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附幼——臺灣偏鄉幼兒園介紹(一)

2021-02-07 西瓜老師美少女

臺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貌,形成了很多山地和離島,那裡交通不便造成經濟發展滯後,人煙稀少,稱為臺灣的偏鄉地區。偏鄉教育主要由政府和慈善機構承辦。偏鄉幼兒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取材,孩子們在自然的環境下無憂無慮地成長。所聘請的老師都是屬於公職人員,拿偏鄉補貼,工資較高。另外,教師擁有合格資格證,素質高,一個老師主要照顧五六個孩子,每天帶領孩子們在山坡間奔跑、遊戲,其樂融融。遠離都市的壓力和喧囂後,教師的幸福度顯著提升,教師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自由探索屬於他們的獨特課程。

今天為大家介紹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的太平國小附幼。

(一)太平村周邊環境

太平村海拔一千公尺,四周環山,多種林木分布,木本植物以杉和茶為主;竹類則以孟宗竹為主。本校因為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以孕育出太平自然生態的多樣。學校特色課程結合當地生態人文,每年的4、5月是螢火蟲季,5、6月則是獨角仙的季節,在夏季的夜晚更可以在路燈下看到皇蛾的巨大身影。由於制茶業為太平村最主要的產業,為讓學生了解茶業文化,特設茶藝教室,培養其泡茶技術與泡茶禮儀。

(二)太平國小基本情況

在以前,幼兒園附屬於小學裡,和小學使用同一套教育體系。後來隨著教育政策調整,大陸小學不再分設幼兒學前班。但在臺灣的公立小學內依然有很多附屬幼兒園。幼兒園和小學在一起有很多優勢互補的地方,幼兒園可以使用小學內的一些設施資源,同時,小學生也可以回到幼兒園做社會服務。太平附小由於之前發生過強地震,舊的校舍已經被夷為平地,太平國小在村委會辦公室、居民家中、機構等一些地方上了八年課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所學校是在2015年竣工完成的一所新學校。因此,它的設備及環境都非常的完善,屬於偏鄉教育中較好的基礎設施,太平國小的生態資源獨具特色,在2015年轉型為太平生態人文實驗小學。

右邊的生態池遭到地震破壞

在幼兒園中都會設置種植區、養殖區讓幼兒接受生命教育,體驗生命成長。這片菜園本來是讓小朋友體驗種植的園區,但由於這塊地剛開墾出來,土質較硬,小朋友難以鬆土,目前由學校的員工種植。

(三)幼兒園介紹

該園創辦於1994年,招收3-6歲幼兒,更名為幼兒園後開始招收2歲幼兒。今年幼兒園中招收9名幼兒,其中三名女生,六名男生。以中班幼兒居多,採用混齡教育。混齡教育在蒙特索利的課程中以特色宣稱,在偏鄉幼兒園中由於幼兒和老師人數受限,統一採用混齡教育。年齡大的照顧年齡小的幼兒,年齡小的崇拜哥哥姐姐模仿哥哥姐姐的作為,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代理教師是指幼兒老師有事需要請假時可以照顧小朋友的外聘老師,雖然是代理老師,但還是會儘量固定一個人員,一方面熟悉幼兒,了解小朋友,另一方面,在幼兒教師有事時代理老師可以隨時接替。一般以曾經做過幼兒教師,目前在家休息帶孩子人員為主。有時候幼兒園有大型的外出戶外活動也會找代理老師幫忙,畢竟一個老師帶9名幼兒外出還是存有潛在風險。代理老師的設置非常人性化。

雖然一個班只有9名幼兒,但是幼兒園內的配置齊全,九個幼兒享受一個班甚至整個幼兒園和小學的基礎設備。他們擁有明亮的活動教室,各式各樣的玩教具,當幼兒老師在課程中需要什麼教具材料可以按需購買。


偏鄉幼兒園中教師的自主性高,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特色課程,與幼兒共同成長。他們的特色課程以戶外活動探索為主,活動形式豐富,幼兒教師也會請在地特色的文化傳承人進入教室,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文圖片資料由臺灣太平國小附幼中翁慧文老師提供。感恩老師~


