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全國將現「7:59:60」系「閏秒」所致

2020-12-27 環球網

圖①: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檢測國際原子時、協調世界時等設備。

本報記者 姜 峰攝

圖②:銫原子鐘。

張首剛提供

編者的話

今天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此時的您,或許正整理2016年的記憶,也或許正繪製2017年的規劃。但您是否想過,如果沒有時間的計量,便無所謂新一年、舊一年,這樣一個辭舊迎新的儀式也就無從談起。

早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人類便開始通過對時間的計量來描述萬事萬物的變化,並由此誕生了一系列精度越來越高的計時器具。明天將會出現的閏秒便是兩種計時系統之間協調時間差的現象。

閏秒如何產生?有何意義?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讓我們走進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聽「時間守護人」講講他們眼中的時間和閏秒。

冬日的清早,53歲的董紹武又一次走進時間基準實驗室,像往常無數個寒暑一樣,監測起設備的運行狀況。

1983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他在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已整整工作了33個年頭。規律的工作節奏,如同實驗室內的國際原子時、協調世界時、北京時間等時間測量比對設備上跳動的數字一樣,分秒不差。

「別小看這幾臺設備,所有中國人的時間,都是從咱們身旁的機器裡發出的。」如今已是時間基準實驗室主任的董紹武嘴角一揚,對記者說,「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國際比對,提供信號應用,也就是授時,這些就是我的日常工作。」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坐落在西安市臨潼區,因此也有人說,「北京時間從西安發出」。

精準,是授時人最重要的職責。「設備開起來就不能停,我們都是24小時值班。」而除了進行日常維護、展開基礎研究,擺在董紹武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到了一定時期要進行「時間同步」。「閏秒」就是時間同步中的重要內容。

標準時間

既非世界時 也非原子時

「當前,全球通用兩套計時系統,一套是地球鍾,也就是世界時。」董紹武向記者介紹,世界時很好理解,這是根據地球自轉來確定的,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一天就是24小時,也就是86400秒,「然而,由於地球自轉並不均勻,有時快有時慢,就會造成走時誤差。」 董紹武介紹,目前世界時來自國際地球自轉服務中心IERS網站發布的結果,全球有世界時聯測網。

全球通用的另一套計時系統就是原子鐘,也就是原子時。「原子時是利用原子振蕩頻率確定的時間尺度,非常穩定。」董紹武介紹,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把由銫原子鐘確定的原子時定義為國際時間標準,取代了天文學的秒長的定義,「準確來說,位於海平面上的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在零磁場中躍遷震蕩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為一個原子時秒。」

那麼問題來了:兩套計時系統就需要「對表」。

董紹武告訴記者,現在全球用的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所謂協調世界時,是採用原子時的秒長,在時刻上與世界時時刻之差保持在正負0.9秒之內,必要時用階躍1整秒的方式,就是所謂的閏秒來調整。」因此,協調世界時既不是原子時,也不是世界時,而是兩者的結合和協調。

國際上規定兩個時間調整閏秒,一個是12月31日,一個是6月30日。董紹武介紹,閏秒全球時間同步,全球在同一時刻對本地時間同步調整,國家授時中心通過電腦程式自動完成。

2016年7月6日,巴黎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向全球負責標準時間測量和發播的機構發布最新一次閏秒公告:協調世界時將在2017年1月1日實施一個正閏秒,也就是增加1秒,由於時差的原因,我國將在北京時間2017年1月1日的7時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進行閏秒調整,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

未來

時間計量可能再次回歸天文

「有觀測以來,地球自轉的長期大趨勢是變慢,也就是說地球自轉確定的秒,變得越來越長,因此就得讓原子時『等』一秒,或者說『加』一秒。」董紹武介紹,1958年1月1日零點世界時和原子時對準以來,前者現在已經比後者慢了約36秒。

「原子鐘是物理裝置,其精確度每天快慢不超過千萬分之一秒,是相對均勻的時間尺度,但是與地球的空間位置不關聯。」董紹武強調,世界時是自然屬性,更是社會屬性,雖然在均勻性上相形見絀,但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天文觀測、大地測量和空間活動都關係密切。因此,關於是否取消閏秒的問題,國際無線電通信大會通過決議,維持現狀。

