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兩年沉浮:資本退潮 鹿死誰手?

2020-12-22 網易財經

(原標題:「新零售」兩年沉浮:資本退潮 鹿死誰手?)

本報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導

導讀

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從線上進軍線下的網際網路企業,回歸零售本質,成為每一個「局中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零售行業發展歷史,就是新、舊業態不斷融合變化的過程。

2016年10月,「新零售」的概念由阿里主導進入公眾視野。短短兩三年間,阿里系、騰訊系兩大網際網路巨頭「跑馬圈地」劃分陣營。傳統零售業巨頭也或被動或主動地開始「尋方問藥」。這期間,業態創新、資本湧入、噱頭不斷等成為常態。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

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8萬億元,同比增長9.0%。在新技術推動以及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下,新興業態和傳統業態融合成為消費市場供給的重要途徑。

但事實上,梳理各大零售巨頭的動作不難發現,自2018年3月以來阿里、騰訊系事實上都停止了 「買買買」的腳步。陣營內還出現了「退潮整合」的身影。

除了無人便利資本熱潮漸淡,2018年12月,永輝超市剝離永輝雲創,成為零售業新一輪調整趨勢的苗頭。雲創業務作為新零售板塊的嘗試,出現了嚴重虧損,近3年來累計虧損近10億元,僅2018年前三個季度虧損就達6.17億元。這也讓永輝超市的淨利潤下滑了26.9%,也是其7年來首次業績下滑。

整個資本市場的降溫,也讓資本對新零售的「助攻」降低。但新零售本身存在的前期盈利乏力能力問題也不容小視。儘管每一次的商業變革都超出業界預期,但產品和服務依然是從業者追求的真諦。

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從線上進軍線下的網際網路企業,回歸零售本質,成為每一個「局中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退潮預警

由盒馬鮮生掀起的「零售變革」,儼然已經演變為零售業的大狂歡。

盒馬鮮生CEO侯毅在2018年9月首次披露了盒馬鮮生的經營情況。侯毅稱,盒馬鮮生總共開設有64家門店,覆蓋14個城市,服務消費者超過1000萬人。從坪效看,如果是成熟門店(經營1.5年以上),盒馬的單店日銷超80萬元,折合每平米坪效超5萬元。傳統超市坪效一般在1萬元/平上下,單從坪效角度來看,新零售的嘗試取得了質的飛躍。

盒馬在一年內開出64家賣場,成就零售企業望塵莫及的速度。對資金實力,團隊、人才、管理、供應鏈、運營能力都提出極高的要求。阿里下沉到重資產的實體去做新零售,基於阿里體系強大的支撐。這些支持包含物流、服務,技術各個環節。

根據公開的訂單來源,盒馬成熟門店的線上訂單量佔比達到60%,事實上在2017年年中,盒馬成熟門店的線上訂單量就已經超過線下。客單價層面,盒馬的線上訂單客單價75元,線下客單價113元。

具體到會員每月購買情況,如果會員線上線下都使用盒馬的服務,會員的每月花費在575元。純線上消費的會員,每月花費為279元。純線下消費的會員每月花費228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披露的數據僅僅是成熟門店的數據。「盒馬目前公布的僅僅是頭部幾家的數據,上百家門店的整體坪效仍然無法記入。如果後面門店虧損額較大,很有可能會把頭部門店的盈利攤平。對比原本就盈利的線下企業反攻線上市場,在線下建立門店前期對資本的依賴性要求更高。」零售專家、上海尚益諮詢創始人胡春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顯然對於阿里系「心頭寶」盒馬來說,資金後盾堅實。但以目前的市場規律,資本的退潮周期往往只需要3-5年。對於其他入局的傳統零售企業來說,如果也一窩蜂、「孤注一擲」地押注「新零售」,帶來的後果可能反而是「傷筋動骨」。

永輝雲創業務作為新零售板塊的嘗試,近3年來累計虧損近10億元,僅2018年前三個季度虧損就達6.17億元。面對嚴重虧損,永輝已經不堪重負。「數據和算法」對於永輝這樣一家傳統零售業起家的公司,要想修煉得道,免不了長期「重資產」的投入。或許正是鑑於短期內無法見底的投入,永輝選擇了適時收手。

新零售風氣正盛之時,永輝憑藉強大的生鮮供應能力,從商超場景切入餐飲場景,延伸流量,尋求高毛利。通過「超級物種」,將高端超市和生鮮餐飲的混合,定位為輕時尚及輕奢餐飲。

