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季吃冰消暑花樣百出,沒有冰箱的古代怎麼做各種冰品?

2020-12-16 歷史裡的美食

夏季三伏天一到,天氣立刻熱的嚇死人,要是沒有空調、冰箱、冰淇淋、冷飲等降暑必備品,可能大家會覺得沒法子活呀!但是,想想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夏天又能吃點啥降暑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秘一下,古代人的明星消暑飲品吧!

其實,遠在商朝時期,就有人在冬日裡鑿冰儲藏起來,以供夏季消暑使用;到了周朝,還給這些製冰的人設立官職,稱之為「凌人」;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我國最原始的「冰箱」,名叫「青銅冰鑑」,這種冰箱是由合成的器皿組合而成的,依靠裝在酒器四周的冰塊,給酒降溫,因為古代的諸侯們就喜歡在炎炎夏季的宴席上來一杯「冰鎮米酒」,這「冰鎮米酒」可是在諸侯宴席上才能見到的飲品呢,《楚辭》中還有專門的句子用來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挫糟凍飲,酌清涼些」,即喝起來酒味醇香清冽,沁人心脾,清涼降暑。

在漢代,人們流行吃「湯餅」來解暑,「湯」在古代是熱水的意思,「湯餅」就是一种放在熱水裡煮熟的麵食,但這「消暑佳品」聽起來怎麼特別熱?沒錯了,漢朝的百姓們夏天吃熱氣騰騰的「湯餅」時,身體能出一身大汗,帶走體內的大量熱能,這樣來達到降暑的目的,想不到古人的智慧吧?

到了隋唐時期,街市上就出現了各種名叫「飲子」的明星飲品,「飲子」是用水果或者草藥熬成的涼水,在解渴的同時,還有清熱解毒、平降熱氣的功效。漢代還出現了一種叫做「酥山」的冰品美食,「酥」是從北方遊牧民族傳來的一種乳製品,宮女們將「酥」加熱到近乎融化,達到非常柔軟的狀態時,就一邊在盤子上滴淋融化的「酥」,一邊做出山巒的造型,最後在冰窖裡冷凍,古代古人的夏日高端美味冰品「酥山」就製成了。

在唐朝,炎夏到來之時,還有一種非常盛行的冰品——「酸梅湯」,用烏梅、幹山楂、陳皮加水放進鍋裡熬煮,熬至色呈赤紅時,下冰糖,攪拌均勻,繼續熬煮,熬好後濾出清汁,即可飲用。酸入肝,甜入脾,夏季肝火旺盛,煩躁易怒,而「酸梅湯」酸甜清涼,可以平降肝火,收斂肺氣,有斂肺止咳,清熱消暑的功效。

到了宋朝,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冷飲冷食。比如,江茶水、杏蘇飲、冰雪甘草湯、涼水荔枝膏、雪泡梅花酒、沆瀣漿等幾十種消夏飲品。據記載,宋徽宗因為夏季貪吃冷飲,吃傷了脾胃,治了很久才痊癒,看來宋朝的冰品是非常美味啊!

在炎炎夏日,如果說哪種冰品是夏熱最愛,冰淇淋肯定是排在首位。許多人看到「冰淇淋」這麼洋氣的名字,可能會天然地認為冰淇淋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可是,恰恰相反,咱老祖宗在「吃」上的智慧可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

在元朝,作為奔馳在草原上的民族,元代人在冷飲品的製作中,有了新的發明和突破,創製了用果汁、牛羊奶、冰塊等調製而成的「冰酪兒」。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就是「冰酪兒」的粉絲,將它列為宮廷的消暑食品,並且還讓御膳房對「冰酪兒」進行了多次的改良,還降旨規定「冰酪兒」的製作方法不得外傳,「冰酪兒」從此成了皇宮的專利品。

但是,當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中國旅行的時候,忽必烈不僅用「冰酪兒」款待他,還把製作方法告訴了他!從此「冰酪兒」的配方就隨著馬可波羅傳入了義大利,此後漸漸地傳到法國和英國,經過不斷改良,成為了今天我們吃的冰淇淋。

