濁蒙蔽不了心靈清澈、清醒的覺察。

無念不是反對大腦,而是超越大腦。無念的發生不是因為對大腦的破壞與扼殺,當你對大腦的洞悉達到全然,那時候就不再需要思考。

大腦會創造思維圈套,為了維持虛假的自我感,人們會無意識的被困在其中,同時也被這些思維帶來的痛苦所折磨……覺知是本質,而包圍著覺知的灰塵正是你的大腦,大腦累積了幾百萬趟來自旅途上的塵埃。

大腦意識並非是自我認知的主體,意識脫落後心靈自我感受依舊存在。意識容易使用過度,讓人把虛擬的東西誤認為真實,陷入「貪、嗔、痴」,造成人生很多不必要的痛苦。當越是深陷頭腦的世界的時候,就越跟當下的世界產生了隔離。因此,必須跳出大腦意識構造的幻覺循環——而唯一跳出它的方式就只是觀照。

觀照就是要認識到大腦念頭的虛妄,時刻警覺大腦的念頭,在它們升起的時候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時刻的活在當下。分不清楚當下世界跟頭腦世界,是嚴重的精神問題的體現。以往,我們總是無意識的跟隨它們,在"我執"的世界裡飽受痛苦的折磨,現在,要意識到念頭的存在,活在當下,如同佛教修行人所說"在刀鋒上行走"。只有感知當下的世界,才能夠體會到一個更為廣大的存在,那就是"真我"。

如實觀照事物的真相,就是不戴任何過濾鏡或面罩來看事物;如實觀照真相意味著客觀地覺知,也就是不把過往的歷史投射到當下這一刻。實相很顯然就在當下這一刻,因為存在的只有當下這一刻。這是一種十分合乎邏輯的看法。

觀照是一種療愈的能量,它蟄伏於人的心意識空間,它是對自我身心結構性的領悟和了解。觀照的過程就是靜心,過程中皆是解脫和照見。

本心是沒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就不要去執著有相的東西了,這樣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拋棄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認清實相,總被假象所迷惑,「假作真時真亦假」,那就是「認賊做父」,埋沒了本心。

不要怕妄念,只要不跟它跑,認清它的本來面目,不在它處的境相當中停留,即不著相,時時刻刻念起就覺,念起不隨,念起就斷,有念即止,一念斷處,「自識之智性」就會朗然現前。止念清明,轉念花開,混水照不見明月,心安才能生智慧。

念頭、想法皆是自己出現,自己消失,中間並無操控者。不要試圖控制它,你試圖控制它,就像欲救火者卻向火上潑油一般。倘若明白念頭、想法不是我們在製造,那就不要人為去試圖控制那不可控制的,否則,那顯得非常不明智。試圖控制自己的念頭,就像試圖掌控天下不下雨或下多少雨一樣神志不清。

快樂和痛苦究竟是什麼?它們實際上是一體的兩面,是"我執"的幻相。當你意識到自己快樂時,快樂已經消失;同樣的,當你意識到自己痛苦時,痛苦也消失了。在我們的意識觀照時,我們已經從"我執"中脫身,真正的住在寧靜之中。在意識之光的照射下,快樂與痛苦並不存在,它們只是"我執"產生的幻相,在觀照中,才能夠體會到生命最本真的一面,那就是"寧靜"。