相關焦點

  • 臺灣偏鄉書屋,讓建築有溫度
    「小草書屋」為當地弱勢家庭兒童提供固定的課外學習據點。臺灣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黎淑婷說。為了讓偏鄉(偏遠地區)學童擁有溫馨的圖書館,逢甲大學建築系推動為臺灣偏鄉建100座小書屋的計劃,目前已在苗慄縣象鼻小學、南投縣親愛小學及新北市三峽區建成書屋。 黎淑婷說,一開始只想蓋好房子就走,沒想到卻帶進越來越多的力量,連緬甸也邀請他們協助蓋書屋。更珍貴的是,參與者都收穫了感動。
  • 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原標題: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花蓮4月3日電 題: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清明時節,雨後的花蓮瑞穗鄉一處民宿旁,檳榔樹筆直挺立,三角梅香氣四溢;屋簷下,七、八歲光景的小女孩蕩起鞦韆;庭院裡,主人家楊淑惠為遊客導覽。
  • 一名教師照顧八學童 臺灣幼託恐鬧「教師荒」
    一名教師照顧八學童 臺灣幼託恐鬧「教師荒」   2011年04月14日 15: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看起來像技校 臺灣偏鄉教育有絕活
    看起來像技校 臺灣偏鄉教育有絕活 2015-10-28 08:49:3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瀕臨大海的一所山地型縣級中學。
  • 臺灣南投縣70歲紅豆伯 送偏鄉小學紅豆餅15年(圖)
    記者吳思萍/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南投縣「紅豆伯」鄒樹15年前在偏鄉擺攤賣紅豆餅時,看到一對家貧小姐妹想吃紅豆餅的渴望眼神,讓他決定每個星期到偏鄉小學送紅豆餅,多年來,已去過上百間學校,最遠南至屏東,他說「看到孩子的笑容,再辛苦都值得」。
  • 「災後復原進行時」諾亞舟廣漢市師大附幼幼兒園依然美麗
    【川師附幼園依然美麗】 2018年7月14日,洪水退去的第二天,諾亞舟旗下廣漢市師大附幼幼兒園迎來了百餘名自帶乾糧,自帶工具,熱情高漲的青白江川師姐妹園的家人們,在集團及機構領導的關懷和指揮下,僅兩天,幼兒園便恢復清潔,初見往日美麗的原貌。
  • 北二外成都附幼開學 四個「新」助推幼教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9月2日訊(李小野) 9月2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幼兒園(以下簡稱:北二外成都附幼)兆景園區開學典禮順利舉行,作為成都市武侯區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共同舉辦的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公辦幼兒園,北二外成都附幼將正式開啟武侯區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之路。
  • 【海峽論壇SHOW】臺灣幼兒園在地化課程介紹——「我們的田寮河」(附解析視頻下載)
    快跟上小雲的節奏,一起來感受吧~在「分論壇二:中華優秀文化與幼兒園課程」前駐足時,小雲聽到了來自臺灣的專家老師提到了很多次「在地化課程」。大家肯定會和小雲一樣產生疑惑,「幼兒園在地化課程」是什麼呢?即幼兒園老師透過課程的發展與日常教學情境中,找出符合園所特色、需求資源,考量學生個別需求的多樣性、地區性、適切性。
  • 專家談臺灣幼教 | 陳淑琴: 臺灣幼託機構課程模式的發展探究
    —《臺灣幼託機構課程模式的發展探究:從課程就是敘事文本的觀點》導讀在本文中,陳淑琴老師通過對臺灣幼託機構課程模式發展的探究,探求幼兒園課程的本質所在。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生活、幼兒教師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繫?臺灣幼教同仁在十年前探討的這一話題,至今仍是我們在幼兒園課程理論和實踐中面臨的難題,希望藉由本期的分享,帶給大家些許省思與啟示。臺灣幼託機構的設置可以追溯自 1928 年日據時代,日本統治當局為因應其移民婦女之託育需求,於臺東廳鹿野村設第一所託兒所(林瑋茹,2003)。
  • 新學期到來,重溫臺灣偏鄉教師的創舉——堅持0.1的改變,革了教學方法的命!(附語音版)
    編者按        在臺灣偏鄉學校,有一位自下而上推動教學改革的教師,他透過0.1的改變,扭轉孩子的一生。
  • 我園教師赴臺灣參訪學習
    先後參訪了維多利亞幼兒園、永安小學附屬幼兒園、康橋雙語幼兒園、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私立濱江非營利幼兒園。參訪老師與維多利亞幼兒園的同仁們合影在維多利亞幼兒園,教師們參觀了幼兒園的教學環境,聆聽了關於幼兒園發展和課程實施的介紹,我園教師就課程實施、區域活動、家長工作及戶外活動等方面與園長進行互動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