2017年底,騰訊以46.8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受讓上市公司5%的股權;隨後又以1.875億元對「永輝雲創」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騰訊對「永輝雲創」持股15%。

在零售領域,騰訊和阿里的對抗升級,超級物種全面對標盒馬鮮生。然而2018年底,永輝不得不正視虧損的現實,剝離永輝雲創,及時止損。

「熱錢湧入,過於急功近利,對於原本合理的商業模式來說並不一定是好事。並非所有情況都能夠通過燒錢解決問題。資本需要教育,回歸理性,回歸零售內在邏輯。需要重新思考能夠得到多大的收益、需要多大的成本,需要多長的時間找到投入和收益之間的平衡點。」胡春才說道,「資本的快速投入,迅速獲得客流。事實上,消費者聰明得很。除去頭部的一些消費者,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更看重口袋裡的錢,購物的性價比。沒有補貼紅利之後,自然而然地會選擇其他消費方式。通過燒錢帶來的偽需求並不能持續。」

零售本質關注的問題仍然是效率和效益,而帶來的結果就是成本和收益。在以家樂福為代表的零售時代,零售商通過從供應商處的相對優勢,取得通道費用的模式得到收益。而在新零售時代,阿里首先做出革新,通過同供應商合作,共同挖掘價值進行分享,使得供應商原本18-24個月的產品開發周期,可以縮短到3-6個月。幫助供應商找到合適的新品,賦予供應商價值,也成為未來趨勢。

「對於零售商來說,本質上它是一個二傳手,本身並不生產商品。有了電商之後,二傳手的價值逐漸淡化,從物流式的二傳手轉變為價值的二傳手,在顧客和生產商之間挖掘出屬於零售商的價值,才是未來零售轉變的內核。」胡春才分析道。

此外,7FRESH、天虹sp@ce們也都在瘋狂開店,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加快鋪店速度,搶佔先發優勢似乎成為各方力量主要的角鬥場。

盒馬採取新開店的方式吸引中高端客群,對於時間和品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激進擴張的路途中,「弄潮兒」盒馬也不免出現問題。2018年11月15日修改胡蘿蔔上架日期的「標籤門」;2018年12月11日,盒馬鮮生因門店銷售的鯽魚被檢出恩諾沙星超標而被通報並上榜;今年1月15日,成都盒馬銷售的皮皮蝦被查出鎘超標。

差異化打法

在這場新零售混戰中,傳統外資零售巨頭的打法有所不同,儘管趨於緩慢但步伐更穩。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在2017年推出了雲倉項目,某種程度上應對了不斷下沉到社區的零售業爭奪。

事實上,對於雲倉(即前置倉)的嘗試在傳統零售業內一直存在爭議。前置倉,是指在企業內部倉儲物流系統內,離門店最近,最前置的倉儲物流。傳統的物流配送格局已經由電商平臺+快遞企業+消費者轉變為電商平臺+前置倉+即時物流(或消費者),或者前置倉+消費者。

盒馬鮮生、每日優鮮、永輝生活、大潤發、阿里的零售通等等,也都有前置倉的嘗試,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盒馬鮮生屬於店倉一體,既是門店也是倉庫。

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的前置倉則不具備門店的功能。大約佔地200~300平米,SKU在1000左右,一般選址會員比較集中的地方,精選會員高頻次購買和高滲透率的商品,包括生鮮、母嬰、個護、乾貨,以及網紅爆款休閒零食類商品,基本涵蓋生鮮全品類,為周邊3~5公裡的用戶提供1小時的「極速達」服務。以目前公布信息,山姆預計在每個一線城市布局10個左右甚至更多的前置倉,通過深化與京東到家的合作,進行到家業務的完善。

「鑑於雲倉項目推出後的良好反響,我們2018年將雲倉項目擴展到上海、北京。以運營超過一年的深圳雲倉為例,其坪效達到每平米每年銷售過13萬元,給了我們更多的信心開設更多雲倉。雲倉對會員的購物頻次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山姆的會員制特性,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顧客的購物頻次和續卡率。」沃爾瑪中國副總裁、山姆會員商店高級副總裁陳志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一般生鮮電商的客單價約三五十元,山姆前置倉的客單價達到200元以上。在每個訂單固定成本(如配送成本)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客單價越高,盈利能力越強。

