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後的新版《護照》為廣大未成年人提供豐富的活動選擇。其中,既有大開眼界的博物館,又有寓教於樂的學習點;既有充滿知識的學習任務,又有富有趣味的體驗項目;既有適合小隊活動的線路推薦,又有易於學校二度開發的課程資源。
黃浦既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又兼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未成年人社會實踐資源豐富多樣。2007年,區文明辦、教育局整合區域內各類社會實踐基地菜單,面向全區未成年人推出了《黃浦區學生社會實踐護照》,開滬上風氣之先,學生可憑《護照》免費參觀各基地場館。
更令學生感到欣喜的是,《護照》內容還與區域德育特色課程的四大內容體系進行了深度對接,跨部門協作打造了「多彩學習圈」海派文化實踐體驗版圖,即「紅色學習圈」——愛國主義、紅色文化;「橙色學習圈」——金融財商、職業體驗;「藍色學習圈」——藝術賞析、非遺傳習;「綠色學習圈」——科技環保、體育健身。這些社會實踐資源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如與區黨建服務中心聯合開發的「走紅黃浦」校園版課程、與文旅局合作開展的「戲劇導賞進校園」活動、與體育局攜手推進的「傳統體育進校園」項目以及由綠化市容局指導的「勞動美」垃圾分類主題教育實踐等,極大地豐富了我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除此以外,一些學校還嘗試將課堂延伸至校外,引領師生帶著教科書到社區資源去上課——地處瑞金二路社區的盧灣二中心小學著手探索並搭建起「在社會實踐基地嘗試《道德與法治》」的舞臺。「孫中山故居」「周公館」「柳亞子故居」等眾多的名人故居坐落在學校周邊,以往,學校較多採用參觀考察的方式,讓學生把考查的結果通過交流的方式在課堂上與同學共享。漸漸地,學校發現「參觀考察≠實地教學」,教學內容與學生考查到的內容有脫節的現象。
為此,盧灣二中心小學製作了一張《道德與法治》地圖,盤整學校周邊社區的課程資源。在地圖基礎上,梳理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配合瑞金二路街道的人文資源,設置相關主題項目,完成課程資源實施項目表,比如:一年級的「花兒草兒真美麗」可以在復興公園進行;二年級的「各式各樣的秩序」可以在街道社區活動中心開展教學;五年級的「國父——孫中山」可以到中山故居等等,每一個年段設置4—5個教學項目,每學期可以基本保證學生有一次走進社區課堂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身邊的社會實踐資源,實現校內外協同共育,下一步,區教育部門將通過學校與場館共同進行「學生社會實踐護照」課程開發,編寫課程教案、設計學習「任務單」,使社會實踐基地的教育內容更符合未成年人的認知特點,讓社會實踐基地和場館成為學生課堂知識的「實踐場」和「試驗田」,並形成一批有推廣價值的「館校合作」課程和項目。
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鼓勵學校活用「學生社會實踐護照」,依託「多彩學習圈」版圖,設計受廣大未成年人歡迎的主題研學路線。使校內外育人資源的整合從「物理變化」變為「化學反應」,引導青少年學生擔當時代大任,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
文字:王菁 圖片:相關學校
連結:《黃浦區學生社會實踐護照》(2019年建國70周年紀念版)亮點有哪些?
今年設計開發了《黃浦區幼兒親子社會實踐手冊》,精選了「多彩學習圈」中的4個基地,提供給區域幼兒,希望小朋友和家長通過探訪這些場館,豐富假期生活,走進社會大課堂。
根據各個基地的特點設計了個性化的內容,提供給家長和孩子參觀前、中、後的安全提示及學習指導。
亮點3:初中版「護照」對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
初中版「護照」內容設置細分為「社會考察」、「職業體驗」、「安全實訓」、「微考察報告指南」四個項目。
今年新增加了由梅溪小學、報童小學、儲能中學組成的校史尋源基地、由格致中學和盧灣高級中學組成的星空探秘基地以及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6個社會實踐基地。
連結文字、圖片: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