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卡喉怎麼做?惠州市一院醫師推薦海姆立克急救法

2021-01-09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海嬋 陳驍鵬 通訊員 鄭海燕

近日,熱播劇《以家人之名》火了,劇中主角小凌霄的妹妹被核桃卡住了喉嚨,最終窒息身亡。面對這種異物卡喉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呢?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羅國標認為,老師跟家長們可以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簡單有效。

據羅國標介紹,孩子大腦缺氧的黃金救援時間是4分鐘,4-6分鐘後可能出現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對此,建議家長們可以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這個方法在搶救時非常有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將肺部想像成一個氣球,氣管就是氣球的氣嘴兒,當氣嘴兒被異物阻塞,用手捏擠氣球,氣球受壓,從而將阻塞氣嘴兒的異物衝出。

「孩子異物卡喉很危險,現在的家長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越來越上心。」羅國標介紹,從急診室接診的情況來看,孩子異物窒息送醫的病例比較少,但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海姆立克急救法簡單,效果也很好,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們都不妨學一學。

5歲以內的幼童氣管異物發生率尤高。這是因為小兒的氣管與食物交叉的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當孩子哭鬧時,大人給其花生米、黃豆等食物,由於小孩含物說話、哭笑活動,使會厭軟骨無可適從,而致吞咽的食物誤入歧道,造成氣管異物。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其中因氣管異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有3000名,而這種意外的發生很突然,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瓜子仁都可能會堵塞氣管,後果非常嚴重。因此,家長們需要高度關注。學齡前的兒童依然需要成人在身旁照顧,以免意外傷害發生時,孩子因為無力應對引起不必要的悲劇。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文俏