「雲倉解決了部分會員即時消費需求,尤其是高品質的生鮮商品和『保真』的母嬰商品,這兩類商品在雲倉賣得非常好。我們的目標會員不願意因為其他因素就降低生活的標準。因此,雲倉滿足了會員對生鮮和母嬰商品的緊急需求,幫助我們會員保持生活的水平和品質。用戶反饋體現在銷售和購物頻次的增加,以及滿意度的提高。」陳志宇補充道。

而對於處於熱點追逐中心的活鮮、熟食品類,山姆則選擇了相對的「冷處理」。

沃爾瑪中國副執行長、山姆會員商店中國業務總裁文安德(Andrew Miles)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山姆在中國的定位主要滿足個人會員需求——針對中高端收入的家庭。出于堅持商品質量、食品安全的考慮,並沒有設計售賣活海鮮的業務。我們不能服務所有消費者,必須堅持服務目標群體。」

沃爾瑪中國區總裁陳文淵也對記者表示,未來實體店仍然是以加強生鮮經營、加強自有品牌開發以及繼續做好「天天平價」三個策略為主。陳文淵披露,沃爾瑪在中國首家自營生鮮配送中心將於今年3月正式運行,該項目總投資超過7億元,創下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22年以來單筆投資之最。未來20年,沃爾瑪計劃在中國改建或新建十幾個類似的物流中心。

「雲倉的增長非常快,2019年我們希望可以達到成倍的增長。現在主要的瓶頸是人手問題。在品類方面,我們依舊會以母嬰和生鮮商品為主。我們可以把店裝修很華麗,可以開在市中心,可以製造很多噱頭,但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定位準確才是山姆目前最好的切入點,也是能夠給會員提供最高價值的方面。」陳志宇補充道。

對實體零售來說,門店坪效也不再成為衡量業績的唯一標準。傳統實體零售將門店作為品牌、市場、銷售、發貨、倉儲等流程的陣地,但對於全渠道業態來說,門店不需要承載所有的功能,除了為銷售服務之外,門店還應該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基於這樣的背景,以家樂福、沃爾瑪、天虹等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巨頭都在加快門店升級的步伐。通過新增母嬰室、互動區以及引進星級大廚進行食材烹飪指導的方式,升級線下購物體驗。

區別於唯快不攻的「重資產」打法,傳統零售巨頭顯得更加謹慎,更加注重自身內功的修煉。

下半場開賽

當前零售行業無疑仍處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目前國內零售百強企業,僅佔實體零售20%的市場份額,而國外前十的零售企業佔到市場份額的30%。

相比之下,美國線下零售發展較為成熟,根據Rediff Business顯示,2010年,世界十大零售巨頭中,美國有五席,分別是亞馬遜、克羅格、Costco、家得寶和Target。而高度發達的線下零售一定程度也遏制了電商的發展。反觀中國,線下零售總額增速較為緩慢,從2009年開始,增速低於20%。但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則實現彎道超車。

回到零售業態現狀,線上企業的資本優勢明顯,但缺乏線下經驗;線下門店受到線上業務的衝擊,也面臨越來越困難的處境。很多實體零售老闆開始覺得做超市越來越難,選擇出售資產。再者,對標全球零售業發展的趨勢,也呈現出提高資產的集中度的趨勢。這其中併購也扮演著重要角色。2019年以後的零售行業,集中度提高也會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電商時代上半場( C2C )注重流量跑馬圈地、到即將開啟的下半場(B2C),將更加注重品牌升級。新零售巨頭面臨線上流量增長瓶頸,也開始探索向線下索要流量的商業模式。

從2000年到2018年,行業的兩個核心關鍵詞是流量和品牌的線上升級,但目前流量成本提升,平臺在增加品類顆粒度上面臨較高的成本,導致品牌線上發展速度放緩。

2017年是騰訊和阿里分搶線下實體零售資源最為瘋狂的一年。阿里蘇寧系、騰訊京東係為代表的新零售版圖之爭激戰正酣。2017年初,阿里完成銀泰私有化,先後籤約了上海百聯集團、入股上海聯華超市、福建新華聯,以及重磅級入股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投資居然之家,迅速完成新零售版圖搭建。2017年12月,騰訊通過正式入股永輝,開始跟隨阿里對線下零售業密集出手。迅速擴充戰場,形成聚集了沃爾瑪、家樂福、紅旗連鎖、中百集團、步步高、美團、每日優鮮、天虹股份的零售版圖。