相關焦點

  • 無意識:超越大腦思考的力量
    由此可見,思維具有目的性、程序性和實踐性,這是思維的基本特徵。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機械的、重複的、狹隘的思維不能帶來理想成果,思維必須插上想像力的翅膀和創造力,才能飛到一個新的境界。哥白尼的日心說完全顛覆了地心說,牛頓的三條物理定律完全是空穴來風,所有這些偉大的成就都來自「異想天開」。事實證明,我們的大腦中有超越思考的東西,那在哪兒?
  • 覺知:無作無為的觀照
    是什麼觸動了你的思維慣性在發生?是什麼讓你那個經驗模式有了反應?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思考,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感覺?你有沒有覺察到你的腳,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呼吸?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同時可以覺察這所有?你有沒有覺察到這所有都在運行而你充滿覺察?
  • 《當下的力量》1.2:從你的大腦中解放出來
    好消息是你能從你的思維中解放出來。這是唯一的真正的解放。現在,你可以採取第一個步驟了——經常傾聽你大腦中的聲音。特別關注那些重複性的思維模式,那些多年來纏繞你的「舊唱片」。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將意識從思維活動中引開,並創造一種無思維的空白。在這種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沒有在思考。這就是冥想的本質。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通過任何日常活動來練習這種方法。比如,每次你在家中或辦公室上下樓梯時,你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每一次呼吸時都全神貫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
  • 佛經中的「觀照」,指的是什麼意思?
    佛教有一個修行的法門,稱之為觀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修行之人,如果能夠懂得觀照的含義,必然有所幫助。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看到表面卻看不到內心,由於自他的觀照不夠,無法明白真相,因此產生煩惱,假如我們懂得觀照,自己常常反省自己,明白我與社會人間的關係才能自我健全。首先來看看觀照的幾大關係。第一,觀照我與他人的關係,質問我是否有負於他人?
  •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少之又少,近代著名學術家東尼·博贊對大腦領域進行了不斷的研究,也適當的讓人類對大腦這個比較普通的詞有個模糊的認知。大腦是個無限大的宇宙,我們能夠使用的僅有不到1%。
  • 《原神》無相元素在哪 無相元素BOSS位置分布
    導 讀 原神無相元素哪裡有?無相元素BOSS位置分布,無相元素是提瓦特大陸上,原始純粹的元素構造體。
  • 【思維實驗】缸中之腦
    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腦問題,我將為你展示這個問題進一步拆分後的問題,並介紹相關理論,看完後,在「缸中之腦」這個問題上,你會擁有比多數人更為深邃的見解。希望不會有一些人,上來就用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質。」然後直接把這個問題歸作無意義,關於奧卡姆剃刀,以後再說。
  • 成長型思維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今晚育兒分享話題:成長型思維的力量人智商是固定不變的,還是後天可以塑造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說,智商是可以不斷拓展的,那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說那智商是天生的,那被小孩兒永遠都不可能變聰明,那面對困難與挑戰時,那成長性思維的人會說,太棒了,我能學會一項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局限了,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自己不太擅長的事情時,首先會想到的是怎麼樣能確保自己成功
  • 七步驟了解你的大腦 詳解大腦構造與功能(圖)
    如果你要全面了解你的大腦,就要將它拆分進行研究再製造,因為大腦的零件跟機 器一樣都有著獨立的功能。如果你真想知道如何製造一個人類大腦,請遵照以下7步,它將輕鬆法教你完成夙願。第一步:了解大腦構建模塊在你開始之前,先了解大腦構建模塊。
  • 最強大腦VS計算思維大腦?
    還記得江蘇衛視超級火爆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嗎,這個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的節目已經被廣大百姓熱議了4年啦!節目中,全程邀請科學家、高智商人才和各類學霸,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把科學帶出實驗室,「讓科學流行起來」。
  • 從觀照一朵山芙蓉開始
    只是我們不常觀照它的生起、維持、變異、壞滅等現象,對於無常也就無法瞭然於心。   因此,我們很容易執著於某個階段的印象與感覺,如:「不是本來好好的,怎麼會變成這樣呢?」「以前怎樣怎樣,為什麼現在都變了?」而難以接受當下的真實情境。   面對現象的變化、因緣的流轉,我們只有觀照、再觀照,直至通達無常、無我。
  • 《當下的力量》讓我明白,原來那些「強迫思維」根本不是我的
    最終寫下了《當下的力量》這部非常經典的作品。《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是他覺醒之後啟發人們向內思考,擺脫各種思維與情緒束縛的作品。這本書開篇就介紹人們是一本不能用思維來閱讀的書籍,讀者需要擺脫思維的束縛,用心來感受字裡行間的內容。
  • 深度好文:大腦的思維潛力!
    大家好,我是小編戀愛未滿,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大腦的思維潛力的故事。我們都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潛力,尤其是大腦的思維潛力,更是無窮無盡的。這種思維能力提供給了我們努力的動力和信心,讓我們有能力去做任何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 念頭一動就知道,不睬它,要觀照念頭的起處
    問:平時知道不要著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答:這有什麼用?!這是你僅懂一點道理而未真實修煉的緣故。應該趕快改正,精勤修習,多多打坐,綿密觀照才是。問:請師父談談「時時觀照」 。答:我們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剎那的念頭很多。因為我們八識田裡的種子太多,好的、壞的都藏在裡面。比如我們看香蕉,只用眼識,不用意識,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機。如果用意識,看到香蕉就想:「這是香蕉,很好吃。這個大,那個小。」
  • 無矽洗髮水走俏代購圈:不要中了營銷者圈套
    資料圖 無矽洗髮水走俏代購圈:不要中了營銷者圈套 「以前2013年絲寶集團旗下品牌美濤推出了以無矽配方為特色的一系列洗髮水新產品。之後看好這一市場的跨國日化公司們,爭先恐後地開發起無矽洗髮產品。 為了把無矽洗髮水從專業沙龍賣到更多消費者的家庭中,品牌商們豪擲千金,開始了營銷大戰。從零售門店的貨架到電商平臺的網頁頭條,從五花八門的電視節目到林立的戶外廣告位,成為各品牌無矽洗髮水寸土必爭的戰場。
  • 《當下的力量》:通過三步,我們能從思維和情緒的認同中擺脫出來
    《當下的力量》堪稱是一本曠世之作,能夠幫助我們找回自身的本質力量。我第一次無意中瀏覽到這本書時,全部讀完後感到真是受益匪淺!這次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希望能夠把自己更多的收穫和感想一一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 心理學思想演進和理論構造中的隱喻
    這可以是文化中的,心理中的,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學術中的,思考中的,行動中的。隱喻可以和明示相對應,隱喻也可以與推理相對應。因此,隱喻本身也就缺失明確的邏輯環節,而是直指底層的意義和背後的價值。隱喻可以成為思想的基點、邏輯的起點,也可以帶來意義的放大、思想的擴大。在涉及特定學科的思想理論、研究方法和技術工具的創造發明和構造創新之中,隱喻都可以成為重要的導向標。
  • 發散性思維是思維導圖最核心的表現!後動大腦的發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表達,作為思維發展的新概念,發散性思維是思維導圖最核心的表現。比如下面這個事例。在某個公司的活動中,公司老總和員工們做了一個遊戲:組織者把參加活動的人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扮演「領導」的角色,不過,大家的臺詞只有一句,那就是要充滿激情地說一句:「太棒了!還有呢?」其餘的人扮演員工,臺詞是:「如果…有多好!」遊戲的主題詞設定為「馬桶」。
  • 美國女教授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原標題:美國女教授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原標題:最拼女老師: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圖為麻省理工的女教授在課堂上為形象講述大腦構造圖,當場剪髮剃光頭。圖片來源:社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