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隨身攜帶自己的「小癖好」,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

2020-09-25 親貝網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隨身攜帶某樣東西。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隨身帶著沒有什麼,但是等到孩子大了,如果還攜帶這些東西,就會被別人嘲笑。但是家長一旦給孩子拿走,孩子就會哭鬧不止。

像這樣的東西有很多,有的是毛絨玩具,有的是小被子,有的是牙膠等等。

那麼,孩子有這樣的小癖好,到底要不要阻止呢?為何孩子有這樣的癖好呢?

然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得了某種病,但實際上父母不用太擔心。通常人們把孩子非常喜愛、不想離身的東西叫做「依戀物」。而「戀物癖」和普通的「戀物情結」兩者是不一樣的。

如何區分「戀物癖」和「戀物情結」

戀物癖是指成年人受欲望的驅使,希望得到他人的物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普通的戀物情結,只是孩子因為缺少感情的陪伴而選擇某一物品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所以這兩個概念是明顯不同的,絕大多數孩子可能只是戀物情結,情況並沒有像「戀物癖」那樣嚴重。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戀物情結」呢?

缺少陪伴

有的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只是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託管」,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時孩子身邊沒有父母愛的環繞,只能選擇身邊常出現的東西來陪伴自己。

幫助孩子更快融入新環境

父母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孩子一個人面對陌生環境,心理可能會感到害怕。而這時他的「依戀物」會幫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恐懼心理,幫他勇敢地邁向陌生的人群。

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父母應該怎麼做?

尊重和理解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這個習慣不好,會強制改掉、戒掉這種行為。但實際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孩子感覺不舒服,所以家長們要尊重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夠感受到你的理解。

多加陪伴

正是因為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們才會有「戀物情結」。所以平時儘量把手中的工作推一推,多抽出時間陪孩子,讓他們感受溫暖。也要在肢體上增進和孩子的距離,比如多擁抱,使親子關係更加親密。這樣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增加,對其他物品的依賴自然就會減少了。

等待「戀物情結」行為消失

「戀物情結」一般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當孩子年紀大一些的時候,他們面對的環境和周圍的事情變得複雜,注意力可能就會從「依戀物」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時孩子的「戀物情結」就消失了。