審籤|吳瑕

實習生|陳愷祺

相關焦點

  • 異物卡喉別拍背,應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遇到異物卡喉,很多人都會喝水、拍背、揉頸,但這種做法其實都是不對的。」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提醒大家,遇到異物卡喉應及時採取正確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半個月前,蔡某因腦梗死被家人送醫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病情明顯好轉。昨天吃完飯後,他又吃了點水果補充維生素,但在吃的過程中不小心竟被一大塊柚子卡住了氣管。
  • 吃蘋果被噎的孩子已經出院遇到異物卡喉,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日常生活中,異物卡喉是比較常見的現象,而喝醋、吞咽、拍背等「傳統」急救法,都是不對的,如果遇見異物卡喉,應該怎麼做?1月7日,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聯繫到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士李富巖,據其介紹,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國醫師亨利·海姆立克(HenryJ·Heimlich)發明的。「據說,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立克利用一隻狗反覆進行實驗,針對異物卡喉找到最佳的方法,然後應用到人的身上。」
  • 發生異物卡喉,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救人一命!
    近年來因為異物卡喉致死的案例屢見不鮮,觸目驚心。 2019年3月湖南瀏陽幼兒園發生四歲小男孩異物卡喉身亡的慘劇。 2019年5月上海某郊區1歲女童因異物卡喉致死,讓父母悲痛不已。 …………
  • 兩歲小兒異物卡喉——急診科醫生施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
    兩歲小兒異物卡喉——急診科醫生施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生命 2020-07-2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異物卡喉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最有效方法
    慶幸的是當天值班的李劍峰副主任醫師發現後,立即從背後環抱,雙手一手握拳,另一手握緊握拳的手,從腰部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壓,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將患兒救了回來,硬幣從患兒氣道順利排出。異物卡喉後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最有效異物吸入屬於嬰幼兒多見的急症,嚴重者會在短時間內窒息死亡。
  • 孩子異物卡喉,別拍背!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緊急時刻能救孩子命
    近日一名3歲男童因為在家裡,邊玩耍邊吃桂圓,導致異物卡喉,孩子送到醫院的時候面色發青,呼吸困難,護士見狀,立刻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僅用了20秒就將男童喉中異物取出,是一顆完整的桂圓!此次事件的曝光後,讓許多家長震驚,平常吃的東西,竟然能引起這麼嚴重的後果。
  • 異物卡喉別拍背,應及時採取這個急救法!趕緊學起來
    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介紹,董勝旺採用的正是異物卡喉時正確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此急救法是一位名叫海姆立克的美國外科醫生與1974年發明的,它是一種用於解救呼吸道異物窒息患者的快速急救手法。異物卡喉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尤其是人們在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嬉笑、打鬧或啼哭,多見於兒童和老人。
  • 幼兒異物卡喉危在旦夕 海姆立克手法成功救治
    大眾網威海3月3日訊 (通訊員 陳媛菲 見習記者 宋陽) 近日,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救治一名異物卡喉危在旦夕的患兒。
  • 寶寶異物卡喉怎麼辦?——海姆立克急救法了解一下
    接診醫生立即一隻手託住孩子下巴,讓其面部朝下,一隻手叩其背部.....一陣暴風操作後,孩子終於將異物吐出,轉危為安。這是某醫院急診室真實發生的一幕,要不是急診醫生施救及時,結果不堪設想。 現在嬰幼兒被異物卡住的新聞屢見不鮮,因為嬰幼兒的咳嗽反射及喉頭保護性反射還未發育成熟,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異物卡住,那麼不小心卡到後,應該怎樣快速施救呢?
  • 1歲內寶寶被異物卡喉,立即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新手爸媽提前學
    每天因為寶寶誤食異物或被異物卡住喉嚨的案例非常多,從孩子食道、胃裡取出最多的異物是硬幣、發卡、電池、紐扣、筆帽、拉鏈頭等物件,家長在給寶寶玩玩具時,一定要注意遠離這些容易吞咽或卡喉的東西。寶寶吞入異物有什麼表現嗎?
  • 孩子異物卡喉怎麼辦?急救法在這裡
    隨著小兒的玩具和零食越來越豐富,家屬也越來越忙,小兒異物梗阻的發生率明顯增多,很多家屬如電影《小謝爾頓》裡的人一樣,遇到孩子異物梗阻後慌亂無主,無從下手,而事實上如果一發現小孩異物梗阻,當場正確處理的話很多都能成功解除。在沒有醫療設備的情況下,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最常用、最簡單易學的解決呼吸道異物堵塞的方法。
  • 孩子被異物卡到喉嚨?救了100萬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當孩子出現,無法咳嗽,不能說話,或臉色發青幾乎無法呼吸時,即可確認為異物卡喉。 這時,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寶寶寶貴的生命。注意,如果可以呼吸、哭泣、說話或仍能咳嗽,則不應該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比如魚刺卡喉,能呼吸,能說話,這種情況不需要使用)。
  • 3歲寶寶吃花生被卡喉,爸爸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分鐘解救成功
    3歲寶寶吃花生被卡喉,爸爸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分鐘解救成功3歲的寶寶可以自己走路了,也正值「口欲期」,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我們看到過明星的女兒也是這樣,眼睛所到之處,必定可以拿來嘗嘗,哪怕是書本、拖鞋。
  • 異物卡喉?噎食?謹記「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救命!
    在這個時候,她突然想到之前在上育兒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如果孩子一旦出現被異物卡住的情況,要學會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緊急施救。索性她當時還記得如何使用這種方法。然後,她就按照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方式:把孩子抱起來放在前臂上,頭部朝下,用手支撐孩子的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孩子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接著,把孩子騎在她的兩大腿上,面朝前。
  • 你必須要掌握的家庭急救術---海姆立克急救法
    當時王寶強採取的就是經典的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術。Dr. Henry Heimlich 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發明人。此急救方法自1974年推廣以來,號稱已經拯救了10萬人的生命。《世界名人錄》稱海姆立克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 海姆立克急救法真有那麼靈嗎?
    原標題:海姆立克急救法真有那麼靈嗎?   異物卡住喉嚨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短時間內可致人窒息死亡,那麼異物卡喉時當機立斷的搶救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帖子教了大家一種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微信上關注度很高,被大量轉發。
  • 「育兒園」嬰幼兒氣道卡異物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
    嬰幼兒氣道卡異物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專家簡介:曹曉鋒,兒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甘肅省人民醫院兒科醫生。省醫師協會兒童慢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兒童重症肺炎、肺不張的支氣管鏡灌洗及支氣管異物的取出術,兒童胃鏡檢查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等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
  • 濱州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拯救7旬老人生命
    周東清護師、李延可醫師立刻衝到病房查看患者,從掉落在患者床邊的半隻水餃以及家屬語無倫次的描述中,李延可醫師快速判斷患者為氣管異物窒息,立刻把患者從床上拖起來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對患者施救,同時周東清護師為患者準備心電監護儀及吸氧裝置。
  • 山東教師用「海姆立克法」救人,這項急救法你了解多少?
    近日,山東泰安一六年級學生上音樂課時,誤吞原子筆的零件卡住氣管,老師緊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對該學生進行施救。最終學生順利吐出異物,轉危為安。「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怎麼操作?另外,醫生強調:海姆立克急救法最好在孩子異物嗆入後,呼吸困難情況不好時用, 如果孩子嗆入後情況平穩,則不建議使用。因為,孩子往往在異物嗆入時,會發生劇烈的咳嗽,臉咳的通紅,唇色發紺。
  • 爸媽必學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大家更喜歡呆在暖和的室內但看似溫馨舒適的室內對於喜歡好奇地這摸摸、那嘗嘗的寶寶來說也是最最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地方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寶寶因異物卡喉這幾年,關於兒童呼吸道異物窒息導致死亡的新聞屢見不鮮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成為了爸媽必GET技能點甚至能在關鍵時刻挽救寶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