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貌,形成了很多山地和離島,那裡交通不便造成經濟發展滯後,人煙稀少,稱為臺灣的偏鄉地區。偏鄉教育主要由政府和慈善機構承辦。偏鄉幼兒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取材,孩子們在自然的環境下無憂無慮地成長。所聘請的老師都是屬於公職人員,拿偏鄉補貼,工資較高。另外,教師擁有合格資格證,素質高,一個老師主要照顧五六個孩子,每天帶領孩子們在山坡間奔跑、遊戲,其樂融融。遠離都市的壓力和喧囂後,教師的幸福度顯著提升,教師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自由探索屬於他們的獨特課程。
今天為大家介紹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的太平國小附幼。
(一)太平村周邊環境
太平村海拔一千公尺,四周環山,多種林木分布,木本植物以杉和茶為主;竹類則以孟宗竹為主。本校因為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以孕育出太平自然生態的多樣。學校特色課程結合當地生態人文,每年的4、5月是螢火蟲季,5、6月則是獨角仙的季節,在夏季的夜晚更可以在路燈下看到皇蛾的巨大身影。由於制茶業為太平村最主要的產業,為讓學生了解茶業文化,特設茶藝教室,培養其泡茶技術與泡茶禮儀。
(二)太平國小基本情況
在以前,幼兒園附屬於小學裡,和小學使用同一套教育體系。後來隨著教育政策調整,大陸小學不再分設幼兒學前班。但在臺灣的公立小學內依然有很多附屬幼兒園。幼兒園和小學在一起有很多優勢互補的地方,幼兒園可以使用小學內的一些設施資源,同時,小學生也可以回到幼兒園做社會服務。太平附小由於之前發生過強地震,舊的校舍已經被夷為平地,太平國小在村委會辦公室、居民家中、機構等一些地方上了八年課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所學校是在2015年竣工完成的一所新學校。因此,它的設備及環境都非常的完善,屬於偏鄉教育中較好的基礎設施,太平國小的生態資源獨具特色,在2015年轉型為太平生態人文實驗小學。
右邊的生態池遭到地震破壞
在幼兒園中都會設置種植區、養殖區讓幼兒接受生命教育,體驗生命成長。這片菜園本來是讓小朋友體驗種植的園區,但由於這塊地剛開墾出來,土質較硬,小朋友難以鬆土,目前由學校的員工種植。
(三)幼兒園介紹
該園創辦於1994年,招收3-6歲幼兒,更名為幼兒園後開始招收2歲幼兒。今年幼兒園中招收9名幼兒,其中三名女生,六名男生。以中班幼兒居多,採用混齡教育。混齡教育在蒙特索利的課程中以特色宣稱,在偏鄉幼兒園中由於幼兒和老師人數受限,統一採用混齡教育。年齡大的照顧年齡小的幼兒,年齡小的崇拜哥哥姐姐模仿哥哥姐姐的作為,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代理教師是指幼兒老師有事需要請假時可以照顧小朋友的外聘老師,雖然是代理老師,但還是會儘量固定一個人員,一方面熟悉幼兒,了解小朋友,另一方面,在幼兒教師有事時代理老師可以隨時接替。一般以曾經做過幼兒教師,目前在家休息帶孩子人員為主。有時候幼兒園有大型的外出戶外活動也會找代理老師幫忙,畢竟一個老師帶9名幼兒外出還是存有潛在風險。代理老師的設置非常人性化。
雖然一個班只有9名幼兒,但是幼兒園內的配置齊全,九個幼兒享受一個班甚至整個幼兒園和小學的基礎設備。他們擁有明亮的活動教室,各式各樣的玩教具,當幼兒老師在課程中需要什麼教具材料可以按需購買。
偏鄉幼兒園中教師的自主性高,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特色課程,與幼兒共同成長。他們的特色課程以戶外活動探索為主,活動形式豐富,幼兒教師也會請在地特色的文化傳承人進入教室,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文圖片資料由臺灣太平國小附幼中翁慧文老師提供。感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