相關焦點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家長要阻止嗎?
    文|小雪媽媽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對某種物品的依戀,可能是個玩具、也能是個布偶,孩子走到哪裡都會隨身攜帶,並且是任何同類產品所不能替代的。小姑娘很喜歡一個玩具布偶,走到哪裡都不離手,尤其是晚上睡覺一定要抱著,儘管布偶已經有些破舊,但是孩子視如珍寶。朋友擔心孩子這個習慣不好,說了好幾次,但每次女兒都倔強的抱在懷裡,有次不小心在小區裡丟了,哭得昏天黑地,爸爸在物業群裡連發幾條消息,最後找到孩子才轉哭為笑。
  • 不到3歲的孩子喜歡自己玩,小小年紀不合群,家長到底要不要管?
    在這個階段,帶孩子出去玩,媽媽都會隨身攜帶零食和玩具在包包裡,孩子對待食物和玩具的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交友的順利程度。有的孩子愛分享,吃的玩的都願意拿給小夥伴們一起共享,這就會很快結交一群「酒肉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孩子護食,不願意分享,總是形單影隻。雖然大人不能強迫孩子分享,但是孩子的行為絕對會受爸爸媽媽的影響。
  • 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的戀物情結,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個很喜歡的東西。就像我一樣,小時候喜歡一個小枕頭,長大了之後還是沒有那個枕頭,睡不著覺。直到有了孩子之後,我才把這個毛病改掉。後來我發現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就去諮詢了一下,這種行為,是孩子對於某種物品產生的一種依戀。
  • 傅園慧「摸摸帶」隨身攜帶,孩子的「怪癖」,父母是否要制止?
    在成長的過程中,寶寶總是會出現那樣這樣的「小怪癖」,有的喜歡在身上隨身攜帶某件物品,從來不都離身的,若是當這件物品被人拿走,或者不見的話,就會覺得很不安,甚至是哭鬧。就拿傅園慧來舉例吧!她是一名遊泳運動員,在體壇上有著輝煌的成就,拿到過世界遊泳冠軍,為國家帶來了許多的光榮!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不少家長都抱怨說,自己家孩子做事的時候三心二意,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不是想喝熱水,就是橡皮掉在地上,其實這就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會這麼差呢?
  • 孩子總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面對,不要盲目阻止
    很多孩子從5到9個月就會出現亂扔東西的行為,一般來說第一次扔東西是一種不自主的行為,當他們發現扔東西碰到地板後,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響聲,慢慢他們就會喜歡玩這個遊戲。很多家長朋友一直很疑惑,孩子為什麼對扔東西那麼感興趣?寶寶亂扔東西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寶寶吃手變聰明還是變醜,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需分情況區別對待
    她說從網上看,寶寶吃手的文章很多,有的說這是寶寶聰明的表現,也有的說家長要幹預,如果寶寶總吃手,會影響口腔和牙齒發育,牙齒不整齊、外凸,會影響寶寶的容貌。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值得家長一看
    第一次看到「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我看了看蹲在地上玩玩具的孩子,不假思索地得出了我的答案:「當然是禁止孩子看電視。」然而事實上......大部分的寶寶幾個月就能接觸到電視,甚至有26%的3歲以下孩子,自己房間就有電視。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值得家長思考
    孩子愛看電視要不要阻止呢?可以說現在各種電子設備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難免會接觸這些東西。大部分孩子從一歲開始就看電視了,動畫片可以說是孩子的最愛。出於孩子的健康考慮,家長擔心孩子視力受到影響自然不希望孩子看電視,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家長把看電視當成了「帶娃的法寶」。
  • 孩子喜歡吮吸手指的原因有哪些?要不要阻止孩子的行為
    1、控制情緒孩子喜歡吃手指主要的一個方面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在孩子快要睡覺的時候,孩子有些疲憊、焦躁不安,這個時候吮吸手指可以使自己稍加平靜、漸漸入睡。有的孩子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感受到壓力時,也會吃起手指,像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的就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 孩子喜歡玩是天性,不要阻止,讓孩子「玩」出一個優質未來
    前言:面對孩子的貪玩,很多家長是暴躁的,因為他們總擔心愛玩的孩子,將來會在學習上落後別人。當然,確實有很多孩子把心思用在了玩兒上面,所以很難再有更多精力和心思去學習,成績自然是差到離譜。為孩子的前途擔憂自然沒有錯,但是阻止孩子玩卻是錯的。
  • 寶寶吃手指,家長要不要阻止?
    很多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總喜歡把手指放在嘴裡吸個不停。寶媽們對此很是煩惱,害怕寶寶吃手指會養成一種習慣,進而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和說話發音。究竟寶寶吃手指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該不該幹預?何時幹預?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特徵是什麼都往嘴裡放,喜歡吮吸手指,尤其是寶寶大約在3—6個月大的時候,其吸吮需要就變得尤為突出。於是,他的小手拿到什麼都會往嘴裡塞,嬰兒吮吸手指,發出咯咯笑,並對這一切感到十分開心。這個階段的寶寶通過嘴巴去接觸和了解這個世界,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必經過程。
  • 孩子咬手指要不要阻止?#葉子口腔科普#
    如果您的孩子不知不覺(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咬指甲)而且不以傷害自己為目的地咬指甲,或他們傾向於在特定情況下咬指甲(比如在考試的時候),這些情況下的咬指甲行為只是他們應對輕微的壓力的一些小辦法,家長無需擔心。至於什麼時候應該擔心,我們下文中會提到。
  •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怎麼阻止?
    然後,伴隨著清脆的撞擊聲,孩子咯咯的笑聲簡直叫人哭笑不得。那麼,扔東西真的有那麼好玩嗎?怎麼樣才能阻止孩子扔東西呢?或者說,他們這種行為到底應不應該阻止呢?今天,老嶽就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喜歡扔東西的孩子。
  • 孩子喜歡「攀比」,多數情況下是對的,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看見別人家的東西好,就說自己也想要,也不想想家長賺錢有多辛苦,為她提供吃的、喝的、住的,可沒有虧待她。孩子喜歡「攀比」,該怎麼辦,怎麼讓孩子變得懂事?因為家長覺得,孩子是學壞了,物質欲變強了,心思不再單純了。但是,老實說,孩子喜歡「攀比」,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和身邊人做對比,然後通過觀察、比較,找到成長的方向,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孩子想像別人看起,不一定就是「攀比」,更有可能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意識,家長千萬不要一棍子打死。
  • 傅園慧的「摸摸」隨身攜帶:孩子的「戀物癖」,是否要戒除?
    朋友的閨女曉雯今年2歲多,看上去很是可愛,對那些毛絨玩具頗為喜歡,常常將玩偶擺弄在沙發上。不過相比玩偶,曉雯更喜歡嬰兒時用的小被單,圖案是白色碎花,每天睡覺時曉雯都要抱著它才能睡覺,似乎聞到氣味可讓自己更踏實的入睡。
  • 明星癖好!大S喜歡收集屍體照片,範冰冰家裡有大量假髮,假人頭
    今日來扒一扒愛豆們的一些小怪癖。小鮮肉吳亦凡,在影視與歌唱上都有著不小的造詣,說到他的癖好應該酷愛打籃球的男生都有,在球場上奔跑了一圈渾身是汗的時候會撩起胸前的衣服擦臉上及頭上的汗,之後再叼在嘴上,額,,,,就想問一句,鹹不鹹?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值得家長看一看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一個學期有不少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家長來問我:孩子上課坐不住怎麼辦?據這些家長形容,孩子的表現都差不多,上課溜號、寫作業磨磨蹭蹭、一學習就敷衍,做事也沒耐心。我一聽就知道,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一個問題:缺少專注力。
  • 孩子喜歡吃手、嘬手指要不要幹預?不同月齡有不一樣的對待方法!
    一周歲之前的寶寶吃手不僅能滿足他們生理性吮吸需求,而且還能消除他們的不安情緒,幫助他們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同時鍛鍊他們的手、眼、口協調能力,家長無需過多幹預。2-3個月的嬰兒沒有意識手是自己的,在偶然的機會注意到自己的手,將手放進嘴裡,吃得很香甜滿足,這是孩子的探索行為,不需要阻止。
  • 孩子總喜歡「咬指甲」,是缺少微量元素嗎?真正原因寶媽了解一下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用吃手來感受這個世界,感受自己的身體,但這些都是屬於階段性的行為。如果一直持續或者發現你的孩子長大一些後仍然有這種習慣,寶媽們就要重視起來了。但大多數家長看到孩子經常咬指甲時,都會想到我家寶寶是不是缺維生素了,殊不知另一種重要原因竟被家長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