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當季的有荔枝、楊梅、芒果還有菠蘿蜜和榴槤。隨著荔枝、楊梅大面積成熟,南方地區水果越來越豐富。在水果種類豐富的季節,一些小眾水果常常被忽視了。接下去南方有一種水果,在6月底也迎來了成熟季節,它雖然沒有荔枝那麼出名,沒有楊梅那麼讓人垂涎,但在南方農村地區,它卻是一種夏季不可少的降暑利器。
這水果外形酷似龍眼,整顆果子採摘下來連皮帶核都能吃,直接解決了懶癌患者的困擾。黃皮果的名字直接來源於它果皮外表金黃色,在夏日的陽光照耀下呈現出金蛋一般的靚麗,十分惹眼。對於南方人來說,黃皮果一點也不陌生。黃皮果產自我國南方,是一種芸香科小喬木,論黃皮果樹的大小,就與龍眼十分相似了,高僅10幾米而已。
目前我國栽培黃皮果的地方主要有廣西、廣東、福建、海南、雲南地區。因海南地區氣候較接近熱帶,當地栽培的黃皮果上市最早,可比其他地方提前2個月,4月底即可成熟。但只是海南地區黃皮果規模較小,在消費市場更是受到荔枝衝擊,少有人關注。至今還少有人知道海南地區有栽培黃皮果。
黃皮果在我國栽培已有1千多年歷史,實際記載可查的是《齊民要術》中所描述的「王罈子,如棗大,味甘,出侯官。越王祭太乙,皮在我國至少已有1500餘年的栽培歷史。因其對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因見生處,逐名王壇。」王罈子就是古代人們給黃皮果取的名字,如今已少有人知曉這個名字了。其次在古代諸多農書中有記載:「黃皮能滑食,其酸甘如葡萄。」
在明朝時期,黃皮果已經相當出名,在當時已被製作成涼果專門送往當時的王公貴族。這些在《潮汕百科全書》當中有詳細記載。
雖然黃皮果種植已有一千多年之久,但它在歷史長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卻是不斷在轉變的。從最早古代記載,黃皮果是一種中藥材,並沒有人把它當水果,後來幾經戰亂鬧饑荒的年代,黃皮果又成了充飢的食物,再到如今,黃皮果成了能與荔枝相爭市場的熱門水果。
在食用價值上黃皮果與荔枝有著截然相反的作用,食用荔枝可以果腹,然而吃黃皮果可以消食,黃皮果搭配荔枝來吃還能起到可以中和荔枝上火的厲害。不過這吃法在南方比較流行,北方則很少認識黃皮果。
黃皮果外表金黃,如金彈子一般十分金貴。這種水果吃法簡單,不講究的人直接摘來就能連皮帶核一起吃了,講究的人就多一個清洗步驟而已。夏季食用新鮮黃皮果可起到降暑解渴的作用,另外市面上還有不少黃皮果製品,如工果脯、果汁、果醬等,這些加工副食品經過特殊處理之後口感比鮮果更好一些。黃皮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糖分、果膠和多種有機酸,還因為它的果皮、果核都能入藥,食用價值上完全不輸荔枝,只是口感遜色了一些罷了。
到下月底的時候,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黃皮果即將成熟,到時候吃膩了荔枝,可不要錯過了這降暑神器黃皮果哦。不知道你們吃過黃皮果嗎?你們當地有種植黃皮果嗎?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本文僅代表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