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氣道卡異物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
專家簡介:曹曉鋒,兒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甘肅省人民醫院兒科醫生。省醫師協會兒童慢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兒童重症肺炎、肺不張的支氣管鏡灌洗及支氣管異物的取出術,兒童胃鏡檢查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等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
「氣管異物是指體外的物體誤入氣管、支氣管,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昏迷等症狀,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甘肅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曹曉鋒說,小兒氣管異物是比較常見的幼兒意外急症,嚴重的幾分鐘內便會危及生命,這無疑也給家長們提了醒,要防患於未然,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同時立刻送醫院。
玩具上的小零件應格外注意
在嬰幼兒階段,氣道異物是引起小兒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嬰幼兒用嘴巴去感知世界,喜歡把小的玩具、玩具配件放在嘴巴裡面吃,家長應注意玩具上可能脫落的小零件,如小紐扣、圖釘、塑料螺絲、紐扣電池等放在小孩打不開的收納箱,一些腐蝕性的液體也不要裝在飲料瓶子裡面,防止被孩子誤服,造成氣道、食道燒傷。」 曹曉鋒稱,急診常見的氣道異物多數是嬰幼兒誤吞了一些家長日常不太注意的異物,還有一些是常見堅果類,幼兒因年齡小,咀嚼功能尚在發育中,所以家長不要給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花生、瓜子、豆子、核桃等堅果類食物, 儘量不要給小孩餵食含有小骨頭的食物,而且在小孩嘴裡面含有食物時不要逗小孩哭鬧、嬉笑;大孩子養成嘴巴裡面不含中性筆帽等的習慣,以防誤吸入氣道或者食道。
曹曉鋒提醒家長,一旦發現或懷疑小兒誤吸異物時,若患兒呼吸尚平穩,不要嘗試拍背或其他急救措施,立即送到醫院就診;若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立即撥打120的同時,現場急救最為理想的辦法是美國醫學會推薦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後需要迅速送患兒至醫院用喉鏡或氣管鏡取出異物。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和操作步驟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該怎麼操作?曹曉鋒介紹,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不同年齡的孩子急救步驟不同。
1歲以下兒童急救步驟:
1.患兒面朝下,確保患兒的頭部可以轉動呼吸,將患兒的身體置於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患兒頭部及頸部,可以倚靠在膝蓋上;
2.用另一手掌掌根在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依年齡決定力量大小;
3.5次壓胸,如果按照上面的辦法仍未排出異物,翻轉患兒面向上,或患兒置於救護員的兩大腿上。救護員以中指及食指在胸骨下半段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注意,以上所有動作都是在保持患兒頭部略低於足部的情況下完成的。
1歲以上兒童急救步驟:
1.讓患兒彎腰:救護員的手放在胸前支撐。為了對患兒進行正確的操作,救護員可能需要跪在地板上。如果可行的話,也可以讓患兒面朝下跨坐在救護員大腿上;
2.5次拍背:用另一手掌掌根在背部兩肩胛骨之間用力拍擊5次,依年齡決定力量大小;在另一隻手的支持下,拍擊力量足夠大但不至於把患兒推倒。美國心臟協會在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時不推薦拍背,只用腹部衝擊就能奏效。
3.握緊拳頭:救護員在患兒背後,兩臂從腋下環繞,一手握拳,另一手抱拳,置於肚臍和胸骨之間;
4.向上牽拉:救護員雙臂收緊,拳頭快速向裡向上按壓患兒腹部,重複四次,或者直到窒息異物排出,氣管堵塞解除。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可能帶來一定的危害,如腹部或胸腔內臟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要注意控制好合適的力度。切忌站著使勁拍孩子後背,可能把異物震到氣道更深處。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