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網絡文學市場如同網際網路一樣,隨人口紅利的消耗殆盡,進入了下半場環節。最直觀的莫過於近幾年網文平臺出海動作頻頻,從閱文集團攜手傳音共同開拓非洲的在線閱讀市場,到聯合新加坡電信集團布局東南亞文學市場。如今中國網絡文學從原創積累到IP轉換,實現優質作品及文化向全球市場輸出的過程,推動更多讀者領略中國文化,並在全球範圍內挖掘泛娛樂IP的商業價值。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智能硬體的普及,以及國內市場飽和等種種因素,中國網絡文學從國內市場轉戰海外市場,網文也從最初的國內出版授權、到出海建立相關門戶,規模化翻譯和輸出作品,再到如今鼓勵海外用戶進行本地化原創,並推廣網文的運營模式和挖掘衍生價值,網絡文學出海正進入3.0時代。網絡文學的出海範圍也從最初的東南亞地區,不斷地向北美、非洲、歐洲、日韓等地覆蓋。
從1998年開始,第一批網絡文學作品橫空出世,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內網文作品數量逐年攀升,如今已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IP版權及運營也日趨完善,形成龐大的作者個讀者群體。此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中,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達到3.78億,創作隊伍已經達到1400萬人。
其實早在2001年,中國網文出海就已經開始,地理上的臨近使東南亞成為網絡文學出海的重要戰地。相較於歐美國家,東南亞國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更高。加上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的愈加完善,網際網路以及智慧型手機設備的普及,為網絡文學的發展開拓一片更為廣大的市場。以越南為例,據《南方周末》的報導,在越南的網文平臺的榜單前100位,被中國網文牢牢佔據,此外在越南引進的中國文學作品中網文佔據80%的比例。
此外,在網絡文學出海過程中,為何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玄幻題材作品,為何會俘獲一批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海外用戶?其實中國網文中常見的玄幻題材,與西方原有的魔幻概念有所相似,進行本地化包裝之後容易引起西方讀者的心理認同和共鳴。
儘管網文出海發展勢頭強勁,但依舊存在著本地化翻譯的問題,例如玄幻類題材的作品中包含大量的詩詞古文、俚語等,時常引經據典更是加大翻譯的難度,對於一些極具中國文化元素的詞語,例如狻猊、蛟龍、饕餮等詞語,如何精準翻譯出簡潔易懂的詞語,對於譯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所以一直以來,文學作品的本地化翻譯質量對其後期的傳播推廣有著巨大的影響。
更不用說網絡文學翻譯的難度,更是直接拔高翻譯的門檻,進一步凸顯高水平翻譯人才的缺失。在網文出海的初級階段,用戶的選擇空間有限,對於翻譯較差的作品容忍度較高,但是隨著中國網文的大量出現,存在大量漏翻、誤翻等質量較差的作品只會被淘汰。儘管如今海外網文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但隨著網文出海速度的加快,讀者的要求提高,也會促使更多高階譯者的出現。
但網文翻譯也只是出海戰略的第一步,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海外市場,將會圍繞原生內容打造IP,促進電影、遊戲、動漫等泛娛樂衍生品的發展,或許會創造出更廣闊的海外發展空間。潤界本地化常年為海內外大小企業提供本地化服務方案,涵蓋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法律、金融以及多媒體製作等多個行業,提供包括音頻處理、視頻處理、字幕翻譯與嵌入、移動網際網路軟體開發、本地化翻譯、多語言圖形圖像設計與排版等服務。助力企業更快的實現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願景。
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持,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