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會兵法十三篇

2020-10-20 屠龍有術
 陳旭照片

有人說:我總結了一輩子,為什麼還是沒有成功?這個本帖第一章就有答案:人是動物,既然是動物,就有品種優劣的區別,我打遊戲都能總結、學習到出克敵制勝的秘技,你在人生這麼重要的戰場上,竟然忘記總結或總結不出來克敵制勝的經驗,那只能怪自己的遺傳基因有問題。

我這個人還喜歡下棋,俗話說的好:世事如棋,退一步不為虧我。身心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說的是什麼呢?很簡單,四個字:戒驕戒躁 。

有網友說我心態好,道理其實很簡單,是因為我有篇棋經做我的宏觀上的行動綱領。

我失敗了,我不會捶胸頓足,因為根據我的行動綱領可知,我必有某處失誤,失誤了,找出失誤的原因所在即可,問題解決,下次我又將迎來勝利,有何必要垂頭喪氣?

為什麼很多人心態不好呢?因為他做事沒有原則,成功不知道什麼原因,失敗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只會怪別人陰險、社會奸詐,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成功嗎?

其實人生如棋,勝敗可知。

一個不會下人生這盤棋的人,又怎麼可能贏棋?

毛主席當年下革命這盤棋的時候,只有一次贏棋的機會,下輸了就要掉腦袋,毛主席都敢下。我們做企業不是鬧革命,失敗了大不了被辭退,後果比起掉腦袋差遠了,何懼之有啊?

毛主席的人生,那是一場比賽,失敗就要掉腦袋。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場職業聯賽,失敗了又不掉腦袋,這次失敗,下次還有機會,我覺得我運氣比毛主席好多了,心態如何能不好呢?

我的行動綱領是什麼?就是那篇棋經,內容如下:

弈經云:「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

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如己者亡。

勝中有敗源,敗中有勝機,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

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

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


陳旭(屠龍有術,微信公眾號:tulongys)的人生秘訣十三篇,翻譯如下:

1、有外國佬說過:「未經思索的人生毫無價值」,人生要做通盤考慮,用人力資源的話說,就是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明白自己的目標、使命,行動步驟,要有計劃,需要那些經驗、資源,提前做準備,保持目標、手段、行動的一致,這就叫——博弈之道,貴乎嚴謹。

2、人生的目標、戰略有高下之分,抓住主要的,例如:榮譽-權勢(官)-財富,放棄次要的。先努力創造榮譽、別人的好感,就會帶來權勢(升官),有了權勢,自然帶來財富,這是由貴而富,順序不可搞錯。

有了名聲,還愁沒權、沒錢?這就是戰略視角。

微軟的那個唐駿,名聲顯赫,他會缺錢嗎?

不會。

前面那些捨不得自己給員工買飯籠絡人心的人,就是盯住了自己的錢,沒有看到買飯=籠絡人心=提高工作成績=升官=發財這條線,捨不得花錢,這叫急功近利。

不付出而想得到,於理不通。這是企圖做無本買賣,做無本買賣的是銀行劫匪,要出事的,根本行不通,還能有好結果?這就叫——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

3、倒貼錢也要做總經理,寧可少拿錢,先把官位資歷搞上去,為以後賺大錢做準備,這就叫——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

4、升官混夠資歷後,辭職他就,謀取高收入,升官不忘發財,先升官,後發財,把握好節奏,按計劃、按順序實施,這就叫——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促。

5、捨不得花錢買飯籠絡下屬,結果工作沒有成績,賺不了大錢,這叫——與其戀子以求生,

6、捨得花錢籠絡下屬,工作出成績,結果升官發財,這就叫——不若棄之而取勝;

7、閒來無事,不要荒廢,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增強自己今後取勝的實力,這就叫——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

8、名聲資歷不行,先升官,因為升官可以導致日後發財,這就叫——彼眾我寡,先謀其生;

9、已經升官,名聲、地位已經建立,那就要憑藉這個資歷和名聲去謀取實利、實惠,這就叫——我眾彼寡,務張其勢。

10、看到有人高喊「我舅舅是中央某某」,看到同事實力比自己強,就快閃,不要爭鬥,專揀弱於自己的人去競爭,這就叫——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11、對上帝的要求少一點,不要貪多,這就叫——持重而廉者多得,