  • 諾亞舟廣漢師大附幼致敬最美逆行者「—「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諾亞舟廣漢市師大附幼幼兒園家園共育主題活動「致敬最美逆行者」—「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諾亞舟廣漢市師大附幼幼兒園「疫」不容辭丨家園共育主題活動致敬最美逆行者「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戰「疫"記》 -《冠狀病毒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在「了解病毒」和「防範病毒」的小主題裡,我們通過科普
  • 僅僅陪孩子上了一天課 我被臺灣幼兒園的用心給感動哭了
    這不禁讓菜媽想到同樣很值得學習的臺灣幼兒園,小朋友在幼兒園裡的一天做什麼、學什麼、玩什麼、吃什麼都安排得細緻又人性。  我知道3月份已經有很多心急的媽媽在為孩子挑選幼兒園,想知道好幼兒園有什麼標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遠嫁寶島的媽媽對臺灣幼兒園的介紹,看看臺灣幼兒園在細節上是怎麼做的。  作者:杭州小籠包。
  • 公幼擠不進私幼讀不起 臺灣2.6萬窮娃上不起幼兒園
    華夏經緯網4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兒童權益聯盟昨天表示,目前公立幼兒園收託人數跟不上弱勢家庭成長幅度。島內所得最低20%的163萬戶家庭,難以負擔私立幼兒園龐大學費,也擠不進公立幼兒園窄門,粗估有2.6萬名弱勢孩子上不起幼兒園,尤以屏東、臺東、花蓮等偏鄉地區最嚴重。
  • 【好書特惠】卓越幼兒園課程教學實戰秘籍
    那些年--臺灣優質幼兒園的課程蛻變歷程       過去30多年來,臺灣的幼兒教育受到日本及歐美幼教思潮的影響,出現了百花齊放,積累了一定的成果,這些歷程將會是正要起飛的中國大陸幼兒園可以吸取的經驗。
  • 臺灣幼託太貴 年輕人不敢生
    臺灣年輕爸媽也受「幼託難」困擾。目前臺灣公立幼託僅佔三成,私立收費是公立3倍。據臺媒披露,臺灣2~5歲幼兒入託率為57.77%,年輕人希望當局多辦性價比高的非營利幼託中心,同時加大幼託費補助。  私立是公立收費3倍  據臺灣媒體披露,臺灣的幼兒園每月收費從平均7500元新臺幣(約1525元人民幣)到4.5萬新臺幣(約9149元人民幣)不等,私立收費是公立的3倍。相較之下,公立的性價比最高。但只有三成幼童能念公立幼託。  據了解,目前臺灣6000多所幼兒園當中,公立約2000所,近七成幼兒讀私立幼兒園。
  • 華南師大附幼:線上「六一」,「童」樣精彩
    華南師大附幼:線上「六一」,「童」樣精彩金羊網  作者:陳玉霞  2020-06-01 雲慶「六一」主題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特殊時期同樣精彩不停、盡享歡樂
  • 劉安婷—從世界頂端走入偏鄉角落,現在她只「為臺灣而教」
    她不停地思考,尋找自己真實的歸屬感,同時,她持續和朋友談論臺灣的教育問題。終於,兩條平行線交會了,她毅然決然地辭去在紐約的工作,回到心心念念的臺灣,開始她的第一份 NGO 事業— Teach for Taiwan。源自於甚麼樣的動力,能讓妳承受同時準備臺灣的學測以及國外的考試 (SAT) 的雙重壓力,順利推甄上臺大以及國外的大學?
  • 在臺灣下鄉--臺灣頻道--人民網
    臺南鄉村的花布店   清明時節,雨後的花蓮瑞穗鄉一處民宿旁,檳榔樹筆直挺立,三角梅香氣四溢;屋簷下,七八歲光景的小女孩蕩起鞦韆;庭院裡,主人家楊淑惠為遊客導覽。   淑惠是這一家庭旅館的「新人」。在臺北工作20餘年,她日益感到家鄉是寶地,去年回到瑞穗這個偏遠的山村,「守護這裡的景、傳播這裡的美」。   地處臺灣東海岸的花蓮,面積約佔全島1/8,但發展機會少,一些年輕人外出逐夢,當地人口只佔臺灣總人口約1/80。尤其瑞穗這樣的偏鄉,更可謂人煙稀少。   許多人家將住房改造成旅館。
  • 東坡一幼開展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比賽
    根據東坡區教體局關於開展東坡區中小學、幼兒園學科教師課堂教學的指示要求,昨(14)日,在眉山市東坡區第一幼兒園開展了「2018年東坡一幼、太和、象耳學區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據悉,在賽前,11月6日、7日東坡一幼舉行了青年教師賽課活動,教師們個個熱情洋溢、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中。此次活動十二位青年教師用心準備,演繹了一堂堂風格迥異精彩的教學活動,展現了東坡一幼青年教師執教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