閏秒對人們的生活有多大影響?「時間同步的時候,我這裡很忙活,但對一般老百姓而言肯定是感覺不到的。」董紹武笑言,但是這種標準時間的同步與調整,無疑對導航、通信、證券交易等事關重大。

關於未來的方向,董紹武向記者分析,將來可能會應用一些更高科技的計時系統,比如光鍾,就是通過對光學頻率的精密控制和光學頻率與微波頻率的高精度轉換,來提供超高精度的時間和頻率標準,未來新一代的「秒定義」有可能是以基於光波波段上的躍遷為標準。還有脈衝星計時,脈衝星具有超高精度的時間特徵,科學界早已提出了利用脈衝星計時的設想,「未來時間計量有可能再次回歸天文。」

■小貼士

時間度量發展歷程

人類早期原始的時間度量儀器包括影鍾、火鍾、水鍾等,其中影鍾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國的日晷、古埃及綠石板影鍾等;火鍾是利用燃燒燃料的速度來計時,比如蠟鍾、香鍾、油燈鍾;而水鍾則是利用水的流動傳遞來計量時間,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我國北宋時期發明的集觀測、演示和報時為一體的水運儀象臺。除此之外,還有沙漏、滴漏等,這些計時器普遍存在不夠精準的問題。

近現代以來,人類的時間度量儀器發展日新月異,先後出現了機械鐘、電子鐘,特別是包括電鐘、電晶體鍾、音叉鍾、石英鐘等在內的電子鐘,滿足了人們關於時間的需要,並且走入了大眾家庭。

近幾十年來,人類時間度量儀器不斷向高精尖發展,每100萬年才誤差一秒的原子鐘已經成為全球通用的計時系統,而光鍾甚至脈衝星計時也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出現。