12、為一頓飯顛倒黑白,導致下屬不滿、沒有工作績效,被老闆辭退,這就叫——輕易而貪者多喪。

13、人生只有一個目標,目標多則互相矛盾,這就叫——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

14、我的升官發財計劃完全遵循正道,不貪汙,用實力給老闆和自己都到來利益,這就叫——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

15、明知對方高喊「我舅舅是中央某某」,實力不如對方還要硬幹,結果坐牢,這就叫——弱而不伏者愈屈。

16、自己實力不如同事,想辦法使絆子,這就叫——躁而求勝者多敗。

17、不和同事玩詭計,一味提高自己的實力,到時候老闆自然提拔你,解決矛盾的辦法:我比你強很多,你沒機會——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

18、知道自己不如人就痛快認輸,回去勤練武功——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如己者亡。

19、失敗了,吸取教訓,下次再來——勝中有敗源,敗中有勝機,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

20、看到勤學上進的人,就知道他日後有出息的可能性很大,這就叫——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

21、捨得花錢買飯,不在乎小錢,為什麼?為了賺大錢,這就叫——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

22、平常不學習,狗屁不懂得人,等到下人生這盤棋的時候,肯定是想到那裡,下到那裡,無組織、無計劃,這就叫——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

23、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把今後每一步提前想好,修煉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水平,謹慎從事,這就叫——《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

所以,好的心態是怎麼來的?

你要是把勝敗的道理搞清楚,一切就不會出乎你的意料,有了總的原則,你就知道自己勝在何處,敗在何處,既然一切盡在考慮之中,成功失敗就跟一盤棋的輸贏一樣,我想,各位不會為一盤棋去自殺吧?各位不會為了某盤棋某人作弊,十年後你還念念不忘吧?

下次下棋小心點不就完了嘛!!!

陳旭(屠龍有術,微信公眾號:tulongys)

