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隨身攜帶某樣東西。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隨身帶著沒有什麼,但是等到孩子大了,如果還攜帶這些東西,就會被別人嘲笑。但是家長一旦給孩子拿走,孩子就會哭鬧不止。
像這樣的東西有很多,有的是毛絨玩具,有的是小被子,有的是牙膠等等。
那麼,孩子有這樣的小癖好,到底要不要阻止呢?為何孩子有這樣的癖好呢?
然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得了某種病,但實際上父母不用太擔心。通常人們把孩子非常喜愛、不想離身的東西叫做「依戀物」。而「戀物癖」和普通的「戀物情結」兩者是不一樣的。
如何區分「戀物癖」和「戀物情結」
戀物癖是指成年人受欲望的驅使,希望得到他人的物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普通的戀物情結,只是孩子因為缺少感情的陪伴而選擇某一物品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所以這兩個概念是明顯不同的,絕大多數孩子可能只是戀物情結,情況並沒有像「戀物癖」那樣嚴重。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戀物情結」呢?
缺少陪伴
有的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只是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託管」,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時孩子身邊沒有父母愛的環繞,只能選擇身邊常出現的東西來陪伴自己。
幫助孩子更快融入新環境
父母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孩子一個人面對陌生環境,心理可能會感到害怕。而這時他的「依戀物」會幫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恐懼心理,幫他勇敢地邁向陌生的人群。
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父母應該怎麼做?
尊重和理解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這個習慣不好,會強制改掉、戒掉這種行為。但實際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孩子感覺不舒服,所以家長們要尊重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夠感受到你的理解。
多加陪伴
正是因為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們才會有「戀物情結」。所以平時儘量把手中的工作推一推,多抽出時間陪孩子,讓他們感受溫暖。也要在肢體上增進和孩子的距離,比如多擁抱,使親子關係更加親密。這樣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增加,對其他物品的依賴自然就會減少了。
等待「戀物情結」行為消失
「戀物情結」一般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當孩子年紀大一些的時候,他們面對的環境和周圍的事情變得複雜,注意力可能就會從「依戀物」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時孩子的「戀物情結」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