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的一則小新聞讓菜媽覺得窩心又有趣。
說的是臺灣一位小學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假如18世紀的科學家也有Facebook
要求同學們認真查閱了科學家的事跡和成就以後,把科學家的臉書手繪出來:
法拉第的頭像是一道酷炫的閃電,居裡夫人酷似公主萌萌噠,克卜勒翹著兩撇小山羊鬍……
各位科學家在孩子們的筆下都成為有趣有愛的「現代人」。這種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發揮想像力的教育方法調動出孩子們驚人的想像力。
這不禁讓菜媽想到同樣很值得學習的臺灣幼兒園,小朋友在幼兒園裡的一天做什麼、學什麼、玩什麼、吃什麼都安排得細緻又人性。
我知道3月份已經有很多心急的媽媽在為孩子挑選幼兒園,想知道好幼兒園有什麼標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遠嫁寶島的媽媽對臺灣幼兒園的介紹,看看臺灣幼兒園在細節上是怎麼做的。
作者:杭州小籠包。即便嫁到臺灣,與鼎泰豐為鄰,依然是杭州小籠包的鐵桿粉絲。之前做過電臺主持、報社記者,經常拖著行李滿世界飛,現在為了兩個兒子,乖乖收起翅膀,洗手做羹湯,閒暇時間打打太極、練練書法,在做一個好麻麻的同時,也在慢慢學會與自己相處。
在臺灣,好的公立小學有時比私立貴族小學還要受歡迎。臺北市新生國小附設幼稚園就是如此。
有別於國內,臺灣公立幼稚園只招收大班學生,即年滿5周歲的兒童,除非學生招不滿,才會開放招收中班學生以補足差額。因為有政府補助,學費全免,僅餐費需要自掏腰包。
新生附幼今年招收120名學生,我家的兩個兒子很幸運地能同時入學。幼兒園開學第第一天,家長被要求陪同上課。僅在這一天的時間裡,我就被幼兒園的氛圍和老師們的用心所感動。
歡快的相處環境
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圍坐在寬敞明亮的公共遊戲大廳地板上,每一位老師都是蹦蹦跳跳地入場進行自我介紹,或演或唱地幫助孩子記住她們的名字,一個班30名學生配備2位老師以及2、3位實習老師。
老師發給孩子們蠟筆,安排他們在新的帆布書包上作畫,我家大兒子畫了幾隻恐龍,很有抽象派的風格;小兒子畫的是拿槍瞄準射擊的士兵,我很努力地分辨著人物的外形,老師在旁笑著說:「不論好壞,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每一個孩子也是這樣…」
公平尊重的師生關係
老師的辦公桌就在教室裡,便於孩子隨時找到他們。
自由開放的「興趣角落」
在大廳的一角,有一個明顯的藍色角落,它是孩子們的閱讀空間,不僅如此,每間教室裡也都設有閱讀角落,因為學校希望孩子了解: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另外,教室裡還有遊戲角落、手作角落、故事角落等。讓孩子在遊戲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新生附幼是其中的典範,而角落教學是它的一大特色。
小朋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角落玩耍,例如比較有表演欲的孩子,老師就會安排一處搭建起簡易小舞臺,旁邊架設一塊小黑板,列有劇目名稱、演員表,即便孩子只是觀眾,也要在上面留名以鼓勵參與。
也正因為這樣開放式的教育特色,教室之間都是沒有大門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這裡的一切,而沒有任何人為的屏障。
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
學校還很注重孩子的環保教育。每間教室裡的垃圾桶都有注名垃圾分類,大廳一處還有鼓勵孩子用廢棄的紙箱做的小房子,孩子在裡面「過家家」也玩得不亦樂乎!
趁孩子們在聽老師講故事的間隙,家長都被安排到會議室了解注意事項,每一個人都分到一個文件袋,裡面裝有家長接送證件、孩子的名牌貼紙、作息表、餵藥時間表以及9月的點心和菜單等,老師們的用心可見一般。
一天做什麼,學什麼?
這個作息表真心太細緻了。一天細化到九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有非常具體的安排和步驟,小朋友的生活真心太充實了。旁邊還附上了課程內容所帶來的能力培養有哪些。
仔細看了一下這個課程表便可以發現,幼兒園努力在營造一個極度溫馨的氛圍。
比如在11:50-13:10和13:10—14:30這兩個時間段安排的是午餐約會、餐後談心環節和午休時間,幼兒園具體的安排是:
1.母語生活用語。
2.餐後漫步—小綠坡談心。
3.衛生保健教育—用餐禮儀、清理餐桌餐椅、刷牙、鋪被子。
4.師生床邊故事。
哇哇,小綠坡談心,師生床邊故事,腦補畫面就很美好!
對了,再仔細看一下圖表最底下,幼兒園還特別標註了全園在每周一還要結合安全、性別平等、環保、生命等主題,透過戲劇、影片、繪本、遊戲等方式進行活動。太完善了,有沒有?
一天吃什麼?
看看菜單,更是驚嘆。
每天的菜單都有詳細的交待,主食有粥、拉麵、炒飯、麵包、水餃、饅頭,點心裡有西米露、地瓜湯、奶凍仙草、桂圓茶等,種類豐富得讓人直流口水,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在上面了。
更關鍵的是,每日搭配的飲食中蛋白質、脂肪、糖類、能量的含量都給家長逐一標註了。麻麻們,你們看到會不會感動到哭啊!
最後,幼稚園主任強調說,其實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倒不是一家很棒的幼稚園,而是家長。
她們有注意到,隨著時代節奏加快,大人浮躁的心態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當你急匆匆地拎著包準備出門上班,而你的孩子還在慢悠悠地穿著鞋子,親愛的家長,請把你的耐心留給你最親的人,蹲下來跟孩子說,慢慢來吧!」
好吧,孩子就慢慢來吧,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來源:媽咪OK(ID:mami-ok)
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關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也分享有關睡眠、餵養、疾病等最有細節、最具參考價值的育兒心得。
菜媽說
身邊5歲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已經是預備小學的狀態,每天語數英齊上陣,真正讓他們無拘束玩的時間有多少呢?
看著臺灣幼兒園這種按孩子需求劃分的設計,實在是感受良多。
在學習的起步階段,孩子更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興趣獲取多方面的知識,以及學著用語言、繪畫、表演、音樂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他們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石。
少點功利,多點自由,選擇讓孩子更多空間與發揮的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之路至關重要啊!
西洋菜媽媽,微信上首個西式育兒達人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西洋菜媽媽育兒筆記,滿滿的西方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