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播的《令人心動的offer 2》中周深談裸辭的看法說「裸辭某個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有網友表示感同身受,有網友則表示裸辭後果很嚴重,在誤導人。
那裸辭這種行為到底可不可取呢?但是遇到下面這些情況,其實裸辭也未必不可取。
1、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
目前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尤其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節奏極快,加班常態,「996福報」,甚至正常的雙休都成了難得的福利,奮鬥到「頭禿」,城市裡的凌晨又漂泊著多少拖著疲憊身體回家的人,員工抑鬱、跳樓、自殺的新聞也是時常被推上熱搜,當長期的工作壓力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時候,這種情況下裸辭,可以適當暫時緩解壓力,給自己身體一個喘息修整的機會,調整心態,畢竟健康地活著已經成為很奢侈的願望了。
2、領導原因
一個好的領導能夠帶領你一起成長,而「壞」領導一定要趁早遠離他,畢竟工作是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直屬領導,有些領導喜歡對員工惡言相向,脾氣暴躁,只要員工犯一點小錯,就對其進行人格侮辱,甚至擅長職場PUA,給員工洗腦,長期以往,你變得敏感且自卑,懷疑否定自我,對工作感到恐懼,每天都是負能量纏身,精神狀態不佳直至崩潰。裸辭可以讓你離開這樣的環境,留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慢慢調整自己,找回自信,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下份工作當中。
3、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
每個人對工作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每一刻都是煎熬,比如你讓一個做銷售的去做辦公室格子間工作,他可能一天都坐不住,反之一個社恐去做銷售,那肯定是非常煎熬。如果你發現工作並不適合自己,並且有明確的規劃,和下份工作的求職方向,那裸辭可以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認識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找到合適的方向。
但是有很多人裸辭並沒有想清楚,只是單純想逃避,一時衝動,如果你沒有想好未來的話,這時候裸辭就需要慎重了。
一方面,裸辭後失去經濟的固定來源,日常開銷、房租、社保續繳等都需要自己承擔,如果你存款不足,後期需要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陷入無比的焦慮。另一方面,在你沒有任何職業規劃,並且迫於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難免會「病急亂投醫」,然後隨便找份工作應付,由於沒有認真考慮,使自己「才出虎坑又入狼窩」。
所以裸辭前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幾個方面:
1、對目前這份工作的總結和反思
你在這份工作中有什麼樣的收穫?
你在這份工作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坑?
你自身有什麼工作上的問題嗎?
你為什麼在這份工作中待不下去了?
換了公司還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以後該怎麼調整及有沒有清晰的未來發展規劃?
思考出這些問題,並自我反思,既是對這份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對下份工作問題及風險的規避,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來說同樣是一段成長經歷。
2、職業規劃是否清晰?
如果你有裸辭的想法時,一定要為自己制定一個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個人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有目的地裸辭和找下一份工作,一定要比「瞎貓碰死耗子」效率高得多,方向往往更加重要,只有方向找到了,才能努力地向前。
當你僅僅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工作,覺得不適合自己,有隻要下份工作不做這個,做什麼都行的想法時,沒有任何想法,一定不要「破罐子破摔」,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當自己想不清楚時,建議尋求專業職業規劃人士的幫助,幫助你分析,防止再次出現「惡性循環」,陷入職業困境中。
3、裸辭後空窗期的計劃
不僅要考慮好裸辭後的生活計劃,還要確定自己有沒有強大的自制力去實施,很多人在裸辭前想像自己裸辭後每天自律的生活,學習技能、閱讀充電、鍛鍊健身,但是現實往往是睡到中午自然醒,追劇,打遊戲放縱自己,躺在床上刷社交軟體,靠外賣度日,足不出戶……
沒有約束的生活,短時間內你可能覺得放鬆,等時間長了,你就會覺得越來越空虛,看到身邊的朋友在談論工作的事情,而自己卻與職場慢慢地脫節,等到再次找工作時,一方面難以回答hr對空窗期的質疑,另一方面因沒有準備而處處碰壁,你便會陷入否定自我和焦慮中。所以裸辭後可以短暫放鬆,但一定不要浪費能夠提升自己能力的寶貴時間,珍惜自我調整的機會,做好下一次的求職計劃與準備。
周深也說了裸辭有風險,也不是建議和引導大家要裸辭,但是裸辭本身沒有對不對,只有合不合適,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經歷和情況來說,如果工作嚴重影響到了你,或者已經想好未來的規劃了,那裸辭也未嘗不可。記得之前網上有句話說,怎麼樣才算一份好工作:要麼掙得錢多,要麼能學到東西使自己成長,要麼幹得開心,如果這三點,你從事的工作一樣都不佔的話,那也沒有值得你為此留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