而在清朝,皇家的解暑小吃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例如,慈禧太后就很愛吃一種名字很帶感的冰品,名叫「甜碗子」,就是用冰鎮藕片和甜瓜製作而成的一種消暑冷飲品,還加上了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棗泥糕等輔料,味道鮮甜可口,清涼解渴。

除了「甜碗子」,清朝人在入炎夏時,還愛吃水晶冰,是一種名叫「冰碗」的夏日冰品。「冰碗」的主要原料有各種各樣的鮮果,所以「冰碗」也稱為「冰果」、「河鮮兒」,食材不拘,常見的做法是先把去芯的蓮子和芡實一起上鍋蒸熟,然後把切成小片的蓮藕焯熟,把碎冰鋪在小碗上,把鮮果、藕片、蓮子、芡實放入碗中,澆上糖水,冰鎮後即可享用。在赤日炎炎的夏季,只要吃上一口這「冰碗」,頓覺全身清爽沁涼。

看完古人的這些消暑冰品,大家是不是也很想來一口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歷史裡的美食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古代冷食趣談:古人夏季能吃到冷飲嗎?聊一聊宋代的「冰激凌」
    冷飲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特別是在夏季由於天氣炎熱,適當的吃一些冷飲能夠起到消暑的作用,而且吃冷飲讓人的內心舒適。現在人都喜歡購買水果或者冰淇淋,放在冰箱裡冷藏,隨時都能夠吃暢快的吃到冷飲。但是在古代由於沒有冰箱,想要吃冷飲可以說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 從自然藏冰到人工製冰,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們夏季照樣吃「冷飲」
    若是能在此時,喝上一口涼水,吃上一碗涼粉直入脾胃,透徹心扉豈不美哉。那麼在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製作解饞消暑的呢?古代有哪些令人喜愛的冰食在美食方面,人們從不厭倦對它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能解決在炎熱天氣下既能愉悅地享受美食,又能降溫解暑,古人們可謂費盡了心力。不僅要解決讓食物變涼的問題,還要增添食物的口感豐富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的味蕾。
  • 古代沒有冰箱,那他們是怎麼吃冰的?必須為我們的吃貨老祖宗點讚
    在21世紀的夏天,多數地域的氣溫已經高到讓人無法忍受,在烈日的炙烤下,很多地方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這時候只需要來上一杯冰飲或是一碗冰沙,就能達到緩解炎熱的效果。而人們之所以能享受到冰飲、雪糕等美食,就離不開冰箱這一發明了。因此人們常常都在感嘆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否則就會像古人一樣面臨著度夏問題。鮮有人知的是,古人雖然沒有冰箱,但他們一樣可以在夏天吃到冷飲,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銅冰鑑、搖風、冰枕……炎炎夏日,古人消暑的花樣竟然這麼多?
    《延禧攻略》劇照其實,這個「水果冰箱」就是古時的冰鑑。早在《詩經》中,古人就有「鑿冰衝衝」冬儲冰夏用的技巧;搖風、草帽、冰米酒等納涼物品和消暑飲品都成為古人的寵愛。此外,熱愛大自然,倡導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古人,還喜歡結伴而遊,在清淨的大自然中飲酒作詩、消暑納涼。鑿冰衝衝,冰從何來?
  • 沒有空調電扇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消暑解悶的?
    但無論是什麼時候的夏日,在那些鋪天蓋地的悶熱聲中,總會帶著些許意蘊濃厚的詩情畫意,一舉一動都可以繪作副潑墨大寫意,而古人消夏之法更尤為甚至,他們雖然沒有現代人的空調,電風扇,冰箱,但一樣把夏天過得悠閒愜意。
  • 古代夏天冰品冷飲用的冰,都是從哪裡弄來的?