2018年社交電商風頭正盛。社交零售具備成本低、場景多元、去中心化的特點。基於這樣的特性,商派社交在對多家客戶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後,全新布局社交業務領域的三大板塊:社交零售+社交分銷+社交營銷。

而2018年以後的後電商時代,零售將繼續核心聚焦復購和效率。此外,人口結構、消費習慣都決定著零售前行的方向。

此外,數位化零售,從誕生之日起,裹挾著價值交換方式的想像和對未來的驗證。從今年的數位化進程不難看出,數位化商業時代,不管是製造商還是零售商都應該把重心從過去的產品思維轉向客戶思維。

新零售中關於人、貨、場的重新結構,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場景化思維更能增進商家和消費者的粘性,也是最易上手的數位化方式。

德勤也發布研報指出,當今零售業面臨的最根本改變是消費者對技術的應用超越了企業,從而推動企業需要變革自身來追趕消費者的新需求。而數位化平臺可以幫助企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觸達消費者,由此帶來了競爭模式的徹底變化。

新零售「呱呱墜地」的兩年多來,尚在摸索階段。行業整合競爭未有定數,群雄逐鹿,結果未知。

然而無論是山姆、盒馬,還是超級物種、7FRESH,都多方尋「藥」,如今也都在開店和電商的組合賽道上布局。儘管前途未卜,但新零售已經顯現幾番沉浮。對企業來說,是激流勇進還是穩中求進?最終答案仍需回到商業的本核,效率和效益的競爭。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唐唯珂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從風口到「封口」 烜赫一時的「新零售」要全線退潮?
    這期間,業態創新、資本湧入、噱頭不斷等成為常態。   但是,最近幾個月,烜赫一時的「新零售」畫風開始有變,熱度持續下降,諸如,「新零售要退潮」,「新零售風口要停」,「新零售走下神壇」的論斷開始頻繁刷屏,不無尷尬。
  • 羅森張晟:新零售投入便利店在退潮 2020年後行業或理性增長
    之所以這麼認為,張晟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從去年底開始,尤其是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在內的資本開始冷靜,新零售在便利店的投資開始退潮。根據IT桔子數據,2014年便利店投資事件16起,投融資金額為4.18億元。在資本的加持下,一些初創便利店品牌捨命狂奔。
  • 無印良品羅森組隊,退潮的實體零售誰來救贖誰?
    無印良品和羅森這次組隊,並不是什麼新興嘗試,而兩者合作的背後,都懷著各自的需求,至於身處行業退潮期,能不能成全彼此、誰又能救贖誰,它們的結局難以預料。昔日零售巨頭如何抗疫?這可以看作無印良品在新零售方面的試驗,畢竟與羅森的合作還是為他人做嫁衣,要想真正在國內實現逆襲,無印良品唯有嘗試新的線下門店業態場景,希望提高消費者留店時間,從而帶動產品的購買機率和連帶率。
  • 又一零售巨頭退潮!這家超市狠砸148億,煉就「中版Costco」?
    繼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之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10月11日晚間,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弘章資本翁怡諾對話好鄰居陶冶:在新零售下,萬千門店的新出路
    弘章資本翁怡諾對話好鄰居陶冶:在新零售下,萬千門店的新出路 2018-12-02 19:48
  • 金雞獎|王長田說「我們對不起資本」,資本退潮後的電影怎麼辦
    這是作為行業復甦關鍵見證者的金雞獎,首次開辦首屆中國電影投資大會,這也表明金融資本與電影產業的聯繫將變得更加緊密。影視寒冬持續至今,投資人如何看待電影行業?行業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資本退潮後,電影怎麼辦?
  • 餐飲新零售風口來襲!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
    餐飲新零售風口來襲!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21 11:44:18 隨著大賣場業態的逐漸退潮時代的到來,傳統零售行業不斷受到高昂成本與消費場景受限的困擾,零售商超業態面臨迫切的變革。
  • 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這家超市狠砸148.6億,要做「中國版Costco」?
    文章來源:網絡繼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之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10月11日晚間,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數字零售,新零售的新大陸
    按照人們對於新零售的理解,所謂的新零售其實就是傳統的網際網路巨頭藉助業已形成的資源優勢向B端進行賦能的過程,但是,從早期的發展情況來看,新零售玩家所謂的賦能依然沒有擺脫資本和流量的限制,於是,新零售又變成了一個資本和流量的競技場。可以想見的是,在資本和流量紅利依然見頂的大背景下,以資本和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新零售並不會走得太遠。
  • 新零售流量「搶奪戰」再升級 春曉資本領投西安每一天便利店