本版製圖:沈亦伶

相關焦點

  • 2017年1月1日將現「7時59分60秒」 系閏秒所致
    新華社天津12月30日電(記者周潤健)「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
  • 2017年1月1日我國將現「7時59分60秒」 多一秒現象系「閏秒」所致
    新華社天津12月30日電(記者周潤健)「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
  • 2015年7月1日要閏1秒 將出現7:59:60的奇特顯示
    由於地球自轉放緩的原因,設在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學會近日表示,全世界在英國格林尼治時間2015年6月30日23:59:59後將增加1秒,記為23:59:60,而後才是00:00:00。相對於北京時間,將會在7:59:59後加1秒,記為7:59:60,而後變成8:00:00。
  • 北京時間7月1日將現7時59分60秒 閏秒存廢引爭議
    北京時間2012年7月1日將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國際社會對閏秒存廢有爭議  「地球自轉變慢,今年將多一秒」、「7月1日將閏一秒」……近日,「今年多一秒」成了熱議話題。到底什麼是閏秒,為何會出現如此現象?
  • 今年將「多」1秒 7月1日將有7時59分60秒現象
    據新華社電 2015年有多「長」?天文專家表示,因為有了閏秒的存在,2015年總時長為「365天+1秒」,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北京時間7月1日。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閏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後時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後1分鐘。  今年確定在6月30日進行,屆時,全世界的鐘表都需要撥慢1秒鐘。
  • 今年7月1日將多出1秒 屆時會現7點59分60秒特殊現象
    東方網3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近日宣布,我國將在北京時間7月1號的7點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進行閏秒調整,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解釋說,閏秒調整是因為原子時與世界時之間,存在著微小的差異。
  • 7月1日出現閏秒現象統一調慢一秒鐘
    「07:59:60」,今天早上出現這樣一個時刻,您不要覺得奇怪,因為全世界都在實施「正閏秒」,地處東8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在今早8時增加1秒。專家解釋,閏秒現象是人為協調世界時與原子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手機電腦等精密儀器會自動完成調整,一般手錶才需手動調時。就此網友笑言,「多睡1秒是1秒」。  閏秒:協調系統差異  「全世界將在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1秒,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昨天,有關「閏秒」、「多1秒」的消息在網上大量轉發。
  • 北京時間7月1日「多」出1秒
    □徐學林劉旭紅史玉成7月1日早晨,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自己的電腦將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今年1月5日,國際地球自轉局發布公告稱,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8時增加1秒,屆時全國的鐘表將統一調慢一秒鐘。那麼,什麼是閏秒?
  • 全球多1秒 明年元旦將出現「59分60秒」罕見現象
    全球多1秒 明年元旦將出現「59分60秒」罕見現象 2008年12月10日 22: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明年元旦早上近8點,全球同步多1秒!
  • 2015年總時長「365天+1秒」 多出1秒加在7月1日
    原標題:2015年總時長「365天+1秒」 多出1秒加在7月1日  據新華社天津2月24日電 (記者周潤健)2015年有多「長」?天文專家表示,因為有了閏秒的存在,2015年總時長為「365天+1秒」,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北京時間7月1日。
  • 今年格林尼治時間6月30日23時59分60秒後面加上了1秒,這就是——
    通常情況下,一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一天的「長度」總共是86400秒。而根據科學計算,今年將比正常年份稍長;具體而言,「格林尼治時間」2015年6月30日(「北京時間」是7月1日)這一天的「時間長度」是86401秒,比平時長出一秒,這是為了使我們的時間與地球自轉周期同步而作出的人為調整。
  • 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 將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其中國家時間頻率計量中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準確度達到1.5×10-15,即2000萬年不差1秒,被國際計量局接收為基準鍾,使中國成為第8個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的國家,與法、德、美、英、俄等一起,正式參與國際原子時的校準工作。
  • 北京時間7月1日早上8時全國鐘錶將調慢1秒鐘
    北京時間7月1日早上8時,全國的鐘表將調慢1秒鐘——  為什麼時間會多出1秒  根據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公告,格林尼治時間6月30日全世界的時間將多出一秒,即閏秒。地處東八時區的中國,將在北京時間7月1日早8時增加1秒,全國的鐘表將調慢一秒鐘。
  • 2021年將成史上過得最快的一年,最短的一天在7月
    這一系統開始於 1958 年 1 月 1 日。原子鐘是人類現有最為精確的計時工具,通過測量原子的高頻振動進行計時,運行 1 億年的誤差不超過 1 秒。 以國際原子時為標準,納入世界時中通過天文觀測得到的偏差,就得到了協調世界時。
  • 閏秒來了:上半年最後一分鐘會有61秒
    閏秒來了!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上8時增加1秒,屆時我國的鐘表都會調慢一秒鐘。時間為什麼會「多」出一秒?閏秒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閏秒的實施為什麼會有爭議?我們還會經歷幾次閏秒?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時間頻率專家。
  • 2017年7月1日全國範圍實施異地辦理身份證 60天內發放
    資料圖  記者從公安部獲悉,經過3年清理整頓,居民身份證錯號、重號、假號問題基本解決。公安機關還明確:7月1日將在全國範圍實施異地辦理身份證;另外,力爭年底前基本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  哪些地區可省內異地辦理?
  • 2017年元旦,每個人都有個福利!
    你以為2016年就是整整366天?NO~ NO~ NO~因為有了「閏秒」的存在,2016年總時長為「366天+1秒」。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北京時間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 地球自轉變快致每日時間變短:科學家提議將1分鐘縮短至59秒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根據原子鐘的數據顯示,自1960年開始記錄以來,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時間過得更快。
  • 每周大事(2020年8月1日~7日)
    每周大事(2020年8月1日~7日)提要 〇習近平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〇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就中尼建交65周年互致賀電 〇習近平就黎巴嫩貝魯特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向黎巴嫩總統奧恩致慰問電
  • 1月7日晚間重要公告
    1月7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匯總:上汽集團2020年12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逾7%;大連港擬更名為遼寧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禾望電氣股東及高管擬合計減持不超2.07%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