    我們知道,古人並不會因為沒有冰箱就懶得在炎炎夏日嘆一口涼。各類冰品冷飲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冰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滷肉君為您獨家揭秘這段歷史。每年冬天渭河乃至繞成八水、城南太乙宮以及巷子西邊白鷺灣、龍渠灣一帶專門為採冰修造的水池,都是好去處。堅挺如太乙宮天池,據說至今夏天仍然有冰存在。正因這樣海量的儲冰,唐朝之後各類冰品冷飲數量蹭蹭往上漲。像古羅馬這種地中海氣候影響下的國家很少會有大範圍自然冰,為此,古羅馬人不惜爬到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山頂去採冰,順便一說,埃特納山是歐洲最高最大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 假如在古代你是否可以吃得上冰?
    夏天是炎熱的,現在我們可以在空調房裡面,也可以吃著冷飲。但是,在古代呢?他們沒有冰箱,能吃上冰的東西嗎?藏冰方法南傳發揚光大原本夏天享受冰主要是在北方,南方人很少能夠用到冰。到了南宋,政治中心由北方遷移到南方,同時把技術也帶來了。但是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麼冷,導致南方能結的冰也就比較薄。這個困難當然難不住我們古人想要享受冰的決心,單層的冰是比較薄,把它加厚不就可以了。
  • 古代沒有冰箱,為什麼夏天可以吃冰和冷飲?這一切從何而來?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9,閱讀約2分鐘現代冰箱是瑞典工程師於1923年發明的。是冰箱的出現使人們在夏天可以吃冷飲和冰淇淋。有人認為古代科技不發達,烈日下難嘗清涼冷飲;這是真的嗎?中國古代有相當多的冷飲。在西周時期,人們已經使用冰塊,並有專門的官員管理冰塊。春秋時期,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冰鎮飲料。古人把果汁和冰塊混合在一起製成冷飲,也就是現在的冰鎮果汁。到了唐代,冰塊的使用量會更大。市場上冷飲琳琅滿目,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購買。商家還會在融化的冰凍水中加入糖,從而促進消費。
  • 冰品消暑正當時 一碗下肚透心涼
    商報記者 苗露 通訊員 張玥潔如果說,沒有火鍋的冬天是不完整的,那沒有冰品的夏季也仿佛少了那麼點意思。還記得小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滿大街的冰品小販,推著碩大的冰櫃,裡頭放著一個個盛滿冰品的大桶子,想要什麼就跟店家說。點單之後,店家會掏出大大的瓷碗,直接從桶裡給你撈上一大勺,足夠吃過癮。不管是沁涼解暑的冰粉、微甜多搭配的燒仙草,還是黝黑光滑的龜苓膏,無一不勾起我們的童年回憶。看到這裡,是不是瞬間回想起那種入口順滑,冰涼勁爽的感覺了?
  • 夏至時節的消暑生活|冰品涼飲,涼在嘴裡、甜在心裡的消暑聖品
    夏至也叫作「夏半」,意謂夏季走到一半,雖然天氣愈來愈炎熱,但離立秋只剩夏季的半程。《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意思是說,夏至日到了,自然界中的蟬兒開始鳴叫了,半夏木槿也紛紛開花。炎熱漫長的夏天正式開始,解暑降溫也被正式納入每日必思考項。
  • 2000年前中國古人如何用熱水成功造冰,是困擾物理學家的巨大難題
    最近,炎炎夏日終於伴隨著梅雨季節來臨,很多人早早地打開了空調,從冰箱裡面拿出冷飲解暑。然後再感謝一下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好奇,古代沒有空調、冰箱,怎麼活呀。其實古代也有簡易版冰箱和空調。
  • 12星座開運冰品大公開
    就算宅在家裡,若沒有冷氣伺候,必然也會汗流成河。這時候,不來一碗沁涼冰品,怎麼對得起自己呢!不過你知道嗎?吃冰除了能消暑、滿足味蕾之外,還能吃出好運氣,你想了解12星座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好運一整夏嗎?
  • 古人的「冰飲凍飲」只有想不到沒有喝不到