    近日,西北地區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每一天)宣布獲得2億元A輪投資,領投方為春曉資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西安每一天是一家創立於2010年的西安本土便利連鎖企業。據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底西安每一天的連鎖門店總數已超過了1000家。
  • 叮咚買菜榮獲「2019供應商滿意度領先零售商」 新零售持續兩年領跑...
    叮咚買菜榮獲「2019供應商滿意度領先零售商」 新零售持續兩年領跑行業 上海市東方世紀消費品發展促進中心於今年第 17 年開展「零供滿意度專題調查」,9月27日,正式發布了「
  • 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未來零售的進化思考
    聯商網消息:近日,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在零售男人圈演講時表示,過去15年裡我們中國的零售很多是向日本、向歐美的一些成功的零售商學習。但是往後看15年,中國的零售和服務業一定會演化出很多新物種,有很多新標準,中國的零售和服務業將成為全球最佳實踐。
  • 「新零售」革命下的商業地產新生態
    和訊房產消息  大手筆併購,跨維度合作,新零售正變成線上線下巨頭之間擊鼓傳花的遊戲。  早年被視為「壓垮商業地產的最後一棵稻草」的傳統電商,如今早已風光不再。隨著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拋出新零售的概念,依靠網際網路巨大紅利起家的淘品牌們似乎已經命懸一線。  曾經的電商巨頭正在紛紛踏入傳統線下。
  • 入股10%後 「快手一哥」辛巴與起步股份成立新零售公司 註冊資本...
    原標題:入股10%後,「快手一哥」辛巴與起步股份成立新零售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9月25日,浙江辛起
  • 步日本後塵,便利店或將成為中國零售新業態?
    一、掘金新零售談到便利店與風投,我們不得不先談談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根據最新的《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阿里認為,新零售是指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方式,新零售的三大特徵是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人貨場,零售主體具有物理和數字的二重性,以及藉助數位技術、物流、泛文娛、餐飲等多元業態均將延展出更多的新零售業態。
  • 「沉浮」天星資本:新三板「狂生」押注與轉型
    押注新三板2012年成立的天星資本,在最初發展的幾年時間裡同新三板市場深度綁定,而這種押注式策略也為隨後天星資本遭遇的種種問題埋下了伏筆。天星看好新三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看好新三板企業,二是樂觀預期自身可以登陸新三板並且利用新三板完成跨越式發展。
  • 起步股份與「快手一哥」辛巴共同成立新零售公司 註冊資本1000萬...
    【環球網綜合報導】天眼查App顯示,9月25日,浙江辛起新零售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章利民,經營範圍含鞋帽零售;服裝服飾零售;玩具銷售;體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玩具、動漫及遊藝用品銷售;母嬰生活護理(不含醫療服務);珠寶首飾零售等。
  • 新零售的「歸真」之路
    從新零售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它就承擔起了電商接棒者的責任。於是,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一直都是把它與電商聯繫起來做對比的。雖然新零售的擁躉者們一直都在試圖撇清它們與電商之間的聯繫,但是,至少從新零售早期的發展情況來看,它依然沒有跳出流量和資本的怪圈。
  • 銀泰迭代:新零售百貨樣本出世
    本報記者 李立 杭州上海報導從2017年私有化退市開始,銀泰百貨低調度過了埋頭趕路的兩年。作為阿里新零售的第一塊試驗田,銀泰百貨卻遠不像盒馬鮮生那樣高歌猛進,在悄然趕路間煉成了新零售百貨樣本。銀泰百貨CEO陳曉東日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詳解了兩年間銀泰的迭代與變化,銀泰如何在細節繁多、結構堅固的百貨行業試煉出實體百貨的新零售之路。
  • 新零售時代,鮮稻屋如何脫穎而出?
    在新零售時代,儘管人們找到了很多加入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但是真正能夠抓住用戶痛點的模式卻很少。而選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入手,無疑能夠直切用戶痛點,迅速佔領人們的心智,並獲得非常有效的效果。立足技術,鮮稻屋打造的是新零售的黑科技藉助歷時兩年研發成功的無人智能零售設備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零售,目前這些無人零售設備正在陸續進駐到社區當中,實現了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