混社會兵法十三篇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包卻含著理論體系
    自古以來孫武的軍事才能和被稱為奇蹟之作的《孫子兵法》一直被人們重視著,學習著。無論是在古代治國打仗,還是在國外的戰爭中,《孫子兵法》都被人們視為是制勝秘籍。《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共五千餘字。最初是在唐朝,《孫子兵法》開始被世界關注。此後它流傳到各個國家。西漢中期以前孫子兵法十三篇已廣為流傳。到了漢成帝時,經過劉向、任宏校訂,此書分為三卷,並定名吳孫子這個校本,有可能是將十三篇在校勘後分為三卷,並不牽涉孫子其他遺文。那麼,《孫子兵法》約在兩千五百年前著成,在漫長的歲月裡,這部兵書是怎樣流傳至今的呢?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瀏覽了近十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許多種解讀《孫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未發現結合現代例子,我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來上網查找,才知道民國時期曾有幾位作者「用近代軍事思想對《孫子兵法》進行闡發」,其中錢基博「用當時最新的世界戰例(二戰)來闡發孫子軍事思想」,原來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企業兵法十三篇
    利益顧客,利益社會。利國利民,利己利他。與員工和諧,與自然和諧。在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前提下,與顧客、員工、供應商團結協作,獲取合理的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動機正確,定位正確,方向正確,政策正確,路線正確,方法正確,才能防止南轅北轍,才能事半功倍。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下)
    孫中山說:「就中國的歷史來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書,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了中國的軍事哲學。」——孫中山關於孫子兵法成書時間和年代問題,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公元前515至公元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這個說法,司馬遷《史記》有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所以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是13篇。  二是認為《孫子兵法》有82篇。
  • 一張圖讀懂《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孫子兵法》成書年代在2500年以前,雖然孫子的語言很優美,邏輯也很清晰,但畢竟是用古文寫的,對古文功底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普通讀者來說,並不是很友好,很容易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了,筆者初學的時候也走了不少彎路,總結一張關於《孫子兵法》邏輯結構的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孫子兵法》計篇
    計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主要論述了廟算(戰前評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以「五經」「七計」評估戰前的勝負因素,以「詭道」指導戰前的行動和時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十三篇(原文)
    始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五事七計只是入門,清流詳解《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
    孫子兵法成書已超2500年,到現在依舊被廣泛傳誦,是因為它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但凡涉及到博弈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是兵家的思想,它還被廣泛地運用於經濟、貿易、企業管理等方面,時至今日依舊被廣泛研讀。正因為孫子兵法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所以我決定給大家詳細地講一講。孫子兵法一共13篇,字數約6000字,我會給大家一篇篇地解讀。
  • DNF:誰才是希洛克「混團王」?光兵or帕拉丁,戰術套or兵法套
    希洛克上線在即,很多玩家都在開始備戰開荒了,不過對於真正的大佬來說,其實開荒並不難,混團才難!只要裝備足夠好,開荒有什麼困難呢?但「混團」就不一樣了,跟著熟人混當然容易,可如何才能光明正大的混團呢?這就需要講究了。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教育界掌握著激活《孫子兵法》工具,如翻譯工具、研究工具、教學工具、傳授工具等;有激活《孫子兵法》的專業人才,世界最著名的《孫子兵法》傳授的漢學家、翻譯家、博士、教授、高級講師等專家學者,大都出在知名大學。當教育與《孫子兵法》不斷融合,全球眾多軍事學院、知名高等學府及商學院都開設《孫子兵法》課程,收到了超乎想像的歡迎 。
  • 《孫子兵法》:計篇決策大事,不可不慎察
    今天咱們正式開啟《孫子兵法》學習之旅。   《孫子兵法》開篇頭章為計篇,這一章提綱挈領的闡述了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就是「計」。這是整部《孫子兵法》的第一句話,也是要講的重點。   這句話關係到民眾生死、國家存亡的大事,告訴我們面對戰爭一定要深入調查,深入研究,搞清楚了再拍板決策。千百年來,這句話成為普遍被人們認可的經典名言。   孫子是個唯物主義者,長期的戰爭經歷讓他深刻認到,戰爭是社會運行的一種方式,不可避免。
  • 【傳承•共享】《孫子兵法謀攻篇》
    今天我們引用《孫子兵法謀攻篇》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防與控。兵法《謀攻篇》這樣講到: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和翻譯
    《孫子兵法》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被世界著名軍事院校作為經典教材,廣泛運用於軍事戰爭或商業談判等領域,共十三篇,這是其中第一篇
  • 易為群經之首,古之兵法多由易演,兵法,不戰而勝為致高之戰略
    易為群經之首,古之兵法多由易演。習易之人再研兵法則易。兵法即算變,算盡天機時勢,再應對即時之變。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皆陰陽之變。兵者,謀機定勢也。勝敗早定於廟算之中,計為兵法之始。所謀之道法天地將五勢,不離易之天地人三才。機勢如何謀定,必先查之。查而後謀,謀而後戰。善用己勢之盛避其衰,攻彼勢之衰避其盛。
  •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始計篇
    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那麼,為什麼在東方,在中國,在兩幹五百年前能夠產生《孫子兵法》這樣一部偉大的兵學著作?我們認為,社會文明的演進,戰爭方式的變化,社會思潮的激蕩,地域文化的孕育,家庭環境的薰陶以及個人實踐的影響,所有這一切,就是《孫子兵法》誕生的歷史契機。
  • 從《孫子兵法》中的「行軍篇」聊聊偵察敵情
    今天我們就來展開講一講《孫子兵法行軍篇》中的偵查敵情,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眾樹動者,來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偵查手冊第十三條:辭強而近驅者,退也如果敵軍來的使者言辭非常激烈,咄咄逼人,擺出馬上就要進攻的架勢,那有可能是敵人在嚇唬我們,其實他們是要準備撤退逃跑了。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孫子兵法》為中國《武經七書》之首,表示其價值不菲。王長河指出,《孫子》集中國兵法之大成,並汲取了諸子百家之精華,其思想內涵超越了軍事範疇,成為人類智慧的寶庫。只有跳出兵法讀兵法,把兵學、易學、哲學乃至自然科學結合起來,窺視中國古代兵家思維與智慧,方能體會其中之奧秘。  王長河介紹說,《孫子兵法》以象形文字書寫,篇章排列需具象化思維者方能悟透。
  • 運用《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原則,引領企業決勝千裡
    這正是本篇所要探討的有趣議題。《孫子兵法》,是由春秋末期(約2500多年前)的齊國人孫武耗時十年創作而成,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多字,總計十三篇。孫武初次拜見吳王時,就把這部兵書贈送給吳王作為見面禮,並先後幫助吳國大破楚國和越國,從此名震天下。
  • 《孫子兵法》解讀——《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文章用三百餘字,先概括後層層論述。開篇用「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來評價戰爭,為提出「五事七計」、「兵者,詭道也」和「未戰先算」,「多算多勝」的觀點做鋪墊,並以此篇統領全書。該篇的幾項謀略,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廣泛運用到現代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