    古人鑿冰習俗《詩經》中就有描寫古人有鑿冰、儲冰的習俗,這從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能得知一二。冰鑑具備雙層結構,鑑內置有一缶,內盛酒水,鑑壁與缶之間則可放置冰塊,以起到冰鎮的效果,這樣一來,古人就能在炎炎夏日裡喝到「清新冰飲」了。掐絲琺瑯「冰箱」工藝相當考究「浮瓜沉李堆冰盤,晶光雜映琉璃丸。」
  • 2020夏季到東京吃剉冰,限定冰品10選:珍奶冰、哈密瓜冰一次網羅
    這是只有在夏天才能體會的美好享受,而本篇更是精選出10間東京的冰品甜點店家,介紹它們在今年夏天即將推出的新!跟著我們一起搶先品嘗2020的夏日美好吧!而使用這些珍貴冰塊所刨出的剉冰,吃起來蓬鬆細緻,口感猶如棉花糖入口即化。口味共有草莓、芒果和抹茶紅豆三種,淋上糖漿和煉乳,享受由日光的自然和職人製作,在口中融化的極致美味吧!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的?
    如果沒有冰箱,食物不能通過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便捷的儲存食物,這會給生活增添許多麻煩。可是古代就沒有冰箱,人們該通過什麼來儲存食物呢?古代也沒有五彩繽紛的冷飲和冰激凌,他們在夏天又該如何解暑呢?圖片:古人吃吃冰鎮的葡萄水果劇照一、古代的冰文化其實,利用「冰鎮」來保鮮食物或是製作冷飲的方法,並不是現代才有的,早在夏商周時期,冰文化就誕生了,人們會在寒冷的冬天鑿出冰塊,再將冰塊儲存到夏天使用。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要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
    每個夏天,街上的冷飲店裡都會有一群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棍批發店裡也會有一些買雪糕給小朋友吃的父母,他們喝著冷飲,好像夏日的酷暑已經過去一樣。現在,家家戶戶都配有冰箱,冰箱是四季必備的電器,甚至有人說它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若無冰箱,食品不能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方便地儲藏食品,給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 夏季想吃冰消暑,又怕胖,掌握以下4點技巧
    這些冰品有可能讓你熱量爆卡,一份冰品熱量200-500大卡不等,幾乎接近一餐的熱量攝取,容易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及糖,整個夏天累積下來,當然容易變胖!以下為常見的冰品熱量咖啡脆片冰沙通常含巧克力及鮮奶油,熱量自然比其他冰品還要高;雪花冰的基底為牛奶冰磚(由奶粉、砂糖、水製成),熱量比刨冰(由水製成)還高,再加上常見配料:粉圓、芋圓、紅豆、綠豆、花豆、薏仁、蓮子、花生仁、木耳、椰果、愛玉、仙草…等,這些配料通常會添加砂糖一起熬煮,最後在淋上煉乳、黑糖水、巧克力醬,加一加熱量大約
  • 夏天吃冰,這是一件很「古老」的事
    喝一杯冰水,吃一個冰棒消消夏天的暑氣。然而在古時候又沒有冰箱這種神奇的工具,那古人又是如何得到冰飲的呢?吃冰飲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人吃冰的歷史已有千年,更在其中衍生中各種與冰相關的美食,所以說我們在夏天吃冰這件事上是很認真的啦!
  • 在家輕鬆做出這道夏季冰品時,你已把著名的哈根達斯甩出幾條街
    烈日炎炎的夏季,工作了一天的家人,回到家,很想能吃到心儀的冰品,緩解身體的燥熱,一直以來都是外購好多冰品,存放在冷凍室裡。作為主婦的我,一直想嘗試做出一道被家人認可,且沒有過多添加劑的健康冰品,使出渾身解數終於為家人做出了一道純天然、口感綿密、甜而不膩、無任何防腐劑的香草冰淇淋。
  • 吃冰也會胖!營養師教你5招,控制冰品熱量!
    吃冰也會胖!營養師教你5招,控制冰品熱量!天氣這麼熱,一定要來碗冰、消暑氣,但你知道嗎,一碗雪花冰的熱量,逼近400多大卡,相當於一碗陽春麵熱量,若是再加上配料,更是飆破600大卡,吃碗雪花冰等於吃了一塊雞排!想吃冰又不想發胖的你,一定要掌握冰品熱量以及5招吃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